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豪門怨婦的發瘋史—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

2021-02-20 半耳聆

賈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沒有結婚的女孩子浪漫靈動的像一枚珍珠,可一旦進入婚姻真的是死魚的眼睛了,瞬間就不可愛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也是一個極其不可愛且瘋狂的女人,她就是張愛玲《金鎖記》裡的曹七巧。


音頻----

視頻----


曹七巧家是開麻油鋪的,按理說這樣的家庭跟豪門不會有任何交集,可是勢利的父母把她當貨物一樣賣掉,成為了當地名門姜家的二少奶奶,而這樣的日子是她富貴日子的開端,也是她一生噩夢的開始。

出身低微的曹七巧之所以能嫁給姜家,只是因為姜家二少爺是個病秧子,得了先天性軟骨病,連坐都坐不起來。自己的出身本就低微,又嫁給了這樣一個人,漸漸地,她在這個家裡成了不遭人待見的異類。

 由於長時間的情感和愛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曹七巧抽起了鴉片。因為不受待見,她更加由著性子為所欲為,講一些露骨的瘋話,連下人都不把她放眼裡。

她還愛上了姜家的三少爺姜季澤,一個花花公子,風流成性的紈絝子弟。季澤的存在,猶如一塊巨大的吸石,左右著七巧的腳步,欲罷不能。十年,她跟他捉迷藏似的,近不得身,忽冷忽熱若即若離。

七巧由「羨慕到嫉妒,由嫉妒到恨」,這個一開始就註定悲劇的角色,此時就像一個戴著黃金枷鎖的刺蝟,逮誰刺誰。

十年之後,終天熬到姜家二少爺和老太太相繼離世,曹七巧分到了一大筆財產,對她來說,這是她用一生的幸福和青春換來的。在分家以後,姜季澤來找七巧,謊稱愛著七巧,而曹七巧很快就發現,這個花言巧語的男人無非是想她錢的男人,從此,她對愛情徹底絕望,金錢成了生命中唯一的依靠和寄託。

在她心裡想:「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錢」,她提防著她的娘家人,提防著姜家人提防著所有人,套在她身上的「枷鎖」越來越緊,她沒有一絲快樂及幸福可言,只是一點點的吞噬著她的內心。原本故事可以到此結束,可是張愛玲的故事從來都是鮮血淋漓的,下面的故事才是扭曲心理和發瘋之後的最終惡果。

她沒有快樂過,所以見不得別人快樂,連自己親生兒女的人生都要剝奪。

七巧的兒子長白娶了媳婦,少年夫妻的情趣,是七巧內心的蠱:她沒有得到的愛情,別人女人怎麼可以得到呢,於是,她到處講兒媳婦的壞話,每到晚上就讓兒子給自己燒煙,這煙一燒就是一夜,故意讓兒媳婦守空房。打聽兒子和媳婦間的私密並在牌桌上大肆說給外人聽。

結果兒媳很快死了,她又給兒子娶了姨太太,姨太太一年後也吞鴉片自殺。後來的曹七巧更加瘋魔,她對女兒長安也是毫不手軟,看到長安上學很開心,就硬不讓她在上學。長安13歲了,七巧卻心血來潮要給她裹腳,痛得長安哇哇亂叫,僕人都勸也沒有用。

長安生了痢疾,七巧不讓她看醫生吃藥,卻要勸她抽鴉片。不願意讓女兒嫁人,覺得哪個男人都是看上了自家的財產,怕人家來侵吞家產。

後來長安終於在堂妹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中意的男人童世舫,也被七巧生生拆散了——童世舫來家裡做客,她故意悠悠地說,別著急,長安抽完鴉片就下樓來。後來長安跟世舫也解除了婚約。

曹七巧是徹底地瘋了——她用一生換來的錢財,這錢財沒有令她快樂,卻使她更瘋狂。曹七巧的前半生,是一個可憐的受虐者,她的後半生是一個瘋狂的施虐者。

曹七巧用這沉重的「黃金」枷鎖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禁錮了自己的一生,也用這枷鎖親手毀掉了兒女的幸福,自己也陷入瘋狂和暴戾。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也恨她。

最後七巧懷著所有人對她的恨意去世了,臨死前她想起了曾經在麻油店的日子,也有歡喜,也有人喜歡她,可是一切都已回不去。

是啊,人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漸漸地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人性是複雜的,人心有時候可以美麗到極致,有時候也可以醜陋到極致,你永遠不知道,一張良善的面孔下,藏著的是一顆多麼扭曲的心。

我是半耳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期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丨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輯
    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陳思和講張愛玲《金鎖記》張愛玲的《金鎖記》是文學史上的一部名篇,曾經獲得評論界極高的榮譽。在這篇小說發表不久,翻譯家傅雷就化名「迅雨」發表評論,盛讚《金鎖記》是張愛玲「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寫道:「《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齣悲劇。」張愛玲用她那蒼涼又狠辣的筆觸,在《金鎖記》中描寫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劇一生。造成這悲劇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原因,還有那一生中因缺失愛和善意而逐漸扭曲的人性。
  • 陳思和談張愛玲《金鎖記》
    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金鎖記》是文學史上的名篇,曾經獲得評論界極高的讚譽。小說發表不久,傅雷化名「迅雨」發表評論,盛讚《金鎖記》是張愛玲「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文學史家夏志清教授更加直截了當地評價說:「在我看來,這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讓人膽戰心驚的小說
    它就是張愛玲的《金鎖記》:一個女人發瘋然後把周圍人都逼瘋的故事。對於張愛玲,相信你不會陌生,她在寫作方面極有天賦,就像她自己說「出名要趁早」那樣,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作,12歲發表作品,是舊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女人的瘋狂史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裡,給了張愛玲的名篇《金鎖記》至高無上的評價:「據我看來,這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金鎖記》的道德意義和心理描寫,極盡深刻之能事。」如果故事寫到這裡就完了,那就不會是一篇傳世的經典名著了,更精彩與可怕的,是曹七巧的後半生,她從受虐者,變成了一個瘋狂的施虐者。 十年之後,婆婆和丈夫相繼去世了,姜家分了家,曹七巧終於得到了她忍辱負重好不容易得來的房子和財產。她應該揚眉吐氣了吧?然而,恐怖故事才剛剛開始。 因為這錢來得太不容易,是她熬盡了青春,快樂和全部心血換來的。
  • 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話劇《金鎖記》 7月來渝
    7月8日,由張愛玲名作《金鎖記》改編的同名話劇將登陸重慶。此次來渝的話劇版本由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導演執導,著名女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出演女主角。據悉,此劇曾在香港創造了連演14場的轟動效應。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演出仍然座無虛席,備受追捧。
  • 張愛玲《金鎖記》
    今天,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張愛玲的《金鎖記》。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作者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
  • 《金鎖記》:豪門十年,無性無愛,黃金枷鎖下,她用餘生報復兒女
    而張愛玲則將婚姻困局對女性們的壓抑盡數寫進了這一部《金鎖記》之中。一直以來,《金鎖記》都是公認的「張愛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張愛玲將一以貫之的犀利和蒼涼發揮到極致,講述了一個身心健康的女性因為不幸婚姻而走向心理扭曲,從一個封建倫理的受壓迫者變成一個迫害者本身的悲劇。《金鎖記》的主人公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最生動、個性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
  • 《金鎖記》|張愛玲的奇特女性文學體驗,母性的消解,人性的顫慄
    而在張愛玲眼裡,卻不是這樣的,「『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洛神不過是個古裝美女,世俗所供的觀音不過是古裝美女赤了腳,半裸的高大肥碩的希臘石像不過是女運動家,金髮的聖母不過是個俏奶媽,當眾餵了一千餘年的奶。」也許受幼年時期母愛缺失的影響,這尖刻的言辭之下是張愛玲對女性神話的消解,是對母性仁愛言說的解構。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病態的母親,是如何毀掉兒女的幸福的?
    這些母親,她們以愛和孝順的名義擺布孩子的人生,因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完完全全地虛度和浪費了,所以她們把自己的意志凌駕於孩子的肉身,企圖重新活一次。正如張愛玲的《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因為兄長安排的一樁錯誤婚姻,她從開朗伶俐的女孩,一步步變成了殘害自己兒女的惡毒母親。本來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最後卻成為了施暴者。曹七巧本是一個可憐的女子。
  • 張愛玲《金鎖記》:長期缺愛的女人,有三個藏不住的特徵
    而那些長期缺愛的女人,不管如何偽裝,也藏不住骨子裡這三個特徵:01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變得脾氣暴躁收錄在《傾城之戀》裡的中篇小說《金鎖記》,講述了一個為了錢,嫁給了殘疾男人,因為長期的苦悶和壓抑,最後變得心理扭曲,不惜毀掉女兒幸福的女人的故事。
  • 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二)
    點擊以下藍色文字,收聽張愛玲《金鎖記》1: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金鎖記》無疑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
    作品名稱金鎖記創作年代
  • 大家丨改《金鎖記》為《怨女》,張愛玲人生下半場的變與不變
    1961年,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以42頁的篇幅來專論張愛玲(魯迅不過只佔26頁),他對《金鎖記》的評價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史》給予她的小說史無前例的評價,才終於到臺灣皇冠出版社和她籤約出書(1966年)…… 有兩封張愛玲在香港編劇期間發給賴雅的信,最能說明狀況。
  •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因為太愛《紅樓夢》,張愛玲的小說裡也浸透著濃濃的《紅樓夢》味道。打開《金鎖記》,就仿佛在看一部袖珍版《紅樓夢》。所以,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才會說:「《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底層女子。她出身市井之家,一生貪戀富貴,卻飽受欺壓。三十年歲月,重重苦難讓曹七巧的內心日益扭曲。作為女人,她很可憐,作為母親,她又很可惡。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01《金鎖記》受到的評價很高,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說「這是中國自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古以來」、「最偉大」,多猛的字眼。
  • 《金鎖記》| |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
  • 張愛玲:她的一生,藏著人性、情慾、瘋狂和無盡的孤獨
    ,只有擁有了愛,你才有幸福或痛苦的權利。」 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更多愛讀書的朋友。麥家陪你讀書,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麥家陪你讀的第181本書——張愛玲的作品《金鎖記》。 張愛玲說的這句話,形容本周我們要讀的《金鎖記》,倒是最恰當不過了。 我們曾讀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半生緣》《小團圓》,在她的筆下感知了人性最幽暗的情愫。 而《金鎖記》,讀來卻令人壓抑、唏噓,一刻不得輕鬆,仿佛眼睛上蒙著一團霧氣,任人吹之也無法消散。
  • 【名著導讀】《金鎖記》張愛玲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以上這段是張愛玲《金鎖記》開篇的文字,結尾處一個「悽涼」暗示了故事主人公悲戚的人生。《金鎖記》寫於1944年的上海,是在張愛玲寫作生涯的初期。那個時候的上海,十裡洋場,浮華喧囂,物慾橫流。傳統的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雜糅在一起,光怪陸離,虛幻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