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金鎖記》:長期缺愛的女人,有三個藏不住的特徵

2021-01-08 時光了了

都說,被寵愛著的女人,像小貓一樣溫順,女人是需要寵愛的,越是寵愛她,她就越是可愛迷人。

但並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是被人深深愛著的。

社會很現實,有些女人,從小爹不親娘不愛,養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長大以後又將自己藏愛一個套子裡,小心翼翼的試探外界社會,遇到一點點她覺得危險的事情,又將自己藏了回去。

可以這樣說,愛可以滋養女人,被愛情滋潤的女人,神態裡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滿足,是獨立且自我向上的。

而那些長期缺愛的女人,不管如何偽裝,也藏不住骨子裡這三個特徵:

01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變得脾氣暴躁

收錄在《傾城之戀》裡的中篇小說《金鎖記》,講述了一個為了錢,嫁給了殘疾男人,因為長期的苦悶和壓抑,最後變得心理扭曲,不惜毀掉女兒幸福的女人的故事。

確實,曹七巧並不是一個好女人。她的一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也正是她的缺愛,導致了她的壞。

七巧是一個被生活改變的女人,她家是開麻油店的小商戶,家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若是嫁個普通人家,應該也是幸福美滿的,可她偏偏想要高嫁給姜公館這樣的這樣的富貴人家。

其實,七巧能夠嫁進姜公館當正頭奶奶,不是因為她有過人的美貌,不過是因為姜公館的二少爺是個殘疾罷了。

像姜公館這樣的門戶,裡面的丫鬟都是知書達理的,哪裡看得上這般小門子小戶的七巧呢,背後都笑她說話行事沒規矩。

七巧說話直來直去,讓那些受過良好家教的姑娘們都不覺臉紅,更是不願意和她交往,如此以來她沒有丈夫的疼愛,身邊也沒有能夠同她交心的朋友。

因此,破罐子破摔的七巧,脾氣越發暴躁起來,別人要是有意看不起她,她就將話說的更難聽些,那些斯斯文文的姑娘哪裡是她的對手。

正是因為在姜公館過得不幸福,才會改變了七巧的性格,讓原本大大咧咧的她開始脾氣暴躁起來,一不順心就開始破口大罵。

現實生活中,觀察可以發現,那些被愛包圍的女人,她們說話做事總是溫柔得體的,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即便心裡有不滿,也不會用難聽的話表達出來。

而那些長期缺愛的女人,因為生活的不如意和長期的壓抑心理,讓她們的脾氣變得暴躁,動不動就生氣摔東西,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找到些許的存在感。

02長期缺愛,會讓人變得自私

一個人擁有的越少,就越是不願意將自己僅有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就像七巧。

她丈夫是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人,在姜公館,人人都瞧不上她出身小門小戶,更是在背後嘲笑這個為了錢願意嫁給殘疾的女人。

缺愛,就會讓她去尋找愛情,她看上了小叔子季澤,不斷地去勾搭季澤,但小叔子有賊心沒賊膽,他不過是圖她的錢罷了。

在最開始,七巧還願意揣著明白裝糊塗,反正她不過是想要一個愛她的人罷了。

就像文中寫的那樣「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

但分家後的財富,讓七巧變得自私起來,財富能夠讓人變得貪婪,她寧可不要這虛偽的愛情,她要守住自己財富,於是趕走了往日的情人。

她做盡壞事,只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短暫的快樂,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可以說是自私至極。

她是個可憐又可恨的女人,命運對她不公她反而變本加厲的殘害身邊的人,這也使得她的結局變得更加悲慘。

不難發現,越缺愛的女人,越自私,越自私,越沒人愛。

這就好像是一個惡性循環,以一個完美的閉環將女人牢牢套在其中。

沒有人會去愛一個自私得眼裡只有自己,只有金錢的女人,同時也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真心交付給一個眼裡只有錢的女人。

所以,缺愛又自私的女人,只能在孤獨的路上漸行漸遠。

03身處不幸,讓她嫉妒身邊每一個人

長期身處在這種缺愛的環境下,使得七巧的心理開始扭曲,她見不得有誰比她過得更好,即使那人是她的女兒。

她讓自己的親生女兒裹腳,不讓女兒上學堂,本來自己就吃過苦,卻讓女兒也同她一般被別人看不起,成了家族裡的笑話。

在女兒生病的時候,不找醫生治病,卻讓她吸上了鴉片,旁人又勸阻的,她卻覺得自己家有錢抽得起,讓女兒吸食鴉片上了癮。

這種母親,可比那壞心眼的後媽更可怕,雖然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卻將長安往無盡的深淵裡推,再也無法翻身。

害了自己的女兒,也不放過自己兒子一家人,兒子長白也染上了抽大煙的習慣,兒媳婦無法忍受這樣的婆婆,於是以吞食鴉片的方式自盡了。

她自己的不幸福,讓她見不得別人比她過得好,讓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家破人亡,這種可怕的嫉妒心理也害了她自己。

承認,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公平,人人出生不同,但其實人活一世,只需專注自己就好了。

嫉妒是對自身傷害很大的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不只是生理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當內心被嫉妒填滿,人心就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光亮,就像七巧一樣,活在陰暗中。

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是可憐又可悲的,是極端的,也是愚昧無知的。

雖說旁人對她的出身頗有微詞,但只要她能夠改掉自己說話粗俗的毛病,想必別人也是樂於與她交朋友的。

面對別人的好心勸告,她非但不聽,還惡語相向,也導致了她越來越不受人待見。

其實,如果她能夠好好學習規矩,即使丈夫殘疾,但她給予丈夫應有的尊重,那她應該也能在婚姻中感受到一點幸福。

可她始終視丈夫為一灘爛肉,看不起他,不尊重他,更別談愛,沒有付出,又談何回報呢?

從最初眾人只是覺得她說話有些不知分寸,到後來開始瘋瘋癲癲,鴉片害了她自己也害了她的家人。

內心對愛的求而不得,愛情的缺失,讓她的心變得麻木不仁,眼裡只有錢,看不到光亮,註定只能活在沒有一點光的黑暗裡,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和愛。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長期缺愛的女人,有三個明顯特徵
    當然了,生活中有受歡迎的女人,也會有一些女人因為沒有人喜愛,她就會變得沒自信,經常會用一些外在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缺失,然而卻因此陷入一個死循環,越來越不討人喜歡,也把自己生活過得糟糕。 說到底,長期缺愛讓這些女人在心理上變得極度壓抑,雖然嘴上不說,但行為卻表現得很明白。
  • 《金鎖記》愛上小叔,逼死兒媳,趕走女婿,缺愛的女人有多可怕?
    ——《金鎖記》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遺憾: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夢未完。」 《紅樓夢》深深影響了張愛玲的寫作之路,打開《金鎖記》,仿佛在看袖珍版《紅樓夢》。這篇小說也因此被傅雷稱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他評價道:「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和生命來抵償。」這無疑就是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寫照。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女人的瘋狂史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裡,給了張愛玲的名篇《金鎖記》至高無上的評價:「據我看來,這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金鎖記》的道德意義和心理描寫,極盡深刻之能事。」 曹七巧是個悲劇的角色。她一生戴著黃金的枷鎖,用這枷鎖劈殺了幾個人,自己也陷入瘋狂和暴戾,最後帶著所有人對她的恨意死去。 這個女人有著怎樣的一生,這枷鎖又是什麼呢?我們從頭細說。 曹七巧的家裡是開麻油鋪的,少女時代的她是個爽直潑辣的姑娘,會挽起大鑲大滾的藍布衫袖子,露出雪白的一雙手臂,上街買菜去。
  • 陳思和談張愛玲《金鎖記》
    一個做母親的人,怎麼會對自己的兒女有如此扭曲的毒惡?」這位朋友在舞臺與銀幕上扮演過各類母親的藝術角色,可是在她眼裡,像曹七巧這樣的母親實在匪夷所思。——本講就從這裡開始講起:曹七巧與她的子女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金鎖記》創作於1943 年,在故事的敘事時間上,大致分三個時間片段。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長期「缺愛」的女人,有這三點特徵
    正是因為這種根本性的孤獨境遇,才有了愛的價值,愛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兒,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愛,都想要有人疼。」每個女人,大抵在心中都會憧憬過一個理想中的男人。不論處於哪個年齡段,都會渴望有一個把自己捧在手心裡的男人。只是,在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之中,能在恰當的時候走入你生命中的男人,有時巧合地像一種偶然。
  • 長期單身的女人,身上都會有這3個「變化」,藏不住的
    長期單身的女人,身上一般都會出現這三個變化,是藏不住的。01脾氣變得急躁以前有位同事,和男朋友分手後,一直都沒有再談戀愛,單身了好幾年。在那段時間裡,她的脾氣變得特別急躁,很容易發火。而之前,她是單位上公認的溫柔姑娘。
  •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
    1943年文學體裁中篇小說作者張愛玲《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 女人長期缺愛,常常會伴有這3個特徵!尤其是第二個,太準了!
    愛能讓人充滿力量,愛也能讓人失去力量。獲得愛,能讓一個人的內心感到幸福與溫暖,而失去愛,則會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非常陰暗。愛,對於人類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心思細膩的女人。在本期節目當中,文哲就與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那就是長期缺愛的女人,大體會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女人的脾氣會非常暴躁。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讓人膽戰心驚的小說
    它就是張愛玲的《金鎖記》:一個女人發瘋然後把周圍人都逼瘋的故事。對於張愛玲,相信你不會陌生,她在寫作方面極有天賦,就像她自己說「出名要趁早」那樣,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作,12歲發表作品,是舊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
  • 【名著導讀】《金鎖記》張愛玲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 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二)
    點擊以下藍色文字,收聽張愛玲《金鎖記》1: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金鎖記》無疑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 《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丨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輯
    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陳思和講張愛玲《金鎖記》張愛玲的《金鎖記》是文學史上的一部名篇,曾經獲得評論界極高的榮譽。在這篇小說發表不久,翻譯家傅雷就化名「迅雨」發表評論,盛讚《金鎖記》是張愛玲「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 張愛玲筆下最豐滿人物,《金鎖記》曹七巧為錢,無性無愛賠上一生
    似乎張愛玲對這個深有體會,因而我們也能看到她小說裡的男男女女都有點病態,即便是一個清清爽爽的女孩子,最後也被折磨著人不人鬼不鬼。今天要講的故事人物就是張愛玲代表作《金鎖記》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一個最初清清爽爽的女孩子,為金錢枷鎖所累,無性無愛賠上一生,最終報復子女的極度病態式人物。
  • 長期單身的人,這五個特徵藏不住
    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或許幾十年了也沒談過一場戀愛,又或是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戀情後,再也不敢輕易相信愛情,一直保持單身狀態。這類長期單身的人士,在他們身上,這五個特徵十分明顯,藏也藏不住。習慣了孤獨,凡事都是一個人一個單身太久的人,他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
  • 長期缺愛的女人,這三種「氣味」,很難藏住
    所以有愛的女人,那麼她的身邊就總有人會替她遮風擋雨,自然而然她每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所以你看不缺愛的女人,她們往往神採奕奕,眉眼帶笑。有人愛的女人,也就有長期缺愛的女人。愛情就像是滋潤的水,它可以使任何農作物蓬勃生長,而缺愛的女人就像是一朵因為缺水而枯萎的花。那麼怎樣才能看出來一個女人是否長期缺愛呢?
  • 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話劇《金鎖記》 7月來渝
    7月8日,由張愛玲名作《金鎖記》改編的同名話劇將登陸重慶。此次來渝的話劇版本由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導演執導,著名女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出演女主角。據悉,此劇曾在香港創造了連演14場的轟動效應。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演出仍然座無虛席,備受追捧。
  • 長期單身的人,這5個特徵藏不住
    親愛的讀者,你好,請問你是一名長期單身的人士嗎?愛情,是每一個人都憧憬的事物,沒有誰不願意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或許幾十年了也沒談過一場戀愛,又或是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戀情後,再也不敢輕易相信愛情,一直保持單身狀態。這類長期單身的人士,在他們身上,這五個特徵十分明顯,藏也藏不住。
  • 《金鎖記》|張愛玲的奇特女性文學體驗,母性的消解,人性的顫慄
    而在張愛玲眼裡,卻不是這樣的,「『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洛神不過是個古裝美女,世俗所供的觀音不過是古裝美女赤了腳,半裸的高大肥碩的希臘石像不過是女運動家,金髮的聖母不過是個俏奶媽,當眾餵了一千餘年的奶。」也許受幼年時期母愛缺失的影響,這尖刻的言辭之下是張愛玲對女性神話的消解,是對母性仁愛言說的解構。
  • 張愛玲《金鎖記》:什麼樣的女人,用欲望榨乾了自己和兒女?
    在張愛玲眾多的文學創作中,《金鎖記》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它長期以來被忽視,甚至遭遇偏見,不少讀者認為作品中的人物變態、扭曲,最後每個人的結局都悲慘,因而閱讀體驗不很愉快。但傅雷對它的評價相當高,認為這是張愛玲所有作品中,寫得最好的一篇,把它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
  • 長期缺愛的女人,就會有這幾個舉動,錯不了
    那麼,如果一個女人處於長期缺愛的狀況,那麼往往會有怎樣的舉動呢?也許,看過以下幾個舉動,你就會明白了。 因為長期處於缺乏愛與溫暖的情況,所以她會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而且自卑,於是自然而然不敢主動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 長期脫離這個社會的結果便是,她會很害怕跟其他人產生眼神和肢體上的交流。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女人如果長期缺愛,往往有個共同的特徵。那便是不愛出門,而是喜歡宅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