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和管仲: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幹過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2021-02-23 魚羊密史

文:言恩

春秋時期的公子小白,是齊僖公的第三個兒子。

生性開朗,聰明狡捷,貪圖享樂。

臉皮厚,私心重,處事感性。

不過有個優點,他聽得進別人的話。

當上齊國國君後,稱為齊桓公。

他運氣好,碰上了同樣貪財的管仲,拜為仲相。

他和管仲君臣二人配合,幹下了一些笑死個人的事。

卻不知不覺就成為了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

01

公子小白和管仲的緣分始於一箭之仇。

齊僖公死後,大兒子公子諸兒當了國君,為齊襄公。

因為和妹妹文姜的感情亂倫問題搞得內政外交烏煙瘴氣。

齊襄公對國內看不順眼的人,動不動就開殺。齊國一片紛亂。

當時,鮑叔牙是輔佐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

鮑叔牙和管仲又私下是比高山流水知音更靠譜的老交情。

兩個眼光老辣,一瞄齊國這會亂套,趕緊躲!

於是各自帶著自己的主子,就往國外跑!

公子糾跑去了相鄰的魯國。公子小白在莒國窩了起來。

果不其然,幾年後,齊襄公被殺了。

一通大亂之後,齊國沒有國君,就等著公子們回去繼承王位。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馬上開始回齊國,就比誰跑的快。

因為誰先跑到終點誰就是國君。

公子小白很狡捷,聞訊立早出發。

魯國公子糾這邊慢了一拍,很是捉急。

管仲對魯莊公說,自己先去截胡,想法把公子小白攔住。

帶著一小騎隊飛馬跑到公子小白要經過的莒國通往齊國道路的山上埋伏起來。

果然公子小白坐著的馬車駕駕駕跑來了。

管仲張弓搭箭,一箭直射公子小白。

只聽得公子小白一聲大叫,倒下了。

管仲看著馬車拖著公子小白的屍體前奔至遠處。

遂滿意的收拾弓箭,帶著小騎隊回去。

一派輕鬆的對魯莊公說:公子小白被我幹掉了!我們不用急,慢慢的回齊國吧!

等管仲,魯莊公和公子糾回到齊國,卻傻眼了。

齊國已經有了國君,就是公子小白,是為齊桓公。

原來,管仲那一箭,射中了小白袍子上銅製的帶鉤。

他嚇了一跳,虧得很機靈,趕緊裝死。

因為要是不裝死的話,也許不知還會從哪兒再嗖嗖飛來幾箭。

好了,齊國已經有了國君,公子糾沒法在齊國呆,只能又回到魯國。

魯莊公對管仲翻了個白眼:不是說你幹掉了公子小白嗎?人家在國君位上坐著呢!你這放的烏龍箭是截誰的胡?!

管仲分辯也不是,不分辯也不是。總之裡外不是人。

公子小白,不,現在已經是齊桓公,派人送信到魯國說:把公子糾殺掉,把管仲綁了押回齊國!寡人恨不得食他的肉!要親手剮了這個射我一箭之仇的可惡之徒!

魯莊公沒那麼聽話,偏要把公子糾送回齊國,把管仲綁在魯國!

齊桓公一聽,這還了得,立馬和魯莊公幹上架了。

齊魯兩國在乾時打了一仗。

魯國敗。魯莊公只得把公子糾殺了,把管仲綁著送回了齊國。

把管仲要回齊國,其實是鮑叔牙的主意。

原來,齊桓公要拜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說:自己治國沒問題,但是如果齊桓公要成其霸業,非管仲不可!

並讓齊桓公故意告訴魯國說想殺掉管仲。其實是怕管仲被扣在魯國。

齊桓公本來對管仲的一箭之仇念念不忘,聽到鮑叔牙推薦管仲,切齒憤憤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焉能用他!

得知管仲可以助其成就天下霸業,黑眼珠軲轆一轉,立馬覺得自己的野心有了依附之處,轉怒為喜,將管仲接回齊國。

果然,桓公與管仲連談三日三夜,投機的很。

02

其實,管仲和齊桓公一樣,是個機靈鬼。

有才,愛財,貪生,怕死。

這對君臣那個合拍,簡直臭味相投,可謂是春秋時期的江湖老大「夢幻二人組」。

他們的時代,是周朝勢力衰微的時代。

周天子沒威信(信譽);沒威力(軍事);沒犒賞(金錢)。

分封的各諸侯國都各自發展自個勢力,大國欺負小國,強國攻打弱國,都沒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管仲和齊桓公借著這個天下大勢,仗著齊國強盛,開始大做文章。

管仲的機靈,體現在把齊國改革成一個軍事強國。

推行軍政合一,軍民合一,隨時可以打仗。

齊國強盛了,不是攻此國,就是打彼國。

過分的是,他如果覺得自己打不過人家,就聯合幾國,打一個國。

聯合幾個國家去欺負一個國,不好堂而皇之用強盜邏輯,總得師出有名才像話吧。

於是,「尊王」的口號被齊桓公叫的天響。

比如「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就是借著「周天子」的名義伐宋。

齊國以諸侯身份舉行天下會盟。

哪個國家的行動不道義,或者藉口不尊重周天子,就開打。

隨意滅掉譚,遂,鄣一些小國,讓別人沒話講。

山戎是北方少數民族,以射獵禽獸和遊牧為生,隨畜牧而轉移。

在春秋時期相當強大,一度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無終諸國,經常南下侵犯中原,成為燕,齊,鄂,晉諸國之邊患,屢次發生大規模戰爭。

公元前664年,齊桓公興兵救燕伐山戎。

一舉滅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旅,才回師。

燕莊公於是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境內。

管仲直對齊桓公使眼色,齊桓公了解其意後,有點不願意。

管仲說,聽我的,沒錯!

齊桓公出得前廳,裝模做樣對燕王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你們燕國無禮。就把燕莊公腳下的土地盡數割予燕國,並叮囑燕莊公學習召公,向周天子納貢。

果然如老謀深算的管仲所料,這件 「尊王攘夷」 的典型事件,為齊桓公獲得了各諸侯國的尊敬和服從。

眾國都擁護齊國,周天子也給予齊國「賞賜」。

齊桓公不知不覺就當上了春秋時代的首位霸主。

就位春秋霸主之後,齊桓公也沒閒著。

公元前659年,齊,宋,曹三國共同擊退北狄救了刑國,重建邢國的都城。

不久狄人又侵犯衛國,衛國幾乎君死國滅。齊桓公在楚丘幫衛國重新築城建國都。

公元前657年,齊桓公突然率八國聯軍攻蔡伐楚。

原因其實有點啼笑皆非。

齊桓公有個夫人,名蔡姬。是蔡國國君的妹妹,生性活潑愛笑。

一天,蔡姬和齊桓公兩個在水中小船上玩。

蔡姬覺得將船晃來晃去很有意思,笑的不可自抑。

齊桓公年紀有點大了,有些害怕,命蔡姬不要晃。

蔡姬正在興頭上,哪裡聽的進去,晃的更有勁了。

齊桓公喝止她,蔡姬還嘟著嘴不高興。

這下把齊桓公氣壞了。當即把她送回蔡國反省。

蔡國國君一看自己的妹妹被退回來了,心想自己的妹子也沒犯什麼大錯,這齊國的行為太讓人沒面子了。

不過蔡姬年輕漂亮,喜歡的人還真不少。

當即有人向他求娶妹妹蔡姬。

他哪有不答應的,立刻就把妹子嫁了。

過了幾天,齊桓公估摸著蔡姬反省得差不多了,去蔡國接人。

哪知自己老婆被蔡國國君又嫁出去了。

這是什麼騷操作?

這下變成春秋霸主的齊桓公顏面盡失了。

於是霸主率領一眾小兄弟國家共八國聯軍攻打蔡國。

不用說,蔡國不堪一擊。

八國聯軍的大部隊還沒真打呢,就撤回去。

於是順便揮師南下,討伐蔡國的盟國楚國。

楚國人很納悶,犯不上啊,隔這麼遠,我們沒惹霸主啊,咋打我們來了?

即使發情的馬和牛相互追逐也跑不到這兒來呀?

「風馬牛不相及」這個成語就是楚國人針對這次事件發明的。

師出無名,齊桓公不好說是因為一個蔡國的女人來打你楚國。

將面覷向管仲。

管仲老油子眼珠一轉,翻出多年舊帳:

你們楚王在這立國時,周天子讓楚人上繳包茅貢品,你們為啥不交?(那時大家都不上貢),周昭王南巡到你們楚國,怎麼死在漢水這?(其實是楚人使手腳讓船進水致昭王淹死)

這楚成王也不是好欺負的,說:木有上貢,是寡人罪過。昭王之死,你去問漢水。

兩國口仗相持不下。

最後的談判結果:楚國恢復向周天子納貢。齊桓公率領的八國與楚國在召陵結盟。然後各自退兵。

齊桓公回師經蔡國,很多諸侯國都幫著蔡侯求情。

從楚國結盟回來,齊桓公對之前蔡姬戲水晃船的惡氣莫名消退了。

戰爭便不了了之,結束。

03

管仲與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拉大旗作虎皮,出兵攻打他國稱霸還不算絕活。

真正的絕活是這兩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對他國經濟戰的忽悠算計。

其實貨幣戰爭不是猶太人的專利,而是距今2700年前管仲的專利。

管仲其實發動過多次貨幣戰爭。

憑此招,他與齊桓公將天下玩弄於股掌之中,將其他各國遛來遛去。

魯國是他們算計的第一站。

齊魯相鄰,魯國地域遼闊,兩國開打各有勝負。

齊桓公對魯國有點沒轍,只好言和。

雖然表面言和但心裡很是想拔魯國這棵草,才能一解心頭的彆扭。

管仲對他說:國君改穿魯縞織成的衣服便可。

魯縞是魯地一種植物織成的衣料材質。

桓公雖然不知何故,但依然照辦,穿著魯縞到處現,到處晃。

於是齊國人爭相效仿,齊桓公當了一把頂流,引領了一波時尚風潮,很是春風得意。

管仲卻下令齊國不得種縞,只能從魯國進口。

管仲鼓勵魯國商人販賣魯縞到齊國,並把價格定到高的離譜:一千匹三百金,一萬匹三千金。

魯國不用幹其他,只一項魯縞出口創匯就賺的盆滿缽滿,國庫充盈,富的流油,都不用向人民收稅了。

一年後,管仲派人去考察魯國,回來說:魯國人都不種糧食,只種魯縞了。織縞成了魯國的主業。魯國人都忙著販賣魯縞,城市繁榮,車水馬龍,運魯縞的車太多了,堵在路上,行人只能慢慢走。

管仲心領神會,認為到時候了。

對齊桓公說:國君可以不穿魯縞啦!百姓也不要穿了!禁止進口魯縞!關閉對魯國的進出口岸!

隨著管仲的下令,魯國立馬慌神了!成山的魯縞賣不出去,糧食的缺口卻很大,很多人餓死。魯國國君趕緊下令種魯縞的地改種糧食。但糧食成熟需要半年,魯國糧食價格漲到了齊國的10倍。不幾年,魯國成為齊國的附屬。

管仲針對萊國,也是用同樣的謀略,把萊國的特產柴高價進口,讓萊國荒廢農田,專心制柴。導致後來萊國糧食價格是齊國的37倍。於是萊人多歸齊。不廢一兵一彈萊國徹底歸附齊國。

針對還算強大的楚國,也是如此。管仲讓齊桓公說喜歡楚國的鹿,大肆進口,價格高昂。楚國人都養鹿去了。後來關閉口岸,楚國田裡沒有種糧食,圍的都是鹿。楚國糧食飆到了齊國的40倍。不玩完還幹嘛呢?

針對代國,更搞笑。說齊桓公喜歡代國獨有的黃色狐狸種裡變異的白色狐狸。下令以高到令人咂舌的價格進口。於是舉國上下,上至國君,下到百姓,都不幹正事,全部跑去逮白狐狸去了。因為只要逮到一隻,就成土豪了。可是,逮了兩年,黃狐狸到處是,白狐狸卻一隻沒逮到。此時的代國沒軍隊(都當獵戶去了),沒糧食(百姓都逮鹿去了),早已是齊國的盤中餐了。

管仲還有衡山之謀;陰裡之謀;青茅之謀。細讀,很是有趣。

鑑於篇幅問題,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親們可以去找這幾個故事看看,真的令人拍案叫絕!

04

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意思是:齊桓公可以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乃管仲之謀也!人民到現在都在受其恩惠。

所以管仲被人稱為「千古一相」,不虛此名!

他的謀略智慧,在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都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現在猶太人在這個世界實施的經濟策略,放到中國古代管仲的謀略智慧面前,可謂小巫見大巫啊。

但是管仲對自己的這一套謀略智慧,卻很謙虛。只是簡單的稱為「輕重論」。

認為不是自己發明的,是學習先賢的智慧。

這麼讓人膜拜的先賢是誰呢?

管仲曰:遂人氏,孫叔敖,單旗,泰奢,伯高……

中國5000年來古人先賢的智慧如大海,我們要像海綿一樣浸到這個大海裡好好謙虛學習啊……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言恩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電視臺直播專訪李世民

相關焦點

  • 齊桓公和管仲: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幹過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齊國已經有了國君,就是公子小白,是為齊桓公。原來,管仲那一箭,射中了小白袍子上銅製的帶鉤。他嚇了一跳,虧得很機靈,趕緊裝死。因為要是不裝死的話,也許不知還會從哪兒再嗖嗖飛來幾箭。魯莊公沒那麼聽話,偏要把公子糾送回齊國,把管仲綁在魯國!齊桓公一聽,這還了得,立馬和魯莊公幹上架了。齊魯兩國在乾時打了一仗。魯國敗。魯莊公只得把公子糾殺了,把管仲綁著送回了齊國。
  • 管仲與齊桓公的精彩故事
    為了各為其主,管仲在中途爭奪戰中,曾經拉弓射過小白,正好一箭射中小白的衣帶鉤上,幸好不死,也未受傷,但那卻是致命的一箭。結果,小白和鮑叔牙爭先回到了齊國,就繼位稱齊桓公。鮑叔牙又帶兵威脅魯國說,公子糾是齊國新君桓公的親兄弟,自己不好處理,請魯國代為解決。因此魯國殺了公子糾。鮑叔牙又要求魯國說,管仲是齊桓公的仇人,有射鉤之恨,請你交給我們帶回齊國處理。
  • 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二三事
    齊桓公寬宏偉量,雄才大略;鮑叔舉人唯才,知人善薦;管仲才能卓絕,君臣佳話。今天來聽聽學姐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齊桓公、鮑叔以及管仲的故事!註:鮑叔牙姓鮑,因為他排行第三,所以叫他鮑叔,中國古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別叫做伯、仲、叔、季。
  • 如果沒有鮑叔牙,就沒有齊桓公與管仲之間的恩怨糾葛!
    管仲「三仕三見逐於君」,可見鮑叔牙曾經推薦管仲給齊國國君,這位國君是誰呢?根據時間上來看,很有可能就是齊襄公。只是齊襄公顯然很不識貨,根本沒有看到管仲的能力,管仲三次在朝中為官,結果三次都被齊襄公所驅逐。後來管仲又參與齊國的對外戰爭,結果又是三次都成了逃兵。管仲怎麼看都像是個LOSER,做生意不行,幫別人做事做不好,當官也當不好,打仗又打不贏,即便胸懷大志,也可謂是無處可用。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是什麼關係?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管鮑之交-先說管仲和鮑叔牙這兩個人是好朋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是「管鮑之交」,說的就是他們兩個人。管仲家裡比較窮,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困難,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鮑叔牙都是讓著管仲的。比如說他們一起合夥做生意,管仲只出力,鮑叔牙出錢還要出力,兩個人賺錢之後,鮑叔牙讓管仲拿大頭,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誰最有本事?
    這三個人,其實都是非常有本事的人。齊桓公,大度、有格局、胸懷天下。
  • 管仲臨死前,勸齊桓公遠離4位大臣,齊桓公不聽,齊國果然大亂
    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你要想成就霸業,必須有管仲這樣的人輔佐。」齊桓公於是重用管仲,拜管仲為相。事實證明,管仲的確是王佐之才,他勵精圖治,選拔人才,用智慧和謀略讓齊國逐步發展起來,成為一方霸主。關於管仲的故事有很多,在這裡分享一個「楚國購鹿」的謀略。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中的黃金三人組
    於是齊桓公親自見了管仲,連聊三天三夜。三天以後,齊桓公不僅同意拜管仲為齊國的相國,還稱他為「仲父」。而這也是齊桓公人生的高光時刻:對方是死對頭的老師,是企圖射死自己的殺手,但因為愛才,對他如此禮遇,這確實說明齊桓公是有肚量的。那麼,管仲有沒有辜負鮑叔牙和齊桓公的信任呢?
  • 管仲的預言:齊桓公雖富貴一生,最終會被餓死,玄機何在?
    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管仲要死了。春秋五霸的首任霸主齊桓公來看望他:老管,你確信你真的要死了嗎?管仲:我確信,這事兒假不了。齊桓公:哎呀,你看這事,老管你說病就病,說死就死,怎麼可以這樣不負責任呢?算了,咱們說說你死後的繼任者的事兒吧。
  • 擁立桓公 舉薦管仲 鮑叔牙才是齊國霸業的幕後推手
    因為他曾多次苦諫桓公:遠逐豎刁、易牙和開方,但一片苦心,都化作了虛空的煙雲。一年後,即公元前643年冬天,病中的齊桓公果然被易牙等人拘禁深宮,死後67天無人問津。齊桓公在追悔哀痛中想到了管仲,卻沒有提及鮑叔牙。倘若鮑叔牙地下有知,想來也是不會在意的,因為這正是他生前的寫照。終其一生,鮑叔牙都是以管仲的陪襯而自居。在管仲的光環之下,鮑叔牙寂寂無名。後人對他的了解,大多來自於成語「管鮑之交」。
  • 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除了管仲,還要感謝這兩個人
    對於齊桓公來說,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搶先回國,奪取君位。成為齊國君主後,齊桓公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因此,對於齊桓公來說,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2020高考作文:鮑叔之腹,管仲之肚,齊桓公之胸懷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創造霸業,又葬送了霸業:一代霸主齊桓公那些事兒
    專家的擔心並非多餘,有人對這段歷史熟知度做了調查,竟然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網友表示對這段歷史完全不了解。這道難為了考生作文題,這段很冷門的歷史,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切要從齊桓公的兄長齊襄公幹的一件窩囊事說起。 「瓜時而往,及瓜而代」。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 管仲對齊桓公說了八個字,字字珠璣
    今天我們分享《管子·霸形》,這一篇是齊桓公和管仲關於如何形成霸業的對話,齊桓公召見管仲,問他如何才能成就霸業,管仲說:有一個根本的事情做到了才可以。齊桓公問什麼是根本呢?管仲說:「齊國百姓,公之本也」,齊國的老百姓就是根本。
  • 易牙烹子,豎刁自宮,齊桓公教你洞悉大奸似忠!
    這一回,我要說的是和他們同時代、同國家、給同一個人打工的另一對牛人:易牙和豎刁。他們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相同的是都是牛人,雖然一個是牛逼的牛,一個是牛糞的牛。不同的是管仲和鮑叔牙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處理政務,讓齊國政治清明、國力蒸蒸日上,主外。易牙和豎刁則負責當奴才,伺候齊桓公吃喝玩樂逛妓院,主內。四個人兩對組合,讓齊桓公對外可以稱王稱霸、斥令諸侯,對內則可盡情吃喝玩樂,享盡人間富貴。
  • 不計前嫌、選賢任能的齊桓公並未善終
    如此說,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全國Ⅰ卷中選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的故事材料,要求考生寫一篇發言稿,這題材內容就很值得商榷。 我們各單位部門即便要選賢任能,達到能者上庸者下,也不該拿古代群雄爭霸的齊桓公做榜樣。 除此,還涉及角色認同。我們考生們面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難免要拿自己比對,即我們自己將來要成為他們之中的哪一位。是成就齊桓公那樣的霸業,還是鍛鍊自己成管仲之材,還是做鮑叔那樣知人善任慧眼識珠的伯樂?哥仨到一塊兒,來推動人類歷史發展嗎?
  • 361.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朋友們,今天學習下面一章: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 齊桓公的成功之道:機智果斷,從諫如流,重義守信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是齊襄公的弟弟,他們意識到齊國禍亂將起,害怕受到禍患牽連,都逃亡到外國避難——公子糾帶著管仲逃到魯國,公子小白帶著鮑叔牙逃到莒國。不久,齊國果然爆發禍亂。先是公子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齊君;接著,公子無知又被雍林人殺死,齊國陷入沒有國君,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獲知消息,都想儘快趕回齊國繼承國君之位。
  • 齊桓公一家有多奇葩?看看他的兄弟、姐妹、兒子都做了什麼
    齊桓公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在管仲的輔佐下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讓齊國成為霸主國,然而齊國的霸主地位卻不過是曇花一現,隨著齊桓公的去世而成為歷史,這雖然和其他諸侯國尤其是晉楚的強勢崛起有關係,但也有部分原因可以歸於齊桓公的這個奇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