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先說管仲和鮑叔牙
這兩個人是好朋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是「管鮑之交」,說的就是他們兩個人。
管仲家裡比較窮,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困難,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鮑叔牙都是讓著管仲的。
比如說他們一起合夥做生意,管仲只出力,鮑叔牙出錢還要出力,兩個人賺錢之後,鮑叔牙讓管仲拿大頭,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對此,鮑叔牙從來都沒有覺得不公平,因為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他明白正是因為有管仲,他才能夠獲得這些利益的。
管鮑各為其主
古代的時候,優秀的人才都是會選擇入仕,輔佐英明的君主的。管仲和鮑叔牙長大了之後,他們也選擇了仕途。
只不過他們選擇輔佐的人是不一樣的。
那時候鮑叔牙輔佐的是公子小白,管仲是負責的公子糾。在齊襄公死亡之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兄弟兩人都是在外面流亡的。
那個關鍵時候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說,誰先到達齊國,誰就可以當齊王。
不管是公子糾,還是公子小白,他們都是想要當齊王的,所以,他們都急忙的向齊國的方向趕去。
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就讓公子糾在半路裡等著劫殺公子小白。
這個管仲也是一個射箭高手,他們等來了公子小白,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以為公子小白被自己給射死了。
公子小白將計就計,就讓管仲他們以為自己死亡了,等管仲和公子糾離開之後,公子小白就趕緊趕到了齊國,他順利的當上了齊王。
我們都知道,這個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
鮑叔牙推薦管仲為齊國宰相
公子小白當了齊王,他所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把公子糾給殺了,來穩固自己的王位,管仲當然也是算在被殺之列的。
不過,鮑叔牙告訴齊桓公,若是想要讓齊國稱霸,必須要找一個好宰相,這個宰相肯定是非管仲莫屬。
本來鮑叔牙不推薦管仲的話,齊桓公肯定是會讓他當宰相的,但是,鮑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
於是,他就給齊桓公推薦了管仲。
可是,管仲終究是齊桓公的敵人呀,他還差點把齊桓公給射死,齊桓公敢用和自己作對的人嗎?
你還別說,這個齊桓公還真是做大事的人,他的胸襟是常人比不了的,他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把管仲從其它的國家給引渡了過來,然後讓管仲當了宰相。
管仲助齊桓公稱霸諸侯
管仲獲救後,還當了齊國的宰相,他也是盡心盡力的輔佐齊桓公,幫助齊桓公完成了霸王之業,成就了齊桓公霸主的美名的。
至於管仲是如何管理齊國,如何發展齊國經濟,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的,這個我們就不多說了。
總之,齊桓公有了管仲之後,齊國的地位就日益的顯著了,當時其它的國家,都尊崇齊國為老大。
齊桓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是第一個當霸主的人。
可以說這就是齊桓公敢於用管仲的原因,也是管仲才能的體現,更是鮑叔牙識人推薦管仲的結果。
至於說這三個人,哪一個給我的印象最深?
我感覺還是鮑叔牙!
這個人相對比齊桓公和管仲,可能要渺小一些,但是,若是沒有他絕對不會有齊桓公的霸主之業,也不會有管仲才能的發揮。
最為難得的是,他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能夠做到知足常樂的,他從來不跟別人爭功,即便是他的功勞很大,他也從來都不會炫耀。
做人若是做到鮑叔牙這樣,實屬難得。要知道作為人,都是有爭鬥之心的,但是,唯獨鮑叔牙能夠做到心如止水。
這樣的人,才是最為難得的,這樣的人也是活得最為灑脫的,所以說我感覺鮑叔牙給我的印象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