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鮑叔牙,姒姓,鮑氏,名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管仲和鮑叔牙很早就認識。
他們兩人曾經合夥做生意,賺了錢分利潤時,管仲總是給自己分得多而給鮑叔牙的少。鮑叔牙的手下就很不平,向鮑叔牙抱怨。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邊太困難,我家裡邊比較富裕,他多拿的那些是我給他的。」管仲給鮑叔牙辦事,但經常把事情辦砸,鮑叔牙就安慰管仲說:「事情沒辦好也不是你的錯,只是我們的運氣差了點。」後來管仲應聘當官,但幾次都是沒幹多久就被罷免了。管仲內心很沮喪,鮑叔牙就說:「我們都知道你很有才能,只是現在沒有遇到明主罷了。」
管仲被徵入伍,每次進攻都在最後邊,逃跑時卻跑到最前邊。大家都看不起管仲,鮑叔牙就向大家解釋說,管仲家有老母,他是害怕自己死了沒有人照顧自己的母親,所以才這樣保全自己的。
總之,雖然在外人看來,管仲缺點不少,但鮑叔牙卻不認為是管仲的能力和德行有問題。後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讓管仲當上了齊國的宰相。管仲果然沒有辜負齊桓公和鮑叔牙的信任,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霸主。鮑叔牙也因為推薦管仲有功而受到齊國人民的愛戴。
管仲成為齊國宰相後說:「生我養我的是我的父母,但真正理解我的只有鮑叔牙。」意思是說,沒有鮑叔牙這樣的好友、知己,管仲自己也難成就一番事業。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情也被後世傳頌,「管鮑之交」就成了一段佳話。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就疑惑了,說了這麼久只是在談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這題目怎麼說他們「成了情侶」呢?這不是在當標題黨嗎?其實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情侶」關係是一位老師提出的。
我曾在微信群裡看到一段視頻,是某上市教育集團的一段網絡課程,這一節課講的是中國古代的CP。視頻中老師介紹的第一對CP就是管仲、鮑叔牙。
有人可能會奇怪,視頻沒說他們是「情侶」啊?這裡需要解釋一下,CP是英文單詞couple的縮寫,而這個單詞就是夫妻、情侶、戀人的意思。最初,日本的動漫愛好者在討論動漫作品時,為了方便表達,就用縮寫代指作品中的情侶。在文化交流中,這個詞也逐漸被中國的動漫愛好者所接受。後來,一些人覺得作品中原有的情侶不般配,就在同人創作中為自己喜歡的角色選擇一個自己滿意的伴侶,這就叫做「配CP」。一開始這些只是在動漫愛好者的圈子裡火,後來逐漸被更廣泛的群體接受,但不少年輕人在使用時沒有搞懂單詞的意思,這個詞的含義在傳播中就逐漸模糊了。
說到這裡大家就懂了,這完全是那位老師不懂裝懂蹭熱詞鬧出的烏龍。誠然,這個單詞的濫用使得它已經不再僅僅指情侶關係了,但大家若真的用心比對的話就知道,那些人口中的「CP」從來不是單純的朋友、搭檔的意思。
何況,真的沒有比這個單詞更合適的詞來代指友誼了嗎?顯然不是。古人用來代指朋友的有「知音」、「知己」、「金蘭」,哪一個不比這個被錯用了的單詞合適呢?古人所稱頌的「八拜之交」,又怎會是這麼個意思已經模糊的縮寫單詞所能概括的呢?
如果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關係太緊密讓這位老師有了「發揮」的空間,那將伯牙、子期定為「CP」又該怎麼解釋呢?要知道,伯牙、子期雖然是朋友,但並沒有證據表明兩人有多麼親密。
據記載,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喜歡聽琴。這一天,伯牙在彈琴,彈到表現泰山的部分時,鍾子期就說:「好啊,聽著琴聲就好像看到了巍峨的高山。」到了表現流水的部分時,鍾子期又讚嘆道:「好啊,聽著琴聲,仿佛看到了水流浩蕩的江河。」之後不管伯牙彈什麼,那個人總能領會到伯牙的意思。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聽說後直接把自己的琴摔壞了,之後再也沒有彈過琴。
伯牙、子期因音樂而相識,成為朋友,後人稱頌兩人的友情為「知音之交」,也用「知音」代指朋友。兩人之間的友情簡單而純粹,這位老師卻用「CP」去形容兩人,已經不能用牽強附會來形容了。更荒唐的是,在後邊的視頻中,這個老師還將曹操、曹丕、曹植,蘇洵、蘇軾、蘇轍等統統歸為「CP」。父子、兄弟竟被扣上「情侶」的帽子,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嗎?
一位語文老師面對陌生詞,連意思都不考究就拿來用,隨口胡說,怕是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蹭熱點、引流量上了吧?這樣的老師能夠用心去備課教課嗎?為了蹭熱點,就這麼隨意地引入網絡詞彙,這位老師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了嗎?身負傳道解惑職責的老師就這麼將自己都不明白的東西直接教給學生,對得起「老師」這個稱號嗎?
讓這樣沒有責任心、沒有準則的老師給學生上課,所謂誤人子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