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平昌冬奧會門票賣得不好,在 107 萬張門票裡只售出了 34 萬張左右,相當於總數的 31%,而韓國國內的購票僅為 5.2 萬張,這引發了國際奧組委對主辦方的不滿。
組委會的宣傳力度是否到位?與朝鮮的緊張關係是否讓這屆冬奧會顯得不安全?以及韓國人是不是根本不在乎冬季運動項目……種種質疑被提到了明面上,事實上韓國平昌可能已經是目前對冬奧會最有熱情的一座申辦城市了。
在 2009 年申辦過程中,當時僅有法國阿訥西、德國慕尼黑及韓國平昌三個城市申辦,創了歷屆以來最少申辦城市的紀錄。並且韓國在冰上運動的實力並不弱,比如花樣滑冰等項目都是舉國關注的冰上運動。
此前一直被詬病的配套設施建設問題也已解決,平昌奧組委在上周宣布大賽設施工程項目已完成 99.7%,預計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將於 12 月全部完工。
韓國國內的經濟低迷,以及政治局勢的不穩定確實有一定影響。法國、奧地利和德國的發言人先後表示對韓國國內的安全問題非常擔心,可能會缺席平昌冬奧會;代表世界冰球項目最高水平的美國 NHL 也宣布退出比賽,原因是韓國奧組委拒絕補償美國 NHL 缺席世界冰球聯賽的損失和車馬費;至於在冰上運動上實力最強的俄羅斯代表隊倒是很願意參加,但因為禁藥醜聞的原因,很可能將被禁止參賽。
熱門隊伍的缺席可能導致精彩程度下滑,但從歷年冬奧會、甚至奧運會的現場門票銷售情況來看,願意主動購票到現場觀看奧運比賽的,註定只是少部分死忠粉絲。而冬奧會(也包括奧運會)有許多項目並沒有成為大眾普及和愛好的運動。
義大利都靈冬奧會、裡約夏季奧運會都先後遭遇了門票銷售滯後的情況。2006 年都靈組委會發言人朱塞佩·加蒂諾(Giuseppe Gattino)當時的解釋是:「這是很典型的義大利人的做法,總是到最後時刻才做事(會買票)。」
到了裡約奧運會,這個類似於文化差異的理由又被搬出來用了一次。在裡約奧運開幕的前幾個月,750 萬張門票還有一半以上沒賣出去,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解釋說:「巴西人不像英國人或德國人會那麼早就買票。」
在國際奧組委的壓力下,平昌奧組委承諾在明年一月之前賣出 80% 的門票,這時候距離 2 月 9 日開幕的平昌冬奧會還有三個月時間。這看起來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政府和企業的統一購票才是這部分門票的主要流向。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地方政府辦公室已經撥出更多資金購買門票,計劃將其分發給學校、弱勢家庭等群體。以及,往屆的奧運會收視率都還在相當高的水平,只要收視率數據漂亮,國際奧組委就不愁賣不出轉播費,但這樣一個花費數十億美元舉辦的體育盛會,座位上都是空蕩蕩的總是不太好看。
韓國花樣滑冰選手將奧運聖火傳遞給韓國主持人劉在錫
伴隨著平昌奧運會倒計時 100 天的到來,當地的預熱活動才剛剛開始啟動。平昌組委會上周二在雅典啟動了奧運聖火的傳遞工作,計劃在開幕式前跨越韓國 17 個省市,為冬奧會造勢。
紐約時報開玩笑說,如果在接下來幾個月裡平昌奧組委還是賣不掉票子,那美國人可能會有辦法,他們在首爾的軍事基地就駐紮著 2-3 萬人。美國奧委會執行長斯科特·布萊克曼(Scott Blackmu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我們很樂意邀請士兵們去看比賽的。」
題圖來源:ny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