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聽過要投資基金,都知道要定時定額投資,但是真正了解基金的人卻是寥寥無幾。不知何時進場?該挑選哪一隻基金?何時是賣出基金的最佳時機?《買基金為自己加薪》所講述的是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方法,作者指出只設停利,不設停損,賺夠就走。看收益,更要看風險。而且,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投資基金要以定時定額投資為主,以單筆投資為輔,實際上,定時定額投資就等於為自己存錢。
參與本活動只需每天打開推送的章節,閱讀,然後思考並分享你的心得就好(點擊文章最末尾的「寫留言」,直接發表)。
最後,請確保自己能有30分鐘的閱讀時間再開始讀這一篇,一口氣讀完,打斷之後再找到上次讀的位置有點麻煩。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一開始聽到別人說的消息不以為然,但聽到一次還好,聽到別人講第二次就開始有點興趣,接下來這隻股票每天飄紅,越看越心動,聽到第三次就決定購入,結果10次可能有5次被套牢,而另外5次賺得也不多。
以我自己的操作經驗為例,我從不聽別人的消息買股票,因為我很清楚無論何種消息,再怎麼準也拼不過主力、股市大亨,甚至公司操盤手,更何況基金帶給我的收益率比大部分的股票還要好,既然如此,又何必冒著短線風險搶入股票,況且別人買股票想的是一夕致富,我買股票想的只是打敗定存。
其實分析財務報表、解讀公司基本面這些事情,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去做就好,像我們這樣的散戶投資人,就用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來克服人性的恐懼與貪婪,以時間換取獲利空間就好。
如果你可以接受這種看法,那就要確實遵守我列出的投資紀律,因為投資共同基金有不少疑惑,值得大家進一步思考,很多人即便定時定額投資也賺不到錢,就是因為犯了這些毛病,若能順利克服這些疑惑與陷阱,要靠共同基金投資獲利其實不難。下面,我就以一些輕鬆的小例子,和大家聊聊我認為「基民」必須避免的十一條誤解。
一戒:趕流行
教我怎麼買股票賺錢嘛!
自從日經225指數站上12000點大關之後,日本的外商精英和科技新貴,再一次體會到走紅的感覺。在夜店裡年輕性感的女士爭相圍住穿著時髦的股市大亨,求的無非是股市消息。型男從歐系精品朗雯西裝口袋裡拿出登喜路打火機,自信的模樣宛如木村拓哉在日劇《華麗一族》裡的造型。
其實在這之前,日本股市是著名童話《狼來了》的現代股市版,歷經10年熊市的日本股市,20世紀90年代也有好幾次起死回生的跡象,但每次反彈都是煙幕彈,都讓股民敗興而歸。
可怕的長期熊市讓日本股票投資者對日本股市失去信心,基金公司募集的產品也多以海外基金為主,當時在中東、東南亞等地股市漲翻天,日本這個經濟強國的民眾貢獻良多,「大家寧可買海外基金,也不要買日本股票」成了在股市受傷慘重的日本股民酒後的心聲。
2005年,日本股市有點不一樣,到了8月,日經225指數衝破12472點,創下四年半的新高,無論地震或其他政治因素都止不住日本股市的多頭氣勢,炒股賺了大錢的男人開始在酒吧嘗到甜頭、家庭主婦炒股成為千萬富翁的故事也登上《讀賣新聞》版面。
堀江貴文一手創辦的「活力門網絡公司」從一家平凡無奇的草創公司發展為市值上億美元的媒體帝國,他開著法拉利跑車和女明星約會,並發起多次併購案,收購目標從歷史悠久的棒球隊到主要的商業電視臺,震撼日本保守的商業界,也因此成為日本年輕男性的精神標杆。
太平洋彼岸的臺灣一向有崇日情結,假日裡咖啡店煙霧瀰漫,書架上財經雜誌封面那顆大紅太陽格外醒目,「日本牛市降臨」,諸多雜誌封面都是這麼寫著。到了2005年年底,基金公司發行的日本基金也屢創佳績,不僅申購專線爆滿,原本只有彭博唱獨角戲的基金公司大廳,也突然湧進申購基金的大量人潮,一隻日本基金動輒百億日元,是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平均規模的10倍以上。
2006年1月,活力門網絡公司被查出虛報公司獲利哄抬股價,在收購日本放送系統的過程中也散布不實消息,涉嫌欺詐,隨後創辦人堀江貴文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遭日本法院判決有罪,刑期2年零6個月,成為日本商業少見要入獄服刑的案例。
堀江貴文關進監牢,中國臺灣也有一大批人同時住進「日式小套房」。歷史總是一再重演,五六年級學生對臺灣地區股票上萬點的經驗應該都不陌生,在網絡下單還不是這麼普遍的年代裡,光是電話下單就足以讓營業員接單接到手軟,王媽媽手上有10張臺積電,鄭爸爸手上有20張茂矽,問他們知不知道這幾家公司在做什麼,他們會告訴你:「不清楚,管它在做什麼,只要會漲就好。」
當時也是投資機構生意最好做的時候,盛況一點也不輸大陸股市瘋狂景象,1990年,四大投資機構的基金募集期間,排隊人潮擠滿樓梯間不足為奇,每個人心中都編織著一夕致富的美夢,時至今日,這些趕流行的投資人能夠翻身的恐怕不多。
很多人喜歡追逐流行,無論是日本股市、臺灣地區股市或美國股市,七八年前的科技泡沫我也不小心參與了,在科技泡沫前幾個月定時定額扣款剛好購買,納斯達克腰斬恐怕在低點嚇跑了下少投資人,不過我只得硬著頭皮持續扣款,四五年之
後終於回本,贖回時還有15%左右的獲利,雖然沒賠錢,但卻是我定時定額投資賺最少的一次,也讓我從此拒絕追逐熱門股票。
其實買基金無須追逐市場熱門產品,買基金就是要在市場低迷時扣款,買的時候行情下跌更好,趁著低值累積更多的基金單位數,等到行情走高時獲利自然可觀,「寒冬過後,開春必能歡喜收割。」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現在大家搶著進場的時候,我反而喜歡逆市操作,前段時間金價飆漲,投資機構又喊出美元長期貶值,黃金供需缺口仍很大,金價在2008年有機會挑戰每盎司700美元,看到這樣的報導,我想到的不是搶購黃金,當時我只告訴老公:「家裡的黃金首飾該湊一湊拿來賣啦!」
二戒:不問資產多寡,一律進行資產配置
「第四季度投資建議仍是股優於債,主要是利率長線看漲趨勢不變,投資人仍可維持較高的股票比重,資產配置建議股七債三,歐美股市持續看好,不妨增加三地股市比重,藉此增加獲利……」
每到季度末打開報紙,無論是綜合報或是專業報,都可以看見資產管理公司針對目前投資市況,所提出的資產配置建議,即便你沒訂報紙,基金公司的網站上或電子郵件也會提醒你相關訊息。
我認識的很多人看了基金公司的報告之後,就真的拿7萬元臺幣買股票型基金、3萬元臺幣買債券型基金,隔一季之後基金公司改成股債各半,就賣掉2萬元臺幣的股票型基金,再加碼2萬元臺幣的債券型基金。
如果你年收入不到百萬元臺幣,卻奉行此種資產配置方法,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這種資產配置遠遠不如隔壁王先生的100%持股,只比樓下陳奶奶的100%購入債券好一點,因為市場走空時或許可以避開一些衝擊,但若市場快速反彈時.你也來不及參與,更重要的是,交易成本可能因為頻繁進出而進一步抬高。
其實資產配置對資本額較大的投資確實可以發揮風險分散的效果,但就小額投資人來看,效益真的不大。
我這麼說,並不是認為基金公司的資產配置建議全然無用,一般投資人還是可以將股債配置視為一個參考指標,但必須對照上一期的資產配置建議,如果上一季基金公司主張股債各半,這一季改為股七債三,代表公司對未來股市看法趨於樂觀。相反的,如果基金公司從股七債三調成股債各半,則代表對下一季股市看法趨向保守。
如果你手上有大筆資金,那麼資產配置就有其功效,不過正確的資產配置必須從源頭做起,依照自己的現金需求與投資屬性按比例分配,而不是看基金公司的報告逐季調整。
以我自己的資產配置為例,由於房貸已經全數繳清,對現金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這麼急迫,所以我可以拉高投資的比例,降低定存和現金的部分,藉此籌措我的退休金。
月前,我的定存加現金佔資產的4/10。積極型投資包括基金佔資產的5/10、股票佔資產的1/10,一半的資產放在基金裡,而且全部是積極的股票型基金,股票全部都是高股息投資組合,因為對我來說,定時定額基金是主力攻堅部隊,用來長期賺取資本利得籌措退休養老金,因此波動幅度越高越好,而購買股票只是為了打敗定存,性質越穩健越好。
決定你所購基金佔資產多寡比例之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區域配置問題,我的做法是儘量布滿全球,先挑選波動大的區域型股票基金,有拉美、東歐、亞洲和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接下來要布局的是較穩健的歐洲股票型基金,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涵蓋全球主要投資區域,如此一來,即使拉美、東歐的股市下跌,亞洲或臺灣地區股票上漲也能讓整體投資小有看頭。
三戒:崇尚品牌,只買同一家公司的基金
買日常生活用品時,沙茶醬你會選牛頭牌,養樂多你只喝日本品牌、嬰兒沐浴乳你會用強生。若是提到特產,你也知道不能在嘉義買太陽餅,更不會去烏來買紅酒,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個品牌專家,知道哪一家品牌最出名、價格最划算,哪樣產品應該在什麼地方買得到,那為什麼買基金時你會不管日本、新興市場或東南亞國家協會,都只買同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
臺灣地區投資機構有哪幾家?很多人都是投資專家,名下不管臺灣地區股票、拉丁美洲、東歐市場的基金全都買得很多,不過都被我的這個問題考倒了,臺灣投資機構有40家,要全部叫得出名號的確強人所難,不過國際上的資產管理公司更多,大家更不可能每一家都認識。
所以,境外基金總代理制推行之後,各家基金公司紛紛砸下千萬元臺幣廣告費,試圖打出自己的知名度搶攻市場佔有率,在基金公司的強力曝光之下,當然會有很多人只在同一家基金公司下單,購買的標的無所不包,從醫療生物到不動產證券化,再到美股基金都買同一家品牌。
記得我剛剛說的嗎?你會在臺中的餅店同時買胡椒餅、太陽餅、鳳梨酥和鮮蝦餅嗎?
買基金不是在超級市場買東西,絕非一站購足,不太適合談品牌忠誠度,若要買就要買那一家公司的最佳產品,有的公司日本基金賺得多,有的則是拉丁美洲基金績效更勝一籌,有的基金公司強打旗下高收益債券。
每家基金公司其實都有自己的招牌和強項,再大的基金公司也不可能囊括所有業績第一的產品,很多國際上的小型資產管理公司都有獨到之處,就拿安本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雖然公司在國際上不是特別知名,但安本亞太基金在壽險業的投資型保險和銀行渠道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疑是小公司靠著亞洲基金打響名號的最佳範例。
只要多方打聽、參考專家意見、到網站或境外基金分支機構找尋基金相關資訊,都能讓你嗅出各家基金公司的招牌產品是哪一類。
四戒:和基金浴血奮戰,獎賞賠錢基金
莉達一邊盯著屏幕,一邊按著計算機,(7823-6607)/6607=18%,這半年以來大盤上漲了18%,再看看臺灣地區股市50指數基金,昨天收盤價為57.75元臺幣,半年前的收盤價是52.2元臺幣,上漲10.6%,還原權值也有18.29%,表現比大盤略勝一籌,但登錄基金公司的網站,自己買的基金這段期間的績效竟然不到5%。
基金表現輸給大盤已經讓莉達心裡很不舒服,但登錄網站查詢其他基金績效,很多基金的收益都有20%以上,原本覺得績效不錯才買的基金,這段期間表現只能說是慘不忍睹。
「一樣是6月底進場,其他的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至少有12%,怎麼我這隻基金的收益率只有5%,3年績效排名竟然還掉出前1/2以外,近半年來的基金績效更是下降很多」,莉達越想越納悶,但報紙雜誌上都說要長期投資!還是暫且再看看吧,說不定明天會變好……
莉達的基金雖然表現不佳,但至少還能維持正收益率,很多人的日本基金績效猶如大江東去不復返,套牢之後只好安慰自己是長期投資。更多人堅持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決定繼續死守同一隻日本基金,要用耐心跟毅力等待基金淨值重回10元臺幣大關,不過總有一種越等越低、越堅持就越絕望的感覺,最後成為死守的傻瓜。而他們的員工,也將因為你的犧牲和無私奉獻領到豐厚的年終獎金。
其實碰到自己投資的基金連續好幾個月,墓金績效在同類型基金的排名裡居末位,代表基金經理人或研究部門可能遇到瓶頸,這種情形下,你應該考慮換一隻基金。單筆投資就要即時停損,絕對不要堅持,想等指數漲回來才脫手,有時指數不只下跌,還會像紅薯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讓你越等越心寒。
下次遇到股市低迷或基金績效大幅惡化時,記得跌倒後趕快站起來,執行停損或換隻基金扣款是當務之急,千萬別讓自己成為穩定股市的一員。
五戒:懲罰讓你賺錢的好基金
華碩每股80元臺幣買進,95元臺幣賣出!
投入股市5年多,這次華碩的進出讓安迪開始相信自己高拋低收的功力已經有高手的實力,同一個時間點,安迪買的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淨值也從每股26元臺幣一路衝高到30元臺幣,收益率超過15%,再度證明自己眼光準確。
好馬不吃回頭草,安迪賣出華碩之後覺得價格已經太貴,自然沒有回頭買進的道理,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也是一樣,30元臺幣的淨值,讓他怎麼也買不了!
結果華碩果真從95元臺幣的高點一路下跌,跟技嘉的合作案破裂之後外資倒貨速度加快,使得華碩跌破月線、季線支撐,價格回跌至80元臺幣左右盤整,安迪對自己的功力除了讚嘆還是讚嘆,不過令他納悶的是,當初30元臺幣賣掉的臺灣地區股票型基金一路上漲到38元臺幣,到現在還看不到停止的跡象,如果當初沒賣,現在的獲利比例可以高達46%。雖然大家漸漸知道基金不比股票,兩者之間有很多不同點,但股民的習慣還是深深地影響基金投資人,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懲罰幫他賺錢的好基金。定時定額投資獲利贖回後,喜歡換另一隻新基金扣款,總覺得已經贖回的基金,淨值應該處在高端,要換一隻淨值較低的基金來扣款,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只要這隻基金的投資策略依然良好,績效也很穩定,現在讓你賺錢,未來一樣可以為你帶來良好獲利。因此,即使獲利了結之後,還是可以繼續扣款,換一隻基金投資,此舉無疑是懲罰讓你賺錢的基金!
六戒:輕易牽手,又輕易分手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新加坡股市從2008年以來漲勢依舊迅猛,中國股市上漲50%,新加坡股市也有20%的漲幅,預計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之下,2008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動力仍有4.5%~6.5%的水準,除了內需強力復甦之外,房地產市場持續看俏,藍籌股上市等利多因素加持之下,後市看法十分樂觀。而且,3月底甫公布的銀行貸款數據再度顯示,新加坡的內需市場持續強勁增長。2月的臺灣地區銀行貸款年增長率高達7.9%,為199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最大增幅……」
艾米一字一句地讀著理財專家給自己看的新聞報導內容,雖然貨幣政策、銀行貸款數據代表什麼意義艾米看不大憧,但整篇報導應該是說新加坡經濟很樂觀吧!
理財專家接著又告訴艾米,房地產市場復甦推升了商業貸款金額,讓新加坡總貸款需求成長快速,而且最近消費性貸款部分也有開始復甦的跡象,2.5%的年成長率已經是一年以來的最高,民間消費的實力看起來不弱……
面對理財專家一長串的解說,艾米其實還是聽不太懂,不過剛剛講的好像代表新加坡股市會漲!
「那就先定時定額投資l萬元臺幣吧!「艾米爽快地告訴理財專家,理財專家自然也爽快地幫艾米下單。
一個月過後,艾米上網看了一下基金收益率,沒想到竟然是-5%,原本覺得1萬元臺幣不多,不過又看了一下不是很了解的技術線型,心想這個圖形陡峭成這樣應該不是什麼好兆頭,趁著虧損還不多,還是停扣好了,就這樣結束了新加坡的基金迷航之旅……
很多人的投資跟談戀愛一樣,很快地跟某人在一起,卻又輕易地分手,弄得自己傷痕累累,許多人的定時定額投資也是如此,買進之前越看越順眼,但買進之後一看到收益率竟然開始由正轉負,就嚇得馬上跟這隻基金分手,贖回的動作絕對不落人後。
其實定時定額投資基金必須堅持一個理念,就是「不到獲利心不死,絕不輕易提分手」!
定時定額投資的精神就是以平均成本法分散風險,所以一看到虧損就停扣是定時定額的大忌,絕對不要受到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只要貫徹到底,一旦熊市結束市場翻轉時,基金的收益必定會還你公道。
不過要注意,儘量別買單一國家的基金,避免與單一國家共存亡。
另外,產業型基金也是我的拒絕往來戶,雖然理論上每個產業終有翻身之日,但產業景氣循環不如全球景氣容易掌握,一般來說,全球景氣每3~4年就有一次循環,但產業型基金則不然,等了5~10年才翻身的產業有很多,要是定時定額扣款買在相對高點,就必須忍受長達5~10年的帳面虧損。
根據我的觀察經驗來說,一般人只要賠了兩年,大概就熬不下去了,通常會認賠出場,因此不建議投資定時定額產業型基金。
蕭老師投資心得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投資風險也該適度降低,因此單筆投資的收益率最好趨於穩健,讓自己的投資成果可以獲得保障。
今日章節6099字。
投資基金的十一戒中的前6條。很多都是身邊的人的例子,其中看到虧損就熬不住大概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這個錯誤我也犯過,不過我當時沒有賣出,只是停了定投,最後還是賺了幾個點。另外一點:賣出給你賺錢的基金,不賣虧本的基金,也是一個問題。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說如果急用錢,你是賣掉賺錢的基金還是虧損的?大部分人回答是賣賺錢的。當然,這裡面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也許賺錢的基金你知道它已經處在周期高位,而虧損的那隻你其實一直在建倉。但是,我相信,其中也不乏就是抱著「虧損的只要不賣就有翻盤的機會」,而不會考慮也許留著那個賺錢的,總收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