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做工作報告。鄭國光介紹說,中國地震局今年的重點工作還包括:夯實地震監測業務基礎方面,出臺地震臺網規劃,規範指導全國地震臺站建設;實施北京周邊老舊地震觀測設備升級改造和青藏高原監測能力提升項目;籌建國家地震計量站,提升對全國地震監測設備統一規範管理能力;推進海洋地震監測體系建設;探索建設煤礦和非煤礦山等地震監測系統,提升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能力。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四平臺一體系推進信息化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分步驟分階段開展信息系統建設,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作為中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
-
智能建築成新藍海 業內人士:工程管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論壇以「科學築城·數智融建」為主題,積極研討建築產業升級的信息化、數位化與智能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工程管理理論與方法等問題。論壇上,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會長王早生,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王樹平,北京城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裴宏偉,北京建築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出席開幕儀式並致辭,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李明安等10位行業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和與會者分享了工程總承包模式、城市經營、全過程工程諮詢、智慧建造、場地土壤修復、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諮詢、數字建築與數字教育、基於BIM技術工程項目成本管控、城市更新工程項目集成、國際工程工期延誤索賠與爭議解決等工程管理領域前沿課題的理論研究與優秀案例
-
中國地震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閔宜仁作題為《統一思想、明晰思路、凝聚力量,開啟防震減災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會議回顧了「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成就。會議指出,2020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應急管理部黨委的指導督促下,地震系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央巡視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果,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地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穩步推進,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取得新進展,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推進,較好完成年度任務。
-
北京市地震局到市廣播電視臺商談地震預警信息播發工作
12月3日,北京市地震局到市廣播電視臺商談地震預警信息播發工作。市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谷永新,市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艾冬雲出席會議,市地震局震害防禦處(公共服務處)、地震監測與信息中心,市廣播電視臺總編室、新聞節目中心、北京交通廣播、北京新聞廣播負責同志及相關技術人員參加座談。
-
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共享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
為推進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日前,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經研究,決定建立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共享機制。 在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發出的通知中,要求各省級煤礦安監局、地震局要加強溝通協調,研究建立本轄區有關礦區地震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共享衝擊地壓礦井位置、採場情況及周邊地震臺站分布等信息,結合實際,細化明確省級地震臺網向省級煤礦安監局提供信息服務的啟動條件、工作流程和服務形式。省級地震臺網在監測到衝擊地壓礦區範圍內發生2.0級及以上衝擊地壓、塌陷等地震事件後,立即啟動地震信息發送。
-
2020全國農業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學術研討會在重慶成功召開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增長影響深遠,農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挑戰加大。為促進農業監測預警科學事業發展,「2020全國農業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學術研討會」11月28-29日在重慶召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中國農學會副秘書長莫廣剛、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秦大春、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院長唐洪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清波等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農學會農業監測預警分會主任委員許世衛主持開幕式。
-
國資委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
各中央企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等決策部署,促進國有企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
-
四川省地震局召開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推進會議
12月16日,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專題視頻會議後,四川省地震局迅速召開推進會議,傳達落實中國地震局閔宜仁局長和陰朝民、王昆副局長講話精神,安排部署四川地區相關工作。省地震局黨組主要負責人、副局長雷建成出席會議並講話,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永久主持會議。
-
中國發布兩監測站網十年規劃: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
記者當天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該局歷時近1年編制完成的《中國測震站網規劃(2020-2030年)》和《中國地球物理站網(地殼形變、重力、地磁)規劃(2020-2030年)》已於近日印發,這兩個監測站網規劃聚焦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範能力,提升國際前沿地震科學研究服務能力。為什麼要編制測震和地球物理站網規劃?這兩個十年規劃的目標任務有哪些?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臺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起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帶動地震業務轉型實現快速發展。
-
楊國勳:推進新時期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中國數字產業創新峰會」在北京盛大召開。本次峰會設有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高端對話,同時聚焦4大行業專場,發布5大領域榜單,共有40多位行業專家、技術大咖、資深創業者和投資人一起探討中國數位化產業的現狀和趨勢。 原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海關總署原總工程師楊國勳在活動上發表了題為《推進新時期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數位化轉型意味著數位化+轉型,這個轉型就是指業務改革。
-
江蘇蘇州:推進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 三年完成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響「蘇州製造」品牌,日前,蘇州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位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從2021年起,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市11000家左右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全覆蓋;到2022年,完成大市範圍5G基站全覆蓋。
-
李德芳: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9月25日,2015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年度例行會議,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今年(2015)舉辦第十三屆大會。
-
我省油氣管道保護智能化建設精彩紛呈
中國鐵塔山東分公司——構建全天候監測預警感知體系中國鐵塔山東分公司在省內擁有遍布城鄉的13萬座鐵塔,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1座通信鐵塔,為地區提供不間斷的電力保障、網絡和7×24小時的電信級維護服務。近年來,該公司利用5G、視頻、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構建全天候監測與預警感知體系,在油氣管道保護智能化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工巡檢方式作為油氣管道主要防控監管手段,鑑於管道途經環境複雜、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巡檢周期長、人眼視距短等實際,已無法滿足當前長輸管道全天候監管需求。
-
山東省地震局調度部署預警工程一般站建設質量檢查工作
2020年底,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山東子項目1230個一般站設備安裝工作全部完成。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1月14日上午,山東省地震局召開一般站建設質量檢查工作調度會議,就做好建設質量控制有關工作進行了部署。
-
省地震局專家組來蕪開展地震監測系統升級工作
2020年12月30日至31日,省地震局監測中心技術人員應邀來蕪開展地震監測系統升級工作。在蕪湖市地震監測中心,技術專家先後對地震臺、虛擬臺網進行了更新升級。市地震臺測震系統由Jopens1.0升級到了最新的6.0版本。
-
數位化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可以從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完善數據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加強數據安全治理、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等方面著力,深入推進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中國移動河南公司胡波: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來源:新浪財經9月27日,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智慧企業建設」平行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本場論壇圍繞數位化創新和智能化運營,結合浪潮QID、雲ERP、智算中心助力企業成功實踐,揭示企業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賦能智慧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公司副總經理胡波先生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