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12-22 西部網

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做工作報告。孫自法攝

中新網北京1月7日消息,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7日透露,2020年,該局將強化全國震情監視跟蹤與趨勢研判,充分吸收中外先進理論和新技術,聯合地震系統內外相關單位,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年全國地震局局長會議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鄭國光在工作報告中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強調,中國地震局將嚴密監視全國震情動態變化,做好重大活動、重點時段地震安保工作,完善滾動會商機制,提高年、季、月尺度趨勢會商的質量。同時,完善基於預測指標體系的地震風險概率預報技術,開展地震分析會商技術系統業務試用。

鄭國光介紹說,中國地震局今年的重點工作還包括:夯實地震監測業務基礎方面,出臺地震臺網規劃,規範指導全國地震臺站建設;實施北京周邊老舊地震觀測設備升級改造和青藏高原監測能力提升項目;籌建國家地震計量站,提升對全國地震監測設備統一規範管理能力;推進海洋地震監測體系建設;探索建設煤礦和非煤礦山等地震監測系統,提升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能力。

構建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格局方面,健全抗震設防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抗震安全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督機制。

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方面,實施地震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印發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總體工作方案,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地震活動斷層探察,開展地震災害風險區劃試點,推進減隔震、工程地震安全檢測技術應用。

深化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體制改革方面,重點做好核電、大型水電站、生命線工程等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全覆蓋,全面推進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

鄭國光表示,中國地震局2020年將組織編制國家地震科技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推進「地球深部探測」、地震科學聯合基金等國家科技項目立項和實施。圍繞透明地殼、解剖地震、韌性城鄉、智慧服務加強科技攻關,爭取在深井觀測、地震孕育發生機理、城市風險區劃和地震預警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備受關注的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方面,今年將完成10個左右數百米至千米深井鑽探,發展深井陣和深部綜合觀測技術,完善科學數據共享機制,打造開放合作的地震科技創新平臺。

(原題為《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
    報告題目: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報 告 人:邵志剛 研究員報告時間:2020年12月4日(周五)上午9:00-11:30報告地點:地質宮519報告摘要:以中國大陸活動地塊理論為指導,長期地點預測重點關注活動地塊邊界帶,綜合強震破裂空段、斷層運動閉鎖段
  • 中國發布兩監測站網十年規劃: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
    記者當天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該局歷時近1年編制完成的《中國測震站網規劃(2020-2030年)》和《中國地球物理站網(地殼形變、重力、地磁)規劃(2020-2030年)》已於近日印發,這兩個監測站網規劃聚焦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範能力,提升國際前沿地震科學研究服務能力。為什麼要編制測震和地球物理站網規劃?這兩個十年規劃的目標任務有哪些?
  • 寰球大震(五)——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是汶川大地震交給我國地震觀測工作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國地震局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工程的建議,一些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地震預警設備研製和試驗工作。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了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2018年啟動實施。這意味著將在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地區、東南沿海和新疆天山中段和西藏拉薩周邊建立5個重點地震預警區,將臺站間距縮短至10-15千米。
  • 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7月27日下午4點16分,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地震速報信息。 每一天,中國地震臺網都會發送若干條類似的速報。只要震級超過3級,網民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通過臺網的官方微博獲悉。地震速報制度發展至今,我國已經實現了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速報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時還將於2022年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 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風向標基本確定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風向標基本確定。面對這一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年份,官方拿出諸多新思路應對挑戰。科技創新地位更高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位列來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首。
  • 國家能源局表態新能源發展無需補貼,2030年碳達峰投資劃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國對外宣布,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能、風電、太陽能,總裝機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為未來能源體系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發布會。
  • 定調2021 八大重點任務透視市場「風向標」
    原標題:定調2021 八大重點任務透視市場「風向標」   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
  • 關注2021年經濟工作六大重點
    12月16日至18日,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21年經濟工作。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極其重要。
  • 2030年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爆發式增長
    10月19日,德意志銀行發布對中國經濟展望的研究報告,將關注的焦點投向可再生能源領域。根據已有政府規劃和數據,德銀進一步展望,到2030年,中國經濟將發生如下變化:--中國政府將做出更嚴格的氣候指標承諾。如在2025年之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大大增加。
  • 定調2021!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八大重點任務火速解讀
    熱點事件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因此,有以下幾點需要關注: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會議強調,要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表述延續五中全會提出的「打好科技攻堅戰」的部署,也與十四五規劃中創新佔據新地位相一致。
  • ...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總結和「十四五」及2021年重點工作計劃
    「十四五」及2021年重點工作計劃 2016年以來,仁和集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截至目前,工業園區共有73家企業入駐,用工人數突破3500人,年生產總值超20億元,實現納稅超5000萬元。2019年,我鎮工業園區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六個重點鄉鎮工業園區之一。
  • 《2020-2030年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估報告》訂閱介紹
    2020-2030年也許將是世界風雲變幻莫測的十年,這十年即將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許將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國際局勢發生的深度變化,將改變現有的經濟格局,也將影響到每一個企業的未來命運!2020年12月份,通用軟工開始的《2020-2030年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估報告》科研計劃,將對中國未來10年的發展進行深度研究分析和評估預測,以為企業提供全面的、細緻的、可靠的經營決策依據。
  • 到2030年,哪國空軍將成最強大的力量?不出意外,中國穩居第二
    到2030年,這些力量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到2030年,美國空軍將擁有187架F-22 猛禽戰鬥機。此外,他們還擁有178架F-15C鷹式戰鬥機,這些飛機將配備現代化的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紅外搜索跟蹤傳感器。空軍還將購買約1,763架第五代F-35A戰鬥機。他們將逐步取代F-16C輕型戰鬥機和A-10對地攻擊機。美國空軍還將購買100架KC-46飛馬替換其加油機。
  • 2021年經濟工作如何開展?福建確定十大重點任務
    12月22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省委書記尹力主持並講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部署,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推動「十四五」福建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寧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 2020年12月份工作完成情況、2021年1月份衛生工作安排
    1.12月4日,我市召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全體成員會議暨2021年國家衛生城市複評迎檢部署會。市政府副市長陳衛強、市政府副秘書長毛根洪出席會議。2.12月17日,我市啟動以「心靈護航 你我同行」為主題的2020年杭州市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宣傳月活動。市政府副市長陳衛強出席活動並致辭。二、其他重點工作1.繼續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凱裡—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凱裡—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2021-01-16 21 : 04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黔東南自治州人民政府:  貴州《關於審批〈凱裡—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2020年修訂)的請示》(黔東南府呈〔2020〕121號)收悉。
  • 沈鼓|透平工藝部召開2021年戰略執行重點工作部門大會
    但是2020年我們也存在一些短板,例如科技保密工作落實不到位,三化科研項目成果轉化不全面等問題。隨後舒鑫部長以透平工藝部2021年工作方針「定準位,轉作風,勇擔當。以問題為導向,堅持技術、管理雙創新。補弱項,強能力,切實提升製造技術綜合實力!」
  • 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信息量很大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1月6日央行官網消息,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1月4日召開,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此次會議定調了2021年的十項工作任務。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目標意味著什麼?
    而此前的9月22日,領導人在七十五屆聯大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應該說,12月12日這次講話是對9月22日講話的進一步闡述,使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減排的目標更加量化、更加清晰。形勢已經再明朗不過:到2030年,我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見頂,也就是說我國的化石能源消費量將「達峰」。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