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的電報文稿,折射出哪些思想內涵?

2020-12-23 京報網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住進北京香山雙清別墅;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決勝萬裡,通過嘀嗒嘀嗒的電波聲,直接指揮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歷史偉業。雖然這些電報的對象、內容、落款各異,但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分析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期間毛澤東同志起草的電報文稿(簡稱「電報文稿」),可發現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重要啟示。

資料圖 圖為香山革命紀念館 京報集團記者 鄧偉 攝

電報文稿的落款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

這時期的電報文稿對象廣泛,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抬頭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稱謂之上,折射出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統帥廣泛的工作聯繫和社會聯繫。根據抬頭稱謂或目的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八類情況:一是發往人民解放軍前線,二是發往前線及黨的地方各級領導集體,三是發往黨的地方各級領導集體,四是推動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五是發往外交領域,六是發送範圍很廣的通電,七是發往同鄉同學朋友,八是發往國民黨當局。

這些電報文稿都是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反覆修改的,但絕大部分並不是以他個人名義發出去的,主要分以下幾類情況:一是以軍委/中央軍委名義,共114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前線黨政領導集體、前線黨政指揮員。二是以中央/中共中央名義,共41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地方黨的各級黨政領導集體。三是以毛澤東個人名義,共26件。四是以毛澤東和中共其他領導人名義。五是以其他人名義。六是未提和未署名。

通過對電報落款的進一步分析,不難看出:採用何種落款發出,絕非偶然的個人習慣,每一件都經過毛澤東同志縝密思考與周密安排,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反映了對敵鬥爭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反映了對外關係中的彼此尊重,反映了統一戰線中的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小小方寸間,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同志高超的政治智慧與爐火純青的軍事指揮藝術。

電報文稿內容大體可歸為五大類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入駐香山期間所發電報文稿內容涵蓋領域非常廣泛,大體可歸為解放全中國、統一戰線、人民民主專政、對外關係和黨的建設五大類,共涉及261處。

一是解放全中國。這無疑是此時期電報文稿最主要的內容,有150處。具體又可分為兩大類情形:涉及武裝鬥爭內容,共有111處;涉及和平方式內容,共有39處,又可分為和平談判、和平解決(謀划起義、改編)兩大方面。從之後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看,通過和平方式的謀劃,對於儘早實現國家統一、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最快速度醫治戰爭創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是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在電報文稿中涉及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內容有27處,分為三種情形:涉及籌備新政協內容,共有7處;涉及嘉勉國民黨起義/改編將士內容,共有10處;涉及共話同學同鄉友情內容,共有4處。涉及其他內容的有6處。

三是人民民主專政。電報文稿中涉及這一重要內容的有32處,包括六種情形:涉及接收管理城市內容,共有13處,尤其以談及接收、管理上海的最多;涉及開展新政權建設內容,共有3處;涉及號召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內容,共有7處;涉及踐行群眾路線內容,共有3處;涉及經濟政策內容,共有5處;涉及保護文化文物內容,共1處。

四是對外關係。電報文稿中涉及對外關係的有25處,分四種情形:涉及處理涉外問題原則內容,共有1處;涉及與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共產黨友好往來內容,共有7處;涉及開展民間外交內容,共有1處;涉及開展外交鬥爭與合作內容,共有16處,可分為處理紫石英號事件、謀劃應對外國武裝幹涉封鎖、與美國開展外交接觸、保護外國僑民合法權益等幾種情形。

五是黨的建設。電報文稿中涉及黨的建設的有27處,分為五種情形:涉及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內容,共有5處;涉及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內容,共有13處;涉及關心、關愛前線將士內容,共有5處;涉及強調作風建設、工作方法內容,共有3處;涉及其他方面的1處。

電報文稿內容折射出的思想內涵

經過梳理、研究發現,這些電報文稿立場鮮明、脈絡清晰、深入淺出,是對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模範執行,尤其是對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有效落實。

黨的建設貫穿始終。在香山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始終強化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重視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注重作風建設和工作方法。對於解放全中國的所有戰略、戰術,大的戰役和重要的戰鬥,他都統一謀劃、親自指揮,體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體現了對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保持了軍事戰略的一貫性、一致性以及軍令、政令的高度統一;同時,又充分尊重前線黨政指揮員因地制宜制定正確的戰術措施,體現了全黨、全軍、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想。

堅持武裝鬥爭同時,首選用和平方式推進解放全中國的戰略意圖貫穿始終。先是與南京李宗仁當局進行國共和談,並因此一再推遲渡江戰役的時間;還曾與白崇禧集團進行接觸,商談用和平方式解決華中問題的可行性;發起太原戰役前,也曾首先考慮採用和平方式;經過運籌帷幄,在綏遠問題、湖南問題、雲南問題、新疆問題解決上,和平方式取得了圓滿成功,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還在嘗試用和平方式解決寧夏問題。

建立基礎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始終致力於建立最為廣泛的統一戰線,戰勝內外敵人;廣泛聯絡各界民主人士、社會賢達共商國是,籌備新政協。從北平和平解放開始,一再親自公開致電國民黨起義、改編官兵和軍政人員,對他們進行嘉勉。

實現人民民主專政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適應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需要,始終致力於接收並探索管理城市;致力於建立基礎廣泛的聯合政府;致力於召開匯集民意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致力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致力於執行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注意保護民族工商業,緩和勞資關係;致力於保護文化文物。

妥善處理對外關係貫穿始終。在對外關係方面:一方面,一邊倒,倒向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鬥。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一戰線。」另一方面,妥善處理紫石英號事件,對於帝國主義武裝幹涉的圖謀始終保持高度戒備並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同時,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各國發展正常外交關係,並保護外國僑民在華合法權益。

電報文稿對我們的現實啟示

電報文稿是一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歷史教科書,非常直觀和生動,對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增進黨性、改進文風學風和工作作風等都大有裨益。

學習公僕情懷和良好文風學風。香山期間,毛澤東同志日理萬機。短短半年時間內,他親自起草了大量電報等,體現了勤勉敬業的公僕情懷。這些電文,既有他主動的致電,也有給各方面人士的復電,在這一致一復中,掌握了真實情況,做出了正確的決策。這些電報文稿文字簡潔凝練、段落層次清晰、文義通俗易懂,體現了簡明扼要的文風和務實樸實的學風。

學習精準快捷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一份份簡短的電報文稿,折射出的是精準快捷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正如毛澤東同志自己所講:關於政策及工作方法的指示,在你們高級領導機關方面來說,主要地是依靠寫電報,發通令,而不是依靠開幹部會,不是依靠口講。一個負責人半小時可以寫一個電報,一個小時可以寫一個通令,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經過電臺傳達到各軍、各師、各團,各省、各市、各縣,有文字為憑,有範圍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級有所遵循。

學習高超的領導藝術。毛澤東同志提倡並非常善於「彈鋼琴」。在香山期間,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殫精竭慮地處理黨政軍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既進行戰略謀劃,又進行戰術指揮;既領導軍事鬥爭,又領導黨的建設;既強調武裝鬥爭,又倡導和平手段(北平模式、綏遠模式);既開展階級鬥爭,更擴大統一戰線;既關注國內局勢發展,又統籌對外關係;既尊重前線黨政指揮員、地方各級黨的組織在戰役戰術方面的決策權,更站在全局戰略高度,給予適時指導與提醒;既注重眼前的戰役戰鬥,更注重利在長遠的幹部隊伍建設以及接收管理城市;既激勵前線將士奮勇殺敵,也關愛關心他們的後勤補給和身體健康;既注重對以往軍事鬥爭經驗的總結,又積極學習經濟工作、管理城市以及處理對外關係等;既注重解放全中國,也注重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

學習虛懷若谷的民主作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面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8月14日,在回復華東局發行公債的問題上,他有很多疑問。8月17日,在致陳雲並告陳毅等人電文中,認為公債問題關係重大,請陳雲立即回來向中央報告,加以討論然後決定。後經中共中央集體討論研究,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決定,從1950年1月1日起發行人民建設折實公債,第一期發行一萬萬分,計一萬二千億舊人民幣。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講政治是具體的,『兩個維護』要體現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上,體現在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實效上,體現在黨員、幹部的日常言行上。戰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全黨全軍,『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的電報,完成於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進程中極為關鍵的時期,與同時期他發表的文章、講話稿、新聞稿、信札、聲明、詩詞等一道,集中展現了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於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鬥爭藝術、傑出高超的領導才能,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現代史乃至世界現代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價值。

(原標題:「『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

來源:北京日報 香山革命紀念館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電報文稿折射出的思想內涵
    中央軍委給總前委並告粟裕、張震、劉伯承、張際春、李達、譚震林的電報(1949年4月18日)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住進北京香山雙清別墅;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決勝萬裡,通過嘀嗒嘀嗒的電波聲,直接指揮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歷史偉業。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在京舉辦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董城)由中央檔案館、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日前在京開幕,展期為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
  • 毛澤東同志202封珍貴電報手稿首次展出
    ,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再現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奠基」偉大曆程「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共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展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展覽開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日前,「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專家介紹,以毛澤東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為題材進行全面集中展示和深入解讀,尚屬首次,展覽中的大部分手稿為第一次集中展出。現場設置35處「電文導讀」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後,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18日開幕 202封電報手稿...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8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展覽共分為6個部分,公開展示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起草的202封電報手稿,大部分手稿是第一次集中展出。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後,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
  • 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202封珍貴電報手稿首次展出
    再現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奠基」偉大曆程「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共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展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
  • 京城探展|破譯香山181天的「紅色密碼」
    解放軍南下集結準備渡江戰役的歷史照片「嘀嗒」「嘀嗒」……紅色電波承載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攜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50餘張歷史照片集體亮相,講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
  • 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修改22稿 再現光輝歲月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進駐香山,歷史在這裡翻開了新的一頁。由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正是從這個時間點講起,將中國共產黨的「香山故事」娓娓道來。得知該劇喜獲今年的「五個一工程獎」後,本報記者採訪了導演邵軍和編劇徐然,聽他們講一講這部「聲音大片」背後的故事。
  • 北京電臺打造歷史紀實「聲音大片」——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
    為緬懷建立新中國徵戰28年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致敬為建設新中國艱苦奮鬥70年的中國共產黨人,北京電臺傾情製作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並將於5月24日在北京香山舉行播出發布會,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該劇以生動的真情講述,再現了中共中央在香山革故鼎新、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的特殊歷史時刻。
  • 毛澤東200餘封電報手稿展出 從「紅色電波」中再讀歷史
    【解說】12月18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此大批量地集中公開展覽展示毛澤東電報手稿,尚屬首次。【解說】專題展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面積1000餘平方米。
  • 香山公園:讓文明之花開滿山
    大門旁邊,樹立著一塊「疫情防控期間公園遊覽須知」的漫畫提示牌,用簡潔的文字和生動易懂的漫畫為遊客提供疫情防控期間的遊覽提示。進入公園大門,遊客需要在「體溫自動檢測區」檢測體溫,通過「層層保險」後才能進入園內。健康碼、漫畫提示牌、體溫測量,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為香山公園上了一道道「安全保險」。「這些必要的環節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公園經營管理科科長胡克鵬說道。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秋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香山,既是北京的標誌性園林之一,也是老一輩革命家「指點江山」、開啟歷史新紀元的革命陣地。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進駐北京香山,運籌帷幄指揮解放全中國,共商國是籌備建立新中國。北京香山也成為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
  • 電視劇《香山葉正紅》今日開機 將獻禮建黨100周年
    電視劇《香山葉正紅》今日正式開機。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進駐北京香山,指揮解放全中國,共商國是,籌備建立新中國。香山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總指揮部。主創團隊介紹,電視劇《香山葉正紅》將引領觀眾回望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風雲際會,從進京、和談、渡江、經濟建設、籌備政協、召開政協等多個事件入手,講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入駐香山「進京趕考」,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搭建起新中國「四梁八柱」的歷史故事。
  • 「紅色香山 百年香慈」圖片展舉辦
    「紅色香山百年香慈」圖片展近日在北京市海澱區香山街道辦事處舉辦,200多張老照片再次呈現了百年來香山慈幼院的崢嶸歲月和閃光歷史。以雙清別墅為代表的香山慈幼院文物建築群是海澱區近代歷史文化遺產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 電視劇《香山葉正紅》今日開機 將獻禮建黨100周年
    香山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總指揮部。主創團隊介紹,電視劇《香山葉正紅》將引領觀眾回望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風雲際會,從進京、和談、渡江、經濟建設、籌備政協、召開政協等多個事件入手,講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入駐香山「進京趕考」,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搭建起新中國「四梁八柱」的歷史故事。
  • 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出英文版啦!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翻譯的《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中文版,已於2020年10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收入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為便於國外讀者閱讀和理解,英文版增加了注釋和索引。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講話最後,杜飛進部長對《香山葉正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展望。他希望大家初心不改、傾情投入,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香山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到底精神,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以及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創作,努力奉獻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以豐碩的藝術果實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進駐北京香山,運籌帷幄指揮解放全中國,共商國是籌備建立新中國。北京香山也成為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