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密碼:彰顯獨立女性價值

2020-09-05 中國藝術報

《乘風破浪的姐姐》海報

許 婧

中國首檔逆齡女團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年度現象級網綜已毫無懸念。這檔一直被催播、一直不定檔、一直零宣發的節目,突然在芒果TV開播後,迅速刷屏朋友圈。

是什麼讓30位「30歲+」姐姐破齡成團的節目如此火?什麼人在看?看到了什麼?

入選《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藝人,有曾經的「玉女」「女神」「影后」、偶像女團鼻祖成員、「超女」、海歸歌手、製片人、主持人,可謂藝人的「跨界」同臺。節目遞進式地定調「三十而驪、三十而勵、三十而立」,注入女性態度,先「破」年齡後立概念,打破了人們印象中「女團」整齊劃一的青春印象,盡情展現姐姐們的「我就是我」。她們個個都是有故事的熟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笑談人生,敢言敢怒,面對評審組也是說懟就懟,拒絕令她們不舒服的配合。選秀對象的率性、自信務實、在才藝上的跨界挑戰、作為女性的多重身份、「反差萌」構建了「被凝視對象」豐富多元、賞心悅目的快感。因此,「30歲+」姐姐們的看點無論是唱、跳、舞、彈,還是個性化言論做派,明顯優於《創造101》《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這類「半素人」女團選秀節目,有著出道新人與資深前輩、看青澀與品韻味的雲泥之別,幾乎是全民從各個角度都可切入、高話題感的綜藝節目。

可以說,《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橫掃之勢,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適逢疫情、家人相處時間成倍增加的特殊時段,不可謂不生逢其時。俗語「三個女人一臺戲」,30位有生活閱歷、有職業資歷的姐姐齊聚一堂的戲劇張力,想必更能通吃各年齡層觀眾。她們介於30歲至52歲的年齡和出道10年至36年的跨度,幾乎集合了70後、80後、90後的「回憶殺」。30個人生樣本,總有一款觸動觀眾。熟悉中的陌生感,契合了大眾對明星的日常想像。

以上這些一反迎合「白瘦幼」傳統女團模式,重新定義女團的創新點,只是成功的表象。

在號稱「偶像團體元年」的2018年,「豆瓣」就有網友預言:未來的破圈綜藝將是「30歲+」的「熟男熟女」,而不再是「20歲+」的小姐姐和小哥哥。無獨有偶,2018年「三八」婦女節前夕,微博熱搜上出現了網友「SUM不二」腦洞清奇的一部劇集創意《淑女的品格》,不僅為其中4位「獨立女性」人設選定了袁泉、陳數、俞飛鴻、曾黎等70後演員,還奉上自製海報,旋即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儼然一部正在熱播中的電視劇所引發的現象級關注。將此視作《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先聲,或者綜藝選秀版《淑女的品格》,未嘗不可。

近年來,在「她經濟」活躍的影視產業環境下,圍繞女性熱門話題講故事的劇集和綜藝炙手可熱。此外,隨著中國社會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個體價值實現的自覺追求和性別平等意識的滲透,女性覺醒和女性話題也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比較突出的例子是演員劉敏濤走出豪門迎來個人演藝事業「第二春」的故事,在《人物》雜誌舉辦的女性演講中,她以「中年叛逆」為主題,談到自己在37歲時開始的從前半生的「傳統女性」到做回自我的「獨立女性」的轉變。劉敏濤以《偽裝者》《琅琊榜》兩部熱劇重回大眾視野,參加《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兩檔才藝競技真人秀,與比自己年齡小的演員同臺實力比拼,坦然接受曾是昔日師弟師妹的臺上導師的點評。44歲的劉敏濤充滿女性覺醒、重啟人生的中年勵志故事觸動了很多人,成為詮釋現代女性獨立精神的絕佳代言,遠比熱播劇精彩感人。這種「人生如戲」的經歷,使她在三人唱《紅色高跟鞋》時因迷離眼神和表情管理成為「最典型」的那一個,在網友的誇張解讀中,獲得「十分」關注,2天收穫5個熱搜,有意味的是,與她同臺的演員韓雪、萬茜和詞曲作者蔡健雅都是具有獨立女性氣質的代表。2019年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拉著姚晨、宋佳一起站臺,發表事業與家庭兩難兼顧的感言,對中年女演員的角色局限和尷尬被動的遺憾言猶在耳。

當代題材的影視劇雖然捕捉到女性意識的悄然變化,但創作不免落後於時代的鮮活生動。相對於經典的傳統女性形象,現代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短板,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誤區:要麼停留在表象,要麼「去性別化」地一味強勢,要麼在傷害和對抗中成長,要麼與男性發生情感糾葛並曖昧地借勢上位。獨立女性的書寫稀缺,一些叫好的女性形象常常並非主角,敘事描寫止步於「離散」情節,或者「娜拉出走」後的奇遇與好夢,《離婚律師》中的苗錦繡、《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安家》中的闞太太、《第二次也很美》中的安安、《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尋找,她們的遭遇只是在提醒觀眾:女性為家庭的付出難以用經濟價值衡量,需要社會和文化認可。雖然每一個故事的結局都很美好,卻沒有女性的真正覺醒與可信的堅持與獲得。從《歡樂頌》《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到《完美關係》《安家》,都有女性角色塑造的缺陷。公允客觀地看待女性意識和女性問題,需要「性別化」和「去性別化」兩個立場。電視劇深諳「得女性者得天下」的道理,但壞也壞在獻媚觀眾、妄自揣測、應承「嗨點」,多年來,大量電視劇相繼推出了被鎖死在「第三者」「婆媳不睦」「大女主」「瑪麗蘇」等人物關係中附庸型或殘缺型的女性形象,缺乏健全的人格魅力和平實的人性內涵。這種迎合併未真正討到好,隨著彼岸的日劇、韓劇、美劇紛紛貢獻了純粹描寫女性成長、體現女性獨立價值的劇集,中國觀眾對反映「女性價值」「女性獨立」作品的期盼,逐漸發酵為中國社交網絡上持續加強的熱議話題。

由此看來,姐姐們的破圈、翻盤更像是對影視創作中滯後、蒼白女性形象的不滿,以及對網絡輿情有「受眾思維」的試探性回應,首次將社交網站和影視業內「中年女演員」關於平衡「性別與年齡、職業與家庭、生活與自己」的話題與網際網路選秀整合一爐。

新一代的女性受眾比較成熟、理性,看重生活品質。從她們對「30歲+姐姐們」的關注可以管窺其心目中理想女性的「酷」:即便擁有了女兒、妻子、母親等多種身份,不再青春,經常煩惱,但依然愛美、真實、有趣、有夢想,堅持經濟獨立的生活態度。現代女性獨立價值的文化消費產品亟待轉型升級。今日的年輕女性不再奉行「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老觀念,每位觀眾都能從姐姐們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和身邊人的影子。姐姐們亮相舞臺的那一刻,就展現了今日女性所擁有的「選擇的權利」:只要願意,什麼時候改變都不算晚。它擊碎了「男人40一枝花,女人40豆腐渣」的刻板社會標籤,提升了女性觀眾走出年齡焦慮的信心,去享受女人在每一個年齡段獨有的「味道」。

「30歲+」的女演員,有曾經登頂的「前浪」,有正在上升的「後浪」,有不甘居家幕後的;她們參與成團的原因也不同,「來玩兒」的、嘗試改變「過不一樣的生活」的、挑戰個人極限的、尋求工作機會的,是否都體現出女性主義的特質,很難一概而論。然而,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一個爆款節目背後,一定有一個明確響亮的價值觀在打動人心,並且擊到社會痛點和大眾心理。「三十而驪,青春歸位」是一個可以讓人「燃」的選秀新概念,煥發觀眾追求理想的熱情,獲得「重塑自我」的想像性感召。當然,我們也無需在一檔女團節目中強求更多的意義和內涵,「超越年齡」和「超越自我」是本質不同的兩個概念,讓「娛樂」過多地承擔理想和現實也不現實。

女性獨立,不只是經濟的獨立,更是精神的獨立、人格的完善。勵志也並非青春期獨有的行為,從中年危機到中年叛逆,綻放自我的生命意志和價值理念,是這檔女團節目令觀眾心有戚戚的體悟、共情之處。芒果TV洞察了創作密碼率先而為,無異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充滿創新和冒險精神。雖然有資格入圍的姐姐們,首先必須漂亮、光鮮,許多人的表現也並不完美,但貢獻和營造了「真實感」。不止如此,這檔節目更多是作為「節目資源」而非最終成團出道,最大可能是藉助「成團之路」推動藝人的個人化發展。節目奉行的女團標準仍是韓系青春版的工業化流水線打造模式,放在資深姐姐們身上,不免邏輯倒錯,但必須承認,團隊發展和個人發展的訴求不一樣,假設將個人風格置於團隊之上,就失去了成團的意義,這是後續節目的看點,也是節目組需要統合的難點。

心理學學者曾奇峰說:「任何競爭,到最後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但願節目善始善終達成初心,登上舞臺的「姐姐」們,直掛雲帆把握住自己乘風破浪的時運。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密碼:獨立女性的人生從不被定義
    《乘風破浪的姐姐》:芒果TV,3天3.7億播放量;微博話題,90億閱讀量。熱度指數斷層。由此可見,一個現象級綜藝強勢誕生!估計任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檔由三十位30+女人組成的節目,能讓無數中國女性為止瘋狂。關於女性的自我、獨立、勇敢,敢於乘風破浪的態度讓綜藝節目變了味,活生生一場勵志大劇。
  • 數讀「姐姐」|掀起一夏「乘風破浪」,火出圈的邏輯密碼是什麼?
    個性張揚的張雨綺在節目中充分展現了「直言直語」的耿直魅力;強勢獨立的寧靜在節目中則直接聲稱自己變得「溫溫柔柔的,特別『母』」;一直走溫柔可愛路線的吳昕和金莎更在節目中顯露出了自己隱藏的性感魅力......姐姐們以「乘風破浪」的氣勢實現了自己的「女團夢」,也在這個過程中滿足了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觀眾對於女性未來發展的想像。
  • 《乘風破浪的姐姐》:當代30+女性獨立、奮鬥的個人魅力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現在大家都在討論輿論的話題,在沒有官方公布微博熱搜榜的情況下,節目陣容中以流量為話題的話題瞬間引爆全國熱度。百度、豆瓣、抖音、小紅書、B站、甚至是安居客等各大平臺都可看見姐姐們的身影,熱情的網民不僅輸出了數百億的話題閱讀量。
  • 姐姐「乘風破浪」,女性價值升華
    作者:劉雨涵進入總決賽公演階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尾聲,最終的成團人選呼之欲出。回顧《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姐姐們在屏幕裡「乘風破浪」,觀眾們則隔著屏幕看到了女性價值的升華。其實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姐姐們在節目中一路走來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讓人們見證了30+女性金子般的價值,「無價之姐」確實當之無愧。前段時間出門旅行了一趟,突然發現飯店裡的服務員對女性顧客已經不再是言必稱「美女」,而是改換成了「小姐姐」。一時之間,「姐姐」變成了一種愛稱和尊稱,我想《乘風破浪的姐姐》所產生的「姐學」應該為這種現象出了一份力。
  • 《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收官,姐姐「乘風破浪」,女性價值升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進入總決賽公演階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尾聲,最終的成團人選呼之欲出。回顧《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姐姐們在屏幕裡「乘風破浪」,而觀眾們則隔著屏幕看到了女性價值的升華。其實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姐姐們在 節目中一路走來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讓人們見證了30+女性金子般的價值,「無價之姐」確實當之無愧。
  • 一文讀懂《乘風破浪的姐姐》商業價值
    核心觀點☆芒果超媒自製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首播數據亮眼,標杆級綜藝地位或已鎖定。☆熱度發酵及產品出圈,有望推動芒果TV會員及廣告增長。☆對產品邊界的不斷突破和正能量價值觀的傳遞,更為彌足珍貴。模式創新,疊加自帶話題度的姐姐們,讓《乘風破浪的姐姐》在開播前便獲得了極高關注,率先奠定了良好的觀眾基礎。6月12日中午12:00《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芒果TV上線,在未提前進行具體上線時間宣傳,以及微博熱搜暫停一周的情況下,《姐姐》低調開播後,播放量和相關話題熱度仍迅速提升。雖然僅播出第一期,我們認為從節目立意、製作精良度以及首期熱度等維度來看,《姐姐》成為標杆級綜藝或已是大概率事件。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三十而已的獨立女性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對三十歲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和不公。哪怕是女藝人女明星也不意外,就拿最近熱播的乘風破浪說,裡面不乏一些在年輕時候就取得過成就和成績的女藝人,娛樂圈除了有不斷的後浪湧上來,影視劇對女演員的篩選更為嚴格,認為30歲以上女演員就應該演都市劇裡的年輕媽媽、離異少婦等等這些刻板偏見。30歲的女歌手同樣也沒有市場,從20歲左右到30以後,認為你過氣了,已經沒有才華和能力了。
  • 《三十而已》《姐姐》之後,影視市場需要怎樣的「獨立女性」?
    劇集領域,《三十而已》《安家》以女性為主線的作品火爆螢屏,《摩天大樓》更是在以男性為主視角的懸疑題材中殺出重圍;綜藝領域,《乘風破浪的姐姐》《女人30+》掀起話題無數,前不久收官的《脫口秀大會3》掀起了對女性脫口秀演員和女性態度的關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2》對中年女演員的討論居高不下……
  • 《三十而已》爆火,連帶驚豔出圈的獨立女性品牌OVV什麼來頭?
    一部圍繞30+女性的群像電視劇《三十而已》爆紅。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到《三十而已》熱播,2020年「她題材」的電視劇和綜藝湧動著女性勢能的崛起,裹挾著極高的話題度而來。豆瓣評分7.6,橫掃短視頻APP、#王漫妮滬漂##顧佳今天離婚了嗎##鍾曉芹陳嶼復婚#132個熱搜討論度爆表......《三十而已》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女性題材劇。
  • 《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 演員之路能否逆風翻盤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爆火出圈 演員之路能否逆風翻盤 時長:00:00 來源:電影網
  • 乘風破浪的姐姐:面對資本誘惑,獨立何其難?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一些很閃光的姐姐們,像寧靜,張雨綺等,在公眾視角中一直是比較獨立的女性形象,敢作敢為,老娘不好惹的形象。整個節目從第一期上線引發巨大關注以來,節目裡展現的也是各個姐姐「強大」的形象,呈現出了女性強大的一面。但在這種女性強大的視角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種有意識地呈現女性強大視角背後依舊是資本商業邏輯的驅動力,或許節目一開始就是為了呈現女性的強大,但是隨著節目變火,資本廣告撲面而來,資本方要的就是節目繼續呈現這種大眾喜歡的女性強大。
  • 《乘風破浪的姐姐》:C位出道的張雨綺,給獨立女性的幾個忠告
    《乘風破浪的姐姐》在9月4日晚公布了成團名單,張雨綺獲最終七人團第五位。張雨綺的成團感言今天已經成了「金句」:巴黎不遠,隊也不長,你若敢愛,我陪四方。一直以來,張雨綺就是大眾的焦點。年少成名的她,早已被大眾所熟知。
  • 我們為什麼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來了!首期節目上線時因為微博熱搜暫停而導致沒有熱搜,但之後的每一期都是霸榜的節奏。不同於以往選秀類節目選手大多是鮮肉和鮮花,這個節目首次將對象聚焦在30+的女性。在受夠了國內選秀白瘦幼秀的審美PUA之後,這檔綜藝的出現簡直令人眼前一亮。
  • 如果《乘風破浪的姐姐》僅僅只是作秀,不會火出圈
    近來最火爆的綜藝,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了。這檔節目預告時,就已經頻頻上熱搜。節目剛播出第一期,就引發了網友熱議,圈粉老中青三代人。 而參加選秀的姐姐們,大多都是個性耿直、難以駕馭的類型。且多年來這些姐姐們梗多、料多,話題不斷。大家十分興奮,都想看看這群「難以伺候」的小姐姐們如何「興風作浪」。 果然,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拍攝過程中,當被要求自我介紹時,寧靜說,都不認識我不是白幹了;被要求拉一下衣服時,伊能靜說,你們配合我一下好嗎?
  • 《乘風破浪的姐姐》張雨綺,談獨立女性帶給我人生中的經驗和感受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之夜的舞臺上的,張雨綺的成團感言,充分展示了她的真性情。《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照大家一直都在說我是一個獨立女性,那麼獨立女性,帶給我人生中有什麼樣的經驗和感受張雨綺第一次,站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舞臺上,表現地非常緊張。
  • 《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 用乘風破浪的精神點亮未來
    節目將鏡頭對準「30歲+」事業有成的「姐姐們」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展現出當代獨立女性的萬丈光芒,而「姐姐們」乘風破浪、無所畏懼的精神,更是感動了螢屏前的觀眾,引領今夏全民乘風破浪的熱潮。
  • 《乘風破浪的姐姐》完結了,30+女性話題卻遠未結束
    微博上,每位姐姐儼然「熱搜承包體質」,每逢節目播出必定強勢霸榜;朋友圈裡,各個年齡圈層的朋友們也都在為各自pick的姐姐們搖旗吶喊,有為靜靜子打call的「鋼鐵迷弟」,也有嚷嚷著為什麼沒資格為了小雨去法國排隊領號碼牌的「迷妹「;各大榜單排行裡,姐姐一出,八馬難追,媒介360指數-綜藝指數周榜中,更是幾乎周周承包熱度TOP1。
  •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爆出圈:綜藝節目的新曙光?
    文/十三先生,戲命師前言今夏,《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這檔女團真人秀節目燃爆了整個綜藝圈,頂流的參演陣容,豪華的製作團隊,新穎的節目立意,都吸引著觀眾一睹為快。作為一檔綜藝類節目,浪姐試圖為女性發聲,有別於一般的娛樂綜藝節目,這使得節目有了一定的人文價值,節目立意有了明顯升華。一些觀眾對《浪姐》後期的節目內容感覺失望,覺得不夠鮮明犀利,依然只是套了一層關注女性權利的外衣,並沒有像宣傳中一樣,真正體現出新時代女性眼下的焦慮、困苦、妥協與掙扎。
  • 《乘風破浪的姐姐》:陳赫遭抵制,女性價值觀淪為笑柄?
    當男嘉賓的名單公布後,結果不出節目組的預料,全網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話題炸了。,一直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宣揚的女性價值觀。30位30+以上的姐姐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份,她們所處的處境也是不一樣的。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上,姐姐們就是要跳脫原來的處境,尋求自我價值的釋放。
  • 乘風破浪的幣圈小姐姐
    盤點近30位幣圈優秀30+女性。30+區塊鏈小姐姐,無限可能!最近大熱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不可擋之勢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熱聊的話題。選擇一個行業然後全情投入,無論成敗,只爭朝夕,我想這就是我們30+區塊鏈姐姐的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