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曉
如果提前為2020年的文娛產業鎖定一個關鍵詞,那「她文化」一定當仁不讓。劇集領域,《三十而已》《安家》以女性為主線的作品火爆螢屏,《摩天大樓》更是在以男性為主視角的懸疑題材中殺出重圍;綜藝領域,《乘風破浪的姐姐》《女人30+》掀起話題無數,前不久收官的《脫口秀大會3》掀起了對女性脫口秀演員和女性態度的關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2》對中年女演員的討論居高不下……
從劇集到綜藝,從職場、情感到類型劇探索,從選秀、訪談到圈層文化,文娛產業對女性的關注正在滲透至各個細分內容市場;而站在文娛內容發展的長線上,影視創作中的「她形象」也在打磨中更具有現實性和共鳴性。不斷將女性關懷輻射至更廣泛領域、並向內造深挖掘時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文娛產業對於「她文化」的塑造正在進入全新的階段。
以此為背景,再探討對「她文化」的理解,聚焦獨立女性的文藝創作,探索「她文化」的時代趨勢也就非常有必要了。10月14日,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網絡視聽產業峰會的《「她文化」在內容產業中的新發展》主題論壇上,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骨朵傳媒創始人、CEO王蓓蓓,演員江疏影,演員、製片人張萌,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如涵,五位不同身份職業背景的女性共坐一堂,共話「她文化」的新發展。
市場對女性題材的青睞由來已久,準確來講這種青睞是以大女主古裝劇、甜寵劇、情感觀察綜藝、戀愛綜藝等多種題材奠定的硬核收視、播放量數據為基底的,不過也會隨著市場變遷和觀眾審美提升而有所變化。今年女性題材的井噴潮,其中對現實的關照也點燃了市場。《三十而已》對家庭主婦、出軌、拜金女、婚姻生活等的探討掀起話題盛世;《脫口秀大會3》選手相關微博話題中,女性脫口秀演員佔比高達八成,催婚、男性盲目自信、女人30+等現實問題的探討同樣引發女性觀眾的強烈共鳴……
很顯然,不斷挖掘女性情感生活和職場生活中的痛點問題,然後進行藝術創作,讓女性題材在投注市場後迅速成為女性觀眾的寵兒。王娟也透露道,騰訊視頻頭部劇集和綜藝,女性觀眾佔據了高達半壁江山的比例;目前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與前段時間的爆款劇《三十而已》的深度用戶中女性受眾都超過了80%。
(騰訊視頻副總裁 王娟)
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正在被深刻踐行著,這背後又有哪些內裡邏輯呢?王娟先是將自己放置在了普通女性的視角下,從家庭主婦、職場女性和母親三個維度分析了女性在社會角色中的多元性,而影視作品中勵志、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優秀女性便是自己的榜樣,重要的是這種榜樣可以跨越年齡職業甚至是現實和未來。
作為平臺運營者,她則從用戶構成層面看到了「她文化」興起的必然性:「女性觀眾在觀看娛樂內容時會投射到自我,一方面是讓她們產生對愛情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她們在這些內容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路徑」。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女性題材投注市場往往率先作用於輿論話題的原因。
在趙如涵看來,「她文化」代表的是一個時代裡女性的智識,而影視作品同時構建和傳播了這種文化,同時她強調女性的價值應該是我們的自覺、自強和自信。——這或許也是「她文化」能夠長久矗立在影視市場潮頭最重要的內核,同樣是國產影視劇中「她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蛻變。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趙如涵)
劇集和綜藝齊齊爆發的女性題材,匯聚成了今年影視市場的最高光時刻。這種高光,是指以《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摩天大樓》為代表的優質內容,不僅是承接住了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的盛況,還在於在大眾市場拿下了良好的口碑評價,以及對更多元角色、題材類型的探索。
突破的關鍵是在於創作中對獨立女性的更深刻認知。稍早前的市場並不缺少打著勵志標籤而來的大女主形象,但卻往往淪為人物包裝,人物成長更多是依靠男性輔助和金手指,這也引發了觀眾的詬病;近年來,女性題材和現實主義的連結更加緊密,在創作上更加追求對現實的洞察和挖掘,真正讓人物有了成長弧光。王蓓蓓認為,女性群像劇題材新穎、內容精緻、不僅收穫了好的播放量,更獲得了持續的口碑,緊跟網際網路趨勢,具有前瞻大局觀,方能打造女性題材精品內容。
(骨朵傳媒創始人、CEO 王蓓蓓)
今年向市場交出了曹皇后(《清平樂》)、王漫妮(《三十而已》)等多個女性人物的江疏影則面對市場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女主等於她文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她坦言自己在挑選劇本時更看重角色傳遞給觀眾的價值,「這個女性的力量感是非常吸引我的」。
她把江萊(《好先生》)和阮莞(《致青春》)稱之為白玫瑰和紅玫瑰,可能設定、年代不同,但是她們傳遞出來的人物情感是可以引發觀眾共鳴的。「她文化的崛起與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有關,隨著女性社會價值的體現,她們主動追求幸福的能力增強了」,江疏影強調。
以王漫妮為例,她可能不是完美的,有著自己的脆弱甚至不堪,她也想找一個男人去依靠,但是當她沒找到不得不去成長去獨立的時候,也會發現這種力量感帶給自己的是自信、自助和自強。而對於觀眾來講,這種人物的缺憾和成長也是最容易引發共情和自我投射的地方。
身兼演員和製片人多職的張萌,曾擔任大熱青春熱血勵志劇《穿越火線》的總製片人。她認為,女性題材引發共鳴的關鍵在於真實、現實。「不需要狗血,也不需要太多包裝,把真實情感做到極致化,包括友誼、家庭、育兒、成長都是如此,極致和真實就會產生共鳴」。她的依據是今年火爆出圈卻沒有如願上演扯頭花戲碼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安家》中張乘乘。
(演員、製片人 張萌)
不過事物發展的另一面,同樣需要警惕創作中的矯枉過正,過猶不及。趙如涵指出,當下的影視創作往往把女性的成功塑造成家庭失衡和婚姻失敗後的去創業去重生,這種「創傷後遺症」的創作模板其實是將男性和女性對立了起來,將女性和家庭對立起來。
「真正的獨立女性,除了經濟獨立,還是不隸屬不依附,但絕對不是不需要、不認可、不包容,相反她其實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去包容和互動」,進一步指出,這也得到了張萌、江疏影的認同。在王娟看來,在多種被觀眾喜歡的女性類型裡,可愛和真實的角色是最容易加分的,她更希望看到一個不完美、有焦慮有缺憾,但更有自己閃光點更豐滿的獨立女性形象。
任何文化發展都是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看似異軍突起的「她文化」背後,同樣有其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一方面,走向職場的女性開始擁有更多元的社會身份,面臨來自職場、家庭、子女等更加多維情感工作的拉扯,這也決定了原來影視劇中塑造的善良軟弱、為家庭犧牲一切的女性形象很難引發大眾共鳴。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時代、全媒體時代裡,彈幕文化、社群文化等將女性的聲音進一步釋放出來,尤其是相較男性的內斂性和羞於表達,女性往往更喜歡分享和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相較男性,她們面對更多的焦慮和壓力,也更渴望來自社會的回應和關照。
以此來看不難猜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題材仍將是影視市場的主流趨勢,那麼如何打造更契合時代語境的女性內容、甚至是助推女性題材破圈也成為從業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演員 江疏影)
相比張萌提出女性題材三大原則:一女多男、婚姻反擊和友情危機,趙如涵則更希望去看到更多元、立體的角色,包括一些鄉村女性、少數民族女性等,去探索更多立體的女性情緒。「我們總是忽略了一部分,不是姐姐在乘風破浪,而是因為乘風破浪了才成為姐姐」。
王蓓蓓也表示今年開始,當下影視劇都不再將過去慣有的諸如婆媳矛盾作為主要衝突點,而是更多表現女性間的情誼和情感,她也呼籲未來能有更多描寫女性在家庭和職場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創作湧出。江疏影則從自身出發表達了「年下戀」可能會是未來「她文化」背景下的影視方向。
當然,如果僅僅將對女性的探討停留在男性的對立面,未免太過局限。在王娟看來,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隱忍治理國政,分寸拿捏非常到位,雖然不被女性觀眾所喜愛但也收穫了大量男性用戶的肯定;而江疏影同樣表示雖然《全職高手》是男性題材,但在播出之後也受到了大量女性觀眾的喜愛。
無論是題材還是人物,男性和女性從來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張萌看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並不意味著男性地位降低,相等的男性地位也在提升,「當我們給了女性更多在社會上的空間時,其實也給了男性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性」。這也為創作敲響了警鐘:打破固化的工具人設定,塑造更立體的人物。
最後,現實生活是影視創作的土壤,疫情背景下她們也在解鎖不同的家庭職場體驗,在體驗生活中為創作蓄力。在王娟看來,自己在會場看到了女性的自信獨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堅守;而後疫情時代,她也希望能夠關愛自己、享受生活、關注健康。當然騰訊視頻也將持續為女性觀眾提供好內容,「希望她們能夠持續在我們平臺上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