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姐姐》之後,影視市場需要怎樣的「獨立女性」?

2020-10-16 娛樂獨角獸

文 | 肖曉

如果提前為2020年的文娛產業鎖定一個關鍵詞,那「她文化」一定當仁不讓。劇集領域,《三十而已》《安家》以女性為主線的作品火爆螢屏,《摩天大樓》更是在以男性為主視角的懸疑題材中殺出重圍;綜藝領域,《乘風破浪的姐姐》《女人30+》掀起話題無數,前不久收官的《脫口秀大會3》掀起了對女性脫口秀演員和女性態度的關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2》對中年女演員的討論居高不下……

從劇集到綜藝,從職場、情感到類型劇探索,從選秀、訪談到圈層文化,文娛產業對女性的關注正在滲透至各個細分內容市場;而站在文娛內容發展的長線上,影視創作中的「她形象」也在打磨中更具有現實性和共鳴性。不斷將女性關懷輻射至更廣泛領域、並向內造深挖掘時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文娛產業對於「她文化」的塑造正在進入全新的階段

以此為背景,再探討對「她文化」的理解,聚焦獨立女性的文藝創作,探索「她文化」的時代趨勢也就非常有必要了。10月14日,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網絡視聽產業峰會的《「她文化」在內容產業中的新發展》主題論壇上,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骨朵傳媒創始人、CEO王蓓蓓,演員江疏影,演員、製片人張萌,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如涵,五位不同身份職業背景的女性共坐一堂,共話「她文化」的新發展。

女性題材內容爆款頻出,「她文化」究竟有何魅力?

市場對女性題材的青睞由來已久,準確來講這種青睞是以大女主古裝劇、甜寵劇、情感觀察綜藝、戀愛綜藝等多種題材奠定的硬核收視、播放量數據為基底的,不過也會隨著市場變遷和觀眾審美提升而有所變化。今年女性題材的井噴潮,其中對現實的關照也點燃了市場。《三十而已》對家庭主婦、出軌、拜金女、婚姻生活等的探討掀起話題盛世;《脫口秀大會3》選手相關微博話題中,女性脫口秀演員佔比高達八成,催婚、男性盲目自信、女人30+等現實問題的探討同樣引發女性觀眾的強烈共鳴……

很顯然,不斷挖掘女性情感生活和職場生活中的痛點問題,然後進行藝術創作,讓女性題材在投注市場後迅速成為女性觀眾的寵兒。王娟也透露道,騰訊視頻頭部劇集和綜藝,女性觀眾佔據了高達半壁江山的比例;目前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與前段時間的爆款劇《三十而已》的深度用戶中女性受眾都超過了80%。

(騰訊視頻副總裁 王娟)

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正在被深刻踐行著,這背後又有哪些內裡邏輯呢?王娟先是將自己放置在了普通女性的視角下,從家庭主婦、職場女性和母親三個維度分析了女性在社會角色中的多元性,而影視作品中勵志、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優秀女性便是自己的榜樣,重要的是這種榜樣可以跨越年齡職業甚至是現實和未來。

作為平臺運營者,她則從用戶構成層面看到了「她文化」興起的必然性:「女性觀眾在觀看娛樂內容時會投射到自我,一方面是讓她們產生對愛情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她們在這些內容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路徑」。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女性題材投注市場往往率先作用於輿論話題的原因。

在趙如涵看來,「她文化」代表的是一個時代裡女性的智識,而影視作品同時構建和傳播了這種文化,同時她強調女性的價值應該是我們的自覺、自強和自信。——這或許也是「她文化」能夠長久矗立在影視市場潮頭最重要的內核,同樣是國產影視劇中「她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蛻變。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趙如涵)


從「她形象」蛻變說起,我們需要怎樣的「獨立女性」?

劇集和綜藝齊齊爆發的女性題材,匯聚成了今年影視市場的最高光時刻。這種高光,是指以《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摩天大樓》為代表的優質內容,不僅是承接住了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的盛況,還在於在大眾市場拿下了良好的口碑評價,以及對更多元角色、題材類型的探索。

突破的關鍵是在於創作中對獨立女性的更深刻認知。稍早前的市場並不缺少打著勵志標籤而來的大女主形象,但卻往往淪為人物包裝,人物成長更多是依靠男性輔助和金手指,這也引發了觀眾的詬病;近年來,女性題材和現實主義的連結更加緊密,在創作上更加追求對現實的洞察和挖掘,真正讓人物有了成長弧光。王蓓蓓認為,女性群像劇題材新穎、內容精緻、不僅收穫了好的播放量,更獲得了持續的口碑,緊跟網際網路趨勢,具有前瞻大局觀,方能打造女性題材精品內容。

(骨朵傳媒創始人、CEO 王蓓蓓)

今年向市場交出了曹皇后(《清平樂》)、王漫妮(《三十而已》)等多個女性人物的江疏影則面對市場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女主等於她文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她坦言自己在挑選劇本時更看重角色傳遞給觀眾的價值,「這個女性的力量感是非常吸引我的」。

她把江萊(《好先生》)和阮莞(《致青春》)稱之為白玫瑰和紅玫瑰,可能設定、年代不同,但是她們傳遞出來的人物情感是可以引發觀眾共鳴的。「她文化的崛起與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有關,隨著女性社會價值的體現,她們主動追求幸福的能力增強了」,江疏影強調。

以王漫妮為例,她可能不是完美的,有著自己的脆弱甚至不堪,她也想找一個男人去依靠,但是當她沒找到不得不去成長去獨立的時候,也會發現這種力量感帶給自己的是自信、自助和自強。而對於觀眾來講,這種人物的缺憾和成長也是最容易引發共情和自我投射的地方。

身兼演員和製片人多職的張萌,曾擔任大熱青春熱血勵志劇《穿越火線》的總製片人。她認為,女性題材引發共鳴的關鍵在於真實、現實。「不需要狗血,也不需要太多包裝,把真實情感做到極致化,包括友誼、家庭、育兒、成長都是如此,極致和真實就會產生共鳴」。她的依據是今年火爆出圈卻沒有如願上演扯頭花戲碼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安家》中張乘乘。

(演員、製片人 張萌)

不過事物發展的另一面,同樣需要警惕創作中的矯枉過正,過猶不及。趙如涵指出,當下的影視創作往往把女性的成功塑造成家庭失衡和婚姻失敗後的去創業去重生,這種「創傷後遺症」的創作模板其實是將男性和女性對立了起來,將女性和家庭對立起來。

「真正的獨立女性,除了經濟獨立,還是不隸屬不依附,但絕對不是不需要、不認可、不包容,相反她其實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去包容和互動」,進一步指出,這也得到了張萌、江疏影的認同。在王娟看來,在多種被觀眾喜歡的女性類型裡,可愛和真實的角色是最容易加分的,她更希望看到一個不完美、有焦慮有缺憾,但更有自己閃光點更豐滿的獨立女性形象。

「她文化」崛起背後,解構時代語境下的創作密碼

任何文化發展都是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看似異軍突起的「她文化」背後,同樣有其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一方面,走向職場的女性開始擁有更多元的社會身份,面臨來自職場、家庭、子女等更加多維情感工作的拉扯,這也決定了原來影視劇中塑造的善良軟弱、為家庭犧牲一切的女性形象很難引發大眾共鳴。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時代、全媒體時代裡,彈幕文化、社群文化等將女性的聲音進一步釋放出來,尤其是相較男性的內斂性和羞於表達,女性往往更喜歡分享和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相較男性,她們面對更多的焦慮和壓力,也更渴望來自社會的回應和關照。

以此來看不難猜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題材仍將是影視市場的主流趨勢,那麼如何打造更契合時代語境的女性內容、甚至是助推女性題材破圈也成為從業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演員 江疏影)

相比張萌提出女性題材三大原則:一女多男、婚姻反擊和友情危機,趙如涵則更希望去看到更多元、立體的角色,包括一些鄉村女性、少數民族女性等,去探索更多立體的女性情緒。「我們總是忽略了一部分,不是姐姐在乘風破浪,而是因為乘風破浪了才成為姐姐」。

王蓓蓓也表示今年開始,當下影視劇都不再將過去慣有的諸如婆媳矛盾作為主要衝突點,而是更多表現女性間的情誼和情感,她也呼籲未來能有更多描寫女性在家庭和職場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創作湧出。江疏影則從自身出發表達了「年下戀」可能會是未來「她文化」背景下的影視方向。

當然,如果僅僅將對女性的探討停留在男性的對立面,未免太過局限。在王娟看來,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隱忍治理國政,分寸拿捏非常到位,雖然不被女性觀眾所喜愛但也收穫了大量男性用戶的肯定;而江疏影同樣表示雖然《全職高手》是男性題材,但在播出之後也受到了大量女性觀眾的喜愛。

無論是題材還是人物,男性和女性從來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張萌看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並不意味著男性地位降低,相等的男性地位也在提升,「當我們給了女性更多在社會上的空間時,其實也給了男性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性」。這也為創作敲響了警鐘:打破固化的工具人設定,塑造更立體的人物。

最後,現實生活是影視創作的土壤,疫情背景下她們也在解鎖不同的家庭職場體驗,在體驗生活中為創作蓄力。在王娟看來,自己在會場看到了女性的自信獨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堅守;而後疫情時代,她也希望能夠關愛自己、享受生活、關注健康。當然騰訊視頻也將持續為女性觀眾提供好內容,「希望她們能夠持續在我們平臺上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三十而已的獨立女性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對三十歲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和不公。哪怕是女藝人女明星也不意外,就拿最近熱播的乘風破浪說,裡面不乏一些在年輕時候就取得過成就和成績的女藝人,娛樂圈除了有不斷的後浪湧上來,影視劇對女演員的篩選更為嚴格,認為30歲以上女演員就應該演都市劇裡的年輕媽媽、離異少婦等等這些刻板偏見。30歲的女歌手同樣也沒有市場,從20歲左右到30以後,認為你過氣了,已經沒有才華和能力了。
  • 《三十而已》熱播之後:我們需要怎樣的成熟女性劇?
    今年以來,由《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的30+綜藝節目和《三十而已》這樣的30+女性劇的熱播,成熟女性成為近期大眾文化產品中一個亮眼的存在。在30+女性劇不斷襲來之時,有對國產熱播30+女性劇在女性問題的處理上看似進步,實際是退步的痛惜;也有呼籲將海外成熟30+女性劇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在這樣的爭論和契機下,我們確實值得討論一個話題:中國文化市場到底需要怎樣的30+女性劇?
  • 《三十而已》爆火,連帶驚豔出圈的獨立女性品牌OVV什麼來頭?
    一部圍繞30+女性的群像電視劇《三十而已》爆紅。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到《三十而已》熱播,2020年「她題材」的電視劇和綜藝湧動著女性勢能的崛起,裹挾著極高的話題度而來。豆瓣評分7.6,橫掃短視頻APP、#王漫妮滬漂##顧佳今天離婚了嗎##鍾曉芹陳嶼復婚#132個熱搜討論度爆表......《三十而已》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女性題材劇。
  • 《三十而已》大結局:「獨立女性」宣言不過是場幻夢
    以三個身處不同階層,對人生有著不同追求的30歲女性為切入點,探討女性在30歲時如何更好地把握工作與生活,從而講述女性成長故事,完成「獨立女性宣言」,幾乎是初看《三十而已》時觀眾們的共識。 的確,隨著《怪你過分美麗》、《乘風破浪的姐姐》等聚焦女性題材的作品先後熱播,「又美又颯」幾乎成了獨立女性的完美代名詞。
  • 《三十而已》背後,體現當代女性的焦慮,當全職太太還是獨立女性
    國產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在東方衛視東方劇場開播後,憑藉著它出其不意的劇情和接地氣的劇本迅速出圈了。《三十而已》播放後,引起了許多人的評論與共鳴。現在的《三十而已》這部劇已經霸屏了各個社交網站和平臺,其討論度也是位居榜首。
  • 當更多「30+」姐姐成為主角,我們需要怎樣的女性敘事
    《三十而已》《白色月光》《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近期,一批聚焦「30+」中年女性情感與職場生活的電視劇相繼播出,加上爆款「姐姐」綜藝節目,無不自帶話題體質,劇中角色和片段,屢屢登上熱搜,引發網友持續熱議。
  • 《三十而已》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網友互撕|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這兩天,熱播劇劇《三十而已》引出全網熱議的話題,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童謠在《三十而已》中飾演的全職太太顧佳,活得有頭腦有格局,生活精緻有追求,內外兼修,相夫教子更不在話下,簡直是個完美主婦。隨著這個人設的走紅,童謠發布了一則微博。
  • 《三十而已》:獨立女性外衣下的那些惡意
    《三十而已》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看完後真是又鬱悶又生氣,深深感受到了編劇對女性的惡意! 這個夏天,本來以為要迎來女性崛起,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三十而已》。小板凳搬好了準備看姐姐們重新定義自我,可萬萬沒想到,兩部作品居然都撲街了。沒等來30+女性多姿多彩的生活,等來的卻是披著獨立女性外衣的《妻道》和30+版的國產101選秀。 有時候想想,這不就是現代社會的寫照嗎?
  • 我們需要怎樣的成熟女性劇?
    作者:桂琳今年以來,由《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的30+綜藝節目和《三十而已》這樣的30+女性劇的熱播,成熟女性成為近期大眾文化產品中一個亮眼的存在。在30+女性劇不斷襲來之時,有對國產熱播30+女性劇在女性問題的處理上看似進步,實際是退步的痛惜;也有呼籲將海外成熟30+女性劇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 從《乘風破浪》到《三十而已》,得女性者得天下
    這部投資2000萬的喜劇被媒體認為是內地都市女性題材的鼻祖,在當時的影視市場開創了一個獨特的類型。結婚狂、萬人迷、哈妹、男人婆這四個角色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劇中關於愛情婚姻、男女兩性、職場、追星等問題的探討,在今天也有廣泛的社會土壤。
  • 《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成團,女性題材為何又一次高開低走?
    然而,直到成團夜的昨晚,這款節目最終貢獻出來的對於女性意義的思考,僅僅局限於文案、幾分鐘的廣告,以及張雨綺在成團夜說的那段話:「大家一直說我是獨立女性,獨立女性帶給我什麼經驗和感受?首先需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也要有和暴力和拳頭說no的能力,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智慧和美貌是可以並存的。
  • 《三十而已》爆款預定,這才是「女性獨立」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幾年女權意識高漲,相對應的以女性獨立為主題的現實題材劇也成為一個比較大的潮流,非常受年輕女性受眾的喜愛。受益於大的市場環境,這些劇也往往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可能是受創作者思維或者製作水準限制,很多打著獨立女性旗號播出的劇,最後往往播著播著就又退回到以前的瑪麗蘇形態中去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成團,女性題材為何又一次高開低走?
    然而,直到成團夜的昨晚,這款節目最終貢獻出來的對於女性意義的思考,僅僅局限於文案、幾分鐘的廣告,以及張雨綺在成團夜說的那段話:「大家一直說我是獨立女性,獨立女性帶給我什麼經驗和感受?首先需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也要有和暴力和拳頭說no的能力,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為什麼成了最大贏家?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遍地開花,包括之前的《怪你過分美麗》、《北京女子圖鑑》等等,加上暑假一直風頭很旺的由芒果超媒打造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都包含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以女性為主角,而且是一大群。
  • 《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現象級網綜 螢屏需要更多成熟女性形象
    當代女性形象性格的變遷給綜藝和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更多新的素材,而從現在螢屏中的成熟女性形象來看,大眾正在拋棄過去的單一審美,重新發現、審視並挖掘實力派「姐姐」們的價值,而影視劇創作的女性形象在符合時代的變化上更要多元化,同時需要更多成熟女性主角的形象。
  • 小而美的女性訪談綜藝市場翻紅,只是吃了「姐姐熱」的紅利嗎?
    ,從開年《青春有你2》「不定義女團」,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引發的「姐姐」浪潮,再到《三十而已》等女性劇集推動女性職場家庭難題的廣泛討論。其他節目製作方也看到了該節目的成績,相繼推出女性訪談節目。騰訊推出《女人30+》第二季,微博推出《了不起的姐姐》,芒果推出《她有情緒又怎樣》。女性訪談節目短時間內在綜藝市場上炙手可熱。
  • 《三十而已》:沒有獨立女性,只有物慾橫流和階級固化
    作者丨餘雅琴 全文共 2779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女人三十,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過了三十歲,仿佛就意味著青春不再,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熱門電視劇《三十而已》觸及的就是這樣一個話題。
  • 《三十而已》刷屏,讓我想起了身邊的兩位女性
    這個夏天,網際網路所有的熱度好像都給了女性,先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著是《三十而已》。據說《三十而已》2天上了37次熱搜,朋友圈到處都是影視劇中被扎心的臺詞金句。小編沒有去看綜藝,也沒有去看電視劇,《三十而已》不斷飆升的熱度倒讓小編想起了身邊的兩位女性。
  • 《四十正好》接棒《三十而已》,受寵的女性題材,能脫離焦慮嗎?
    2020年,女性題材成為影視寵兒。小螢屏既有綜藝《浪姐》帶來熟齡姐姐力量,又有劇集《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全方位解讀青年女性的故事。多部女性題材作品引發廣泛的共鳴與熱議,這讓影視製作方看到了更多紅利,於是,20、30之後,女性題材持續火熱。
  • 獨立女性怎樣定義,從來不由女性說了算
    我們在乎的是,代孕合法化是否合理,獨立女性應該怎樣看待生育,單親媽媽是否會成為今後的一種趨勢等等,這些是值得深入討論的社會問題,而不是能夠一笑置之的娛樂圈八卦。當我們在談獨立女性時,我們在談什麼?可是目前我們講的「獨立女性」標籤並沒有給女性帶來獨立選擇的自由,反倒讓她們的負擔愈發沉重。我在這個詞上嗅到了一絲當初人們調侃「女博士」,「女漢子」的味道,似乎是在女性群體中劃分出的第三性別,而大家像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作為獨立女性,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