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關鍵詞,全方面解析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

2021-01-09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2018年的中國電影,是驚喜的一年,豐收的一年,也是在機遇與挑戰中踏上電影強國徵途的一年。

 

2017年開始落地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今年有了顯著效果,中國電影總票房高達609.7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牢牢穩居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電影創作成果豐碩,持續繁榮發展。

 

《紅海行動》拓展新主流電影,《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唐人街探案2》開拓商業電影的市場空間,《一齣好戲》《超時空同居》《動物世界》《無名之輩》挖掘類型片模式,《江湖兒女》《影》為中國電影注入藝術與文化的深刻內涵…


 多部影片也都成為了觀眾票選的十佳影片

 

中國電影的資本狂潮逐漸退去,市場秩序回歸理性,口碑愈發成為決定一部影片在市場上長期表現的關鍵。

 

低價票補、電影票「退改籤」、國產電影復映等在今年得到制度化的規範,政府相繼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也將為處於「寒冬期」的影視公司帶來初春的第一抹暖陽。

 

下面,就讓我們站在新一年的起點,回望2018年中國電影關鍵詞,整裝待發,繼續前行。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藝術日益繁榮,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從1978年至今,中國電影湧現出許多精品佳作,藝術質量不斷提升,電影類型多樣化發展,彰顯著中國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實力。

 

《春天的馬拉松》《照相師》《大路朝天》《閩寧鎮》《中國合伙人2》《黃大年》《天渠》《熱土》《片警寶音》等多部主旋律現實題材電影在今年陸續獻映,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鐫刻40年的時代光影印記。


 《中國合伙人2》反應中國網際網路一代人的創業路

 

獻禮影片從普通平民的點滴生活探尋人性的真善美,從楷模人物的感人故事書寫社會變遷,銘記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偉大轉折。

 

今年,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隆重舉行,《紅海行動》《戰狼2》《十八洞村》《建軍大業》《湄公河行動》《大魚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龍之戰》《明月幾時有》10部影片榮獲優秀故事片獎,展現中國電影最強力量。


 優秀故事片獎獲獎代表登臺領獎

 

當晚,近300位電影人齊聚華表獎,銘刻中國電影高光時刻,對中國電影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票補

 

2018年的春節檔告別了9.9元的低價電影票,10月1日起,新規又規定第三方票務平臺及影院自有渠道停止一切線上票補,宣告19.9元低價票時代徹底結束。

 

回顧票補歷史,線上售票平臺首次對票價進行大規模補貼出現在2014年的《變形金剛4》,同年國慶檔,在《心花路放》的帶動下一炮打響各大國產片的票補大戰。


 《心花路放》曾藉助票補之力拿下當年國慶檔冠軍

 

自此,這項實為降價讓利的促銷手段助力中國電影票房不斷高漲。

 

2015年的國慶檔創下7天8億的票房紀錄,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559億,其中票補金額就佔20多億,然而,國慶檔出現的映前票補和映後注水的市場亂象一度引起熱議和批評。


 曾助力每個檔期的票補,於今年10月退出舞臺

 

票補曾經為中國電影市場帶來增量觀眾,吸引很多對價錢敏感的觀眾走入影院。但是,這種低廉、粗暴的砸錢方式致使影視產業內部形成惡性競爭。

 

隨著時間的遞進,增量觀眾不斷消化為存量觀眾,供過於求的存量市場,讓爛片也有了搶佔空間的機會。

 

票補吸引力下降,內容逐漸成為王道。

 

當票補紅利不再,影院擁有更多自由排片的空間,貓眼、淘票票等在線票務平臺必須重新調整戰略,影視公司也將提高對內容質量的生產、刺激宣發方式的創新和突破,將有益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

 

復映

 

2018年11月8日,國家電影局下發《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對國產電影重映的審核條件、規定時間、權益保護、管理方式以及放映規模進行了規範。《規定》於2018年12月1日起開始施行。

 

《鐵達尼號》在2012年推出3D版本,國內重新上映斬獲近10億票房,由此掀起一波復映熱潮。


 

懷舊是吸引觀眾的首要來源。洗盡鉛華的優秀經典影片通過復映的發行方式重登大銀幕,讓昔日粉絲和新生代觀眾得以體驗當年風採。

 

《一代宗師》《功夫》《大鬧天宮》2D轉3D,《東邪西毒》《甜蜜蜜》《紅高粱》重新修復畫質,《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推出加長紀念版…復映電影往往以技術更新的形態新塑面貌,鞏固粉絲基礎,也號召潛在受眾。

 

不過,國產復映影片的票房表現整體上冷熱不均,2017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拿下1.7億票房,已是歷年最高成績。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2017年重映

 

即便無法撬動大票倉,復映的成本相對低,對發行商來說仍有獲利空間。

 

復映是情懷也是一門生意,但不是所有老片都值得重新上映。今年9月,大地院線自發小規模重映2017年電影《戰狼2》,一度惹異議。

 

「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公映許可,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復映應嚴格保護各版權相關方合法權益」「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復映規定的及時出臺無疑遏制住投機商人的圈錢算盤。


 

復映只是短期利益,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規定》一旦落實,也將側面提升影視行業自身對新電影開發與創作的積極性。

 

改退籤

 

五一檔《後來的我們》雖然票房突破13億,卻陷入注水、造假等疑雲。


 

影片上映首日,貓眼疑似惡意刷票和退票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淘票票也出現不正常的9.16%退票率。

 

隨著對事件的深入調查,業內迅速展開一場對電影票「退改籤」的討論,也引起相關主管部門的極大重視。

 

9月18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下發《關於電影票「退改籤」規定的通知》,要求各方優化「退改籤」流程,簡化手續,充分體現公平合理、親民便民的原則。

 

2016年以後,第三方售票平臺陸續上線電影票「退改籤」業務,可服務效果不佳,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

 

《通知》的發出對第三方及影院提出明確指示和要求,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和認可。目前,「退改籤」的落實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當中,未來的票務服務體系將會得到顯著完善。

 

支持

 

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這些規定的政策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其中對財政稅收方面提出明確規定:對電影製片企業銷售電影拷貝、轉讓版權取得的收入,電影發行企業取得的電影發行收入以及電影放映企業在農村的電影放映收入等免徵增值稅。

 

這項對電影產業實行稅收的優惠政策為影視公司減少了成本,帶來直接利益。實際上也延續了2014年《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裡的相關政策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規定》還在投資和融資、資產和土地處置以及工商管理等方面提供利好舉措,顯示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以及扶持力度,影視行業也將在政府的支持下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和更為宏闊的生存空間。

 

建設

 

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8年我國電影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其中2018年新增9303塊,遠超其他國家,穩居全球第一。

 

此前,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電影院銀幕總數要超過8萬塊。

 

這意味著,未來兩年每年全國新增銀幕總數要達到1萬塊以上。


 

《意見》提出,要通過鼓勵企業積極投資建設電影院、採用先進技術,對放映環境和設備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利用發展專項資金資助中西部地區新建影院等措施擴大全國電影院的建設,同時解決影院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意見》還指出要實行電影院線市場退出機制,加快特色院線(人民院線、藝術院線等)的發展,這預示著院線體系或將迎來新一輪內部大洗牌。

 

加大影院建設、增加銀幕數量、深化院線制改革等舉措助力看電影成為全民娛樂消費行為,也將促使我國朝著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目標前進。

 

告別

 

2018,是傷感的一年。


放諸四海,有太多我們熟悉的身影匆匆告別,眾人感嘆:「一個時代結束了」。

 

戲劇大師朱旭老爺子人生謝幕,「大鬧一場」的金庸悄然離去,電影大亨鄒文懷告別了他的嘉禾王國,香港導演林嶺東在年末猝然離世,風雲不再,還有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的王丹鳳、八一廠著名導演嚴寄洲、邵氏女星李菁、「靚絕五臺山」的藍潔瑛、「周星馳御用阿婆」侯煥玲以及演員嶽華、計春華、李心敏、孫越等多位中國電影人與我們一一告別。


 金庸去世,一代大俠謝幕

 

時代從未結束,他們的容顏定格在了鏡頭裡的光影之間,他們的銀幕時刻定格在了永恆的膠片之上。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緬懷過往是為了更好的開始,2019年的中國電影,將繼續砥礪前行,用真心與真情譜寫光影新章。


相關焦點

  • 2018年度電影市場十大關鍵詞
    從數據上看來,600億票房可期,近兩位數的市場增長幅度和近兩三年或許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但2018年是中國電影發展相當重要的一年,影指君總結了今年電影市場的十大關鍵詞,來回顧今年電影市場的重大變化。 *再破紀錄2018年2月,在春節檔的助力下,單月票房產出突破100億(約101.5億),不僅刷新了中國內地市場2017年8月的單月票房紀錄(73.7億元),也打破了北美市場2011年7月的全球單月單市場票房紀錄(13.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16億元)。
  • 蜂影解鎖|2020中國電影市場年度關鍵詞
    然而,當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2020年影院銀幕上的光影定格為歷史,我們回頭發現,是觀眾們的不離不棄,讓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影市復甦的最強音。頭部新老影企推出的各類新片與影院的陸續開業,共同助推中國電影市場走出低谷,電影市場積極自救復甦,在下半年書寫了喜人的成績。截至2020年12月30日22時,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年度票房破200億。
  • 盤點|2018年韓劇的五個關鍵詞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電視劇領域的所謂「韓流」已經沒有什麼實感了。縱然像張東健、李秉憲、金喜善、金宣兒、玄彬、宋承憲、宋慧喬、韓佳人、張娜拉、李準基、尹恩惠等韓流盛行那幾年在中國實打實大紅大紫過的演員,2018年都有作品和觀眾見面,他們主演的作品也都未能如願昨日重現,掀起收視狂潮。在中國觀眾這裡反響熱烈的韓劇仍然集中在甜劇和爽劇這兩個類型上。
  • 《今日影評》饒曙光解析《2018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
    百位專業影評人萬餘位觀眾參與,用數據洞悉中國電影市場發展。2019年1月4日,《今日影評》特別邀請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家協會會長饒曙光,從專業的角度評析中國電影的年終述職報告。  兩份片單從兩種角度解析中國電影  喜劇與現實題材反應社會需求與電影傳承  《2018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用數據的方式分析梳理了2018年的中國電影,並匯總出來自專業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兩份片單。饒曙光在《今日影評》中表示,這兩份片單對中國電影市場都極具指導意義,觀眾評選較為注重觀影體驗,影評人評選更加注重影片藝術表達和藝術創新。
  • 2018-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一、2018年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穩定發展,整個市場繼續保持增長狀態。但從票房、觀影人次等相關數據來看,增速明顯放緩。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共609.76億元(約合90億美元),較上一年有9.06%的增長,票房增長的總體速度呈現下滑走勢,但依舊位列全球第二,與北美電影市場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  圖表 2012-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趨勢
  • 2018電影票房解析——排行榜及口碑榜
    從電影到演員,從故事到細節,這些國產電影均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撐。對於體量仍在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來說,國產電影的發展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好萊塢電影國內票房解析2018年截至目前,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僅有排在第五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排在第七的《侏羅紀世界2》以及排在第九的《頭號玩家》為好萊塢影片。
  •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數據盤點及2019年發展趨勢預測(附圖表)
    國家電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 2018年進口電影報告:好萊塢大片不行了?
    2.國產片檔期優勢國產電影的爆款一般出現在春節檔,以及暑期檔的「國產保護月」中,特別是春節檔,2018年7天的檔期就吸金57.71億,單日,周末票房超越北美影市,而在這個檔期,往往都是只有國產片上映。引進片則只能在比較普通的檔期上映,哪怕像賀歲檔,國慶檔,觀眾也更願意選擇國產電影。除非國產片自己口碑不給力,2018至19賀歲檔就讓《海王》撿了個「漏」。
  • 盤點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 票房突破600億 影片排行榜
    這屆觀眾很嚴厲2018年這些影片口碑與票房齊飛!  截至2018年12月30日,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首次突破600億元。  國產影片票房超六成  2018年共有501部電影上映,其中國產電影381部(包括中國與其他國家合拍與兩岸三地製作電影),引進外國電影120部。
  • 2018年中國全年總票房609.76億元人民幣 佔全球市場22%
    近日,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作總體回顧的《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報告》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現狀、電影投融資、電影產品、電影製片、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電影市場與票房等領域給予梳理和分析。
  •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的小寒,創業的暖冬
    20年前,電影《甲方乙方》裡的一句臺詞流行至今,「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20年過去了,中國電影走過了市場化初期的艱難探索、產業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創作和美學觀念的更迭流變,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望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國電影業經歷了一波令人欣喜的現實主義美學的回潮,「內容為王」、「口碑至上」等觀念逐漸成為共識。
  • 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解讀:中國電影產業將面臨調整
    2017年是中國電影真正走入市場化以來的20年,在這20年間中國電影經歷了「野蠻生長」,票房猛增,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的票房市場。隨著電影產業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進入到2018年,中國電影可能迎來一次巨大的「方向性」轉變,這次轉變對產業可以說是一次「觸及靈魂」的變革。
  • 2018年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19-01-02  作者:胡湃  瀏覽次數:426812 2018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體現了一個兼具傳統關乎與現代意識的國度所應有的文化自信。這一年裡,電影市場的總票房高達609.76億元,達到歷史新高。一年下來,總票房、城市院線觀影人次、城市院線觀影場次等等數字紀錄被刷新。
  • 盤點|2018日劇的三個關鍵詞
    2018年7月,更是有國內視頻網站和日本富士電視臺達成協議……正規渠道版權付費看日劇的渠道增多了,看日劇方便了,但2018年的日劇除了石原裡美的《非正常死亡》一枝獨秀,其餘大多處於一息尚存、垂死掙扎的境地,年底的幾隻潛力股播出過半紛紛跌停。日本電視劇市場狀況如實反映社會經濟狀況,悽悽慘慘戚戚。一片冷清景象倒也符合日式美學的對「侘」與「寂」的美學追求。
  • 佳片有約——2018年中國市場票房上榜電影
    2017-2018年國產電影發展快速的事件,兩年大陸市場票房過10億的電影都達到了15部。本篇為大家盤點2018年年度中國市場票房排名前20的電影,看看有沒有你還沒看過的,快去一睹為快吧! 第1名:《紅海行動》,國產軍事動作電影,中國,年度全球第13。
  • 這20個關鍵詞,可以概括2018的成都
    關鍵詞: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一線、城市商業魅力、全球最酷城市街區>7月普華永道等機構發布《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成都第四 10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成都房地產市場回顧與展望》
  •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數據回顧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因此中國創作了如《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優秀國產影片,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電影產業持續穩步發展,電影市場體系以及監管機制越來越完善,中國電影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數據回顧
    中國電影產業持續穩步發展,電影市場體系以及監管機制越來越完善,中國電影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觀眾不再是以進口片、3D片為首選,而是更注重電影本身的內容,因此誕生了《戰狼》《哪吒》《我不是藥神》等一系列優質的國產影片,而中國的優質電影也正在走向國際化市場。
  • 8個關鍵詞看深圳2018「年終總結」
    原標題:8個關鍵詞看深圳2018「年終總結」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0日訊 1月8日-9日召開的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全面總結了深圳2018年工作、部署了2019年工作。這份深圳的2018「年終總結」亮點紛呈。
  • 600億票房背後,2018年電影市場必須關注的新信號
    根據國家電影局披露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票房總額609.8億,突破600億大關,2018年電影市場圓滿收尾。在年終總數據出爐前,其實業內也曾不斷有擔心和質疑的聲音,恐600億的票房目標無法達成;而更早在年初春節檔結束後,業內也曾有過狂喜之態表示「今年電影總票房或將衝擊700億!」百感交集背後亦是市場百態,2018年的電影市場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