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要知道,安化只是一個縣,茶園面積35萬畝而已。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從這張表的數據你讀出了什麼?我想至少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1、從種植面積和年產量看安化黑茶茶樹葉片利用率比信陽毛尖高7倍左右,但每100克價格平均比信陽毛尖便宜5倍左右,說明兩者畝產價值不會相差太多。
2、信陽五縣兩區120萬茶人的產值比安化一個縣36萬茶人的產值還少1倍,人均產值更是少6倍,說明安化黑茶的衍生行業做的也很好,擴展了收入。
3、安化黑茶用12年時間把產值從1億做到220億,增長220倍,信陽毛尖用24年把產值從1億做到112.4億,增長110倍,說明安化肯定是舉全縣之力發展黑茶產業,並且安化黑茶營銷能力遠甚於信陽毛尖。
我無意吹捧安化黑茶,陳述客觀事實,只願信陽茶行業可借他山之石,博採眾長發展信陽毛尖,下面話題還是回到咱們信陽毛尖。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古今中外,信陽毛尖可謂榮譽載身,論品質,根本就不需要過多的解釋,有陸羽和蘇東坡用「淮南茶,信陽第一」這樣的評價為我們的品質背書;論品牌,全國喝茶的人有幾個不知道信陽毛尖呢;論交通條件,信陽不知道要比安化縣強多少倍;論種植規模及茶園地貌多樣性,也完勝安化黑茶;論旅遊,溮河港,董家河,包括新縣隨便一個茶鄉的湖光山色都秒殺冷市鎮;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信陽茶產業都不該是今天這個局面啊!!!
目前,整體上信陽毛尖的產業模式還停留在2.0時代,面對收入單一、採茶難、假冒偽劣和等諸多短板,亟待升級!
在網際網路時代,茶葉銷售天然的適合做內容電商,相比擺在店鋪銷售,茶葉更符合茶場裡的直銷,相比想各種方法賣茶葉,推廣與時俱進的茶文化才是長久策略!
信陽毛尖從種植到銷售,各個環節已經做的差不多成熟了,是不是也該考慮做些產業延伸呢?由此,我對信陽茶行業的發展也有幾點個人思考,我認為成熟的茶行業不只是賣茶,還將包括以下幾點。
1、做好茶葉節:每到新茶上市,成千上萬的茶農茶商都要面對這個問題,有的覺得划不來直接荒到山上,有的發朋友圈,有的做自媒體,有的直播帶貨,有的運到店鋪櫃檯。這樣耗費太多精力了,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就是在一場成功的充滿創新和魅力的茶葉節期間,就可以通過網絡直銷的形式售馨全部茶葉,甚至明年的都被預訂了,說不定信陽毛尖都需要提高產量。
2、時尚快消品:像奶茶店一樣,做檔口加微型店鋪的生意,以茶為原材,調製不同的茶飲,然後配合茶點!開在商業街,在繁華路口,在校園,在商場內,在影院!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3、聯合知名品牌:面向大眾的衍生消費品最好與其它成熟品牌合作,如與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品牌合作率先開發出東方樹葉「信陽毛尖」茶飲品,或諸如此類合作,這種營銷層面的作為對擴大消費和提高信陽毛尖的品牌形象很有幫助,更關鍵的是相比上來就開發自己的品牌能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我心中的信陽茶行業不是這樣的!她何時才能枝繁葉茂?
4、星巴克式茶餐廳:回望古代,茶館茶鋪生意也不錯,對吧!怎麼還不如以前了呢?為什麼星巴克取代了過去茶鋪的功能呢?是崇洋媚外心理嗎?國外的咖啡品牌很多,為什麼在中國星巴克能如此成功?這不是崇洋媚外能解釋的;是因為星巴克可咖啡更好喝嗎?也不是,有多少人第一次喝咖啡覺得味道怪怪的?其實,是因為星巴克品牌營銷做的好,它成功的向小資人群推銷了一種時尚又有逼格的生活方式。
5、主打小眾市場的茶葉衍生品:挖掘茶的價值,開發更多有市場需求的衍生品出來,茶多酚,茶酒,茶油,茶點,茶飲,茶保健品,茶與信陽菜的結合,茶與日用品的結合……,我印象中有人做,但做的不好,不過方向一定是對的,望能堅持,這方面安化可能就值得學習。
6、茶旅:以信陽在茶上的優勢,信陽絕對可以打造一個國際頂級的茶文化旅遊度假休閒勝地,對這方面的思索感興趣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
在我看來,信陽毛尖兼具美貌與內涵,生而不凡,也許大家覺得混的還挺好,我也這麼覺得,但,現狀與她的身份和地位嚴重不符。
作為信陽茶行業的頭部企業,文新集團責任重大,希望能更加創新,再次帶領信陽茶行業實現向3.0時代的升級,書寫信陽毛尖的光榮與夢想!
文章來源:舌尖上的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