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王宇晨 益陽報導
沒有一片樹葉,能像它一樣,踏上奇幻之旅,在萬裡茶道的傳奇徵程上譜寫百年榮光。
沒有一片樹葉,能像它一樣,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讓一座小城插上騰飛的翅膀。
安化黑茶,一片樹葉的跳躍,一方百姓的歡歌。10月27日—30日,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成功舉辦。現場籤約10個重點項目,合同引資16億元;萬裡茶道市長雲集,以茶為媒,建言創新發展與品牌之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達到完美結合。
安化,這個梅山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黑茶之鄉、中國最美小城,匯通古今之厚積、文商之精粹、中外之碩果的步伐更加堅定,安化黑茶的國際知名度與日俱增,正在更加自信地邁向國際、融入世界。
安化自古以來便與茶結緣。早在唐代,安化黑茶已成為貢品。
高朋雲集 產業生機
16億,數據喜人。
2018年10月28日,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開幕式現場,現場集中簽約10個重點項目,合同引資達16億元。
這是一個縮影,是安化魅力的寫照。在黑茶文化節籌備期間,安化共洽談各類合作項目42個,經前期對接洽談,共達成投資合同18個,合同引資28億元。黑茶文化節活動展區,建設總面積近17000平方米,展館內共入駐單位280家。
娃哈哈安化黑茶飲料項目、安化黑茶日用品生產項目、寧波辣得叫湘菜加工項目、雲臺山民俗村落旅遊項目……一個個項目背後,體現安化引得「鳳凰」來的誠心,也綻放了安化這座中國黑茶之鄉、中國最美小城的獨特魅力。
杭州娃哈哈集團擬在安化建立娃哈哈安化黑茶飲料總部經濟,從事安化黑茶飲料的科研、生產、銷售;寧波辣得叫湘菜食材加工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引導農民群眾建設湘菜食材原料基地1000畝;水井巷在安化縣經開區建設「水井巷」牌擂茶為代表的雜糧米糊類系列、原味炒貨系列全自動化生產線,配套建設冷鏈倉庫等項目……一個個項目,產生的集聚效應和帶動作用是無窮的。拉升的是產業鏈,帶動的是一方群眾就業,改善的是老百姓的生活。
安化是一塊充滿生機的投資熱土、興業福地。安化縣委縣政府對企業承諾,「尊商、親商、安商」,竭盡全力為企業搭建發展平臺,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優質高效和諧的投資環境。
吸引投資的空氣和土壤,非一日之功。安化縣從2006年開始,開始將「安化黑茶」作為特色產業全力打造。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健康飲品,走大眾化之路,走品牌之路。「安化黑茶」品牌價值迅速提升,品牌估價突破34億元,獲評「2017年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且位居第三位;獲湖南十大農業品牌並位列榜首,成為湖南省農業品牌建設的典範。安化千兩茶的製作技藝,手工操作,實行土法生產,現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化黑茶採茶現場。安化縣將黑茶打造成了百億產業。
依託傳統優勢產業,安化縣不斷加深茶旅產業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有效提升茶產業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效益,將黑茶打造成全縣首個百億產業,讓「一片樹葉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成為現實。
經測算,安化每戶茶農種植一畝茶園,每年能獲得8000餘元的收入,除去3000餘元的生產成本,每畝效益達5000元以上,海拔高處的高山茶、山頭茶的效益就更高,能達到每畝8000元到15000元利潤。一戶農戶建設一畝茶園就能基本實現脫貧,建設兩畝茶園就能完全實現脫貧。
「一業興百業旺」,安化黑茶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種茶、制茶、茶藝、物流、包裝、旅遊等產業的迅猛發展,全縣有35萬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僅勞務收入就在30億元以上。同時,政府每年整合資金2億元以上扶持茶葉專業合作社、家庭茶場、茶莊園等新型農業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幫助數萬貧困人口脫貧解困。
2017年,安化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3萬畝,茶葉產業綜合產值達152億元,連續7年穩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前四強,黑茶產量連續11年全國第一,成為中國生態產茶第一縣、黑茶產量第一縣、科技創新第一縣、茶葉稅收第一縣。
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傳統工藝創新,安化黑茶產業再次煥發生機。
第四屆湖南·黑茶文化節開幕式。
品牌之路 攜手向前
北緯28°,安化坐標。不可複製的冰磧巖區和適度富硒區自然條件,自古以來便與茶結緣。早在唐代,安化黑茶已成為貢品。悠久的歷史傳承中,安化黑茶和萬裡茶道緊密聯繫在一起。鷂子尖古道、安化風雨橋、古茶廠、梅山傳統村落古茶園、資江兩岸古茶市……無處不在的印記,在提示著人們這裡過往的榮光。
萬裡茶道肇始於清初,縱貫中蒙俄,是歷史上跨越陸地距離最長的商貿通道。200多座城鎮因茶而興,數以萬計的古道遺址、遺物、遺蹟,散落在這條三國互通互聯的商貿動脈上。新時代下,萬裡茶道無疑是「一帶一路」倡議中一條重要的人文互通、商旅合作之路。依託沿線多樣化的文化遺產,不斷推動沿線城市間人文、旅遊、商貿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是萬裡茶道在新時代下的復興與繁榮之路。
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就萬裡茶道發表重要講話至今,中蒙俄萬裡茶道市長論壇已分別在內蒙古二連浩特、福建武夷山、江西鉛山、山西平遙成功舉辦過五屆。五年多來,論壇堅持以茶為載體,以文旅為帶動,以創新為手段,為凝聚萬裡茶道中蒙俄沿線城市共識、開展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五屆論壇召集的城市已達93個,雲南普洱、貴州遵義、四川雅安、陝西西安、浙江杭州等成為今年新的重要的參與力量。論壇已經成為萬裡茶道中蒙俄沿線城市間互聯互通,互學互鑑,共同繁榮的一個嶄新平臺。
開放、創新——迎接萬裡茶道的新時代,這是此次在安化黑茶文化節期間舉辦的第六屆中蒙俄萬裡茶道市長論壇的主題。安化黑茶下一步的品牌之路怎麼走?與會嘉賓以茶為媒,以茶論道,頭腦風暴,建言安化開放創新與繁榮萬裡茶道,探討「茶旅融合」可持續發展路徑。
第六屆中蒙俄萬裡茶道市長論壇對話環節。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萬裡茶道(中國)協作體執行主席郭傑對萬裡茶道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確立「茶旅融合」可持續發展路徑,二是讓年輕人的創意和創想激活萬裡茶道,讓「茶旅融合和年輕人」真正成為所有萬裡茶道上的同行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認為,萬裡茶道沿線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有利於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零部件、產品、技術、標準、品牌服務輸出。要深化與這些國家貿易、能源、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王海峰建議打活「萬裡茶道」這張巧牌,將「萬裡茶道」作為對外開放的抓手。
萬裡茶道承載著經典和傳奇,市長論壇唱響了合作與共贏。以茶會友、以茶攜手,黑茶文化節,為萬裡茶道這條商貿路、友誼路、文化路重放光彩奉獻力量。
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分活動鬥茶大會之「茗門之戰」決賽。
立體傳播 交相輝映
九十餘家媒體,兩百多位記者,是此次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的一道風景線。
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新網、中國網等中央媒體,湖南日報、湖南廣播電視臺、紅網、瀟湘晨報、芒果TV、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等省級主流媒體,鳳凰網、網易、新浪、騰訊、搜狐等商業網絡媒體,以及益陽日報、益陽在線等地方媒體,都派出團隊集中對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多個活動進行全方位報導,立體式展現「世界的安化」。
紅網累計發布相關融媒體原創稿件近50篇,相繼推出三期H5,結合彈幕、快閃、朋友圈等形式,點擊量均超10萬次。還推出了系列短視頻,通過紅網官方抖音「紅視頻」或聯合「大話黑茶」抖音號發布,累計點擊過百萬。紅網時刻LED聯播網在長沙、益陽城區千屏聯播,戶外同步共享大會盛況。
紅網時刻LED聯播網在長沙、益陽對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進行千屏聯播。
除了報紙、電視、廣播、網站等官方媒體外,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絡自媒體同樣給力。包括安化發布、安化黑茶小鎮等當地微信公眾號等在內的多個網絡自媒體、知名微博主、網絡意見領袖代表,發布相關微博近600條、微信1000餘條。作為安化人的影視名人蔣欣在微博上邀請網民關注安化特產黑茶,得到許多網民的呼應,相關微博轉發1.2萬多次,點讚數達八千。「大使張藝興@努力努力再努力x 邀你共助家鄉」「@李晟Su 邀你共助家鄉」等微博推廣活動,推介安化黑茶,相關轉發上萬次,刷屏微博圈。微博意見領袖的「N-N」傳播特點,使得安化黑茶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
開幕式、萬裡茶道起點揭幕、第六屆中蒙俄萬裡茶道市長論壇、安化黑茶日、安化黑茶茶商大會暨健康養生高峰論壇、鬥茶大會、中華茶人榜樣頒獎典禮、安化黑茶展示展覽、茶鄉花海體驗……從黑茶文化節的文化內涵、活動的主題與動態,到黑茶作為產業對安化品牌價值的提升,再到安化作為新時期文旅目的地的「富礦」價值,媒體都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報導。一時間,「安化黑茶」「安化模式」「安化現象」「安化經驗」「世界共享」等成為了輿論熱議的關鍵詞。
在媒體人的眼中,安化是新時期縣域經濟發展、產業復興、鄉村振興的樣本。安化縣將黑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抓手,走出了一條新路。安化黑茶從一個產品上升到了一個產業,並成長為區域內規模大、品牌響、綜合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支柱產業和湖南省實現千億湘茶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安化的奮鬥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縮影。
安化縣城。按照計劃,2018年,安化縣將摘下貧困縣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