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文物賦彩全面小康 安化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2020-12-28 紅網

2020年安化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現場。

紅網時刻益陽6月11日訊(記者 劉麗 劉志雄 通訊員 陳洋)6月11日,在我國第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安化縣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為主題,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全面展示安化縣萬裡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和非遺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助力安化縣「茶旅文康」產業融合發展。

省級非遺項目梅山剪紙傳承人捐贈剪紙作品。

本次活動由安化縣人民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承辦。活動現場宣讀了「詩韻茶鄉 歌詠梅山」2020年度「萬裡茶道」(湖南段)中國茶旅詩歌創作大賽全國徵文啟事。益陽安化縣、資陽區以及嶽陽雲溪區現場籤訂「萬裡茶道」(湖南段)申遺合作備忘錄。出席嘉賓還一同參觀了在中國黑茶博物館一樓展示的安化縣國家級、省級、市縣級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聆聽了文化遺產知識及相關政策法規講座。

為羽毛球世界冠軍龔睿那(右)頒發中國茶旅詩歌節推廣大使聘書。

安化作為全省萬裡茶道申遺的牽頭單位,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 、加強管理」的申遺點保護原則,全年開展調查、研究、協調工作。安化先後有渠江大安村及古茶園、緣奇橋、鷂子尖古道、永錫橋、唐家觀古鎮、安化茶廠早期建築群等6處被列入申遺點,其中渠江茶園、永錫橋成功申報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另4處成功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益陽市安化縣、益陽市資陽區、嶽陽市雲溪區三地共同籤訂「萬裡茶道」(湖南段)申遺合作備忘錄。

近年來,安化縣發現登記各類與茶相關的古茶園、古茶道、古茶亭、古茶碑、古茶市、古作坊等不可移動文物80多處,編輯出版了《安化黑茶文物實錄》等,及時制定茶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性法律法規,出臺了《安化黑茶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安化還對柘溪水庫修建前的安化明清時期重鎮馬轡市進行了考古前期調查,撰寫了調查報告,並繪製出了原馬轡市舊貌草圖。

為百名詩人重走「萬裡茶道」(湖南段)授旗。

截至2019年,安化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有黃沙坪老街、洞市社區、唐家觀村等13處國家級傳統村落。安化全縣共擁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4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4項、市級19項、縣級30項。安化千兩茶製作技藝、梅山剪紙、梅山傳說、江南儺戲、清塘山歌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

出席嘉賓一同前往中國黑茶博物館內展位巡展。

「安化縣委、縣政府將進一步理順機制、搭建平臺、強化保障,突出大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牢牢把握『萬裡茶道』申遺的戰略機遇,堅持『茶旅文康』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肖義在致辭中表示。

近年來,文化元素正在加速融入安化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縣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茶旅文康產業融合發展的靈魂。此次活動的舉辦,將萬裡茶道申遺與安化茶旅文康產業緊密結合,使厚重的歷史底蘊成為安化縣域經濟發展騰飛的強心劑與助推器,萬裡茶道作為歷史與文化的現實承載,將為安化茶旅文康融合發展增添厚重底蘊。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博|敬請關註明晚《這裡是北京》「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
    開啟「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旅來自北京文博00:0001:20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承載歷史,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實物證據。它宏偉又瑰麗,它廣博又深邃。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
  • 線上線下全面展示豐富文化遺產
    新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線上線下全面展示豐富文化遺產 2020年06月16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瑟 字號 內容摘要: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播 2020遺產日看點揭曉
    記者獲悉,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於6月13日在廣西桂林舉行。  主場城市活動選址廣西桂林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於6月13日在廣西桂林舉行。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宣傳口號5條,包括 「傳播文物價值 展現中華風採」「全面參與保護 資源你我共享」「文物珍藏記憶 見證抗疫歷程」「在線雲觀展 文博新樣態」「一城文化滿城綠 多彩文化數桂林」。
  • 解讀背後故事 讓文物「活」起來 - 南寧晚報-內容詳細
    本報訊(記者趙金玲)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昨日上午,圍繞「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這一主題,由國家文物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桂林舉行。
  • 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推系列惠民活動助非遺宣傳
    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李易)高考結束後,即將迎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2017年開始,每年6月9日正式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
  •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 2020-06-14 0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上半年文化熱點:抗疫作品有愛有力量 這些劇螢屏更亮眼
    2020年上半年,線上休閒類文化生活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在手機上看歌劇演出實況和最新電影,免費收看數位電視,宅家時光也能享受精彩文藝。  「希望廣大觀眾通過網際網路走進故宮,感受故宮的春意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同時了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文化的力量。」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4月5日、4月6日,故宮博物院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等網絡平臺舉辦3場直播。
  • 2020上半年文化熱點:抗疫作品湧現 熱播劇集亮眼
    錄製廣場舞、手指舞教學視頻,創作方言快板、順口溜,文博講解員變成網上主播……上半年,多地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農家書屋等文化場館線上「不打烊」,積極轉變服務方式。講解博物館重要線上展覽,讓觀眾足不出戶欣賞珍貴文物。創作覆蓋面廣、有針對性、多樣化的文藝內容,讓人們在居家之時豐富文化生活,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迎接春暖花開。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播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播 2020-06-11 0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物之光照亮小康之路
    「小康社會」根植於歷史。從《詩經·大雅·民勞》勸諫君王體恤民力到《禮記·禮運》闡述大同政治思想,從《清明上河圖》描繪世事繁華到《千裡江山圖》頌唱錦繡山河,從河姆渡遺址還原刀耕火種的樸素生活到敦煌莫高窟寄託天上人間的慈悲心願……這些寶貴文化遺產,記錄著、承載著、參與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對理想社會狀態的不懈追求。
  • 【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安化縣長肖義:安化9.6萬貧困人口因茶脫貧
    近日,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湖南行媒體團來到益陽市安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中共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肖義面對面,了解安化的直播帶貨和精準扶貧成果。
  • 用數位化給文物保護創造更多可能講述人: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
    原標題:用數位化給文物保護創造更多可能講述人: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 王瑞霞【奮鬥足跡】我曾對很多人講過,我很幸運,雖然大學沒能讀成自己喜歡的考古專業,但沒想到畢業後分配到了青州博物館,又和文物打起了交道,並且一幹就是大半輩子,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仍然享受著文物帶給我的驚喜,和把這些驚喜分享出去的快樂。
  • 【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安化縣長直播帶貨扶貧產品 40萬網友「圍觀」
    同時,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湖南行的媒體團來到直播間,體驗「安化黑茶+網際網路」的奇妙「化學反應」,參觀直播帶貨如何助力消費扶貧,讓大山裡的黑茶飄香精準扶貧路。截至當天下午4點,安化縣長的直播推介吸引了逾40萬網友「圍觀」,直接帶動相關店鋪粉絲增長過萬,商品銷量激增數十倍,創造了店鋪創建以來的訂單量高峰。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光明烙畫宣傳展示活動
    2020年6月13日下午16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光明烙畫宣傳展示活動在烙畫基地舉行。由廣東省深圳市非遺物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深圳市烙畫藝術協會和深圳弘揚烙畫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嘉實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光明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光明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中心聯合支持。
  • 襄城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展演活動
    2020-06-15 17:56:35 來源: 襄城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舉報
  • 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揭曉 見證年度文物輿論焦點
    推介作品來自28家媒體43個媒體平臺,覆蓋報、網、臺、端、微等多種媒體形式,基本涵蓋文物保護、考古發現、文物安全與執法督察、革命文物、博物館、民間收藏文物、流失文物返還、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文物對外交流合作、機構隊伍建設、文物保護法修訂等文物工作。推介作品作者分布較為均衡,記者單篇均只有1篇,另有4名記者除單篇外,亦有與他人合作系列報導作品1至2篇。
  • 東河區:文化涵養小康亮色
    絕美的「剪華大帳 」,精巧別致的六合枕,五彩斑斕的彩繪紙塑,傳統的手工茶湯製作……具有鮮明特色的非物質文物遺產和優秀傳統技藝,沉澱了多民族兼容並蓄、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構成了一幅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畫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題中的應有之義。
  • 湖南舉辦「我的書屋·我的夢」系列活動
    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主辦。啟動儀式現場,開展了主題出版物閱讀、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推介、閱讀助農典型代表訪談、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名師名家悅讀課、抗疫家書朗誦、愛心助農「攜手奔小康」圖書捐贈等活動。
  •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10月13日,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在大秦劇院隆重舉行,總結脫貧攻堅鹹陽篇章,宣傳擺脫貧困鹹陽成就,傳播決戰決勝鹹陽聲音,講述幸福小康鹹陽故事,營造「止滑促升
  • 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人民日報點讚瀋陽錫伯族生活更多彩
    錫伯族村民在進行「欻嘎拉哈」比賽。當地通過傳承錫伯族傳統文化,帶動鄉村振興。非遺走進校園、挖掘民俗元素、發展文旅觀光……鄉親們的生活更加多彩,日子也越過越好。 6月的興隆臺,蛙鳴稻田,花香撲鼻。在遼寧瀋陽瀋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四龍灣村的非遺傳習基地,幾個身穿錫伯族傳統服裝的年輕人圍坐在氈子旁,進行「嘎拉哈」。這是一項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錫伯族特色文化活動。 錫伯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