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樂溪
《鐵道飛虎》上映前一天,導演丁晟在耀萊影院五棵松店。儘管已經是下午4、5點鐘,還沒顧得上吃午飯的他仍然在給各路朋友發微信,招呼他們看首映和走紅毯。大家都很江湖氣地稱他「丁哥」,這位身高1米85的青島壯漢也的確撐得起這個氣場。
但「丁哥」並不粗獷,反而心細如髮。由於學美術出身,不僅電影中飛虎隊的萌虎「logo」是他親自設計的,他甚至對於電影預告海報也摳得很嚴,採訪間隙不時瞄一眼手機:「海報上面這個』1天』非常不明顯,字太素了,做一個更炫的東西,現在這樣顯得和畫面結合不好。」
放下手機,丁晟不假思索地開始聊接拍《鐵道飛虎》的原因:「連著拍了兩部警匪片都是夜晚小空間的戲,我反而有點逆反心理,想拍大空間、大場面、眼光明媚的白天。既是讓自己透口氣,也想向大家展示我的多面性。」
但小人物的正義感與英雄氣仍是丁晟一貫喜歡呈現的主題。作為唯一三度與成龍合作的內地導演,「丁哥」如何搞定經驗豐富的大哥和劉德華?黃子韜、王凱、王大陸等年輕演員的「黑」梗是怎麼被用到電影裡的?丁晟在訪談中娓娓道來。
一部反說教的紅色喜劇怎麼拍?
「主旋律這個詞跟我沒什麼關係,我這人本來就比較正。」當被問到《鐵道飛虎》的故事背景出自紅色經典《鐵道遊擊隊》時,丁晟哈哈大笑。
相比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鐵道飛虎》更像是抗日背景下的屌絲逆襲故事:沒有紅色題材影片慣有的愛國主義說教與主人公的深明大義,有的只是一群沒啥文化的小老百姓,卯著一股勁兒想幹場大事:劫火車、炸大橋、阻斷日軍進攻。
反說教、動作戲創意十足、笑點密集成為了電影的亮點,但也不乏爭議。在點映場時就有觀眾覺得電影中的誇張劇情有點像抗日神劇,而丁晟認為《鐵道飛虎》並不是一部戰爭喜劇,或者刻意將嚴肅歷史題材戲謔化來譁眾取寵。
「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個夢,虛構成分比較大。」片頭從一個小男孩發現飛虎隊的「萌虎」標記為引子,電影中的一些戰鬥場面也採用了動漫的形式,「這些都在告訴觀眾別太當真,它可能就是一個小孩的幻覺。」
基於一開始就要拍一部純喜劇的出發點,自己做了大量歷史資料儲備的丁晟,並沒有要求演員去了解鐵道遊擊隊的史實,因為「不用太拘泥於當年人物的氣質,這樣反而離觀眾遠了」。他給黃子韜穿上現代化的帽衫,讓成龍一邊念叨「duang」一邊甩頭髮,王大陸一口臺灣腔的「我要回家找我娘」,也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
唯一可見的「愛國情懷」可能都用在了特效上。「純國產!」丁晟不無自豪地表示,「觀眾可能看不出來,這部電影有2400多個特效鏡頭,因為拍行駛的火車非常危險,非常難的武打動作都要用特效來完成。」
今年1月拍完,原計劃10月就上映,然而這麼大的鏡頭量沒有一家公司能接,最終丁晟找了11家國內的特效公司來分工合作,「這麼短的時間裡,如果還要花很多的時間來溝通和出差,可能就更完不成。不如在身邊找已經合作過的團隊,大家一起充滿幹勁地拿下。」
憑著這種執著,丁晟把特效團隊也訓練成了一支「鐵道飛虎隊」,不僅特效人員跟著在拍攝現場做採集,他自己一邊剪輯一邊輸出鏡頭,節省工作效率。
火車相撞包括炸橋的戲份是電影的高潮,為了能夠儘可能逼真還原而不是單純依賴CG建模,丁晟團隊費了很大的勁兒做了兩列1:4的火車模型和水泥大橋,再用三維特效彌補細節。「用了4個月焊接的真材實料,光火車頭就有1噸多重,火車相撞的那2分半鐘效果,我自信還是比較對得起觀眾的。」
談成龍:曾經很自負,但現在心比以前靜
談到成龍大哥,同樣被人稱作「丁哥」的丁晟一臉敬畏:「他已經60多歲了,但在電影的創造力、靈感方面還是很充沛,沒有吃老本,這也是我願意跟他合作的原因。」
和以往多數成龍式喜劇不同,《鐵道飛虎》並非成龍一人的獨角戲,黃子韜、王大陸、王凱等新生代演員的加盟,給這部劇情比較套路化的片子增添了不少亮點:比如王凱飾演的國民黨酒將範老闆,雖然委身於麵館但總想著有朝一日重出江湖;黃子韜飾演的小裁縫則融入了他本人的特色,天真愛玩,唱歌跑調。
這樣一部群像戲,為何能引來已經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成龍加盟?丁晟直言:「我可以非常坦率地跟你說,大哥連劇本都沒看就來了,我一邊拍一邊告訴他劇本是什麼樣的,很多時候他對我很信任。」
這種信任的建立並非易事。7年前,當時還是「著名廣告導演」的丁晟因為拍攝勁隆摩託廣告結識成龍,成龍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也就是電影《大兵小將》的雛形。
這個故事其實成龍之前也告訴過很多人,沒想到聽者有心,幾個月後丁晟把一個構思成熟的劇本擺在了成龍面前。「我光在這兒坐著,大哥永遠都不可能找我談。」回憶起這段經歷,丁晟笑言自己當年在籤合同時,又「厚著臉皮」求成龍委任自己為導演。
「拍《大兵小將》的時候,我們經常意見不一致。」在丁晟看來,作為資深電影人的成龍並不是一個慣於服從的演員,「他在所有方面都有主意,比如拍動作戲,他就會琢磨怎麼玩兒,怎樣才讓觀眾感受到我拍得不一樣,跟他合作壓力確實比較大。」
「兩個人都這麼強勢,片場會不會起爭執?」
「我們不會因為這個吵起來,導演和主演一定是私下解決,不會當眾影響別人的情緒。」丁晟很肯定地說,「這是職業素養的問題。」
但為了能與成龍更平等地交流,讓他接受自己的建議,丁晟說自己得「儲備得更多」,無論講故事的能力還是現場管理能力,甚至是造型設計,作為導演他都要更加專業。通過三部戲的磨合,如今丁晟已經熟悉了成龍的脾氣,「大哥更喜歡我拋出一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有時候兩人的碰撞會出更好的東西,比如電影裡高空偷炸藥的那場戲,就是我和成家班一起研究出來的。」
「大家辛辛苦苦拍的片子成果不錯,那下一部片子就會更加放手。」從《大兵小將》到《警察故事2013》,再到如今的《鐵道飛虎》,丁晟與成龍的默契越來越好。丁晟感覺到成龍也在變化:「應該說他一定經歷過很氣盛、很自負的階段,但現在的他心比以前靜了,大家能夠更加心平氣和地去溝通,他之前所有的經驗,非常容易調動出來,他也願意接受新的東西。」
不怕「黑」劉德華與成龍,接下來挑戰《英雄本色》
那麼成龍看重了丁晟的哪點呢?可能也就是那股子總是迎難而上的較勁精神,這和成龍拍戲時的狀態不謀而合。
就拿剪輯來說,丁晟本身是教剪輯的老師,「我的7部片子有6部是自己剪的」,他說,這次拍《鐵道飛虎》一共剪了4471個鏡頭,這不僅突破了他自己的紀錄,其他國產片也很難超越。「剪輯對於電影的敘事結構和節奏都很重要,鏡頭要多而不亂,我希望用非常大的信息量來講故事,觀眾應該也會非常滿意的。」
不僅對自己嚴苛,丁晟對於自己的團隊同樣非常管得很嚴。作為禁菸主義者的他,要求劇組在片場也不能吸菸,發現亂扔菸頭的更要嚴懲。《解救吾先生》拍完時,他找預告片公司來剪輯預告,別人都是給全片,他只給對方1分半鐘的片段,讓剪出30秒的鏡頭來。他承認嚴格是一種壓榨合作者的方式,但「我希望合作者貢獻出更多的才華來,給的條件太好,他可能會犯懶。」
《鐵道飛虎》後,等待丁晟的下一個挑戰是拍攝新版的《英雄本色》。「這註定是一個不會讓所有人叫好的選擇,因為前作太經典了,是不允許被超越的。」停頓片刻後,丁晟開口道,「但我仍然覺得我很適合,關於這個主題我也有表達的欲望。」
如何把香港黑幫的故事嫁接到內地,是未來他需要儘可能去與有關部門溝通的另一個困難,「我會很小心地拿捏這個分寸,」丁晟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017年拍攝並公映,「我的效率是比較高的」,他很篤定。
看起來頗為嚴肅樸實的丁晟其實有一顆幽默的心。他會時刻關注周圍的細節,並把這些靈感放進電影裡。在拍《鐵道飛虎》的時候,劇組有很多女孩子都爭相想看王凱的手,「我問怎麼回事,她們就說這是一個梗,既然是梗幹嘛不放在電影裡呢?」丁晟笑說,「讓觀眾愉快就是我們要做的目的,這也是我的一個喜好。」
和很多想走國際化路線的導演不同,他認為自己的電影就是拍給中國觀眾看的,所以要在片子裡安插很多令觀眾會心一笑的內容。「你看我的《解救吾先生》裡面,也有很多劉德華自黑的地方。當時還用了一個大哥的梗,他雖然沒有出現,但用了一本掛曆調侃了他。」
丁晟告訴小娛,自己後來有一次跟劉德華吃飯:「我說可不可以在大哥的片子裡面也讓你露一臉,他說好啊沒問題。」於是在《鐵道飛虎》的片尾,觀眾會看到劉德華的客串「彩蛋」。「他完全是純義務地幫我拍了這個鏡頭,」丁晟豪邁起來真有幾分山東大漢的氣質,「我們電影人裡面都是這樣的朋友,互相調侃支持一下,讓電影顯得像一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