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在廣州》有多酷,這群潮汕嘻哈元老這樣唱給你聽

2021-02-17 廣州日報

「我說,我們寫一首《潮汕人在廣州》吧。這首歌我們都知道它可以立足,幫我們在廣州站得住腳,就覺得它會火。」

2007年,廣東汕頭一間名為「類聚物」的嘻哈服飾店,走出了潮汕第一支方言說唱組合——壹指團體。7年後,他們來到廣州,從《海墘個孥仔(海邊的孩子)》到《潮汕人在廣州》,這個潮語嘻哈團體用最熟悉的潮汕方言,在廣州唱出一片天地。

離開家鄉的時間,比他們預期的還要早一些,「當時還想在潮汕地區多待兩年,我們做事比較保守。」香菇還記得當時怎麼加入組合,那時他還在讀大學,在宿舍裡接到電話,說團體名叫壹指。

「我當時還說這個名字有點怪。」電話那頭解釋說,因為每隻手指各有長短,而且每根手指代表的含義不一樣,就像壹指的歌一樣,一首作品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表達、不同的力量。另一方面,「壹指」這個名字也展望了能在中國音樂裡有一席之地。

打口碟、跳街舞、追星……因不同契機接觸到嘻哈文化的一群年青人,放學後就聚在「類聚物」裡玩freestyle。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只上過學校音樂課的他們,突然某天決定要做一個說唱組合,當時接到電話的香菇、昊馳、阿哲都答應加入壹指團體。

十幾年前,潮汕幾乎沒什麼人知道嘻哈,昊馳補充說,當時國內玩嘻哈的也很少,父母都不知道嘻哈究竟是在幹嘛,「要唱歌為什麼不好好唱,不去唱美聲而是『搞這種東西』,像社會邊緣人。」如今,當親戚朋友跟他們的父母說,你兒子很厲害,上報紙和電視了,態度也有所轉變,已經不再排斥,卻還是會有些擔心。

年初,香菇在他的微博上寫下了一段話:我們這麼做沒別的意思,就是希望10年,20年,100年後,大家都會記得,在中國一個叫潮汕的地域,有過這麼一幫人,出過這樣一些音樂……

壹指團體在潮汕堅持做音樂7年,直到2014年,廣州一家公司籤約了這個潮汕嘻哈組合。昊馳和阿哲當時在潮汕除了做音樂,還經營副業,正式籤約後,他們卸掉了在潮汕的事業,上廣州。

當外出的計劃比想像更快地到來,那一刻的壹指激動又興奮,覺得自己要紅了。而今回想起剛來廣州的那一年,他們形容那是「最艱難的時光」,那段時間裡,壹指是「混亂又停滯不前」的。

香菇說,當時與公司在很多方面都無法達成一致,導致專輯「難產」,有一段時間內都是零收入,三十幾歲的他還要跟家裡借錢。好在成員間沒有發生過什麼爭吵,彼此都是理性的人。直至2016年《潮汕人在廣州》作為專輯《海邊的孩子》的首炮,給他們事業又帶來了一個轉折點。

「我們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就知道它會火,可以幫我們在廣州站住腳。」香菇說。因為當時很用心在做這件事,從靈感構思到歌曲發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是,公司並不喜歡《潮汕人在廣州》這首歌,堅持自我的他們為此與公司解約,背上了一筆債務。壹指說,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拉他們一把的還是潮汕話、潮汕人。昊馳最記得的便是,想拍這首歌的MV但沒有錢,一個在廣州賣汕頭腸粉的小哥哥向他們伸出援手,提供資金讓他們拍攝。

昊馳負責構思MV製作,他們動員了身邊認識的潮汕人,請一些在廣州生活的潮汕人參與拍攝,這些潮汕人都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公務員、退休教師、雜貨店老闆、藝術策劃人……把樓下菜市場賣雞蛋的潮汕阿伯也喊了過來。副歌部分則請了鄭建鵬演繹,「他是『潮二代』,不會講潮汕話,我們硬要他唱潮汕話。」香菇笑著說。潮汕老鄉都好說話,知道拍這樣的題材都很支持,就這樣,除了MV的導演其他都是潮汕人。視頻最後,鳴謝出演的潮汕老鄉名單裡,共有42個人。

MV發布當天,壹指自己的朋友圈、潮汕朋友的朋友圈、外地朋友的朋友圈,都在刷《潮汕人在廣州》。很多朋友都來恭喜他們,說壹指紅了。

去年,在廣州廣播電視臺工作的朋友聽了壹指的《新廣州人》並看了MV,將他們推薦給電視臺,由此展開了合作。2018年全年,壹指與廣州電視臺、廣州電臺為改革開放40周年合作了《一首屬於廣州的「廣」告歌》;攜手廣州市委宣傳部、新浪廣東創作了城市宣傳歌《廣州在一起》;和海珠區政府合作了第七屆中國(廣州)潮流文化周主題曲《Let’s Dance》。

這些廣州事業的起色,如同他們用不太標準的粵語在《新廣州人》裡唱的:「我地一路蒲過來,我都算系半個廣州仔。我用唔系好準嘅白話,系哩個城市唱Hip-Hop。」

在廣州做音樂,在其它城市演出,儘管出過粵語歌和國語歌,壹指還是喜歡唱家鄉方言。香菇說用他們最熟悉的語言才是最好的,用潮汕話在外地唱歌是「肯定的,必須的」。

其實壹指明白,想大紅,一個必要的選擇就是撕掉這個地域身份的標籤,因為潮汕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存在很大的語言文化隔閡。2017年《中國有嘻哈》熱播,全國總決賽六強也有位出身潮汕的說唱歌手TT,相比壹指團體,TT身上的潮汕人標籤並沒有那麼明顯。

但是,壹指不想撕掉這個標籤。「嘻哈很講究的就是獨特性,我們不能那樣做,我們是第一代,我們不守著這個根誰能守著。」香菇說。他表示壹指唱潮汕話,是理所應當的事,嘻哈是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結合,一定要唱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因為才能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意思,精髓就在語言裡。

香菇(左)和昊馳在家裡衝泡潮汕工夫茶,配茶的點心也是從潮汕帶來的。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就像喝茶在潮汕話裡就可以表達為敲茶、滴茶、衝茶……」香菇一邊泡著一壺潮汕功夫茶,吃著潮汕點心解釋道。用方言作曲作詞,比普通話難,因為潮汕話中用的韻腳、韻律和音調都多,單是發音的聲母就有18個,用詞也多樣化。

全員皆為80後的壹指團體,讀書時,除了語文老師,其他科目的老師都用潮汕話教學。潮汕話對他們來說,就是最熟悉的語言。

「他們用很流行的、很新的方式來宣揚,他們唱的每一首潮汕說唱都是很能引起共鳴的。」 比如《海墘個孥仔》,《番客》、《一杯丼茶》、《夏雨再來》等等,「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百分百描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壹指團體的粉絲王喜純是潮汕人,她說自己十年來一直關注這個團隊,喜歡他們,一是因為作品,二是因為情懷,她覺得壹指也是在努力讓大家知道潮汕,也是很潮流時尚、很與時俱進、很現代化的地區。

壹指團體發布的部分專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第一張專輯《大吉利是》就是用潮汕話唱出潮汕人最熟悉的過年場景。「第一張專輯是自己親手包裝的,自己把碟放進盒子,插進插畫、插進封面、插進歌詞,用塑料紙包好然後熨,都是DIY。」邊說著,阿哲腦海裡的回憶帶動著他的雙手比劃出當時的情景。當時他們自己把3000張專輯派送到整個潮汕地區的音像店,一家一家地問老闆要不要聽一下,能不能在店裡賣。

這張專輯裡,《企鵝進行曲》唱了當時正流行的騰訊QQ,《今日視線》唱的是汕頭最有影響力的民生欄目,《藍色河畔》則是汕頭當年最知名的時尚論壇……都是潮汕人身邊最熟知的事物。壹指說,嘻哈本質就是用來反映社會現實,所以他們每一首歌都是反映自己看到的社會現實。「一首歌就是一個三分鐘裡面的演講,這也是嘻哈對我們來說有魅力的原因。」

潮語音樂要如何「流行」起來,昊馳認為,粵語歌怎麼走起來、成都Trap(嘻哈音樂的一種)怎麼走出來、韓國歌怎麼席捲而來,他們就怎麼走,這是群眾的力量。香菇稱,潮語音樂不缺粉絲和流量,缺乏的是產品。

想以新潮語傳承者的身份,用嘻哈音樂傳播廣東文化的壹指,總在嘗試不同形式的音樂。壹指表示,做歌就跟做人一樣,時時刻刻要反省自己,哪裡不好隨時調整,只要有機會就要繼續調整。他們甚至曾在歌曲和MV已在平臺上發布了,依舊重新做了母帶把平臺上的歌都替換掉,為的是讓自己過得去。

香菇在家開設一個小房間用於音樂創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誰說做嘻哈有年齡的限制?我們就要一直做下去。」

現在,均出生於80年代的壹指都步入了而立之年。當年聚在汕頭那家嘻哈服飾店裡的十幾個人,經歷了歲月的衝刷,只留下四個人還堅守著「壹指」的名號。雖人到「中年」,在他們臉上依然保留著熱血澎湃的少年氣息。

隨著壹指的成長,也有不少一直追隨著他們的粉絲。香菇說:「他們不一定是會消費的,比如買專輯或是買票看現場演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結婚生子做生意賺錢,他們都是默默地支持我們。」壹指表示,經常遇到粉絲見到他們說:「哇!我是你的粉絲!」,甚至有人說:「我從小聽你們的歌聽到大」,還有人會說:「我從讀書聽到結婚,我的孩子都會唱你們的歌。」而這正是壹指想要看到的。

香菇表示:「我們粉絲什麼年齡什麼人都有,公務員、警察、畫家……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而不是特定15-25歲的小年輕、小迷妹才是我們的粉絲。」

阿哲補充,他們的粉絲裡有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姨(潮汕話的「老婆婆」),她說很喜歡看壹指的演出。老姨會誇他們「阿弟唱得不錯」、「阿弟會如(潮汕話的『可愛』)」。

今年4月5日當天發布的最新單曲《Hero》,是壹指用不到一周的時間製作出來,致敬了3月30日四川裡木縣森林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員和4名地方幹部群眾。昊馳表示之所以寫下這首歌,是想呼籲每個中國人在關注舞臺上閃亮的明星時,更應該牢記生活中為我們默默付出的英雄戰士。一直堅持愛與信仰的他,當時在地鐵上看到新聞報導就流淚了。

有人認為壹指的說唱「太正能量」,嘻哈音樂就應該喪,表現叛逆。阿哲說,其實嘻哈是真實地表達自己,表現自身周遭的真實,如果一個人心態很喪,那他表現出來的東西也的確是喪的。壹指是一群很正能量的人,主流的方式也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和了解嘻哈文化,這是好事。如果更多人能通過音樂,通過說唱音樂去了解自己、反省自己、發展自己那就更好了,畢竟說唱歌手的詞是最貼近社會的。

香菇說:「正能量是我們本來就想做的,這是我們的根,我們唱的內容就有主旋律的一部分。壹指的本意也是想帶領年青人做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去自由發揮自己,並不是指要跟我們一樣唱Hip-Hop,做一樣的事情,但可以從我們歌裡聽到的一些靈感,學習到的東西去做自己想做的。」

壹指團體(AFinger)成立於2007年12月31日,目前成員由香菇(MOSSA)、昊馳(P.O.P)、哲(AZ)、DJ JUSIC四人組成,成員均為潮汕人。是從學生時代堅持至今的Hip-Hop(嘻哈)團體,發跡於潮汕,代表曲有《海墘個孥仔(海邊的孩子)》、《潮汕人在廣州》、《新廣州人》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琬茜、陳楚紅

圖: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楚紅

相關焦點

  • AFinger&鄭建鵬《潮汕人在廣州》引爆全潮汕
    【潮汕人在廣州】專輯:海邊的孩子歌手:一指團體(Raynee)我是潮汕人我在刻苦個時候恁哩全部睇毋見(POP)我知汝日日在鋸啊 刻苦在勞潮汕人來廣州拍工創業 賣鹹卵賣鹹魚一到熱天時 有夠下人 來讀書夠下人來這 趁無錢轉去鄉下塊飼豬個個願做生理有人趁著第一桶金賣菸酒 賣羅離 開超市 批發海鮮物間五金鋪 娶個廣州姆物個囝呾潮汕話?!
  • 「潮汕三市要合併?」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他們出了名的團結、敢拼、講義氣、會做生意,但也有些會迷信、重男輕女、排外…這裡面有事實,有讚譽,但也有偏見。 潮汕人是較為特殊的群體,潮汕地區歷史上也一直分分合合。那真正的潮汕,你又了解多少呢?
  • 這些年,攪動廣州深圳樓市的潮汕人
    潮汕之外,國土之內!活躍著超過千萬的潮汕「膠己人」。背井離鄉的潮汕人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庭在奮鬥。可以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來自潮屬社團的統計,在廣州深圳兩地,已然聚集了超過500萬的潮汕朋友。敢為人先,吃苦耐勞的他們,在廣州深圳這兩座城市裡,留下很多屬於潮汕人的傳奇故事。
  • 很潮汕!這支寶藏樂隊把方言/民俗寫進歌裡,還唱給「老爺」聽
    李四順向南都記者解釋,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絕大數潮汕人腳丫小趾頭都有指甲分瓣,這是潮汕人一個顯著的遺傳特徵,由此,潮汕人曾被稱為「六甲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記樂隊「潮汕」的這一屬性。六甲番樂隊成立至今9年多,成員更替過數次,慶幸的是,每一個加入樂隊的成員都是潮汕人,理解並喜愛潮汕文化,且能在李四順所寫的歌詞裡找到關於家的回憶。
  • 潮汕人「尚識食」,當季吃啥魚唱成歌仔給你聽!
    在傳統社會,潮汕人「耕三漁七」,「討海」掠魚是最為主要的生產方式之一。潮汕漁民掠魚、養魚、醃魚、曬魚、賣魚、吃魚;他們愛魚、歌魚、唱魚,產生了豐富的漁歌。這些唱魚之歌,凝聚著漁民濃鬱的魚情結,成就了潮汕豐富的魚文化。潮汕漁歌最早是由「生於江海,居中於舟楫,隨潮來往,捕魚為生」的疍民所創造。傳統社會的潮汕人,尤其是「討海」人,幾乎是文盲一族。
  • 潮汕味道:這壺春天的春菜是無數潮汕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南方,雖然很多地方都是常青樹,但畢竟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象徵著生命的開始,所以吃春菜是有意義的。聽珠三角那邊的一些人說,珠三角在某些地區有「春分吃春菜」的風俗習慣,他們的春菜指的是一種野生蔬菜,叫做馬齒莧。馬齒莧廣泛分布于田間菜園周圍,春分時節,許多老人回到田間摘野菜回家做飯「春菜湯」,有句俗話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
  • 潮汕講古——潮汕人的方言文化
    我們潮汕也有本地特色的講古文化。聽說在解放前,在汕頭的福合埕、潮州的開元寺、揭陽的城隍廟等地都設有講古攤,講古藝人每日每夜,使用潮汕方言,講述各種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而聽者不計其數。舊時的講古是一種謀生手段。講古藝人多為謀生計的窮困文人或敗落子弟,每講到一個段落至精彩處,便停下來向聽眾收賞錢。聽眾多為老年人、體力勞動者和小販。
  • 潮汕有嘻哈 · HIPHOP饒舌傳奇 - 茶米DAVI
    這裡沒有定位/由你來定義,每個人眼中都有個不一樣的S7。#品牌宣傳片 / 02′22″在《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紅遍大半個中國之後,也紅了一批才華橫溢的RAPPER,嘻哈也逐步從地下走向了主流S7在原有的DJ元素上,添加了街舞,RAP,beatbox元素,把嘻哈文化更加完整的展示出來,打造一個專屬於潮汕人的《潮汕有嘻哈》。我們會定期邀請國內知名的RAP,及本土的RAP光臨S7,現場Battle,火藥味十足,誰是你心目中的Freestyle King?
  •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潮汕美食有哪些呢?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說過,「食在廣州,味在潮汕」,那《老廣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國》這些紀錄片,都不會缺少對於潮汕美食的描述,潮汕人不僅吃的東西雜,而且花樣也非常多,潮汕地區呢,本身就是共用一個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從機場坐大巴到潮州或者是汕頭,僅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來旅遊的朋友,他都會選擇一次性地去吃遍這兩座城市。
  • 融入嘻哈音樂和潮劇 全潮汕班底製作電影《老爺保號》1月15日上映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1日訊(記者 張玲 實習生 李玉春 龍豔霞)1月10日,「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在深圳舉行影迷見面會。這部潮汕人製作班底、潮汕人演員、90%的潮汕話,且融入嘻哈音樂元素、潮劇元素的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將於2021年1月15日上映。
  • 疫情下,廣州的潮汕美食店絕不認輸!
    據不完全統計在廣州,至少有近200萬潮汕人在此打拼、創業因此,廣州也被稱為潮汕人的第二故鄉潮汕美食更是插旗廣州各大街頭就在部分餐廳漲價、菜品份量縮水,考慮從消費者身上割羊毛的時候,作為潮汕美食在廣州的代表之一,他們卻都在默默地為這座城市,做著力所能及的事......
  • 全世界有多少部講潮汕人故事的電影?(上)
    每當看到這樣的留言時,確實有點不好意思,大家久等啦,謝謝還在。應一些朋友的要求,下來這兩周就把所有跟潮汕相關的院線電影都介紹給大家,視頻中有片段可以看。如果要看各電影全片的話大家也可以自行下載。也許是出於親切感,每當看到電影中的潮汕元素時,總會有些許莫名的興奮。去年上映的多部電影便都有著些許潮汕的痕跡。
  • 食味知返的潮汕美食,潮汕人三寶之一的魚露,讓人驚嘆不已
    今天,圓圓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潮汕廚房三寶之一的魚露。潮汕有一句老話,「熱火厚朥攀初湯」,這句老話概括潮汕菜制勝法寶。「熱火」就是要用猛火去炒菜,這樣炒出來的菜會嫩滑而脆爽;「厚朥」的意思就是用更多的豬油去炒菜,而「初湯」就是潮汕人廚房裡常見的魚露,它除了像鹽或者醬油一樣擁有比較豐富的鹹味之外,還兼有魚的鮮香味。
  • 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呈現「正宗潮味」,1月15日影院上映
    1月9日,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等單位承辦的「2021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之《老爺保號》電影專場」在廣州塔空中影城成功舉行。影片」潮味十足「,採用潮汕人製作班底、潮汕人演員、90%的潮汕話,且融入嘻哈音樂元素和潮劇元素。
  • 廣州的潮汕牛肉火鍋,真的比不過潮汕本地的牛肉火鍋好吃嗎?
    潮汕牛肉火鍋可以說是嶺南火鍋最有影響力的代表火鍋之一了,靠著牛肉鮮美,好吃不膩的風格前兩年在中國各大城市餐飲也是風頭一時無兩。那麼關於吃潮汕牛肉火鍋,有朋友也經常問毛哥,是否有必要親自去到潮汕才能吃到正宗的呢?廣州的潮汕牛肉火鍋是否足夠好吃?今天毛哥就和大家好好說說這個話題!
  • 中秋節,潮汕人是這樣拜月娘的……
    中秋節,潮汕人是這樣拜月娘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潮汕 習俗多多的潮汕 常常看到「老爺保號」的潮汕
  • 開在靜安區的潮汕人食堂,讓你足不出滬吃遍潮汕!
    開在靜安區的潮汕人食堂,讓你足不出滬吃遍潮汕!還沒進店便看到醒目的招牌就招搖地架在門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家所有魚丸品類均選用潮汕老字號「盛興手工丸」是被廣州政府認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可是既能斂陰養胃以生津又能清肺潤燥以止咳的名貴植物有「仙桃」之稱,煲湯甚好還加入了梨、薏米等以增益守著鍋煮開的時候就能聞到草本植物香氣無論涮丸子還是肉
  • 廣州這6家潮汕家鄉味,膠己人都說好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廣州,ID:wanle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潮汕是個你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是身在廣漂的潮汕夥伴們是不是很想念潮汕味呢·廣場老牌豆花甜湯·汕頭的廣場豆花居然也來廣州!震驚!在廣州的潮汕夥伴就可以隨時吃到潮汕豆花了!這家店的風格就很有潮汕味!快衝!
  • 潮汕人究竟有多好吃?
    潮汕地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且這塊海洋,是冷暖洋流和鹹淡水交界處,水質極為肥沃,海洋微生物眾多。這為小型魚類和甲殼類動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進而能在食物鏈上端供養中華鱟這樣的食肉生物。不過再富饒的海洋也禁不住人高強度的捕撈現在中華鱟可是要好好保護起來了(圖片@圖蟲·創意)▼如此優越的海洋條件,讓家鄉就在海邊的潮汕人對海鮮的敏銳度異於常人。所謂「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而在飯桌上,有海鮮的地方也有潮汕人。只要是大海的饋贈,潮汕人沒有拒絕的道理。但在韓愈這個北方人看來,這裡人的飲食習慣比幼年時呆過的韶關還奇怪得多。
  • 潮汕籍音樂人易白將為故鄉潮汕唱作兩首潮語新歌
    在雲南當兵的易白,用家鄉母語「潮汕話」嘗試作詞、作曲、演唱錄製了潮汕方言歌曲《黑夜裡的太陽》;歌曲發布後,許多在外地打拼的潮汕人聽後紛紛觸動,有的甚至淚目。 一位網名為「毋影」聽眾在網易雲音樂留言評論:「覺得是聽過的最好聽的潮汕歌了,也是最感動的。」聽不懂潮汕話的聽眾留言評論:「好喜歡這首歌,很乾淨,瞬間就拉回童年。」還有聽眾表示,聽完歌曲瞬間大哭,想起故鄉的親人。 連日來,繼原創新歌《唱給人民的信》後社會反響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