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設計: 方冰 | 責任編輯: 橙子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自從當了老母親,娃娃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驚著咱脆弱的小心臟,哼唧兩聲就覺得是肚子疼,打個噴嚏就覺得是感冒,吐個泡泡就覺得是肺炎。
這不幾天前,一對新手父母,帶著三個月的娃娃來看病,神情凝重。仔細一問,原來孩子每天會打兩三個噴嚏,偶爾咳嗽兩聲,有時候還吐個泡泡,ta們懷疑孩子得了肺炎,為這已經看了兩三次醫生了。
仔仔一看孩子,生龍活虎,心裡就有數了。經過仔細查體,詢問病史,再跟緊張的父母解釋了孩子為啥打噴嚏,「話療」了半個小時,新手爸媽終於釋然,開開心心帶著娃娃回家了。
孩子為啥愛打噴嚏?是俗話說的「一想二罵三惦記」嗎?
打噴嚏,和咳嗽一樣,都是我們人體的一個正常的生理反射,是自我保護的防禦機制,而且咱自己是控制不了的。
當我們的鼻子裡面,有了咱不想要的東西,包括外界進入的(花粉、病毒、異物等)和自己產生的(鼻涕、鼻屎等),鼻子就會把信號傳給管自己的神經。
大腦接到信號,就開始「發號施令」,讓咱們的肺快速吸氣,同時把「出口」(會厭、聲帶)關上,然後再讓胸部和腹部管呼吸的肌肉收縮。
當有足夠的衝擊力時,突然放開「出口」(會厭、聲帶),一股強有力的氣流,迅速從肺裡衝出來,經過鼻腔和口腔,試圖把鼻腔裡的東東噴出去,於是,一個噴嚏就形成了。
比如灰塵、刺激性氣體或者其他異物,像羽毛、胡椒粉等,刺激鼻腔黏膜引起打噴嚏。
皮膚突然暴露於極冷或者極熱的溫度環境,會引起打噴嚏。
可見光或者紅外光可以引起打噴嚏,這就是為啥我們想打噴嚏但是又打不出來,抬頭看看燈,或者面朝著亮光,噴嚏就容易出來了。
這個比較少見,可能是吃飽後胃腸比較滿誘發的,有家族性特質。
產生性意念時或者性高潮後,也可能打噴嚏,不常見,但是也有相關報導。
比如感冒、流感、過敏性鼻炎、血管收縮性鼻炎等,或者其他早期有流鼻涕症狀的疾病,會讓黏膜充血水腫,產生分泌物,也會引起打噴嚏。
大家應該發現了,1歲以內的小寶寶特別容易打噴嚏,特別是出生後3~4個月左右,打噴嚏變得更頻繁,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小Baby的鼻腔比較短,黏膜血管、神經豐富,鼻腔黏膜比咱成人更加敏感,而且木有鼻毛,稍微有點刺激,只能用打噴嚏的方法排出去,所以,ta們的噴嚏比咱要頻繁一些。
其實打噴嚏只是個症狀,我們要從症狀背後找到原因,再去處理。大部分打噴嚏的情況是不用管的,像前面列舉的前五個打噴嚏的情況,是不需要處理的,只有最後一個需要找出原因,再去處理。
如果打噴嚏同時流鼻涕,後續出現咳嗽,那十有八九是呼吸道感染了。如果是明確接觸了某些物質以後或者每到特定的環境和季節,就會出現打噴嚏、流大量清鼻涕、鼻塞,有時候合併鼻子痒痒或眼睛痒痒等過敏症狀,就要注意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說回文中一開始的小寶寶,如果你分不清孩子這種偶爾的打噴嚏和咳嗽是否正常,自己可以初步判斷一下。
如果孩子挺長一段時間都是如此,整個症狀沒有進行性加重,孩子也沒有發熱的情況,依舊能吃能睡,體重照長,基本上沒大事,大可不必那麼緊張。實在不好把握,帶上娃一起找醫生判斷一下,比如來找仔仔看看,也是可以的哦~
小朋友的鼻子護理,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比如有一次仔仔出急診,一家四口人帶著一個新生兒來看病,說是因為孩子鼻屎堵住了鼻子,沒法好好吃奶,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辦,急得不行。
仔仔開了支生理鹽水,拿了支幹棉籤,滴了一滴水進了鼻子,讓鼻屎軟化,再用手捏捏鼻子,用幹棉籤一沾,鼻屎很容易就出來了!其實在家用溫開水,用點食用油都可以處理。
還有的小寶寶,到了冬天,鼻子比較乾燥,容易出血,鼻涕裡面有點血絲,這時候可以在早晚洗完臉後,用棉籤沾上凡士林,給鼻腔保溼一下,避免鼻腔乾燥,減少出血,效果也是槓槓的!
最後就是感冒了,感冒的時候,鼻子是最讓人頭疼的,要用海鹽水噴,說起來得洋洋灑灑一大篇,大家有需要的話,文末留言,仔仔單獨給你們整一篇!
關於打噴嚏,大家大可不必緊張,其實仔仔覺得偶爾打一兩個噴嚏還是很舒服的,它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射,判斷打噴嚏背後的原因才是重要的。
大家如果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留言,仔仔和其他小夥伴,一定悉數相告!
老規矩,走之前記得點個 在看 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