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賽程已過了一大半。
相較於前幾期在網絡上颳起的腥風血雨,這兩期的風格明顯要溫和得多。
可惜的是,不管是浪姐的關注度還是口碑都已經肉眼可見地下降了。
前期節目產生的矛盾和爭議帶來了可觀的流量,但違背了浪姐的初心和主題,也影響了觀眾的觀賞感。
大家明明一開始都抱著看30+的姐姐們展現自己獨特魅力,不斷突破自我,在舞臺上乘風破浪的樣子。
可現在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仍是充斥著勾心鬥角和捧高踩低的職場暗黑戲碼。
在一堆選秀節目絞盡腦汁想辦法出圈的時候,浪姐從立案之初就已經在關注度上吊打各類選秀綜藝了。
為什麼節目組拿著一手王炸牌卻打得稀巴爛?
一
定位不清,主題模糊。
節目組可能最開始是想做一臺關於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女性,在面對新的挑戰時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的綜藝。
如果節目組一直按著這個思路,浪姐應該是一臺記錄30+姐姐們不斷進化自我挑戰自我心路歷程的真人秀。
節目組最開始也打算,打造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的女團。
如果按照這個目標,應該是一檔展現女性堅韌柔美的多樣性多元化舞臺的選秀。
可是,節目組既想通過姐姐們的日常生活引爆熱點,又想通過精緻的舞臺得到良好的口碑,兩頭都想討好,結果成了半吊子。
二
千篇一律的劇情,只追求一時的感官刺激。
在浪姐裡得到高分的幾乎都是快歌,這導致了所有姐姐都想選快歌。
慢歌吃虧,慢歌意味著淘汰。
勁歌熱舞是好看的,它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觀眾的眼球,給觀眾最直觀的視覺震撼。
但能被演繹好的慢歌也同樣能抵達聽眾心裡呀。
一昧地追求熱辣勁爆未免太過於單一,姐姐們豐富閱歷應該在舞臺上呈現各自的美麗,而不是像十幾二十歲流水線上產生的idol一樣做傳統的女團唱跳。
三
不公平的賽制。
浪姐播到現在,真正降低觀眾觀看欲望的是它的不公平不平等。
節目組一開始就按人氣高低和名氣大小給各位參賽的姐姐排好了名次。
名氣不大且人氣低迷的姐姐們拿到手的都是虐心劇本,儘管表演精彩,但觀眾喜愛度低,只能選慢歌,而選慢歌就面臨淘汰。
浪姐第一期的時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姐姐們不僅擁有強大自如的氣場,還有敢怒敢言的瀟灑。
可隨著節目一期期地播出,一些關於生活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原來,擁有自在瀟灑的只是一小部分有人氣有資本有話題的姐姐們,更多的姐姐們被節目組用賽制壓榨拋棄。
節目播到現在,已經遠離了初心。
要求30+的姐姐們保持住20+的狀態,這根本不是乘風破浪,而是煮鶴焚琴呀。
20歲的青春就讓它停留在20歲吧,30歲以後也有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