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B站、耐飛...究竟誰能拍出真正的《三體》?

2020-09-04 創造一下


自《三體》出名以來,人們對於它的影視改編作品就格外期待,面對如此巨大的IP和潛在的商業價值,想把《三體》搬上銀幕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近日,Netflix(耐飛)宣布要籌備《三體》相關的美劇,背後的編劇正是操刀《權力的遊戲》的David Benioff和D.B. Weiss,去年Netflix花了2億美元的巨資從HBO把兩人挖了過來,《三體》也將成為他們在新公司的首部作品。


除了Netflix之外,正在籌備和拍攝的《三體》影視劇還有很多,究竟哪個能做到最大還原度,成為讀者和影迷心中的「聖杯」?


不被看好的國內版《三體》


1. 遊族+十月文化《三體》真人電影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內的情況。


首先是遊族影業,早在2014年,遊族影業就宣布開拍《三體》,計劃在2016年7月上映。



當時的團隊大概是這樣的:


製作人:孔二狗


導演: 張番番
編劇: 宋春雨 / 劉慈欣
主演: 馮紹峰 / 張靜初 / 吳剛 / 唐嫣 / 張光北 / 胡明 / 程媛媛 / 胡海峰 /


張番番何許人也?豆瓣一查,大概是個拍2流恐怖片的小導演,口碑也是非常一般般。



此消息一出,影迷和科幻迷都炸了鍋,紛紛在微博上請願「別拍」、「放三體一馬」,但遊族CEO孔二狗的回應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像《三體》這樣偉大的科幻作品,一定要中國人來做,要毀也要毀到我們中國人手裡。」


二狗還真說到做到,2015年3月,《三體》在小興安嶺正式開拍,然而僅僅過了4個月,實拍的部分就全部殺青,加深了影迷心中的忐忑。


三體開頭的部分都是文革時期,實拍主要覆蓋的是自然環境和少部分場景還原,真正的問題是後期特效。


三體劇照


二狗表示電影後期的特效都是頂尖團隊製作,其中包括了製作《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團隊。不過在另一份採訪中,遊族又表示,想把《三體》拍成六部曲,單片的預算在2億元左右。


對比之下,最新的《星球大戰》預算是20億人民幣,《星級穿越》為12億人民幣,大家都不期待《三體》能夠比肩頂尖好萊塢大作,但2億的預算大概也只能做到國產電視劇的水平。


好在,出於種種問題,遊族與特效團隊的和合作泡了湯,2016年6月,被傳出電影被無期限推遲,製作團隊解散。


直到2020年6月23日,也就是大劉生日當天,十月文化獲得了《三體》真人院線電影的承制工作,由《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將出任導演。


十月文化1999年成立,是國內最早涉足三維動畫製作的公司之一,其《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獲得了9.56億的票房,成為現象級的電影,另外就是準備在2020年上映的《深海》。



成立20年,兩部動畫片,十月文化顯然算不上是實力派,而且,《大聖歸來》帶來的收入相當有限,公司主要的營收來自於衍生授權和IP主題娛樂。有消息稱,十月文化沒有打算重拍,只是接手後續未完成的特效工作,以《三體》作為其第一部真人電影,經驗缺乏和財政上限制,十月文化的接手也不被人看好。


2. B站+藝畫開天《三體》動畫片


2019年,在B站的十周年活動現場,B站宣布《三體》動畫的計劃,製作由藝畫開天承接,預計2021年上映。


藝畫開天成立於2015年,背後有B站和騰訊的投資,其最新的作品是《靈籠》,裡面有宏大的世界觀和廢土風格的場景,3D技術和細節刻畫已經是國內頂尖的水平。



但真正好的動畫片,畫面呈現倒是次要的,剪輯、對話、故事線、人物刻畫、立意甚至哲學深度等等才是決定其是否成為經典的核心。


就像1998年的經典科幻動畫《星際牛仔》,豆瓣評分高達9.6,但完全沒有使用3D技術。


《星牛仔》


藝畫開天的幾部作品最突出的依然是3D呈現,至少在前作的很多細節方面,它沒能證明自己有塑造經典的能力。


3. 騰訊視頻《三體》劇集


在電視劇改編方面,騰訊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但此後杳無音信。


在今年8月,騰訊放出了更多的信息,該劇由楊磊執導拍攝,主要演員陣容則包括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和李小冉,有望在2022年上線。


這又是一個不太知名的導演,除了《紅色》之外,其它的作品評分普遍不高。


騰訊在其中的角色主要是投資和渠道,製作方是慈文傳媒,它比較有名的劇集有《花千骨》、《半生緣》等,在言情武俠上比較吃相,在硬科幻上沒有任何積累。


最值得期待的耐飛版《三體》,對原著會有多少還原?


從海外來看,最早的《三體》美劇項目來自於亞馬遜。

2018年3月,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亞馬遜可能投資10億美元,買下《三體》的版權,並拍成三季的網絡劇。



這是一筆相當慷慨的費用,倘若一季有30集,那麼《三體》的單集成本為2000萬美元,遠遠超過目前單集成本約1300萬美金的《權力的遊戲》。

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項目最終落戶Netflix,除了《權遊》d額編劇外,布拉德·皮特和《星球大戰8》導演萊恩·詹森將擔任監製,劉慈欣和譯者劉宇昆擔任顧問。

Netflix雖然沒有亞馬遜家大業大,但如今已是可以和好萊塢八大抗衡的影視製作公司。


在電視劇上,Netflix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比如《紙牌屋》、《黑鏡》、《女子監獄》...



Netflix還有不少令人稱道的動畫片,比如《馬男波傑克》和此前走紅的《☠️》。


這兩年,Netflix開始涉足電影,除了《公民凱恩》、《我們的星球》等紀錄片,還推出了電影版《黑鏡》,在劇中創新性地融合了「選擇性劇情」,觀眾可以代替主角做抉擇,從而影響劇情的走向。



Netflix還投資1500萬美元,打造了藝術片《羅馬》,在歐洲電影節上備受追捧,還歷史性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Netflix高質量的背後,是資本和人才的支持。2018年Netflix在原創內容上總共投入了120億美元,2019年,Netflix原創內容投資數目高達150億美元。


背靠好萊塢,也讓Netflix不乏人才上的資源。《紙牌屋》第一季的導演,就是指導過《搏擊俱樂部》和《七宗罪》的大衛芬奇。


2017年,Netflix開價1億美元籤約金牌製作人Shonda Rhimes,Rhimes的代表作有《實習醫生格雷》(Grey’s Anatomy)和《醜聞》(Scandal)。


《羅馬》的導演是《地心引力》和《哈利波特》的導演阿方索·卡隆,威爾史密斯和科恩兄弟也在Netflix的合作名單中。


毫無疑問是,和中國的各路《三體》製作方相比,Netflix在資源、人才和國外作品表現中都有碾壓性的優勢,在它宣布改編計劃後,也重新激發了國人對於《三體》影視劇的期待。


不過,Netflix的操刀也並非萬無一失,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本地化的問題。


Netflix對於用戶注重的一個體現就是本地化,每到一個國家,Netflix都會組建本地團隊,做本地內容,請本地明星。


比如Netflix在韓國,就宣布製作綜藝節目《Busted!》,邀請了《Running Man》和《家族的誕生》的製作人曹曉震與金柱亨。它還籌劃了一檔原創韓劇《王國》(Kingdom),由《隧道》、《走到盡頭》的導演金成勳執導,《信號》的編劇金恩熙來負責劇本,女主則是由裴鬥娜擔任,完全就是一套本地化陣容。


裴鬥娜


在日本,Netflix一方面購買當地暢銷IP,比如《聖鬥士星矢》,一方面找日本公司合作,將暢銷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並聘請當地受歡迎的演員做主演。


這種方式,比起好萊塢找個中國演員做打醬油的配角,顯然更能博得觀眾的好感。


可是,由於一些文化和政治的關係,Netflix在霸佔全球的同時,卻缺席中國、朝鮮等少數幾個國家。Netflix從5年前就開始說要進軍中國,結果因為政策、網絡環境,和用戶較低的付費意願至今遲遲沒有動作。


這就意味著,Netflix的《三體》的本地化,估計是針對美國觀眾的。


這裡面影響的不僅是選角,甚至還有故事的主線,中國力量在原著裡發揮了最重要的角色,考慮到兩國目前的緊張關係,估計《三體》裡的故事主體會發生一些變化。


另外,兩名編輯雖然有名,可也造就了《權力的遊戲》的爛尾。在美國的一個「抗議」網站上,有超過72萬人籤名要求重拍《權力的遊戲》結尾。在他們宣布放棄迪士尼《星球大戰》電視劇的劇本後,也有媒體評論道:「他們不再參與《星球大戰》的消息可能被許多人視為好消息。」



不知道兩人會對《三體》進行怎樣的詮釋和重現。


《三體》之外的問題


在Netflix放出的監製名單中,還有遊族影業的影子。

遊族影業能參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手裡握有《三體》的版權。


其實在2010年之前,科幻作品在中國屬於小眾文學,三體最早在科幻雜誌《科幻世界》發表,該雜誌當時的發行量不過15 萬份/月。


2009年,張番番以僅僅10萬元的價格拿下了《三體》的影視+遊戲全媒體永久版權,據劉慈欣回憶:

「那時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只有張番番一個人在問我買版權,我很迅速地就賣掉了」。


目前所有正在籌劃的《三體》作品裡,劉慈欣都出現在特邀嘉賓的名單裡,但版權的喪失,讓大劉只能以顧問的形式參與,他在製作中沒有多少發言權,也無法拿到豐厚的回報。


這除了當年大劉「賤賣」《三體》版權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科幻文化土壤的缺失,美國在1968年就推出了震驚世界的《2001太空漫遊》,日本也有無數的經典太空科幻劇作品。


而由於技術、人才、影視文化、資金等方面的缺失,中國在科幻影視這方面一直處於空白的狀態,這也反嚮導致了人們對於科幻不感冒,以致於《三體》版權長期無人問津的悲哀局面。



截止2019年,《三體》全球總銷量已經突破2100萬冊,加之後來的《北京摺疊》、《奇點移民》等作品,國產科幻的種子已經在國人心中埋下。


也是2019年,《流浪地球》票房達到了驚人的46億,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三。這讓各個製作方看到了《三體》影視劇的潛力,紛紛重啟擱置多年的相關製作。


一切的背後,與其說是對於偉大作品的再創作,更多的是對於潛在商業利益的追逐。就比如遊族,這個主要做遊戲的公司,當初想在最短時間內推出電影就是為了掙錢。


在公司財務出現問題後,遊族也在2018年末成立全資子公司「三體宇宙」,打起了資本市場的主意,不斷挖掘《三體》在影視、遊戲、衍生品領域的價值。


2015年,青年導演王壬製作了一個名為《水滴》的科幻短片,上線後引發了網友的一致好評。劉慈欣在看完後也不禁感慨:

「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得死也瞑目了。」


國產科幻電影的確缺乏很多東西,比如技術、資金和人才,但最缺乏的可能還是做好事情的態度。

相關焦點

  • 騰訊、B站、耐飛……究竟誰能拍出真正的《三體》?
    自《三體》出名以來,人們對於它的影視改編作品就格外期待,面對如此巨大的IP和潛在的商業價值,想把《三體》搬上銀幕的公司也不在少數。近日,Netflix(耐飛)宣布要籌備《三體》相關的美劇,背後的編劇正是操刀《權力的遊戲》的David Benioff和D.B.
  • 《三體》的背後,是騰訊與網飛的「碰撞」,誰能把神作變神劇?
    這不,確實有不上現已提上日程的翻拍,這其間最受等待的兩部,便是騰訊與網飛(美國的一家會員訂閱制的流媒體播放渠道),這兩大渠道的翻拍。其實之所以他們是最受等待的,是由於這兩部隱隱約約變成了一場「比賽」!第一:《三體》的作家劉慈欣,是我國的一位著名作家,而他所寫的科幻神作如今是咱們的驕傲,天然就被許多人認為,最適合翻拍的,還屬咱們我國人!第二騰訊與網飛也都是兩個大渠道,這次翻拍同部著作,天然而然就會被拿來比較,究竟咱們都期望國產劇意氣昂揚!
  • Netflix和騰訊都拍《三體》,誰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就在Netflix宣布之前1個月,8月2日,2020年騰訊視頻年度發布會上,國內團隊拍的電視劇《三體》主創也紛紛亮相。對於《三體》這個超級IP的改編,網上的聲音大致分為三種。A:「我絲毫不認為外國人能將中國的東西拍好,尤其是涉及文化層面的東西。」B:「Netflix技術是過硬的,也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國內的話還是差一些。」C:「恕我直言,誰拍都不看好。」
  • 敢拍《三體》,網飛真的飛了
    /電影版《三體》幾乎在同一時期,「同人逼死官方」的戲就出現了。同人動畫《我的三體》系列開始更新,並逐漸獲得三體迷的廣泛認可。《我的三體》《我的三體之羅輯傳》《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在豆瓣上的評分都沒低過9,每一集都能讓觀眾驚呼「這和我想像的一模一樣」。
  • 敢拍《三體》,網飛真的飛了
    去年,嗶哩嗶哩(bilibili)宣布將和三體宇宙、藝畫開天聯合出品《三體》動畫,並推出了預告片;今年6月,製作過《大聖歸來》的十月文化公司宣布將推出《三體》真人電影版;8月初,騰訊視頻公布了《三體》電視劇的海報,一個月後就傳來Netflix將製作《三體》英文版電視劇的消息。
  • 《三體》大對決!網飛《權遊》編劇版、國劇版、動畫版誰能勝出?
    擺在這部鴻篇巨製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是:網飛的主要訂閱用戶依然是歐美觀眾,如果採取好萊塢過去的選角方式,大部分採用日韓或亞裔演員來演出《三體》,能呈現出大劉筆下的那些絕世人物嗎?如果他們能再次正常發揮,那麼網飛版《三體》最值得擔憂的,應該不是編劇。是什麼?演員。
  • 網飛和國內公司同拍劇版《三體》,真能拍出這部科幻巨著的精髓?
    網飛這次拍的《三體》劇版,編劇是《權利的遊戲》的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下面簡稱2DB),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參謀製造人,布拉德·皮特地點的B方案娛樂公司(Plan B)任執行製造方。2DB稱《三體》是他們所讀過的最雄心勃勃的科幻系列,他們等待著用未來幾年時刻將其拍成劇集,獻給全世界觀眾。
  • 《三體》耐飛英文劇集由權遊團隊加載中!三體宇宙前進四!
    9月1日,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流媒體巨頭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三體》由擅長IP改編的耐飛改編美劇,給三體迷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奈飛就能拍好《三體》?
    我也很高興世界各地的的新老粉絲們未來能夠在奈飛上看到這個故事。《三體》這些年影視劇改編動作就不斷,在上個月也就是八月份的時候,騰訊視頻年度發布會上,國內團隊拍攝的電視劇《三體》主創亮相,可見在全球範圍都挺好《三體》大IP的。對於這次奈飛牽頭拍攝的《三體》,網上有三種聲音:第一種聲音就是覺得這個不能給外國人拍,不相信,外國人能把中國的東西拍好。尤其是三體裡面還有一些涉及到文化層面的東西。
  • 中國人的書,外國人來拍,網飛版《三體》真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嗎?
    看到這則消息,面劇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為啥中國的書卻需要外國人來拍?但一想到就以現在國內忽強忽弱的影視製作水平,確實擔不起《三體》這樣等級的作品,也承受不住國內外粉絲的「討伐」。所以面具在思考一秒鐘後,突然感覺全球能夠承擔得起《三體》影視製作費用且口碑不錯的公司也就只剩網飛了。
  • 中國人的書,外國人來拍,網飛版《三體》真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嗎?
    所以面劇在思考一秒鐘後,突然感覺全球能夠承擔得起《三體》影視製作費用且口碑不錯的公司也就只剩網飛了。再加上能否真正參與拍攝都是未知數的兩位中英原著作者劉慈欣和劉宇昆。總結:面劇對於這部網飛美劇版《三體》還是挺期待的。
  • 耐飛翻拍《水滸傳》不必過早吐槽
    原標題:耐飛翻拍《水滸傳》不必過早吐槽   日前, 耐飛(Netflix)宣布將拍攝電影《水滸傳》。消息一出,海外並無過多評論,內地網友卻炸了鍋。
  • 《權遊》主創拍《三體》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原標題:《權遊》主創拍《三體》,書迷為何憂大於喜?當地時間9月1日,網飛公司宣布將把劉慈欣所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搬上螢屏,改編成一部原創的英文科幻電視劇。該劇將由《權力的遊戲》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攜手《急地惡靈》第二季製作人亞歷山大·伍共同擔任執行製片和編劇。
  • 網飛確認將拍《三體》!雖有魔改風險,但依然值得期待
    不得不說,劉慈欣的《三體》確實難拍,國內影視廠商都醞釀了這麼多年,可除了幾張海報放出之外,依然是毛都沒有。而就在幾個月前,《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也曾公開表示將以導演身份來趟《三體》這灘混水,如今也漸漸沒了消息。
  • 三大國內版在前,網飛將拍美劇版《三體》,大劉任顧問,你看好誰
    #三體國內版和美劇版你看好哪個#9月1日,《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與網飛Netflix共同宣布,將聯合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
  • 三大國內版在前,網飛將拍美劇版《三體》,大劉任顧問,你看好誰
    9月1日,《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與網飛Netflix共同宣布,將聯合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發起人的用詞也很犀利,他們希望找一個「能勝任的編劇」。
  • 網飛接拍英文劇版《三體》!這部科幻大IP為什麼如此「難」拍?
    網飛即將接手《三體》,這次不會鴿了吧!終於可以在銀幕上見到《三體》了!9月1日,除了開學,最勁爆的消息莫過於網飛宣布將拍攝《三體》的英文劇集。大劉和英文版譯者劉宇昆將擔任劇集的製片顧問。隨著近些年移動終端媒介和流媒體的迅速發展,網飛的商業帝國也為觀眾們奉獻出了許多視聽精品。
  • 網飛接拍英文劇版《三體》!這部科幻大IP為什麼如此「難」拍?
    網飛即將接手《三體》,這次不會鴿了吧! 終於可以在銀幕上見到《三體》了!以至於今年,「獨霸」了《三體》這個大IP長達6年的遊族再次「官宣」《三體》時,粉絲和觀眾們都呈現出了一種又喜又憂的複雜情緒。無論是路人還是差點「出坑」的粉絲,其實也非常疑惑,「目前到底有多少部《三體》在拍了?」
  • 為什麼說《三體》給外國人拍是件好事|就不二話
    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該劇的製作顧問。消息一出,馬上登上熱搜,許多網友很期待這樣的陣容,能把《三體》拍成一部媲美權遊、星戰這樣的大製作,也有不少網友擔心2DB會像毀了權遊最終季一樣毀了《三體》,當然這種時候總會有人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三體》要給外國人拍?
  • 網飛拍《三體》,權遊編劇操刀,劉慈欣加盟,但我更期待中國版
    可以說,網飛版《三體》將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中美合拍。作為作者,我很榮幸能看到這部特別的科幻作品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並得到許多粉絲的喜愛。我也很高興世界各地的新老粉絲們未來能夠在奈飛上看到這個故事。儘管導演張番番和孔二狗都出來回應過,聲稱《三體》一定會上映,但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沒能一睹這部《三體》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