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中的「生嚿叉燒都好過生你」,用在演員仝卓身上合適嗎?

2020-12-28 大象和小羊

今天看到一句話「仝卓繼父直呼:養頭豬都比你有用」,好搞笑。忽然想起我們粵語中的那句經典「生嚿叉燒都好過生你」。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小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惹媽媽生氣,然後媽媽罵孩子的氣話咯。生一塊叉燒出來還能吃上一頓呢,生個孩子頂心頂肺,只有生氣的份。這句話用在明星演員仝卓身上合適嗎?

其實演員仝卓是很努力的。高三第一次高考沒考上理想大學,他並沒有氣餒,又回去復讀了一年再考,終於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歌劇表演專業。大家都知道,高三的學習是最辛苦的,能堅持住一年,都應該佩服自己了。他還能再熬多一年,並且考上了中戲,這還是有能力,有實力的。

不過仝卓也是幸運的,高中剛畢業參加江西衛視歌唱選秀節目《中國紅歌會》就入圍西安賽區晉級賽。4年後,他與馬翼、孫嘉靈聯袂主演的奇幻喜劇電影《單身汪的假期》上映。緊接著,他與王婉晨、李一、安珠麗合作主演的古裝愛情喜劇電影《洪荒宮鬥之殺手為妃》上映……

可以說,如果沒有直播翻車這次事故,仝卓應該是很成功的,他應該是他們家的驕傲。但是,很不幸,就因為這場直播,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大好前程給搞砸了。如果僅限於此,那也不算事。也許風頭過後,又能換一個馬甲東山再起。不過可惜,他不但把自己坑了,還把他的繼父也坑了。所以有網友說「仝卓繼父直呼:養頭豬都比你有用」,還很多人點讚呢。

不過這真的是仝卓的錯嗎?我看未必。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即使讀高中的仝卓有錯,他母親的責任也是最大的。而這件事真正操刀的是他繼父,如果他繼父沒有這個偷天換日的本事,也許仝卓也就迫不得已安分守己的考上中戲,現在也沒這場「戲」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生塊叉燒好過生你
    「生塊叉燒好過生你」粵語區的母親責罵不爭氣的「衰仔」。     叉燒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即讓人黯然銷魂,又能讓人指桑罵槐。     生養孩子和製作叉燒的過程基本一樣,懷胎十月,供書教學,養育過程中需要不斷照顧,一旦教不好,會影響某個人生段階段,嚴重者會影響一生。     所以知道為什麼是叉燒了嗎?
  • 廣州最地道的叉燒都在這!老廣都說贊!你都吃過沒?
    >「生嚿叉燒好過生你,至少叉燒可以食落肚」可見廣州人對於叉燒甚是重視不過對於熊孩子,我還是選擇叉燒吧今天,啊Joy穿街過巷為你們挖掘出廣州最地道最好吃的叉燒來,跟著我一起去「斬料」!這家個人覺得超級有老廣味道的老字號,店面不大,依舊吸引很多老街坊十年如一日地排隊去買,尤其是節日,不排上一小時隊都買不到。
  • 叉燒!粵語中最美味的罵人詞語,罵完第一句就餓了
    老廣們都很希望看周星馳的粵語電影,除了搞笑幽默之外裡面還滲透了很多粵語的精粹,特別是《九品芝麻官》裡面周星馳與妓院老闆對罵那一幕就最為經典。確實在粵語之中有很多諷刺和罵人的語句聽起來是非常優雅的,讓你不用提起大嗓門甚至爆粗,都能表達到你想罵人的意思,怎麼樣是不是很巧妙,趕緊一起學學!二字詞粉腸:在珠三角一帶人們喜歡吃粉腸,特別是煮粥時.放到粥裡一燙就熟.而且是爽口彈牙,顯而易見你條粉腸還不讓我吃定了?這句話大概是說對付你很容易的意思。
  • 為什麼阿媽覺得生塊叉燒好過生你?
    當然這是句玩笑話(?)可以看出叉燒在廣東人心中的特別地位周星馳的電影《食神》中」家燕姐試吃完「黯然銷魂飯」有句經典對白實在太黯然、實在太銷魂、實在太好啦!咁好味嘅飯,我第時食唔番點算呀?但事實上,叉燒的味道又何嘗不是許多廣東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牽魂夢繞的味道印記。
  • 真是生個叉燒好過生你啊
    餓了,美了嗎?團吧懷胎十日,最後換來了一頓鰻魚飯。真是生個叉燒好過生你啊太失敗了,生個這種東西。 不過,總比大衛那個死變態要好。大衛是生啥都當親兒子。哪怕是異形。我還一直擔心這個鰻魚會把孩子一個個幹掉當孵化器呢。幸虧母親還是明白事理的。
  • 【日式叉燒vs蘇式燜肉】做法有哪些不同?
    叉燒是一塊名滿中華的肉,半肥半瘦,醬過後燒烤製成。廣東地方的父母經常以「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來責罵子女不孝。
  • 在廣州,怎樣用粵語不帶一個髒字和別人鬥嘴?!
    小羊一個朋友來廣州幾年粵語沒學幾句但這些話卻說得很溜!「頂你個肺啊!」小羊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廣州人鬥嘴可以一個髒字都不帶!作為廣州人,一定聽過媽媽說: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因為你氣得媽媽覺得你一點用都沒有生你出來還氣她,生舊叉燒還能吃菠蘿雞菠蘿雞口感要粘粘黏黏的才好吃如果被說菠蘿雞也就是說你專佔人便宜!
  • 擅長用食物罵人的廣東人,分分鐘把你罵餓!粉腸蛋散叉燒吖蕉啦!
    以前這部《外》劇帶給了我們很多歡樂甚至有外地朋友說說的第一句粵語,就是從這裡學的:「生嗰叉燒好過生你」。。。簡單來說就是吃粑粑啦你切記不要隨便用哦!有什麼鍋我可不背!02「生嗰叉燒好過生你」就像嬋姐生氣的時候都會說上天庥相信每個廣東媽咪都會這麼嫌棄自家兒子
  • 學會這幾句粵語高頻使用語,你在廣東混,冇有使怕!
    從小看著港片港劇長大的人,自然會對粵語產生興趣,不管標不標準,多多少少都會說兩句。比如:子末整理了一些常常用到的粵語,學會了你可以在廣東混著了!- 都畫公仔畫出腸啦,仲唔明白?···一支公孤孤單單的一人你自己除了叫單身狗,還可以叫一隻公呀舉個慄子- 情人節有約嗎?- 今年仲系一支公過呀!···乞人憎令人討厭的意思舉個慄子- 你好乞人憎啊!
  • 廣東人:我們的粵語吵架罵人都是關於吃的
    起初還耐心解釋:「廣東人熱衷於吃,是因為舊時廣東地區貧窮,為了生存『飢不擇食』,改革開放後,生活條件變好後,敢於嘗試外省人眼中『奇怪』食物……,我們廣東人不是什麼都吃,只是會吃……」這樣的解釋往往並不能消除友人的疑惑,不斷追問,後來也懶於解釋,一致回覆:「是啊,我們連福建人都吃」,KO。不可否認,廣東人真的愛吃,愛吃到什麼程度?你聽過廣東人用粵語吵架嗎?
  • 「媽,我想吃叉燒」「我看你像叉燒」
    圖/網絡口味定下了,好的叉燒還會選用豬肥瘦得當、帶點軟筋的梅頭部位(摸摸你自己後背靠頭的上肩肉)。豬肉必須用新鮮的,才有紋理細密的口感,如果是冷凍肉做出的叉燒,廣東人會很輕易地辨別出它松垮的肉質。把醃了三個小時的豬肉用烤叉串起,放進明火掛爐裡燒四十五分鐘。燒的時候還需要不停轉身,來保持它受熱的均勻。
  • 北上廣觀眾對於脫口秀的熱情居高不下,但是演員們段子都不夠用了
    黃子華雖然收山了,但是粵語脫口秀,也就是棟篤笑熱潮並沒有停止。廣州也有一群棟篤笑新勢力在崛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正是《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編劇和主咖,是這兩部網綜的幕後推手笑果文化公司當中的主力演員。笑果文化的脫口秀明星李誕和池子,都表示:北上廣深觀眾對於脫口秀的熱情居高不下,但是,演員們的段子都不夠用了!
  • 教你在家製作廣式叉燒,只需一個烤箱就搞定,成品不輸燒臘店
    廣式燒臘的品種非常多樣,不僅香濃美味,而且大多數價格都很親民,是廣東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美食。不信你走在廣東街頭看看,不論哪個城市,燒臘店都是隨處可見。如果你熱愛看港劇或者廣東這邊的地方劇的話,有一句臺詞你肯定很熟悉,那就是「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啊」,這句臺詞一般出現在父親母親對不爭氣的兒子的責罵的情景中。
  • 閒不住的「好用男孩」仝卓:我對自己的長相不太滿意
    當初那個在節目裡說著「美聲的我可以上得去,民族的我也可以出得來,就好用」的青澀大男孩在一年的時間裡暴風成長,正朝著在不同領域都「好用」的全能型藝人發展。雖然密集的工作佔據了生活很大一部分時間,但仝卓直言「我是挺適合工作的一個人」,「閒不住」的他只要有一個星期的假期就能「嗨到爆」。上進而低調,陽光且沉穩,如此多面的「好用男孩」,你們更喜歡他的哪一面呢?
  • 千萬別和雲浮人吵架,"粉腸""叉燒"!越吵你會越覺得肚子餓…
    ▲電影《食神》片段而對於雲浮本地人來說「叉燒」卻是所有雲浮小朋友的童年陰影因為當媽媽生氣的時候,都會罵上一句「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連一塊叉燒都不如叉燒至少可以吃(呃,那福建人難道是叉燒做的?)
  • 鮮貨 | 這蜜汁叉燒好銷魂,吃完忍不住吮手指!
    這就是叉燒的魔力。「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廣東人罵小孩常常會蹦出這一句,足見叉燒在廣東人心中的地位。星爺的電影《食神》裡,莫文蔚的一碗叉燒飯便撫平了星爺所有落魄與委屈。整塊的豬肉醃製過後,用特製的叉子插起來,放到爐子中烘烤,中途嚴格的控制火候,將鮮嫩的肉汁鎖在肉中,而外皮酥脆無比,滋滋冒出的油在爐火中啪啪作響,香味也隨之四散
  • 粵語粗口大全以及使用方法!未滿18歲以下請自動忽略!
    原來特指一種好吃的廣東美食,而家拿來形容人成舊叉燒甘,估計出自"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啦!」「粉腸」系當你睇唔順一個人時用嚟形容佢嘅,意思都系話佢唔叻得去6邊。吝嗇,縮骨粵語粗口有五大字,它們每個都「獨當一面」,各自有其意思及用法,而且可以互相配搭或交換使用,可謂粗口中之皇者!
  • 別再饞茶餐廳又嫩又甜的蜜汁叉燒,在家做!
    點擊Fields甫田網↑↑ 立即關注我們廣東的阿媽在教仔時,往往氣憤不過的時候常常脫口而出:「我生你還不如生舊(塊)叉燒,叉燒至少可以食落肚
  • 把母親節跟叉燒扯上關係的,也只有廣東人了
    5月12日母親節,全世界的子女都在溫馨地與母親問候交流,唯有廣東的子女跟母親交流的畫風顯得有點詭異。
  • 一份正宗的蜜汁叉燒是怎麼樣的?
    廣東是一個被叉燒包圍的省市:人們會在早上吃碟滑溜溜的叉燒腸粉,再去上班;中午叫個叉燒飯,配個例湯;晚上下班回家了,順便去燒味檔買份叉燒,斬料加餸。到了周末,睡到自然醒了,再去茶樓「飲啖茶,食個叉燒包」;甚至從小到大,廣東人都是聽著一句「生舊叉燒好過生你」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