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想吃叉燒」「我看你像叉燒」

2021-02-13 廣東共青團

本文受權轉載自「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每一塊叉燒的肉汁被封在纖維裡面,

有如江河匯聚,

裡面的筋絡被內功震斷,

入口極之鬆化。 

——電影《食神》


如果給「燒臘家族」拍一部電影,燒鵝必須是男一號,叉燒只能屈居男二。

▲廣東燒臘檔,玻璃櫃右邊吊著的是叉燒。圖/視覺中國

 

這倒也符合叉燒的備胎個性——常年屬於「雙拼」中的第二選擇,除了可以和米飯配對,還可以和包點曖昧,和腸粉調情;到了廣西,又變成了米粉的情人。

叉燒,你到底有幾副面孔?

▲ 做成天鵝形狀的叉燒酥。圖/網絡

怎樣才算一塊合格的叉燒?

 

漏著油,流著蜜,邊上略帶焦糊,一看就知道肉汁豐盈,一塊合格的叉燒不過如此。在粵菜中,叉燒是烤豬肉的一種特殊形式。靈魂在於蜜香的醃料——它由洋蔥、南乳、海鮮醬、顏色深淺各異的混合醬油、五香粉組成,風味的辨識度在於加入了玫瑰露酒。這種料酒用高粱、玫瑰花瓣、糯米和冰糖釀成,味道清淡芬芳,天津、雲南和廣東都有出產。

▲ 做叉燒必不可少的玫瑰露酒。圖/網絡

口味定下了,好的叉燒還會選用豬肥瘦得當、帶點軟筋的梅頭部位(摸摸你自己後背靠頭的上肩肉)。豬肉必須用新鮮的,才有紋理細密的口感,如果是冷凍肉做出的叉燒,廣東人會很輕易地辨別出它松垮的肉質。把醃了三個小時的豬肉用烤叉串起,放進明火掛爐裡燒四十五分鐘。燒的時候還需要不停轉身,來保持它受熱的均勻。

▲ 裹上了麥芽糖的叉燒。圖/網絡 

 

當肉裡的溫度達到了75至80℃,肥膘部分會化開。燒至九成熱時還得離爐放涼,使肉收縮,把汁水鎖在肉裡。接著把肉浸蘸麥芽糖,再送回開了最大火的烤爐中「爆香」,一條完美的叉燒就大功告成。

 

▲ 蜜汁叉燒。圖/圖蟲·創意

 


去哪裡吃好吃的叉燒?

 

「唔該(麻煩),半斤叉燒,半肥瘦,要燶一滴既(要煳一點的)!」在香港的燒臘店門口,你能聽到顧客這樣的需求。香港寸土寸金,一般家庭的廚房都很迷你,甚至沒有,所以很多香港人會選擇外出吃飯或者買些熟食回家,這就催生出了便捷又花樣繁多的燒腊味道。在香港,隨便找一家燒臘檔,叉燒的味道都很正

▲ 香港老字號,再興燒臘飯店。圖/Wikipedia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受香港人推崇的叉燒極品是「拖地叉燒」——用新界元朗養殖的、肥得肚腩都能耷拉到地上的大白豬,取五花的部位燒出的叉燒。當時的香港還不似如今繁華,一份豐腴的叉燒就是勞動者的頂級犒賞。

▲ 簡便的油雞配燒臘飯,一斬一熱就能上桌。圖/Klook

在當地,好叉燒都是邊做邊賣的。甚至午市和晚市的叉燒都限量,能吃到就是一種幸運。

▲ 西苑酒家的大哥叉燒。圖/Time Out

 

 

吃叉燒,有一句行話叫「火雞」,也就是粵語的燶,意思是被麥芽糖包裹的肉邊被高溫烤成了炭黑色,這十分考驗廚師的功力。燒黑的部分雖然看上去容易讓人上火,但噴香至極,像極了高中班上的「孩子王」,行事張揚,但個性十足,整個班級沒了他們不行。

▲ 被炙烤而形成黑邊,這就是傳說中的美拉德反應。圖/視覺中國

還有一句粵語的行話叫「斬大舊」,意思是切成大塊的叉燒,或者乾脆就是「免切」,由你自己大口咬著吃。菜刀的砍切被牙齒的磨合所替代,原本流在砧板上的肉汁全都流入了你的口中,十分豪邁。

▲ 廣州老字號「麗的面家」,玻璃牆上貼的小告示。圖/網絡

 

在廣東,酒家們把叉燒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這一道,在麥芽糖裡添入適當比例的黑糖,並選擇顏色更深的醬油入醃料,做出的「黑叉燒」頗有日本武士的風範;還有油炸的脆皮叉燒,蜜香的豬腩肉被包裹在一層酥脆的外殼之下,香脆無比。

▲ 炳勝的脆皮叉燒。圖/炳勝品味

 

叉燒就像暖男,和廣東人形影不離。不一定要去高級的飯店,街頭巷尾的燒臘檔,除了燒鵝燒鴨白切雞之外,必定會有叉燒的一席之地。外賣的時候點一份叉燒飯,或者晚上下班來不及開火就買一些打包,都是對自己的一份犒賞。

 

 

叉燒,處處留情

 

想要坐實叉燒的花心屬性,看它的有幾個情人就知道了.

非兩廣人,沒準是通過人肉叉燒包才和叉燒相識的。即使身在他省,只要你往超市的速凍區走一走,必定能發現叉燒包的身影。在廣東本地,叉燒包和蝦餃、蛋撻、燒麥一直以來都被並稱為粵式點心的四大天王

▲ 廣東早茶中的叉燒包,既有褶又有開口才正宗。圖/視覺中國

 

「開口笑」,就是這位天王和普通肉包最大的區別。後者的外皮緊緊地把肉餡裹住,生怕你知道它的餡兒比指甲蓋還小。但你看廣東的叉燒包,粒粒叉燒肉和濃鬱的叉燒芡汁掙脫了像雪花一樣綿軟的包子皮,猶抱琵琶半遮面。據說這是北方「開花饅頭」的變體,體現著廣東人在飲食上的包羅萬象。

▲ 街邊早餐店賣的叉燒包。圖/廣州美食攻略

如今,叉燒包還有新潮的兄弟姊妹——普通麵粉換成高筋的,包入叉燒餡烤熟,就成了油亮亮的叉燒餐包或帶酥皮的菠蘿叉燒包,噴香又耐嚼,給人老樹長新芽的喜悅。

▲ 酥皮叉燒包。圖/百萬

如果說叉燒包有主食的威嚴,那叉燒酥簡直就是歡脫的肥宅快樂。在廣式茶樓裡現烤的叉燒酥,牛油和麵粉營造的層層酥皮,還沒待牙齒碰到,就已經掉渣。微熱、接近液體的叉燒芡汁牽著大顆叉燒的手,向你的舌尖跑去,卡路裡什麼的可以被拋到腦後了。

▲ 叉燒酥。圖/圖蟲·創意

如果你來廣東旅遊,也可以買上一些叉燒酥作為手信帶給家人朋友。有叉燒出面,不必擔憂這份心意不地道。

廣東人愛吃腸粉,圖的就是那三、四分鐘就出蒸屜的便捷。無論是早餐還是宵夜,腸粉都十分受寵,叉燒於是搭上了這趟「順風車」。叉燒肉可以提前準備,風味又十分凝聚,腸粉家族有足夠的空間給它發揮。米漿做的腸粉滑溜,但與米漿共赴一爐的叉燒肉十分「硬核」,兩者有點衝突的口感足以帶給你驚喜。

▲ 叉燒腸粉。圖/百萬

 

不只廣東,廣西的各種粉裡也有叉燒的倩影,桂林米粉就是一個堅實佐證。跟單獨成菜的粵式叉燒不同,隱匿在桂林街頭小巷的米粉店喜歡用一整塊瘦肉做叉燒。上桌前,老闆在這一大塊瘦叉燒中片出薄片,鋪在粉上,並澆上一小勺滷水。

▲ 桂林叉燒米粉。圖/匯圖網

就像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想,5、6塊錢的一碗粉,已經有酸豆角、酸筍、花生米或炒黃豆的加持,還能在裡頭撥出幾片泛著紅暈的葷肉,滿是安逸和幸福。

 

叉燒,不只是口福,還是文化。在廣東,你如果聽到一位母親咬牙切齒地對她的孩子說:「生一舊叉燒都好過生你」,那一定是這個孩子在家長面前很乖巧,家長就像喜歡叉燒一樣喜歡這個的孩子了

「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 THE END -

來源:地道風物

編輯:玲

相關焦點

  • 專訪 | 蜜汁叉燒:我想做的音樂是巧克力包裹的薄荷糖
    因為「叉燒」的上海話發音和他本名的兩個字發音很像,初中同學給他起了綽號「蜜汁叉燒」。高中時,他喜歡周杰倫、蔡依林、孫燕姿和張韶涵,2003年左右,臺灣地區掀起小清新浪潮,也席捲到了蜜汁叉燒,他把陳綺貞、張懸、黃小禎一股腦都聽了。高二暑假閒來無事,他和表姐一起報名了速成彈唱班,直接從和弦彈唱開始學,《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溫柔》是當時最普遍的練習曲。
  • 謝謝媽媽,當年選擇生我而不是一塊叉燒
    阿明:或者佢其實系唔想同你食飯,隨便搵個藉口推你啫。(阿亭:阿強真是個媽寶,約他去吃個飯都說要先問過媽媽。阿明:或者人家其實不想跟你吃飯,所以隨便找個藉口拒絕你而已。)jau4 peng5 zai2解:隨母再婚出嫁的孩子,也稱「油艇仔」。婦女帶著孩子改嫁稱「拖油瓶」。
  • 視頻 | 只要1分鐘,教會你做食神裡的黯然銷魂叉燒
    小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那時候還只是在電視的中央六頻道看的),透過當時19寸的純平電視,從來都沒覺得叉燒是這麼誘人的食物!只記得史提芬周把豬肉叉住,然後用內功把叉燒炙燒得焦脆。讓人對叉燒這種凡品,有了天人合一、突破天際、天人感應的想像!從此之後,每次我媽做了叉燒,都會把它放到飯面上,看汁液慢慢滲入飯面,那種感覺真是黯然銷魂!
  • 夏天怕長膘,也擋不住我想吃脆皮叉燒!
    吃東西,最重要的就是「我想吃了」。為什麼突然想吃?因為前一段米其林發布了廣州榜單,美食圈的朋友們發文給我造成輪番轟炸。而我跟大部分廣州老百姓一樣,並不care榜不榜,只關心自己愛吃的東西還在不在?是否一如既往的品質&價格?就這樣,我想起了我最愛吃的脆皮叉燒。
  • 脆皮叉燒
    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裡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叉燒,好吃啊!
  • 一份正宗的蜜汁叉燒是怎麼樣的?
    剛出爐的叉燒,滴著琥珀色的麥芽糖汁。陽光透過玻璃櫥窗,把通紅帶點焦的叉燒照得閃閃發亮,再看一眼就要餓暈。於是趕緊落單,叫燒味佬斬料:唔該,半斤叉燒,半肥瘦,要燶一點的!跟著半島君,有叉燒吃!今期,我將帶你探索叉燒的世界。
  • 喪心病狂,這大半夜我竟然滷了一鍋日式叉燒…
    但今天中午去公司附近新開的日料店吃飯,拉麵裡那塊又薄又小連味道都沒怎麼嘗出來就吃完了的肉片,卻勾起了我對日式叉燒的癮…於是,下班回家滷了這一大鍋。旅日星廚小關老師做出來的日式叉燒,看起來醬香濃鬱,吃起來卻柔嫩清爽,能品嘗出肉的原始美味,非常棒!我這次就用了他的方子。
  • 脆皮叉燒【上海】
    晚上訂位分兩場,6點和8點,選後一場是想慢慢喝酒,不想被後面等待的客人帶來負罪感。到店的時間早了些,就在附近走走,不遠處路口的「哥老官美蛙魚頭」外面滿滿的都是等位的人們。很少到這種排長隊的網紅店去吃東西,排隊到前胸貼後背的時候,「珍珠翡翠白玉湯」都是珍饈了。(看不明白「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朋友可以去搜那出相聲來聽)。
  • 叉燒大王,臥虎藏龍?
    恩~這樣的簡介無異於一位參加過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家,住在你樓下,每天給你免費指導作品。那麼如果簡介屬實,大廚又為何會來到此地,做起了套飯?叉燒飯叉燒大王,其叉燒曾獲得香港叉燒大賽第一名(主廚自豪無比的向我介紹)而是否名副其實,只有味蕾會告訴你。
  • 菜譜 叉燒味烤豬蹄
    小時候有年冬天我媽請我家親戚吃飯,在家裡都是吃炒菜,川菜的熱炒又比較花時間,我感覺那天中午我媽炒菜炒了好久好久。並不是說家裡的親戚不去幫我媽,是川菜有些菜需要大火翻炒或者燜燒,一來一去花費了不少時間。我的感覺就是等菜全部炒好,前面的熱炒菜老早都成了「透心涼」重慶的冬天又是溼冷,菜上桌基本都是涼菜了。反正就是挺尷尬的,我也沒吃飽。
  • 叉燒絕贊吃不夠!有人說,這是寧波頂好的日本拉麵,想了半天,竟難以反駁.
    一到晚上就不正經的玉米樓玉米樓,白天看,真是好樓,可為啥一到晚上就不正經了呢?燈帶花紅柳綠也算了,幹嘛還要肉麻當有趣地顯口號——阿貓我愛你、阿狗我愛你?大煞風景。選了硬面面是細面,跟杭州蘇州的接近,要燙得軟還是硬,端看個人喜好,可選。當你選硬的,竟會被恭維是「行家之選」,有點造作。
  • 中華料理 ‖ 黯然銷魂蜜汁叉燒
    讓你黯然銷魂的蜜汁叉燒,軟嫩多汁,邊切邊舔手指,我要怎麼形容它很好吃呢!!吃到嘴裡就真的知道到底有多好吃好吃好吃!!
  • 讓你黯然銷魂的叉燒,竟然是煎出來的?
    叉燒是粵式傳統名菜,是用豬身上最鮮美的裡脊肉,配上特製的醬料做成。因為一頭豬身上只有兩條裡脊肉,已經不能滿足熱愛美食的廣東人,於是他們把數條裡脊肉用叉子串起來燒,叉燒一詞就由此而來。《食神》中提到的叉燒便是粵式名菜——老娘叉燒。老娘叉燒和普通叉燒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注重肥瘦搭配,而且味道偏鹹偏重,最宜下飯。今天大廚就來教你,怎樣在家做美味老娘叉燒~
  • 家庭自製蜜汁叉燒
    答應了博友們要貼叉燒的製作方法,這下真的來了。烤叉燒,在很多人看來會很難,不然那些開燒臘坊的怎麼開店的,每家的秘制蜜汁都各有風味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得以存活,而我們家庭製作的人也不必太糾心於要如何製作那個秘制蜜汁,現有市場上的叉燒醬品牌,買上自己常用,喜歡的口味就可以了,再加上一些自己喜歡的簡單佐料,家庭自製叉燒其實很簡單。
  • 叉燒酥怎麼做好吃,詳細的叉燒酥做法步驟大全
    由於是烤的,所以它比其他點心較為幹身,切開後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叉燒酥的溫度是優劣的關鍵,凍冰冰的叉燒酥,吃的只是油膩的感覺,所以叉燒酥只可以熱吃。接下來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燴麵的做法。想要學習更多美食的做法,關注公眾號:特色小吃加盟,和小編一起來研究更多美食小吃的做法吧!
  • 還有隱世邪惡叉燒
    沙拉截取一段給大家看:來自香港01《喜茶殺入新城市,沙田人自白:其實我不快樂》如果你曾到過新城市廣場購物或覓食,應該切身感受過那種痛苦。到周末,自由行客流量大,在沙田中心區域,想舒服吃飽一頓飯,何其難。不過,如果你願意稍微折騰一下,也不是完全沒有選擇。甚至,是不錯選擇。
  • 有一種叉燒,叫木格
    如果宣粉是一個鍾愛吃叉燒的人那這家飯店的叉燒一定不要錯過今天和小軒一同探秘——
  • 廣州最地道的叉燒都在這!老廣都說贊!你都吃過沒?
    >「生嚿叉燒好過生你,至少叉燒可以食落肚」可見廣州人對於叉燒甚是重視不過對於熊孩子,我還是選擇叉燒吧這裡的叉燒偏瘦,但吃起來完全不會硬,叉燒醬夠甜,如果喜歡味道回甘一點的,建議要肥一點的,不過我就喜歡半肥瘦,肥而不膩。
  • 母親與叉燒的話 -- 多謝母親選擇了生我
    早知生舊叉燒好過生你。」這名句可能是很多廣東媽媽在教仔過程中都會說過的意氣話,可見粵語之傳神抵死和過癮也盡在其中。但我在想,為什麼不是燒鵝,燒肉或切雞而會是叉燒?可能阿媽覺得叉燒更好味和更有代表性。 年輕時,老家傭蘭姐常告訴我,我出世時可憐只得三磅像頭小貓,簡直不像個生物,人人都猜想我活不下去,只有母親仍抱著一絲希望不離不棄,料不到這頭不象樣的小貓今天神高馬大還要辟穀減磅。 但可以想像當年母親的擔慮憂心這頭小貓能否存活。
  • 廣東好吃的點心叉燒酥,想吃也不難,按照這個方法,外酥裡嫩
    ,烤熟的叉燒酥裡面的叉燒餡兒都露在外面,格外誘人。要是去烘焙店買,還挺貴,一斤便宜的時候30塊錢,裡面的餡兒很少,點心還是自己在家做,雖然麻煩點,但是你可以吃到很多,可以解饞,嘗試做2-3次以後就會很順手了,帶肉餡兒的點心,還真不比甜的難吃。叉燒酥叉燒酥要想做好吃,這些技巧要掌握,甜鹹口味一起的,我們提前把叉燒肉給弄好備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