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不是容易得來的,是我們的先烈用血肉築成的。
黃秋蘭1922年出生於泰國,11歲回到故裡意溪鎮黃厝圍村。17歲那年,日寇入侵,家鄉淪陷,滿懷愛國之心的黃秋蘭參加了村裡的抗日宣傳和識字班,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共產黨員即使被日本軍抓去了,要怎麼說,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求生,這句話我最記得,不能為了求生而投降,共產黨員就是不怕死,怕死的人不能參加共產黨。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愛國將士浴血奮戰、不怕犧牲,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黃秋蘭也和其他女同伴一起,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中,並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意溪36個女黨員,我們黃厝圍就12人,12個女黨員,我們就是12姐妹,在村裡發動群眾,在鄰裡發動群眾,貼標語,我每天晚上都去貼標語,抗日的內容,打倒日本侵略者。
比黃秋蘭小1歲的何開友原籍江蘇阜寧,1940年,得知新四軍在蘇北地區發展抗日根據地,何開友決定參軍幹革命、打鬼子,那年他17歲。日軍到農村就搶啊,殺啊,強姦婦女,叫「三光政策」,日本鬼子來中國實施「三光政策」,農民就害怕,日軍燒殺搶,有時在一個地方打仗,死了人,日軍把村莊都燒掉了。
後來,何開友被編入新四軍3師8旅警衛營。由於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江蘇大部分縣城,何開友跟隨部隊在農村地區打遊擊。當時生活條件艱苦,武裝簡陋,部隊採取靈活作戰方式與日軍周旋抗衡。每到一個村莊,當地村民都十分擁護。日本軍掃蕩,我們部隊方面武器裝備是很差的,每個人就發四個手榴彈,一把步槍,子彈也很少,日本軍掃蕩我們,我們就躲,有時要化妝,把衫褲脫掉化妝,當成跟老百姓一樣的身份。到哪個地方,吃的住的,百姓把房子空出來,用稻草鋪成草蓆,我們就這樣住。住在老百姓家裡,他們吃什麼,我們就跟著吃什麼。
1943年,大部隊在連雲港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一次大規模會戰。何開友所在部隊參加了贛榆戰役,一舉攻克江蘇省連雲港市的衛星城贛榆,打了勝仗。說到這次戰役,老人家記憶猶新,興奮得不得了。在連雲港打了兩天,兩天以後把日本鬼子打得鑽到地洞裡,把偽軍給消滅掉了。老百姓很高興,打敗偽軍,偽軍是反動的,他們是靠日本勢力。老百姓來慰問,新四軍來了,我們是新四軍。
參加抗日戰爭5年時間,何開友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抗日戰爭結束後,他繼續隨部隊轉戰大江南北,立下了不少戰功。1955年,何開友從部隊轉業,被安排到潮州工作,從此留在潮州工作生活。如今老人兒孫滿堂,生活安樂祥和。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目睹祖國日益繁榮富強,老戰士們切切實實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感慨萬千。國家現在發展很繁榮,中國強大了,富裕,過去窮,受外國欺負,現在我生活很幸福,祝願國家越來越好。
現在我們國家富強,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出去人的精神面貌很不一樣,我們的後人要珍惜現在,要學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國家。
硝煙散去,山河重振,這段無數先輩用血淚寫就的崢嶸歲月,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偉大的抗戰精神,也將激勵著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永不屈服、砥礪向前!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臺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