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戰士骨灰裡的黑色金屬片,到底是什麼?丨百年百篇

2021-01-10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老兵檔案】

耿志文,男,1928年12月生於安徽和縣。1943年參軍入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七師戰士、副班長、班長,二野後勤部排長,歷經多次英勇戰鬥,身上多處負傷,多枚彈片留在體內。曾被授予戰鬥英雄勳章、解放獎章、抗日勝利紀念章等。

新四軍老戰士、老黨員耿志文15歲進入軍營,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過大小無數戰鬥。他從戰爭中活了出來,但在很長時間裡都鮮少提及那段經歷。戰爭,帶給他的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創傷。

2017年,耿志文在成都逝世,享年90歲。

遺體火化完,家屬在他骨灰裡發現了幾塊黑色彈片。所有人沒想到,原本嵌在他身體裡大半生,幾乎被人遺忘的彈片,會以這樣的方式重現。彈片躺在子女手心裡,他們明白這就是父親多枚勳章背後真正的「功勳」。

在黑色彈片冰涼的金屬質感下,是一段段戰火硝煙的崢嶸歲月,也是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

一枚彈片

新四軍老兵逝世

骨灰裡發現黑色彈片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耿志文去世第三年,他的家人在媒體上依然能見到關於這位老戰士、老黨員的相關報導。

在家人的記憶裡,耿志文有些嚴肅,聲如洪鐘,能震得住人。他們歸結為是老爺子當了大半輩子軍人的緣故。2017年8月21日,躺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病房裡的耿志文,再也聽不見老伴的聲音,也沒機會跟她道別,就如同睡著了一般,永遠地離開了。

兩天後,遺體火化儀式舉行,家屬在耿志文的骨灰裡發現了幾塊指甲蓋大小的黑色金屬片,子女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父親之前講的,他在抗戰時期被炮彈炸傷,一直沒有取出來的彈片嗎?」子女們更沒想到的是,父親曾提到的嵌在身體裡數十年的彈片,會以這樣的方式跟他們見面。

抗戰老兵耿志文骨灰中發現的彈片。

彼時,耿志文的老伴藺芳蘇小心翼翼地將彈片放在掌心,喃喃自語,「這個東西跟了他大半輩子,比我跟他在一起的時間還久。」

藺芳蘇說,因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受過傷,耿志文這些年一遇到天氣變化,身體就多處出現疼痛,「一開始以為是風溼,聽他講了才曉得是彈片留在身體裡。」藺芳蘇曾告訴記者,丈夫的左手曾被子彈打穿過,留下不能提重物的後遺症。

與耿志文一樣,藺芳蘇也是軍人,她從河南參軍,學的是護士,後來還學習了檢驗學。婚後她曾陪同耿志文去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腰和臀部裡面,藏著12枚彈片,因為戰爭年代的醫療條件有限,一直沒取出來,他也慢慢習慣了。

一段回憶

少年郎毅然從軍

他加入新四軍參加抗戰

據家屬回憶,這些長時間留在耿志文身體裡的彈片,成了他的作戰證明和記憶。

1928年,井岡山會師成功。同年底,耿志文在安徽和縣東堡耿村出生,家裡當時靠著務農為生,艱難地養活了耿志文四兄弟。但隨著日軍侵略「鐵蹄」蹂躪,活著變得更為艱難。

1943年,在抗日救國的感召下,15歲的耿志文告別父母,毅然跟著新四軍的步伐投入抗戰的洪流中。臨走前,他在老家的土地上畫了一個叉做標記,藉此明志,「不把鬼子趕走,就不再回家鄉。」

在新四軍中,年少的耿志文快速成長起來,從一名司號員,成長為班長、排長……其間歷經戰鬥無數。由於他每次都高質量完成交代給他的任務,受到領導重視。但也因每次都拼命完成任務,他的手臂、腰部、臀部、腿上都曾負傷。

比起戰爭帶來的傷痛,讓耿志文更加遺憾的是,因為戰爭的緣故他沒來得及回去見父親最後一面。見到母親時,已是戰爭結束,母親得知他到了成都後專程來尋,母子才得以見上一面。

捨身忘死

渡江探察日軍情報

三名戰士獲陳毅夫婦誇讚

在江蘇鹽城的一場對日作戰,是耿志文給家人講述得最多的回憶。彼時,他已經升任班長,奉命帶領一班12名戰士,渡江偵察日軍的炮兵陣地情況。一開始還比較順利,直到情報搜集得差不多、地圖快要繪製完時,他們被日軍發現了。

日軍立即用機槍對我軍戰士進行掃射。由於敵我力量差距懸殊,無法正面對抗。面對日軍追擊,他們選擇冒險跳入長江求生。12人前去偵察、測繪,最終僅有3人回來,其餘戰友要麼犧牲在日軍槍口下,要麼被滔滔江水捲走了。在家屬眼裡,耿志文每次說起這段經歷,情緒都十分複雜。

耿志文生前獲得的部分勳章。

但這一次以命換來的情報,直接助力耿志文所在部隊的反攻。活下來的3人得到特別嘉獎,受到陳毅的誇讚,陳毅夫人還獎勵了他們各一枚銀元。

之後,耿志文更多是跟隨部隊在江蘇一帶打遊擊。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躲在蘆葦蕩裡的日子,由於部隊的存糧少,他們就靠抓魚挖藕來吃。部隊跟當地百姓關係十分融洽,老百姓除了主動給他們通報情況外,還會邀請他們去家裡吃飯。

吃飯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武器彈藥一直是塊心病。據耿志文生前回憶,艱難的時候,幾人才有一把槍,而且彈藥少得可憐。裝備來源只能是靠打遊擊和反「圍剿」時繳獲。耿志文跟隨新四軍蘇北部隊前往華東一帶,參加過反「掃蕩」戰鬥數十次,全身多次負傷。

奮鬥終生

在戰火中入黨

滿身戰傷都是他的功勳

抗戰結束後,耿志文繼續參加了解放戰爭。從江蘇、華東一線作戰,最終來到西南地區。1946年,在那個戰火硝煙瀰漫的年代,年滿18歲的耿志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的這一段經歷,他曾告訴家人,是他一輩子最正確的選擇。

「他一生參加過很多場戰鬥,從抗戰到解放戰爭,榮獲了很多勳章,有戰鬥英雄勳章、解放獎章和抗日勝利紀念章等。」耿志文家屬說,這些都是他一輩子的榮耀。

「上了年紀後,父親會時不時給我們講起參加過的戰鬥。」在兒女的印象裡,耿志文的形象是嚴厲的,從小要求他們多學習、看書,讓子女們了解新中國的成立,是如何的艱難困苦。

耿志文老人2015年觀看紀念抗戰勝利閱兵時的照片。楊濤 攝

在耿老骨灰裡發現的黑色彈片,家屬一致決定將它捐給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彈片背後,萬千共產黨員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或許也是這枚彈片被發現的意義。」據了解,目前該彈片保存在建川博物館內。

與耿志文一樣,一生戰功卓著的八路軍老戰士傅一宗2005年8月13日病逝後,家人在他的骨灰裡發現了12枚彈片。這些彈片主要來自他在抗日戰爭受的傷。由於當時八路軍醫療條件有限,只能進行簡單治療,不少彈片就一直留在他的體內。之後,他還帶著這些彈片參加過百團大戰。

新中國成立後,傅一宗前往醫院檢查,能看到他體內存留的這些大小不一的彈片,由於大部分嵌入較深,最終醫院只取出6塊,其餘的不敢貿然做手術。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如今,耿志文、傅一宗等老戰士、老黨員走了,但骨灰裡留下的一枚枚黑色彈片,卻濃縮了英雄的一生,就像時間刻刀留下的雋永一筆,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的功勳。

相關焦點

  • 按到水裡都不會沉的金屬片是怎麼做到的?
    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者製造了一種有趣的金屬結構:它看起來似乎只是兩片中間留有空隙的金屬片,但和普通金屬片不同的是,即使被完全按進水中,它依然能自動漂浮到水面上。哪怕在中間戳上幾個洞,它依然不會下沉。(Matt Mann/University of Rochester)為什麼不會下沉呢?
  • 骨灰揚諾夫是什麼梗和意思 骨灰哥快手刀弟是誰資料
    骨灰揚諾夫是什麼梗?在空閒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去刷刷抖音什麼的,然後也會有很多人在作者的作品下面進行評論,自然而然地就會多出來許多梗,於是這些梗也會隨著廣為流傳,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詞「骨灰揚諾夫」,很多人都在議論「骨灰揚諾夫」到底是什麼梗,其中蘊含著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將會為您揭曉!
  • 從科學角度來講,骨灰到底是什麼?多年後又會變成什麼?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人類生活的方式在不斷的改變,同樣的人類死亡的去處也在不斷的變化,在古代人們對於死亡的歸屬是「落葉歸根」,隨著科技的發展,土地資源的變化,漸漸的人們接受了火葬,而火葬的缺陷也讓一些專家開始研究起了冰葬,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死亡歸屬都是代表著人們對自己親人的緬懷,而在這樣的基準上從科學角度來說,骨灰是什麼
  • CCTV9今日播出《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二部
    自2016年10月24日至26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二部繼CCTV-3、CCTV-10播出之後,再次登陸CCTV-9
  • 《百年巨匠》十三次登陸央視「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13次報導《百年巨匠》相關新聞2013年至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對《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部播出、百集《百年巨匠》啟動、《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二部播出、《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百年巨匠——劉天華》開機、《百年巨匠——郭沫若》開機、《百年巨匠——舒同》開機、《百年巨匠》研討會、《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百年巨匠》紫砂篇開機、《百年巨匠
  • 《百年巨匠》十二次登陸央視「新聞聯播」
    2013年至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對《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部播出、百集《百年巨匠》啟動、《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二部播出、《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百年巨匠——劉天華》開機、《百年巨匠——郭沫若》開機、《百年巨匠——舒同》開機、《百年巨匠》研討會、《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百年巨匠》紫砂篇開機、《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百年巨匠——蘇步青》開機等活動予以重點關注和報導,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
  • 百年郭風丨林啟賢:葉笛聲中憶良師
    ②丨候選作品③歡迎大家點擊以上候選作品,為自己喜愛的作品鄭重投票!看到《莆田作家》上諸位文友的文章,覺得我也應該為「百年郭風」寫些什麼。郭老家在書倉巷,他父親又曾在縣巷住過,與我父親算是近鄰,頗多交往,後來我大姐夫與他又是莆田同宗,我們算是世交。
  • 【微國美·布告欄】《百年巨匠》美術篇
    沒錯,接下來的幾天,《百年巨匠》還將繼續播出美術篇,裡面各位畫壇巨匠,都與我們學院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首任院長林風眠,比如,首位研究生李可染,等等。有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再錯過了哦。 此外,還有個小布告,明天上午9點(1月30日),在南山路潘天壽紀念館的會議室裡,將有「潘天壽與中國畫寫生學術會議」,歡迎旁聽~~ 下面我們來科普一下《百年巨匠》。
  • 骨灰裡有什麼?裡面的物質是否會變質?科學的解釋來了!
    那麼火葬之後形成的骨灰裡面,存在什麼東西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火葬,這種儀式實際上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古代的火葬設備和環境簡陋,死者的軀體火葬完後幾乎不剩下任何東西。而現代火葬後軀體會變成一壇骨灰,這對家屬也是一種交代。據了解,殯儀館裡的火化爐在柴油等可燃物的加持下可以營造出高達800攝氏度甚至更高的溫度。
  • 蕭伯納妻子骨灰在等待
    夏綠蒂火化之後,蕭伯納對其骨灰:既不入土也不託管,置於臥室保藏若珍。愛妻愛到骨灰不捨棄,大文豪之身受靈感,確實大大異常人!夏綠蒂骨灰彌藏彌珍,時間維持了七年;終由蕭氏一密友解密。此密友叫溫斯頓,蕭氏親擇其為傳記寫作。原來當年,蕭氏珍藏愛妻骨灰之際,曾緻密函於溫斯頓:「將來我的骨灰,要和夏綠蒂的骨灰,不能分離地混合起來;而她的骨灰正是為這計劃而保存的。待到我百年後,便將兩人的骨灰攪和在一起;其下落如何,便非我們所關心的了。
  • 新聞 《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二部登陸青海衛視
    6月16日,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二部登陸青海衛視。
  • 神秘人攜帶黑色信封驚現柳州街頭,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據今妹觀察發現而且不止我一人收到了黑色信封黑色信封裡到底有什麼?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於是今妹趕緊跑到沒有人的地方打開黑色神秘信封裡面竟然是這樣的……5年前,陪你瘋到半夜的朋友,如今還有聯繫嗎?5年前,一腔熱血追逐的夢想,如今都實現了嗎?
  • 抗美援朝老戰士薛清玉:感悟戰火洗禮 淬鍊初心使命
    日前,記者在離石區採訪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薛清玉老人,聽他講述當年的英雄故事,致敬英雄精神,凝聚奮進力量。老戰士薛清玉:慰問團慰問來了問大家,你們愛吃什麼?老戰士薛清玉在戰場上抱定了「將革命進行到底
  • 跨越75年的相見:我一定要從臺灣接爺爺的骨灰回來
    丨何松雲臨終前很長時間就住在這個小村裡,這裡大都是從大陸撤來的老兵。段家蓁說,1949年約3萬人從大陸來到屏東,住在專門安頓國民黨士兵及其眷屬的眷村裡。丨從漁港前往高雄,何世安來到了左營眷村裡長劉德文的辦公室,爺爺的骨灰就存放在這裡。劉德文裡長的轄區有七百多名從大陸來臺、無親人子嗣的老兵。
  • 低價骨灰盒不得青睞,骨灰首飾是否顛覆喪葬習俗?民俗學者這樣說
    日前有新聞報導,八寶山殯儀館推出將親人骨灰壓製成首飾的服務,這一服務將在不久後正式啟用。記者從八寶山殯儀館了解到,這一服務的價格將是「數千元起」。而記者也在北京幾家殯儀館走了一番發現,儘管各個殯儀館裡都有低價骨灰盒,但問津者寥寥。甚至有工作人員表示,「幾乎沒見過兒女給父母買最便宜骨灰盒的。」
  • 環球漁夫震撼盛宴來襲丨一百多斤的太平洋頂級藍鰭金槍魚現場開刀,滿足骨灰刺身控的極致欲望!
    從大洋深海裡捕撈起來的各種新鮮魚類,丨藍鰭金槍魚、野生石斑魚、深海大墨魚。。。丨丨一撈上岸就即刻清理內臟,然後用冰水將整條魚速凍起來,然後再搭飛機直接空運到達環球漁夫的餐桌!從海水裡捕撈起來時有多新鮮,在環球漁夫吃到的就有多新鮮!
  • 《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二部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紀實頻道
    既央視一套、九套、十套、外語頻道(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衛視、上海紀實頻道、天津衛視、廣東衛視、重慶衛視、江蘇國際頻道、安徽衛視、河南衛視等30多家電視臺播出後,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二部將於10月9日22點登陸湖南金鷹紀實頻道《點讚紀錄片》欄目。
  • 成都廢棄殯儀館,到處是骨灰,驚悚異常…
    部分房間裡有床墊,應該以前是有人睡過的。晚上我們在這間房翻到了一些文件。房間裡很多鞋子,應該是工作人員的。總之辦公區似乎沒什麼東西,我們又返回到了院子裡。看到對面第二進院子的牆面,已經被爬山虎覆蓋完了。都說這是陰氣重的表現啊,確實感覺瘮得慌!植物似乎能感陰氣而生。比如辦公樓這棟樓,就沒有多少植物覆蓋。而第二進院子的所有房子,都充斥著兇殘的雜草。這個喪葬用品門口都快完全被雜草封住了!
  • 郭風百年丨肖海英:在童話世界中永生♬
    今年1月29日是郭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日。1月20日起,《莆田作家》微信公眾平臺(ptzj2014)特別推出「百年郭風」專題,陸續刊發系列文章,緬懷這位從莆陽大地走出的傑出文學家。在他的童話、散文裡,一切都是優美明媚的。無論是「無聲的音樂似的」的《葉笛》,還是「水墨畫一樣」的《麥笛》,字裡行間都泉水一樣潺潺流淌著這位老作家對鄉土濃濃的厚愛和對祖國的深深摯情,醇酒一樣散發著濃重的鄉土氣息,具有民間的、鄉親的情結。他的《葉笛》裡,散發著「故鄉綠色草原上青草的香味」,散發著「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閃耀著太陽的光明」。在轉瞬即逝的流年裡,人總想抓住些永恆的東西。
  • 百年湖美丨「白芒」般的水彩畫家金家齊
    此刻,一個頭戴法式無沿軟帽、身著淺灰色呢子外套、充滿藝術家範兒的青年,腦海裡突然浮現出家鄉漫山遍野的白芒花。他看上去像是會議的主持者,說道:「叫『白芒』畫會吧。」大伙兒頓時都安靜了下來,一致認可了他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