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華麗轉身:文化自信構築中國芭蕾力量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日訊(記者 魏金金)十年前,我國有5家芭蕾舞團,十年後,5家變10家。這其中既是無數芭蕾舞者不懈的探索與創新突破,更是中國芭蕾市場不斷壯大的直接反映。29日,十家芭蕾舞團在北京舉行了首屆中國芭蕾舞團團長論壇,齊聚研討在展示「中國芭蕾力量」的進程中,如何在藝術創作上追求中國特色和中國氣質,如何推出優秀後備人才等相關問題,為中國芭蕾「把脈」,推進新時代芭蕾藝術繁榮發展。

  十家芭蕾舞團聚首天橋劇場

  政府支持 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

 28日,十家芭蕾舞團薈萃演出展示中國芭蕾的民族特色與最新發展成果

  作為一種高雅的舶來藝術,芭蕾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1954年,新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專業舞蹈學校,1959年建立第一個專業的芭蕾舞團, 自此開始了新中國芭蕾舞發展歷程。從那之後,眾多先驅和前輩先後創作出了無數經典的芭蕾舞劇作品,為其民族化的發展歷程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在《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名單》中,至少有7項涉及芭蕾舞臺藝術。作為中國第七支專業的芭蕾舞團,近年來重慶芭蕾舞團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今年7月份,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重慶芭蕾舞團原創開山之作《追尋香格裡拉》來到西班牙巡演,七場場場爆滿、座無虛席。劉軍談到,正是因為有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這樣一部本土舞臺劇才可以插上翅膀飛出重慶。「明年我們還將申報國家藝術基金,到新疆、雲南演出。感謝國家藝術基金,我們所有的原創劇都是得益於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的資助」。

  文化自信 中國芭蕾要有中國氣質、中國表達

  「在國外跳那麼多年,我一直在腦子裡思考怎麼代表中國,怎麼才能有自己的一個根,但最終發現還是要回歸源頭,回到自己的母體文化裡尋找營養」劉軍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一致贊同,中國芭蕾的經典劇目一定要有中國氣質、中國表達。

  近年來,遼寧芭蕾舞團一直致力於打造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創中國芭蕾作品,先後創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嘎達梅林》、《孔雀膽》、《二泉映月》等經典劇目。「創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劇,在故事選擇上要從五千年文化歷史中選取具有代表性,又不失時代感的內容作為創作之源,使其從根本上貼近人民生活和心理認知,其次在創作中要肯花時間要追根溯源、深入調研,不斷推翻重塑,把民族特點和芭蕾特點融合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 遼寧芭蕾舞團團委書記李成全如是說。李成全現場透露,2018年遼寧芭蕾舞團還將為觀眾帶來另一部文藝精品《花木蘭》,「中國的芭蕾藝術絕對不能是單純的西方創作理念和創作延伸,必須要符合中國人的生活邏輯和心理邏輯,要有中國民族文化的印跡,有中國傳統道路的價值體現」。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期間,蘇州芭蕾舞團的《羅米歐與朱麗葉》,作為一種大膽的嘗試和創新,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觀演體驗。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談到,「這些年來,蘇州芭蕾舞團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劇作上面進行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解讀著新一代人對中國傳統芭蕾的思考」。在蘇州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李瑩看來,中國芭蕾的創新突破並不僅僅局限於一定要穿中國服裝,把「經典」演繹為「現代」,而是要用多元化的國際手段,進行理念、形式、舞蹈、音樂等全方位的融合創新。藝術要做到足夠大膽,才能做到「民族的是世界的」。

《大夢敦煌》讓「足尖」飛天不再是夢

  2014年,蘭州芭蕾舞團在成立次年,以敦煌藝術寶庫為背景,推出了原創芭蕾版《大夢敦煌》舞劇,一舉贏得國內外讚譽。「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文化走出去,中國古老的絲路文化將以多姿多彩的形式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蘭州芭蕾舞團「掌門人」蘇孝林興奮地談到。

  回到基層 深入生活尋找中國芭蕾的藝術生命力

  文藝生命最持久的源頭和活力在基層,在生活。文藝創作不僅需要在題材上紮根生活,更需要在藝術表現方式不斷推陳出新。

  「中國芭蕾藝術要發展僅僅做到緊跟西方芭蕾發展潮流是不夠的,我們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以民族化、群眾化為基礎,創作出更加適應中國國情、滿足中國人大眾審美需求的原創作品,只有這樣才能使芭蕾這項高雅藝術更加貼近群眾,深入群眾生活,從而紮根於中國大地,這也是引領中國芭蕾在原創道路上前進的動力和源泉」李成全對此認真談到。

  如何讓藝術的影響力逐漸輻射,甚至傳播到更廣大的社會文化層面上?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衛承天表希望,新生的芭蕾力量可以創新藝術形式,走出劇院,通過打造藝術節這樣的活動形式,發揮本土編導作用,讓他們跨界合作;同時組織開展城市當中的芭蕾舞團通過短平快的形式走到城市等不同地方去,讓更多的市民在更近的距離接觸芭蕾。「我們有一個項目叫『和我們一起來跳舞』,主要是聚焦三類人群,一是學生,一是老人,還有就是40歲以下的從業者,通過邀請他們觀看我們的演出,和演員進行日常的交流,讓他們深入到藝術家的生活當中來。藝術只有在觀眾的互動中才是最鮮活的」。

  從基礎教育抓起 全面做好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中國芭蕾走到今天,離不開對各舞團及廣泛社會力量對芭蕾人才的重視與培養。

  作為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專業芭蕾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芭蕾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每年為國內外輸送了大量的芭蕾藝術人才。遼寧芭蕾舞團首創的以團帶校,以校養團的模式也對其他舞團在人才培養方面產生了很多啟示。

  天津芭蕾舞團團團長陳川現場表示,在人才培養方面,他們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目標,從2005年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百日集訓的工作方針;在人才吸收方面,每年從北京舞蹈學院、遼寧芭蕾舞團附屬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廣招芭蕾人才;對於人才的積累,採取和遼寧芭蕾舞團共同待培,優先將人才輸送到遼寧芭蕾舞團進行培訓。

  「從上世紀70年代全額撥款,到90年代差額撥款,再到2012年又回到全額撥款的全過程,對於芭蕾後輩人才的培養深有感觸。上海的人才培養計劃除了一團一策,還有一人一策,就是根據演員的不同條件和特點進行培養」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辛麗麗這樣說到。也正是因為對人才的重視,上海芭蕾舞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影響,並成為上海文化的金名片。

  人才隊伍建設上,各個舞團大同小異。「廣州藝術學校的芭蕾舞科的學生畢業了以後可以直接輸送到團裡。廣州芭蕾舞團的芭蕾老師也經常去藝術學校給高年級的學生進行培訓、排練。高級學生在即將畢業的兩年裡會經常進入廣州芭蕾舞團的演員團隊,一起參與、感受演出。從劇團來說,這樣可以很精粹地發現人才,並且也能夠很快地實現從學生到優秀演員的角色轉換。另外,廣州芭蕾舞團保證每年整個芭蕾舞團不少於三次出國巡演,讓每位演員都能夠走向國際,讓國際上的觀眾檢驗我們自己的芭蕾舞」廣州芭蕾舞團芭蕾導師傅姝補充談到。

  在聽完各舞團負責人分享完之後,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趙汝蘅趙汝蘅由衷感慨,一個劇團的立團之本其實很簡單,就是劇目和人才。沒有好的劇目哪有好的藝術家;沒有有絕活的人才就沒有好的作品。同樣,一個劇團在創作上如果沒有能立足、能鍛鍊人的劇目,相輔相成的人才體系也建立不起來。「對於創作,我們現在的問題在於知識不夠,這個得從學校開始。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培養藝術人才知識系統的全面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人才的音樂、文學、美學修養等」。

  「因為中國的芭蕾和其他國家不一樣,他們是從劇團做起,中國芭蕾是從學校做起。有了學校才有芭蕾舞團,而其他國家是先有劇團再有學校。所以這一點,到現在對我們的芭蕾還有影響。創作這塊短板是一個專門的話題,我建議有關方面專門組織討論、研究、採取措施,怎麼樣把這塊短板補上」 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許定中現場做出了這樣的呼籲。

  百花齊放 民營舞團生存發展應受更多重視

  呼喚靈性、追求超越。作為唯一的一所民營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也是十家舞團中唯一一所以當代芭蕾創作的專業舞團。從2008年建立初始,如今已走過九個年頭,在這九年時間裡,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先後創作出了15部作品,巡演了30多個國家和60多個城市。他們的作品更多關注當下人的生存狀態,將中國的文化精神和生活現狀融入到當代舞蹈藝術,切實表現中國現狀和中國年輕人的所思所想。正基於此,舞團所到之處都會受到廣泛地關注與讚譽。

  但事實上,作為民營劇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沒有國家固定的資助,每次都要按照項目去申請資金,以此方可得到政策補貼的30%。資金來源的不穩定性和滯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團的發展。儘管如此,舞團仍然堅持採用長期聘用演員的方式,而不是按劇目臨時拼湊演員,演員們每天練功,每天排練,匠心編導,用精品致敬市場。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副團長黃震感慨到,「只有在國家繁榮、文化市場繁榮的時候,才能有我們這些小眾中的『小眾』,才有我們發展的空間和土壤」。

相關焦點

  • 趙汝蘅:中國芭蕾自信歸根到底要從基礎教育抓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日訊(記者 魏金金) 「我們現在談文化自信,其實中國芭蕾在整個的文藝界裡是最自信的,這不是妄自菲薄。在29日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暨首屆中國芭蕾院團長論壇研討會上,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趙汝蘅如是說。   早期,新中國芭蕾的發展源於蘇聯芭蕾藝術家的熱情幫助。六十多年前,蘇聯專家奧. 阿. 伊莉娜來華教授芭蕾,從此開啟了新中國芭蕾舞的發展歷程。
  • 中國十大芭蕾舞團首次相聚展示《中國芭蕾力量》
    2017年12月31日訊,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迎來歷史性畫面——中央芭蕾舞團、香港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遼寧芭蕾舞團、廣州芭蕾舞團、天津芭蕾舞團、蘇州芭蕾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重慶芭蕾舞團、蘭州芭蕾舞團等十家芭蕾舞團,前晚在天橋劇場上演了一臺富有中國特色的芭蕾盛宴演出《中國芭蕾力量》。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內容提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原色,它們彼此融通、交相輝映,凝鑄成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引領時代的中國價值、氣勢磅礴的中國力量。邁入新時代,需要我們繼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理想信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強基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唐俊/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6-08 10: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鄭爽穿白裙學芭蕾,轉身看清後背衣服款式,這才是對舞蹈最大尊重
    鄭爽穿白裙學芭蕾,轉身看清後背衣服款式,這才是對舞蹈最大尊重。相信很多人對鄭爽不太陌生了,畢竟是一個出道十年的女明星,感覺鄭爽能夠走到現在的地步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她這一路走來經歷了特別多的挫折,前幾年因為鄭爽都內心特別脆弱,所以他基本上就只拍戲不出來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特別自卑,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鄭爽會這麼自卑呢?
  • 陽明山上盛開的芭蕾之花——記中央芭蕾舞團在中國文化大學舉辦《走進芭蕾》公益普及演出
    11月7日下午,劇團到訪位於臺北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為全場1400多名熱情師生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芭蕾普及之旅。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陽明山上,這所創建於1962年的中國文化大學以發揚中華文化與學術為宗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文學、史學和哲學,近代西方文明的優點在科學與民主,而中國文化的振興必須「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達到東方與西方、人文與科學、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用的全面結合。
  • 文化自信 匯聚精神力量(2020特別報導)
    版式設計:沈亦伶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電影局、國家文物局、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文化強國徵途上闊步向前的中國人民,將愈發堅定、更加從容。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文化自信正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繁榮,是凝聚力量,推動和保障「中國之治」的重要基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才能愈發光彩奪目,才能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有利於找到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 文脈同國脈相連——中國何以文化自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是最有韌勁、最具內涵、最富生機的文化,是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在人類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中華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滿自信的文化。
  • 芭蕾給你高雅的氣質,禮儀給你文化的底蘊!維也納國際芭蕾/現代/爵士舞夏令營
    /現代/爵士舞夏令營 I期:2018年7月16日-21日 II期:2018年7月23日-28日芭蕾給你高雅的氣質禮儀給你文化的底蘊來自中國的芭蕾/現代/爵士舞愛好者將在我們的帶領下開啟現有會員100多人,多年來從事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將歐洲美國及亞洲多種文化的融和,並根據各國文化差異,為各國藝術家及學生提供交流平臺,建立了良好信譽及鞏固關係。
  • 旅德華裔芭蕾舞蹈家邱思婷:藝術是最有力量的溝通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 楊凱淇)「文化藝術沒有國界,是最有力量的溝通。」旅德華裔芭蕾舞蹈家邱思婷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華人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就像一個小窗口,外國觀眾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中國。  7月30日,邱思婷將在北京世紀劇院出演《足尖上的情人——邱思婷七夕芭蕾之夜》,攜手法國浪漫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獻禮中法建交50周年。
  •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國力量的崛起
    國家力量,話語權的保證何為文化自信? 說的直白一點,文化自信是指作為整體的中華民族和其中包含的每一個個體,認同自己的文化,且視之為精神力量,並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 文化自信有一個前提條件,得有自己的文化。
  • 等待桃源碼頭景觀的「華麗轉身」
    等待桃源碼頭景觀的「華麗轉身」  12月17日,記者從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滇投公司」)獲悉,桃源碼頭景觀提升改造項目已於12月14日開工建設,計劃明年等待桃源碼頭景觀的「華麗轉身」  昆明滇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桃源碼頭景觀提升改造為盤龍江中段(米軌鐵路橋—永平橋段)復航項目(一期工程)景觀帶的過渡段改造,改造區域涉及圓通大橋下遊至八角橋上桃源廣場區域內
  • 「天下百合第一村」華麗轉身
    「天下百合第一村」華麗轉身  七裡河區袁家灣村百合產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找準發展「好路子」  新修建的人行步道上,遊客們結伴沿著緩坡前行,兩側青山蒼翠、山下百合花海,遊客們不時停下來拍照,而景區內的蒙古包、露營帳篷、滑滑梯等處,更讓人流連忘返……這是今年7月袁家灣村舉辦蘭州百合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暨第三屆袁家灣生態文化旅遊節時的精彩一幕
  • 從「芭蕾教育起源」到中國!法國芭蕾藝術交流中心「跨國勁旅」發布!為中外芭蕾、高雅藝術交流注入全新活力!
    此前芭蕾世界發布《願中國每一座城市都有「法國芭蕾藝術交流中心」!願每一個人都能學習到最正統的法國芭蕾!》《官宣!法國芭蕾藝術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法國芭蕾藝術交流中心」將進駐中國超100個城市!》,法國芭蕾藝術交流中心的核心骨幹成員由法國著名芭蕾舞大師、高等藝術院校校長、知名教育大師以及優秀的芭蕾產業青年人才組成。權威的教學資源、充沛的活力以及前沿的思想賦予了中心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 吉賽爾芭蕾|了解我們-師資力量
    >•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高級教師、考官•英國皇家舞蹈學院芭蕾考級執教資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執教資格•四川省舞蹈家協會會員•曾參加《World of dance》、《Arena》等國際舞蹈大賽;多次在國內外參加知名大師進修班-朱寶儀-吉賽爾芭蕾  骨幹教師
  • 快訊 | 中央芭蕾舞團將拍攝中國首部3D動漫芭蕾電影《過年》
    今天(8月21日)上午,中央芭蕾舞團攜手中國動漫集團、德納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經典芭蕾舞劇《過年》中國首部3D
  • 『學子觀點』文化自信——徵服世界的力量
    上周五,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開播了。對於愛好傳統文化的人不亞於一場盛宴,想必大家也並不陌生。
  • Tue.專訪|芭蕾多元化時代——現代芭蕾編導Peter Quanz訪談
    不少人不喜歡現代芭蕾,覺得現代芭蕾晦澀難懂,服裝也不華麗,舞臺布景也不夢幻。在您看來,古典芭蕾,現代芭蕾之間有什麼關係?Peter:嗯(思考)...首先,在我看來,優秀的作品就是優秀的作品。彼季帕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入符合當時條件的元素,從而形成他的「芭蕾時代」的。芭蕾的創新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現,比如說將不同類型的舞蹈融合,將不同文化交融等等,以此保持古典芭蕾的生命力,同時反映我們的時代。對於舞者,編導和觀眾來說,這都是非常有趣的。 CBM:說到不同文化和新的芭蕾故事,和您的作品同場上演的還有一部舞劇,叫做《梁祝》。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讓文化自信之光指引青年幹部成長
    青年幹部要帶頭堅定文化自信,當好傳統文化的認同者、紅色文化的示範者、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在躬身實踐中詮釋文化自信,讓文化自信之光體現在每個黨員幹部身上。  堅守精神家園,讓傳統文化「不褪色」。我們的文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種覺悟和反思是獲取文化自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