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被誤讀的《走出非洲》,電影:賺足了票房和眼淚;原著:從來就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2021-02-08 安緣

(文圖皆原創,點擊上面藍色安緣輕鬆關注)

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走出非洲》,是由美國知名影星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改編自卡丹麥女作家凱倫·布利森(Karen Blixen)用筆名寫的自傳體小說。

在電影《走出非洲》中,好萊塢導演花費了近90%的篇幅,刻畫了原著作者凱倫和丹尼斯·芬奇·哈頓(Danys Finch Hatton)在非洲的愛情故事,賺足了票房和眼淚。


但是,原著版的《走出非洲》,根本就不是一本愛情故事書。



         【從來就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走出非洲》這本回憶錄,記錄了凱倫在肯亞經營農場的生活,並花了極其大量的篇幅地描寫了當地的土著人。

恕我直言,只有對非洲文化和生活感興趣的人,才有耐心讀完這本書。

和電影很不一樣的是,凱倫在《走出非洲》幾乎沒有提及自己的私生活。

原著370頁多頁,凱倫只有兩次提到了丹尼斯:


第一次,是用不到20頁記錄了和丹尼斯一起打獵的過程;第二次,同樣是用了不到20頁,寫離開非洲前和丹尼斯在一起的日子,以及丹尼斯的葬禮。

凱倫對丹尼斯不到40頁的描寫,完全是冷靜而客觀的,好像在寫一個普通朋友。甚至對於丹尼斯的死,以及處理丹尼斯葬禮的一些事宜的記述上,凱倫也都是用心平氣和的筆調抒寫的,好像在述說一個尋常朋友的去世,完全沒有電影中展現的那種作為親密愛人的痛徹心扉的畫面。

所以,如果你沒有看過電影版的《走出非洲》,僅僅是讀原著,你甚至會猜想兩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正是因為作者凱倫在原著中,並沒有就與丹尼斯的戀情進行任何直接的描述,有的只是一些隱約的暗示。

那麼,現實中,他們的真實關係到底如何呢?

 

       【痴情女和花花公子的世俗篇章】

(凱倫·布利森,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丹尼斯·芬奇·哈頓的青年和中年,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在原著《走出非洲》一書中,凱倫這樣寫道:「他在農場的時候很快樂,他只是在想來的時候才來。」這句話的內容和風格都很美,體驗了獨具非洲特色的優雅,但它背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要想了解真實的故事,推薦你讀讀作家Sara Wheeler於2006年出版的《TOO CLOSE TO THE SUN》。這本書深度挖掘報導了包括凱倫、丹尼斯等人當時在非洲生活的真實情況

丹尼斯·芬奇·哈頓,1887年4月24出生於英國。和電影版的《走出非洲》中羅伯特·雷德福飾演的滿頭金髮的男主角不同,現實中的丹尼斯40歲時就已經禿頂了。

「儘管如此,他還是長得很好看,像一個英國貴族」。

丹尼斯帶著已故叔叔留給他的錢,去了當時的英國殖民地——肯亞,在那裡成為了當地知名的白人獵人。


丹尼斯曾於1928年,陪同英國威爾斯親王(後來的英王愛德華八世)在非洲進行狩獵。

(左下側女性,是丹尼斯在肯亞的另外一個緋聞女友Beryl Markam;右上側是丹尼斯陪同英國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在肯亞進行皇家遊獵期間的茶歇照片。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1918年,丹尼斯31歲的時候遇到了凱倫·布利森(凱倫比丹尼斯大兩歲)。凱倫迅速愛上了丹尼斯,在寫給她母親的信中,她這樣說道:「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丹尼斯這樣聰明的人。」


但是,丹尼斯不僅僅有凱倫這一個情人。


當然凱倫也非常清楚,且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獨立的女性,儘量隱藏自己對丹尼斯真實的情感需求。她明白如果丹尼斯知道她的生活圍著他轉,就會離開。因為:「丹尼斯喜歡的愛情關係,是沒有規則的約束。」

 

儘管凱倫盡力隱藏自己的愛,但根據《TOO CLOSE TO THE SUN》一書中的記述,丹尼斯曾經對他的另外一位女友Rose說過,還是忍受不了凱倫對他的情感需求:

「如果我不搬出農場,我們將失去一切,甚至美好的記憶。」

(左側的丹尼斯和中間的Rose。Rose:丹尼斯的女友,丹尼斯的眾多摯愛之一,兩人的關係維持了十幾年。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凱倫知道,她對出身名門的白人獵人丹尼斯充滿激情的愛是沒有辦法得到回報的。對丹尼斯來說,和她結婚是不可能的。

 

「丹尼斯是個可愛的人,但他也很自私。」 《TOO CLOSE TO THE SUN》一書中的受訪者——Ben Birkbeck's 的第二任妻子Ginger回憶道。

 

「自私和難以捉摸之間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但正是丹尼斯的飄忽不定吸引了凱倫(以及其他許多女性)。他公然拒絕承諾,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自私的。」

 

丹尼斯和凱倫一起生活了3年,雖然是斷斷續續的。當凱倫向丹尼斯透露即將面臨的破產時,丹尼斯也只是部分地做出反應,拒絕把她放在自己生活的中心。丹尼斯知道凱倫很絕望,但他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

1923年, 丹尼斯搬進凱倫的農場裡。但是到1926年,即丹尼斯去世的5年前,兩人之間的裂縫已經產生。

(凱倫和她的黑人幫傭們。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TOO CLOSE TO THE SUN》一書中,凱倫在寫給她母親的信中有這樣一個段落:

「我在非洲的黑色的兄弟,已經成為我生命中最大的激情來源。至於丹尼斯,他雖然讓我很快樂,但是和我的非洲兄弟們比起來,他沒有什麼分量。


我很喜歡他來我這裡,但他只是做他願意為我做的事情。他對我的快樂和不快樂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我的非洲兄弟們就不同了,那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一度痴情的凱倫是日漸失望。事實也證明,凱倫在丹尼斯心裡的分量從始至終就不太重。

1931年,丹尼斯因駕駛的小飛機失事而亡。在丹尼斯的遺產裡,有8000英鎊的現金,和一處被估值為1487英鎊的房產(如今市值約52,327英鎊)。


但這些遺產裡,沒有一分錢留給凱倫。凱倫在丹尼斯的遺產分配裡並沒有被提及。

 

一個男人如果真正愛一個女人,一定會保護她,供她衣食住行;在她經濟上有困難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拿出金錢幫助她;即便他只有5塊錢,也會想盡辦法籌集10塊錢給他心愛的女人;在他的遺產繼承裡,他心愛的女人一定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顯然,丹尼斯並不愛凱倫。

(老年的凱倫·布利森,圖片來自資料翻拍) 

現在,知道了凱倫和丹尼斯愛情故事的真相後,你就會了解《走出非洲》這部370多頁的名著中,凱倫為什麼只用不到40頁的篇幅寫丹尼斯了。

當一個女人明白一個男人並不愛她之後,為什麼還要用一整本書來記述她的痛苦呢?!當然沒有必要!就應該是原著《走出非洲》這樣,用10%的筆墨輕輕帶過!

而非要把丹尼斯寫入《走出非洲》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是他們兩人當時在肯亞眾所周知的一段情?因為丹尼斯是當地著名的白人獵人?答案只有凱倫可以回答!

 

原著版的《走出非洲》,根本和愛情無關。如果非要扯上與愛情的關係,也不過是一個痴情失意女和一個花花公子的世俗篇章!


但如果好萊塢導演按原著去拍攝《走出非洲》,又怎麼可能博取觀眾的眼淚、並創造票房奇蹟呢?

 

所以,電影版的《走出非洲》,不過是一個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賺取票房和眼淚的、好萊塢世俗版的、贗品的愛情故事,和原著相去甚遠。




       【丹尼斯飛機失事的國家公園】

1931年,丹尼斯·芬奇·哈頓因其駕駛的輕型小飛機失事墜落,而死在了肯亞西Tsavo國家公園內的沃伊。


Tsavo國家公園,或許你連這個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它位於肯亞的東南,分為東部公園和西部公園兩個部分。如果把兩個部分連接起來,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之一。

它佔地20,333平方公裡,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14倍之餘(藍色部分是Tsavo國家公園東西兩個組成部分,紅色的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Tsavo國家公園,以非洲紅象眾多而出名。


丹尼斯去世之前的夢想,就是開著輕型小飛機,從高空追蹤Tsavo國家公園大象的足跡。這也正是他的小飛機失事在Tsavo國家公園的原因。

歷史上的Tsavo國家公園不僅是著名的,同時也是臭名昭著的。著名是因為它奪人的美景和生物的多樣性;臭名昭著是因為這裡的大象和犀牛曾經大批量地被偷獵者殘忍殺害。

 

在20世紀80年代的前幾年,索馬利亞偷獵者為了索取象牙,每年獵殺5000頭大象,當時的情況幾乎是隨意射殺。大象數量由20世紀70年代的40000頭,到1988年的偷獵高峰,只剩下僅僅約5000頭了。由於亞洲和中東對犀牛角的需求,99%的黑犀牛都滅絕了。

面對這些厚皮動物所處的嚴峻危機,肯亞政府成立了KWS——肯亞野生動物保護中心,花了3年時間才掌握了Tsavo的保護權。肯亞政府又帶頭請國際社會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護,終於在1989年達成了對象牙和犀牛角的貿易交易禁令。

如今,你走進Tsavo國家公園,會發現它和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這裡不是平原,地貌非常豐富,有起伏的山脈、筆直的峭壁、天然的泉水和沼澤。

Tsavo國家公園裡生活著超過12000種動物,包括東非數量最大的紅象,還有犀牛、水牛、獵豹、獅子等,此外棲息著500多種鳥類,是著名的觀鳥天堂。

      【以丹尼斯命名的頂奢營地】

Tsavo國家公園雖然面積遼闊、野生動物豐富,但是因為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約束,所以整個國家公園一共只有8個營地和酒店。

 

Finch Hattons奢華帳篷營地是這八家之一,坐落在西Tsavo國家公園內,也是最出名的一家。


Finch Hattons營地,是得到《走出非洲》的男主人公丹尼斯家族後人的授權,才以丹尼斯的名字命名的,以此紀念並實踐當年丹尼斯所憧憬的理想生活方式。

 

從飛機上望下去,Tsavo公園的土地是紅鏽紅鏽的顏色,只有Finch Hattons營地是一片綠色盎然。

從吉力馬札羅山來的泉水,從地下一路蔓延到這裡,變成了地表上3平方公裡的綠洲。

這股神奇的地下泉水,自酒店開業27年來就沒有停歇,所以吸引了20隻河馬和60隻鱷魚常年居住生活在這裡,同時還吸引著很多野生動物不停地回來飲水。

綠洲的周邊,是非洲最高峰的吉力馬札羅山和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火山Chyulu Hill的壯觀景色。

 

這就是Finch Hattons奢華帳篷營地選址的獨特性,也是讓它成為Tsavo國家公園8個營地中最奢華、最昂貴的原因之一。

      【與60隻鱷魚、20隻河馬為鄰】

住在Finch Hattons這片綠洲環繞的營地,與住在馬賽馬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你會忘記了身處非洲,感覺是到了中國南方的水鄉,連空氣都不是乾燥的,而是迷濛的、溼潤的。

營地裡一共有17個帳篷,每一個都臨水而居,個別的帳篷配有私人泳池。私人泳池的前景,就是綿延的綠洲。

不過,你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美景而大意喲。別忘了,你是在非洲,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下。

營地裡的這片綠洲之地,常年居住著20隻河馬和60隻鱷魚。它們就生活在你的帳篷和私人泳池的延伸處!


親自送我到房間的營地總經理William叮囑道:「不要靠近池塘!」 

他伸手一指,距離我的帳篷大約7、8米的地方,一隻3米長的鱷魚正在營地中心池塘邊的草叢裡趴著,真的是好驚悚!

William告訴我,20隻河馬、60隻鱷魚是營地綠洲裡的「常住民」,其中最大鱷魚的一隻叫Idi Amin,體長達4米。

Idi Amin如此出名,以致於都有了「姓名」,還起因於一個事件:

2009年,一位外籍攝影師在營地餐廳的池塘邊專注於拍攝,突然這隻鱷魚從水裡躍出。值得慶幸的是,Idi Amin只是叼走了攝影師放在池塘邊的巨大攝影包,當然攝影師也被嚇得魂飛魄散。

從我入住的帳篷到營地的餐廳要步行十幾分鐘,按照肯亞當地營地的通用規定,夜晚時分,客人是不可以單獨在營地走動的,需要有馬賽保安陪同才行。

 

夜晚,在保安Matthew 的陪同下,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身處在何種「險境」:

Matthew拿手電筒隨便往水裡一照,我就隨著光束看到營地中心的池塘裡有三隻鱷魚、兩隻河馬在閃爍著它們兇狠的眸子;再往黑暗的草叢裡一照,是一組組金色的光暈,那是食草動物們閃動著的眼球。

在手電光的照射下,動物的眼球隨著它們身體的移動,就像是夜色中跳躍著的寶石,光芒四射。

我入住的第一晚半夜12點停電了,獨自安眠在帳篷裡的我有點害怕,只能自我安慰地想著這家營地已經有27年輝煌的經營歷史,這一夜定會是「全須全影」的吧!


清晨的曙光終於來臨了。從我房間到餐廳的一路上,沙地上布滿了各種不同尺寸和形狀的新鮮糞坨,可見營地的這一夜是多麼的形色生動、生龍活虎!

在清新的空氣和溫和的朝陽下,兩隻小猴子太專注於彼此之間的追逐打鬧了,在營地叢林拐角處差點撞我一個滿懷,我們彼此都嚇了一跳。我暗自慶幸,幸好如此忘情投入的不是兩隻河馬或兩隻鱷魚!

           【營地裡的獅子防衛者】

肯亞的很多營地都僱傭了大量當地馬賽人,馬賽人最常任職的崗位是營地保安。


在馬賽的傳統文化中,成年男性必須以殺死一隻獅子來彰顯勇氣,同時以此作為一種「成人儀式」。在Finch Hattons營地工作的馬賽保安Matthew (上圖) ,15年前在他17歲時,赤手空拳殺死了一隻獅子。

一個世紀以前,非洲有20多萬隻獅子,但是現在整個非洲只有不到3萬隻獅子,肯亞僅僅剩下大約2000隻獅子。在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倡導下,如今狩獵獅子已經屬於違法。

 

原來的馬賽獅子狩獵者,現在大多已經變成了「獅子防衛者」(Lion  Guardians),他們的工作多是營地的保安。幾乎每個「獅子防衛者」都殺過獅子,但現在他們的任務是保證人不被獅子傷害和互相傷害。

作為營地保安,這些馬賽人需要整宿整宿地執勤。說實在的,肯亞的夜晚還是很冷的,尤其是在馬賽馬拉大草原,夜裡執勤的保安都穿著棉大衣禦寒。不過,32歲的Matthew告訴我,他非常喜歡保安這份工作。

真的是人各有志,或許Matthew就是喜歡獅子見到他望風而逃的那種滿足感!而我,由於了解了Matthew的本事,所以在Finch Hattons營地的日子裡,夜間行走因為有了Matthew的陪同,而安心許多!

           【每天兩次遊獵活動】

營地給入住客人每天提供兩次遊獵活動,而且都是免費的。

我入住的時候恰逢營地的淡季,所以每天都有專屬的四驅越野車和嚮導陪我一個人去遊獵。

我有幸拍攝到了東非草原的「藏身高手」——花豹。

           【美食美酒:一價全包】

入住Finch  Hattons營地的客人免費享用每日的三餐,確切地說是每日五次免費用餐: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凌晨遊獵出發前的小食,和黃昏4點遊獵前的下午茶。

客人入住期間的各種軟飲料和酒精飲品,也都是24小時無限免費供應的。

Tsavo國家公園的晚上並不特別冷,不像日夜溫差特別大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在那裡到了晚上客人們都穿著防風衣、羽絨服,靠近篝火才能禦寒。這裡是很舒服的初夏感覺,因此Finch Hattons營地規定,晚餐時候所有客人必須著正裝。

我很期待晚餐時分,因為營地總經理William特意為我預留了餐廳屋頂土著風格的露天天台,陪我在星空下用餐。更重要的是,他還答應我,晚上會找出《走出非洲》這部電影為我播放。

 

想想看,在Finch Hattons命名的營地,欣賞這樣一部如此出名的好萊塢電影,是以此方式追尋Denys Finch Hattons當年未完成的理想麼?

           【入住該營地的理由】

營地全稱:Finch Hattons Camp

Camp Name:Finch Hattons Camp

營地所在地:肯亞,Tsavo國家公園內

入住理由:

1,Finch Hattons家族後人授權命名的營地;

2,住在肯亞少有的3平方公裡的綠洲之地;

3,在比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大14倍面積的Tsavo國家公園遊獵;

                【更多實用信息】

肯亞籤證:你可以自己登陸肯亞官方網址,申請電子籤證。籤證加服務費,總計52.53美金,網上支付。列印電子籤證,隨身攜帶。

網址:www.ecitizen.go.ke。

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書:

進入肯亞是需要黃熱病疫苗接種的,疫苗生效需要時間,至少要在出發前10天前注射。北京接種黃熱病疫苗的地址是:北京和平裡北街20號。體檢加疫苗,收費約350元。


如何抵達:兩種方式。

第一種抵達方式是乘火車:從奈洛比的SGR火車站出發,抵達營地所在的Mtito Andei火車站。火車歷時3小時,頭等艙15美金。火車最早一班的是8:20am出發。

奈洛比的SGR火車站比較新,安保措施嚴格:行李需要被警犬偵察兩次,再被儀器掃描兩次,旅客還需要貼身檢查一次。頭等艙車廂很乾淨,行程中免費提供一份小食、一瓶水。

營地提供有償接送服務,從Mtito Andei火車站到Finch Hattons營地,需要2小時車程,收費100美金。


第二種抵達方式是乘坐奈洛比境內小飛機:從奈洛比境內的Wilson機場出發,飛去Finch Hattons營地附近的兩個簡易機場。一個是Tsavo Finch Hattons簡易機場,該機場距離營地10分鐘車程;另外一個是Tsavo Kilaguni簡易機場,距離營地1小時車程。

飛行時間1-1.5小時。境內小飛機往返機票價格約350美金。

訂票網址:https://www.flysafarilink.com。進入網址後需要輸入全稱:Nairobi-Wilson 和 Tsavo Finch Hattons。


營地的旺季:每年東非動物大遷徙的6-10月。

外國遊客通常會選擇在每年動物大遷徙的時候,在肯亞西部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住幾天,之後再搭乘境內飛機或火車,到肯亞東部的Tsavo國家公園的Finch Hattons營地小住幾日。

營地價格:營地推出的打包套餐是:3晚,3950美金/人,包含三餐、酒水、遊獵活動,以及內陸航班的機票。


【聲明】:文圖皆原創!歡迎轉發,侵權必究!

近期我去過的非洲其他五星營地、酒店和列車

點擊藍色標題直接進入閱讀頁面

我登上了世界上唯一擁有移動浴缸的、鐵軌上的豪華宮殿,躺著、泡著玩遍了整個非洲

高端遊獵玩家,都睡在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下的露天「星空床」

這國的古董有軌電車就是「酒鬼專列」,不是醉醺醺的,乘務員都會朝你翻白眼



他,百億富豪,75次瀕死冒險,性命攸關的一次是背著全裸美女衝浪

【非洲】:這個種族一夫多妻,女性都被切掉了身上最神秘、最敏感那個部位

【東非】:泡在獅子林上空的露天浴缸裡,是銷魂處,還是英雄地?

安緣微信號:13910716590

或長按以上二維碼添加

 

安緣(筆名),真名楊璐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旅居中國——26個外國人的家和你的不一樣》一書的作者。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為該書封面做「傾情推薦」。好利來總裁、攝影家羅紅為該書在封底寫推薦語。該書在三聯書店登上暢銷書榜。在京東、噹噹、卓越等網站均有銷售。

郵箱:1657919167@qq.com

上期回顧:

【金三角】:一江黃湯水,三國邊界,四面楚歌,以及被沒收護照的獨特旅程

點擊下方藍色的「閱讀原文」,直接閱讀。

相關焦點

  • 《走出非洲》
    但我看了原著作者凱倫·布裡克森的照片,覺得梅麗爾·斯特裡普實在是太像原著作者了。看過原著小說,一開始以為這是一部講大女主如何在非洲這片土地上與自然相處、與黑人交往的故事,看到後面才後知後覺電影和原著出入太大。全片最還原原著的一個場景恐怕就是一群非洲小孩偷摸聚在一塊兒,就為了等凱倫的布穀鍾報時的那一刻,一陣鬨笑然後掉。讀原著時就覺得這一幕很有趣,看電影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有趣。
  • 4部「催淚」電視劇:樸信惠佔一部,第4部賺足了眼淚!
    4部「催淚」電視劇:樸信惠佔一部,第4部賺足了眼淚!1.《遇見王瀝川》主演:高以翔、焦俊豔「瀝秋夫婦」演繹得入木三分,甚至已經超越了原著。跌宕起伏的虐戀故事讓人感動不已,催淚啊4部「催淚」電視劇:2.《對不起,我愛你》主演:蘇志燮、林秀晶,突破了韓劇傳統的悲情模式,承襲了韓國電影無限接近「自然」和「本色」的風格,引領著韓劇步入新「悲」潮。4部「催淚」電視劇:3.《天國的階梯》主演:權相佑、崔智友,樸信惠扮演女主小時候,雖然故事老套而且有點俗,但是幾位主角的傾情表演把韓劇裡那種悲傷欲絕的愛情故事發揮的淋漓盡致4部「催淚」電視劇:4.
  • 《走出非洲》小說和電影中的男女視角差異
    同樣是以回憶倒敘的方式來記述主人公在非洲的生活,小說《走出非洲》更多的感覺是散文化隨意性的表達,作者卡倫.布裡克森似乎是並沒有什麼側重點地在講一個故事。她的故事不是從頭講起的,她的思緒是遊弋的,恩戈莊園,土著小孩,與他們若即若離的羚羊魯魯,莊園上的孩子,她的朋友和土著僕人……似乎是她的心想到哪裡,她的筆就寫到哪裡。
  • 身患絕症也配擁有愛情,這部電影賺了我太多眼淚
    幾年前,愛情片《星運裡的錯》超高票房,引起影界熱議。2019年上半年,又一部「絕症愛情片」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
  • 《走出非洲》不是我心中的她
    記得多年前看過《走出非洲》原著,被書中女主文字各種戳中。於是,在觀看本片之前,滿懷期待。但是,並沒有預期中的美好重溫。觀影完畢,我不禁自問:這是原書中的那個凱倫麼?答案:顯然並不是。首先是女主遠赴非洲緣由,我不記得是影片中那個臨時起意的橋段。說實話,我覺得任性得有點令人起疑/反感。這隨手一抓就拿來做自己婚姻對象的做法,無論如何我無法共情/認同。
  • 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愛情電影前10名,沒有高評分也拿高票房
    經典的愛情電影,像暖人的蜜糖,百看不厭。520到了,雖然沒法和愛人一同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但是兩個人在一起觀賞一部愛情片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今天,精分君為大家整理了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愛情電影前10名。
  • 豆瓣8.6分《走出非洲》:一個女人的史詩和她的盪氣迴腸的愛情
    故事講述的是:丹麥富家女凱倫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孩,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離開遠嫁東非肯亞,嫁給一個並不愛自己的男人,然而男爵夫人的稱號並沒有給凱倫帶來幸福,新婚丈夫的冷落,遠在異域他多的孤獨,這些並沒有打消她的熱情,她全身心投入這片廣袤的土地,想要以一己之力改變那片土地,凱倫開墾土地,種植咖啡豆,經常外出打獵、探險,她漸漸的愛上了非洲。
  • 要看洗滌心靈的電影,比如《走出非洲》
    不知大家感覺怎麼樣,我對於近年來許多上映的電影,總有種看完後悔的感覺。或者是我的口味不能與大眾溶合——人們交口讚譽《讓子彈飛》,我就象看著裸體展示新衣的國王,再看看周圍人讚許的表情,不可理解。我幾乎是耐著性子把電影看完的,看完後覺得真是浪費時間,唯一慶幸的是沒有專程到電影院花錢買被一個杜撰故事愚弄的無聊。 喜歡看耐人尋味,洗滌心靈的電影,昨天翻看舊電影《走出非洲》,感覺很滿意。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陳意涵劉以豪賺足眼淚
    網易娛樂報導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內地有望引進的消息發布後,便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和翹首期待,男女主演陳意涵和劉以豪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從頭哭到尾 陳意涵劉以豪賺足觀眾眼淚「大發」陳意涵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飾演才華橫溢的作詞人宋媛媛Cream,和所愛之人生活在同一屋簷的她生活中元氣滿滿、俏皮可愛,然而在接受命運帶來的巨變時,她又幾度遊走在崩潰邊緣,人物情緒起伏巨大,多面性和複雜性都很難拿捏,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陳意涵則完成得格外出色。
  • 《走出非洲》風景與人的契合
    「在非洲的貢嘎(Ngong Hills)山腳下,我曾經有一個農場」。故事發生在非洲,這個美麗的地方理所應當也應該有很多故事。電影描述的是一戰前夕,人類的動蕩不安和戰火連綿與同一時期非洲草原的純粹、平和和寧靜,形成鮮明的對比。自由,也正是Denis可貴的地方,當人們在清繳地盤收穫所得的時候,他的飛機正掠過雪山的頂部,火烈鳥正懶洋洋的走向日落。
  • 比愛情更打動我的是親情,《快把我哥帶走》,賺足了我的眼淚
    《快把我哥帶走》是說哥哥時分和妹妹時秒之間的故事,彭昱暢演的哥哥,張子楓演的妹妹。不得不誇一下這兩位年輕的演員演技超棒的,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即使哥哥也很難過父母離婚的事實,但是他努力的笑著,為妹妹編織著一個家庭美滿的夢,這是時秒一直都沒有看到的,時秒一直是個開心且天真的妹妹,這是哥哥一直在保護她。或許這份愛,不是那麼的直白,但是是那麼的溫柔。等到時秒認識到一切,再次許願,她希望哥哥時分無論是誰的哥哥,在哪裡,只要他幸福。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哥哥最幸福的事就是當時秒的哥哥。
  • 電影《走出非洲》裡的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out of Africa》走出非洲中得到了運用,這部片子表現了非洲迤邐的風光,同時整部電影用莫扎特的音樂,但是在哪裡用這段音樂呢?電影《走出非洲》圍繞的是一個丹麥女人凱倫展開的,她出身富貴,卻為了一個男爵夫人的頭銜,離開故鄉遠嫁非洲。在肯亞,凱倫慢慢學會了打獵、探險、管理農場……這讓她逐漸愛上了這片神秘而廣袤的土地。只是,愛情似乎不是那麼順利。凱倫遠赴千裡,穿過連天炮火,只為看望身在前線的丈夫,然而短暫團聚給予她的不是溫情,而是疾病的痛苦。
  • 禁播臺劇《一把青》,這部民國劇賺足了眼淚
    根據白先勇原著短篇《一把青》改編,一萬餘字的故事生生被擴展成了30餘集電視劇,還能稱作是不拖沓,一點兒也沒有魔改,被稱作是最佳改編,豆瓣獲評9.3分高分!看過電視劇的觀眾必然意難平,被賺足了眼淚,好口碑如潮,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神仙劇集?
  • 影訊 | 票房兇猛,口碑泛泛:尷尬的從來不是愛情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改編於鄭執同名小說,上映一天便佳報頻傳,#2020全球單日票房冠軍#、#七夕檔影史票房第一#、#國產片影史首日票房前十#在七夕節的加持下,全國電影市場單日票房成功突破5億。超越2018年4.69億的成績,無限接近於去年七夕檔的歷史最高成績。疫情雖然讓電影停擺了半年,但觀眾對於電影的熱愛依舊時刻轉動。
  • 《走出非洲》凱倫從貴族名號到貴族精神的人生
    德尼·波拉克1985年製作的電影《走出非洲》算的是我最喜愛的影片了。   多年前,我的一個朋友推薦給我。多年後,我又推薦給無數的朋友。  片中女主角凱倫,在她還是一個富家小姐的時候,跟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沒有什麼認真的理想,也沒有過多的人生經驗。因此,她的追求就是能夠獲得受人尊重的貴族名號。
  • 法國電影增加英語對白賺票房 走出小眾市場
    法國電影增加英語對白賺票房 走出小眾市場   如今,法國電影等同於法語電影的現狀正在悄然改變,法國電影製片商越來越注重製作英語影片。由政府資助、旨在促進法國電影拓展海外市場的法國電影聯盟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對於「非英語」語言的電影來說,英國一直是一個困難市場。2005年之前,法國電影在英國市場的份額一直低於1%,票房從未超過150萬張。「但從那時起,情況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這主要得益於英語電影的製作。」
  • 這部賺足觀眾眼淚的電影,不過是洗白渣女的謊言!
    02說到這,有的網友覺得:這部電影我也去看過,挺好看的,也被他們的愛情感動哭了,你憑什麼說它不是一部好電影?在這我不是在否認大家的情緒流露,只是希望你們好好想想為什麼哭?這部電影是韓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版,延續了老一套韓劇套路。
  • 推薦6部關於狗狗的催淚高分電影,每一部都賺足了我的眼淚
    《導盲犬小Q》電影裡的小Q感動了無數人。在原著書中,主人公是一隻叫可魯的導盲犬。每隻狗都會給人帶來幸福和歡樂,讓人忘記悲傷和寂寞。導盲犬可魯更是給主人帶去了希望,讓他眼前的黑色世界變得多姿多彩。單純、信任、愛與關懷,可魯帶給我們的,就是這種深切的感動。
  • 《走出非洲》一次非洲,一生也走不出的非洲
    不,凱倫如同一個旁觀者一樣敘述著自己的故事。對於凱倫來說,去到非洲是為了男爵夫人的頭銜,而從非洲離開,她的生命只屬於她自己。我們常常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苦苦拼搏,殊不知在你的生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喜歡這本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我第一次去到非洲的時候參觀了當地的一個著名景點,叫做凱倫故居。
  •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連續兩天破億
    票房成績優異,網絡熱度同樣一路走高,電影相關話題連續3天佔據抖音熱搜前三名,連續2日穩居第一名,更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7名,全民熱議。大量網友分享看哭視頻,影院內堪稱眼淚的海洋,悲傷情緒持續渲染,感動萬千觀眾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當之無愧成為現象級電影,取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