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入夜漸深,遠處偶爾傳來幾聲蛙叫。仰望廣闊深邃中高高懸掛的漭漭銀河,迷迷濛蒙,繁星點點,一切都是那樣的遼遠而充滿著莫測的神秘。
銀河倒映著滔滔東去的長江,見證了曾經高懸在長江流域先祖頭頂的,有關山山水水、日月星辰、霜風雪雨、鳥獸魚蟲等自然崇拜的無限威力和神聖力量的原始宗教。要研究長江流域的寶塔、寺廟和佛子們,就必須先了解遠古人類宗教的緣起。
星移鬥轉,晨曦初透,在人類蒙昧始開的原始部族社會裡面,普遍產生了一種生活方式,即一種各個部族集團內部的共同的教團組織、教義信仰和儀禮規範,這便是人類的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人們把它稱為「宗教」。
伴隨著歷史條件而產生、發展和演變的宗教觀念及其活動,對各相應歷史時段的人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等,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無法用任何尺度來度量的。
在信息爆炸、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代,宗教依然有著它與生俱來的頑強生命力,它是人類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矛盾的反映,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宗教凝聚了人類在精神領域中經過長期探索而積累起來的、豐富的人生體驗和思想結晶,蘊藏著人類文化極其巨大的精神遺產。
宗教之所以能夠長期對人們產生著巨大的吸引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宗教觀念適應了人類的某些心理需要。「只要人們還有一些不能從思想上解釋和解決的問題,就難以避免會有宗教信仰現象。」
宗教,可以說是歷史上人類尋覓的精神避難所、人類的一方心靈淨土。這方心靈淨土同樣為長江流域的人們代代傳承。
在當今交通發達的時代,長江流域的人們和生活在其他地區的大多數人一樣,大都進過基督教堂,到過伊斯蘭的清真寺,也流連過中國本土道教的觀和庵,當然更拜謁過佛教的寺廟,他們一定注意到了這些宗教場所,都無一外乎地在廳堂之上高高地鐫刻著或懸掛著條幅,教育信徒們從善。
鴻蒙初開,天地洪荒,史前的人類對世界的了解很少,人們對大自然非常敬畏,同時整個人類都想知道自己的起源。
地球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史前傳說、民間故事與史詩,很大一部分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它們都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例如:神造人說、神人相似、洪水說、英雄人物故事、早期戰爭、多神崇拜等。
是啊,人們能看到,人類有史以來,始終在探索、追尋、解惑世界的本源,最終,許多人都殊途同歸地步入了宗教之門。他們要找到的,是守護心靈的寧靜,只要能夠讓靈魂得到慰藉,無論是哪路神靈他們都來者不拒,也許這正是有信仰的人比沒信仰的人更幸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