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以其強大的威力,隨叫隨到的支援能力,統治著陸地戰場,成為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神」。但一個炮群要想打的準、打的狠,少不了炮兵、偵察兵、計算兵、測地兵、通信兵、氣象兵和指揮員的通力配合。
偵察兵是火炮的「眼睛」。遠程火炮是間接瞄準,幾十公裡之外看不到目標,需要有人提供目標方位、距離和高程,再解算成射擊諸元。
現在的炮兵都開始數位化,利用無人機、GPS、雷達、雷射測距儀等先進設備快速偵察,從行軍到戰鬥不過短短幾分鐘,打完就跑,精度還特別高。但傳統射擊方式也不能丟,先進設備失效時,人工也要頂得上。
以前沒有先進裝備,火炮射擊是一項專業又複雜的任務。部隊進入陣地前,先由測地兵完成大地測量,建立炮兵控制網,將炮陣地、偵察哨、所、站納入統一坐標系,賦予火炮和觀測器材基準射向。
然後軍事主官帶領偵察兵、計算兵、通信兵組成的偵察分隊,攜帶地圖、方向盤、炮隊鏡、測距儀、電臺、標杆等設備建立基本觀察所。
在主觀察所側方300~500米設側方觀察所。主、側觀察所通過標杆、炮隊鏡、方向盤確定連測基線,計算自身坐標,標註在地圖上。
有時候為了摸清敵人情況,還要派出前進觀察所、敵後觀察所。偵查兵們要獨立完成敵後滲透、偵察、隱蔽、生存等任務,還要躲避敵方搜索,非常危險的。
與此同時,後方炮陣地也構築陣地,確定坐標,用方向盤為每門炮賦予基準射向,完成射擊準備工作。
各觀察所建立後,便可對敵搜索。發現目標後,偵察兵快速測量方位、距離和高程,將分劃報給計算兵。偵察兵也計算敵人坐標,標在地圖上。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計算兵是火炮的「大腦」。現在有射擊指揮儀、計算機等設備,計算諸元很方便。老一代計算兵都是用計算尺、計算盤、對數表等,通過複雜的三角函數運算,計算炮目距離方位,從射表上查標尺射角,再結合風力、風速、氣溫、氣壓、藥溫等參數算出射擊諸元,上報指揮員,傳達到炮陣地。
炮陣地接到命令後,將射擊諸元裝定到基準炮,其他火炮根據與基準炮的偏差單獨修正,等待命令。現在的火炮信息終端機,能將射擊命令和諸元直接下達到炮班,反應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偵察兵完成了目標發現和火炮引導,但工作遠沒有結束。射擊命令下達後,基準炮先試射。偵察兵要觀察炸點偏差量,上報指揮員修正偏差。試射完成後轉入效力射,偵察兵還要評估毀傷效果。
條件允許時,要構建預設陣地,提前測量,在地圖上標出預定射擊點。敵人來時,前方觀察員只需要報目標編號,後方炮群便能迅速開火,準確射擊。
總之,炮兵是個技術兵種,每一個崗位都很重要。各個部門通力配合下,火炮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真正成為「戰爭之神」!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