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吉兇悔吝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020-12-23 易驛資訊

大家如果喜歡閱讀易經的話,就一定會讀到吉兇悔吝這四個字,那麼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那?很多人是不理解的,那麼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把這四個字進行一下更合理的派對,你會發現,吉兇悔吝的更合理的排序應該是這樣的,先有吉,然後是悔,然後是吝,然後是兇。如果更完整展現這個過程的話,應該是大吉、吉、無咎、悔、吝、厲、兇、大兇。我們可以看到起始位置的大吉和末尾的大兇是對稱關係的,同時,第二位的吉和倒數第二位的兇也是對應關係的,以此類推,無咎對應著厲,悔對應著吝。

然後,透過這種變化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吉兇變化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樂於守道,堅守道德,那麼他的結局也是好的,就會有大吉,如果一個人犯過一些錯誤,但是因為自己能夠及時審視自己,最終能夠及時行善,那麼其結局也是好的,就是吉。如果一個人犯過錯誤,即使犯了大錯,那麼經過別人勸說,最終能夠懸崖勒馬,那麼其結局不能說好,但是至少是沒有後果的,這就是無咎。而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哪怕是小的錯誤,不能自己意識到錯誤,那麼就是處境尷尬了,這時候處境會給他提一個醒,就做厲,就是再不改變就很難回頭了。如果繼續不能反省自己,按照事物的變化規律,最終形成兇和大兇。

由此,我們可以可以看到,從大吉到大兇,是一個矛盾變化的過程。而導致矛盾變化的誘因,完全是自己掌控。有人說易經是一個迷信,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唯物主義的知識。易經從來沒有告訴我們鬼神說,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唯心主義,而是從深層次解釋了陰陽共生和發展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就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電子和質子理論。揭開這種兩極對立的面紗,我們也能發現二者是相互統一的,統一的紐帶就是悔吝二字。大家注意發現,在悔的左側都是好的結果,在吝的右側都是不好的結果,這個悔和吝就是扭轉乾坤的關鍵。

悔就是後悔的意思,我們做錯事,及時後悔,就能逢兇化吉。如果我們做錯事,仍然執迷不悟,就容易進入十分兇險的境地。有的人可能認為弱肉強食,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喜歡損人利己,並認為這是自己能力較強,別人勸說仍然執迷不悟,不知不覺就走進了兇險的泥潭而不自知,而過失也不斷積累,最終導致結局悲傷。

吝的意思不是吝嗇,而是不捨得,不捨得什麼呢?不捨得後悔,為什麼不捨得後悔呢?事實上還是不捨得面子,有時候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為了面子仍舊一意孤行。事實上也知道做壞事別人會不喜歡,但是不捨得顧及別人的心情,只考慮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損人利己的性格,也就背道而馳,越陷越深。

有的老闆做企業,明知道前方投資有風險,家人勸說也不聽,還越挫越勇,最終導致了投資的失敗。有的人做官,父母千叮嚀萬囑咐不要貪腐,領導苦口婆心地教育不要貪腐,但是他認為不就是挪用點小錢,收點小賄嗎,有什麼問題?結果這種不悔反吝的想法,讓自己身陷囹圄。

因此,世上有悔,才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大哲學。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但是我們及時後悔,能夠避免很多問題。後悔不是優柔寡斷,而是日省三身的智慧,後悔不是反覆無常,而是挑戰自我的魄力,後悔不是沒有毅力,而是不斷前行的決心。明白了吉兇悔吝的道理,我們就能始終使用悔和吝的哲學來掌握我們的命運了。

相關焦點

  • 《易經雜說》吉兇悔吝
    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個位置就「貴」,沒有到某一位置就「賤」。所以卜卦時哪一卦是好?哪一卦是壞?是沒有一定的。甲卦,就某一事,某一空間地區,某一時間而言,是了不起的好卦,如果換了一個地區,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到廟裡去看神像,就有很大的感想,也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一堆泥巴,或一塊石頭,一根木頭,雕成菩薩像,成了「象」,然後在大廟裡一擺,人人都去跪拜。他為什麼那麼貴?
  • 巽卦代表的事物,以及「吉吝兇悔」是什麼意思呢?一次性看明白!
    說到「吉兇悔吝」這四個字,是易經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四個字,也是截至目前我們說過的五個卦裡面頭一個卦的爻辭全部出現了「吉兇悔吝」四個字,「吉兇悔吝」四個字從古到今各個大家的解釋雖然都不同,但是大體邏輯是相同的。「吉兇悔吝」四個字繫辭上傳中解釋為: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吉兇不多說,我們現在也常用。那吝是什麼意思呢?基本上現在不多用了。
  • 易經忠告:有一條古老規律,其特徵只有4個字
    在《易經》中就有一條為人處世的古老規律,而且只有4個字,那就是吉兇悔吝,會用的人才終生受益。吉兇:失得之象我們通常認為的吉兇是指有好事或壞事發生,而在《易經》中則指出了它的另一面。當一件事能夠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整體的態勢向上發展時,我們一定要及時抓住機會,順勢而上。
  • 曾仕強:易經中趨吉避兇的玄機
    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平常心,而平常心就是追求大家公認的、正常的、合理的東西。我們不要有吉兇,不要一天到晚求大吉大利,我們要的是犯錯後會改正補救。這個世界上哪個人會不犯錯呢?你說你不犯錯,那肯定是騙人。善於補救,才會使損害降低到最小,這是一個人該負的責任。有時候夫妻吵架,丈夫學西方的方式說:「太太,我最愛你。」太太心裡想,你講過好幾百次了。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真相是什麼,明白這3點很重要
    這樣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周易》「經"的部分。後來孔子鑽研《周易》,作《十翼》幫助後人解讀易經,好像給《周易》安上了十個飛翔的翅膀,所以叫「十翼"。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詩經 氓》中有一句: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意思是:那個男子用了兩種方法——卜和筮——來確定要不要娶這位他看上的女子,好在佔卜結果不錯,沒有什麼災害。
  • 易經中的「互卦」是什麼意思?
    朋友們,大家好,在學習易經的時候,有的書籍會提到一個詞,叫做互卦,很多的朋友可能一時不知道這個互卦是什麼意思
  • 《易經》掌握這20個字,你大概就知道64卦的吉兇了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易經》的卦爻中最常出現的20個詞,這樣大家就能夠初步基本了解一個卦的吉兇與否了。一、元元字有三個基本含義:頭等的,開頭的,最什麼什麼的。例:元亨一、元、天這三個字在古代被認為是最大的字眼。其實,我們現在也還在用,比如「元首」。
  • 不要再說難了,我來教給你一個簡單的《易經》解卦方法
    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我們每個中國人,只是我們平常沒有察覺。我想作為中國人,道文化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傳統的文化和習俗就會帶到哪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國外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華人街」。
  • 《易經》包括什麼和介紹什麼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現在的《易經》一般即《周易》。道家易經不只是指周易,三易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介紹了什麼內容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雷神和火神是什麼來歷?《易經》中雷火交加是什麼寓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火神山、雷神山」來命名,有沒有什麼講究。這個肯定是要有講究的了,中國傳統,大事小情都要看個日子,而這次並沒有向以往一樣按照地理位置去命名,而是選了兩個「神」去命名,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雷神雷神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
  • 黃曆是什麼意思?黃曆有什麼作用呢?
    「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我們的古人以為日月星辰,各有其位置,位置不同,會導致不同的自然現象,不同的自然現象便會有不同的吉兇變化。《道德經》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是「自然而然」,即「無狀之狀」。
  • 《易經》中「乾卦」,乾是什麼意思,乾卦有哪些講究?
    上出也,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向上冒出」,乙在這裡是「植物向上生長的樣子」,達通達,有達到、實現;顯要;對事物理解透徹的意思。所以,乾實際上就是指事物從生長到強盛到衰落的一個過程。孔子解釋說,乾就是健的意思,健之義生於上出,所以乾卦卦象是天,特性是強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改變命運的方法,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因為從中國人來看,生命是起伏不定的,易經談:「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也就是一動就有吉兇,不動就沒有,而動了以後,吉只佔1/4,兇、悔、吝等不好的部分共佔了3/4,所以說人生真是苦!難怪需要算命。故宮博物院是按照《易經》卦理設計的。它包含精確的數學原理。
  • 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誡:「傘有兩不放,否則財易散「,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提起《易經》, 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 命理中的「行大運」是指什麼意思?
    如果你曾經有過suan ming經驗的話,一般最多也就給排六步大運就足夠了(剛出生寶寶除外),為什麼呢?因為六步大運就代表了六十年。 縱使你目前只有十來歲,也已經有七十年的歲月了,當然並不是說你就活到七十,而是說你七十歲以後,縱使有再好的大運又有什麼用呢?
  • 易經.繫辭
    《易經·繫辭上傳》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 超好用的個人時辰吉兇寶典,每日趨吉避兇指南來了!
    時辰是古代用來計時的一種方法,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對應我們現在的24小時。命理學上,又根據十二屬相中的動物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每一日,都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十二個時辰。
  • 《易經》:「大人虎變,君子豹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這個說法出自《易經·革卦》,《易經》既然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其中有些字義肯定跟現如今不一樣,所以在解決這句話的意思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什麼叫「革」,什麼叫「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
  •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中天易張永紅整理在讀楊鳳琦先生的實踐範例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易經是用來幹什麼的?易經和佛道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很多朋友會說:這些間題還用考慮嗎?但是縱觀現今周易圈裡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現象,個個就真的是在幫人趨吉避兇嗎?非也!
  • 曾仕強:「否極泰來」給我們什麼啟示?
    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發展最壞的境況時,就會發生逆轉,朝好的方向發展。事情真的會如人所願嗎?標準答案是:很難講!了解《易經》的人都知道,事實上,多數情況下是泰極否來。為什麼會這麼說?因此,就需要我們用人為的方式來加速否極泰來。我們將泰卦與否卦放在一起,會發現兩卦當中只要調動幾個爻,情況就完全變動了。我們既然要講否極泰來,就要先從否卦看起,把否卦的初六爻跟九四爻,兩爻對換一下,它就變成了益卦。益就是利益,它是《易經》的第42卦,叫做風雷益。這種情況有一個名詞,叫做爻之,爻之就是爻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