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職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事實是這樣的嗎?
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已然成為職場潛規則,雖然話不能說死,但大部分情況就是這樣,無數職場人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三個道理:
事情做得越多,留給自己思考復盤的時間越少;
事情做得越多,離自己規劃的目標越遠;
事情做得越多,出錯的可能性越大,被別人算計的機會越多。
01 事情做得越多,思考時間越留越少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做事情,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能做點其他的事,多做一件兩件事還好,但是事情越多感覺越不好。
為什麼呢?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情越多,在自己的工作和別的事情兩頭跑的是時候往往會兩頭走不開,既浪費時間又把自己累得夠嗆。
可能自己本職工作沒有什麼很重的活,但是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應該是屬於自己充電的時間,工作一天復盤的收穫往往比埋頭苦幹一個星期的收穫更多。
如果事情做得很多沒時間思考,那麼給自己事業升職的機會就會被白白浪費掉,尤其是其他的事情幹的費力不討好的時候。
02 事情做得越多,既定目標離自己越遠
前同事小冰跳槽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因為能力很強得到了創始人的賞識,創始人把小冰作為團隊核心成員培養,小冰本身也非常努力。
但是她這個人協調能力很差,也不懂得拒絕,老闆給的任務、同事託她幫的忙她一律來者不拒,這樣過了幾個月,她不但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還因為沒有牢牢跟緊團隊發展的腳步而慢慢被邊緣化,與自己的目標漸行漸遠。
其實真正的方向感、目標感養成是:在對的事情上花功夫,不斷積累,看清方向,在能把握住機會的前提下做得多,這樣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積累下優勢,厚積薄發,找到事業著力點,從而達到縱橫職場的「小目標」。
如果事情幹得越多,自己在目標的實現上下的功夫越少,那麼成功也會越來越難。
03 事情做得越多越錯,被抓住小辮子的機會越大
俗話說事情做得越多越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事本來就是一個保量不保質的偽命題。
雖然做事的錯誤率不高,但是架不住有一個大基數。在追求數量的前提下,各種紕漏錯誤都可能接踵而至,這樣的後果輕則是被領導訓斥、扣錢,重則被有心人抓住小辮子還自己丟工作。
所以,為了飯碗著想,合理安排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做事恰當就好,不必非要多做事證明什麼或者不好意思拒絕,畢竟事業是自己的,如何發展應該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不是嗎?
總的來說,事實證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做得越多,死得真的越快,願各位職場人做好分辨,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貿然攬活,幹好自己的工作,早日走上事業巔峰!
我是廈九九,前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九九寫作賦能學院創始人,個人品牌變現顧問,《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