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些遇到了這部經典。
「愛的本質就是一場不可治癒的霍亂」。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候的愛情》這本書的書名,到作者用幾十萬字描述的對男主人公弗洛倫蒂諾與女主人公費爾米娜之間橫跨半個世紀的愛戀的讚頌中,驚嘆於馬爾克斯那些細膩到位的人物情感的描寫。作者用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戀故事,發掘出一條新的道路,一條漫長的永恆愛情的通道。
愛情中充滿著執著、忠誠與命運,還有尊嚴。作者對人性複雜、微妙之處的深刻洞察,對命運變幻莫測的喟嘆與思索,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書中有很多人物內心的剖白,讀到那裡時便有一種被箭射中似的顫動和心悸。如:
「她回過頭,在距離自己的雙眼兩拃(zhǎ)遠的地方,她看見了他那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龐和因愛情的恐懼而變得僵硬的雙唇。費爾米娜旅行回來時見到弗洛倫蒂諾的樣子,嚇呆了,隨即墜入失望的深淵,然後無情地拒絕了他。」
拃,音zhǎ,表示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來量得的長度。
「在此之前,一直支撐他(弗洛倫蒂諾)的是一個假象,那就是世界在變,習慣在變,風尚在變:一切都在變,唯獨她不會變。」
「讓時間流逝吧,我們會看到它究竟帶來了什麼。」
「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
「她驚慌地自問,怎麼會如此殘酷地讓那樣一個幻影在自己的心間佔據了那麼長時間。」
「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
「誠實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餓的時候才吃飯 愛的時候不必撒謊。」
「他顫抖而又莊重地將帽子放到胸口的位置,讓許久以來支持他活下來的相思之苦一股腦的迸發出來。
「『費爾米娜』,他對她說,『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
……
一生一世,何其動人。在自己反覆地回味這些文字的時候,為弗洛倫蒂諾那穿越了半個多世紀的,那帶有浪漫、幻想的柏拉圖式的愛情而著迷,一如他戀上費爾米娜之時,一如他跨越半個世紀的不舍。
男主人公弗洛倫蒂諾經歷各種人生曲折,用一生去排除什麼不是愛,最後發現無法排除的只能是愛。他初見女主人公費爾米娜時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她,正如書中所寫道:「正是這偶然的一瞥,成為這場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
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再寬厚的男孩子,在發覺自己喜愛的女孩子和別人有曖昧的舉止後,都會憤怒的吧。後來,女主人公嫁給了一個很有錢的醫生,平穩生活。男主人公一直對女主人公念念不忘,並發誓要取得身份、地位以和女主人公相配。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通過描寫男主人公品嘗人生百態後的豐富情感與溫潤,來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
最終,當兩人都已白髮蒼蒼,女主人公的丈夫去世了。男主人公來到女主人公家裡,在葬禮當天晚上散場的時候,對女主人公表達了他那矢志不渝的愛情宣言。後來,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起坐船出去,在船上真正相愛。為了逃避世人的眼光,船長為他們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亂的黃旗,準備這樣一直航行下去。
升起代表霍亂的黃旗,是用來表明自己身染瘟疫,選擇與外界隔離。在男、女主人公這裡,選擇掛起代表霍亂的黃旗,已然和霍亂無關了,因為他們選擇了與世俗隔離、與世界隔離。
關於對男、女主人公在年輕的時候沒能結緣的扼腕,書中寫到了這樣一個場景:晚年的費爾米娜抱怨道「『當年就因為我同這個可憐的男人的關係,人們糟踐了我的生活,破壞了我的幸福,因為我們太年輕了。而現在,人們有想把這幕劇重演,因為我們太老了。』想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已被葬送,她真是感慨不已。『如果說,我們這些寡婦有什麼優越性的話,那就是再也沒有人對我們發號施令了』,她說。」
當漫長的時光流逝到了故事結尾的地方,費爾米娜和弗洛倫蒂諾在半個世紀之後,她終於知道了他的痴情。書中寫道:「終於,當暮年的他們登上了同一條船之後,還要為了避開這些世俗的關係、眼光、評價,借著霍亂的名義生存在船上。這時候,「新忠誠號」已經不僅僅是一艘船了。它承載了愛情,以霍亂這一疾病的名義。」
他們兩個最終無法離開這艘船。經歷過純粹的愛情,再回到一個需要經營和小心翼翼的世界裡只能讓這兩個76歲和72歲的老人想到死亡。
作者是仁慈的,給了男、女主人公們一個團圓的結局,即便弗洛倫蒂諾等待的時間實在是太漫長了——整整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他對她一見鍾情,之後又愛了一生——用他自己的方式,一種你無法想像的方式。最後,他在等待了一聲喪鐘之後,繼續了那場為她準備了五十三年的愛情。你叫他如何能放棄?他們終在一起了,徜徉在馬格達萊納大河上,一生一世。
從書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費爾米娜的本質是嚮往自由真實、有情有義的靈魂的,她的心靈是美好而質樸的,大概就是因這種美好的心靈,烏爾比諾醫生才深深愛著她的。同樣的,讓費爾米娜一輩子無法忘懷的弗洛倫蒂諾也是這個原因:他們的靈魂是有生命的。
從這場令人心碎的愛戀描寫中,自己想去總結一點什麼的時候,竟然有一絲緊張。究其緣由,大抵是畏懼自己所體會到的一小部分想法,會與將這本書冠名為「最偉大的愛情小說」的殊譽大相庭徑。故事的主人公費爾米娜與弗洛倫蒂諾的愛情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使人們讀完它,無法避免地感受到了其堅貞不渝的愛情;但是,我不能確定的是,在那字裡行間所描繪的人物身上無處可匿的孤獨感之中,作者馬爾克斯是否是在向我們傳遞這樣一種思想:人生來孤獨?一念始及,躊躇更甚了。
和古往今來所有最偉大的愛情頌歌一樣,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具有永恆的意義。但是這種意義也是理想中的意義,它要和現實,和世俗的世界拼死對抗才能保護自己。自從有了人類,有了愛情,殘忍、偏狹、愚昧、背叛,和永無休止的瑣碎就纏繞著它,就象纏繞著人類其他的最美麗、最高貴的造物。
而本書中這種意義的「寄託者」——女主人公費爾米娜容貌美麗、自負而又自尊,被稱為「戴王冠的仙女」。費爾米娜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弗洛倫蒂諾和烏爾比諾兩個男人都追求、崇拜她;不僅如此,她的幸運或許還因為作家對她的偏愛。馬爾克斯在小說創作期間,曾多次同自己的父母進行過交談,了解父母年輕時候的愛情故事。
羅曼-羅蘭說:「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愛人的墳墓。他們在其中成年累月的睡著,什麼也不來驚醒他們。可是早晚有一天——我們知道的——墓穴會重新打開。死者會從墳墓裡出來,用她褪色的嘴唇向愛人微笑;她們原來潛伏在愛人胸中,象兒童睡在母腹裡一樣。」
似乎所有人都在歌頌其中的愛情,然而,愛情究竟是什麼?誰又來給一個明確的答案呢?像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樣偉大的、被譽為「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似乎也在這條道路上長途跋涉,然而他想要通過這樣一部巨著傳遞給我們什麼呢?是愛情的方方面面、萬千姿態,還是其他?
愛情幾乎和生老病死一樣,是最平常、最悠久,和每個人最密切相關的主題。也正是與日常太相關了,我們似乎必須來點什麼驚天動地來打破這一無邪的平庸。於是我們分不清了,感動究竟來自對生活的體悟,還是來自文藝作品渲染出的一幕幕「悲情想像」。
我們如何透過字裡行間看到鴻篇巨著中藏蘊起來的一道道「真理」,這是一個難題。不過,如小說結尾處,霍亂之船似乎無法到達終點,生活為不可知的目的地安排了諸種可能所描述的一樣,浪漫之人將它作為一本愛情小說,動情之人也無可避免地看到了從這場曠世而曲折的愛戀之中折射出來的人性苦痛與孤寂。
寫盡了生命的尊嚴與哀傷,呈現出一片人世的奇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