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給了年輕人可以不婚不生孩子的選項,只要他們能承擔相應的後果,那這就是可以理解的行為,因為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生活得幸福、社會的安定是最重要的。最近,青蓮君關注到一段視頻在網上傳播,一位媽媽在逼自己的女兒趕緊生孩子,整個視頻媽媽措詞犀利,表達爽直,寓意深刻,通過今昔對比,闡述環境的不同,價值的迥異,苦口婆心的規勸,道出宏觀微觀的關聯所在,濃鬱的鄉音,語速的連貫,縝密的邏輯,讓女兒無語可講,實在是來自媽媽的靈魂拷問!這位媽媽首先回顧娘家生娃歷史,論據詳盡,讓閨女無口辯駁。其次列舉閨女這些年不聽勸不生娃的「斑斑劣跡」,點評時又嫻熟地運用了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讓自家閨女哭笑不得百口莫辯。最後結合國家最新二胎政策,從國家人口紅利這個宏觀戰略角度出發,希望女兒能夠徹底認清形勢,早日為國家的人口戰略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看完這個視頻,接著青蓮君又關注到今天是開學日,網絡上大家都把開學稱為暑期最大的災難片,然而更讓人深思的是另一組數據:
最近一組幼兒園入學兒童統計,全國共有入園兒童1863.91萬人,同比減少74.04萬人,呈現斷崖式下降,
數據說明年輕人們並不願意生孩子,這些也成為社會焦慮的頭等要事。一方面是家長想盡辦法逼著孩子生娃,另一方面的現實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生孩子並不熱衷,為什麼會這樣呢,年輕人們到底在想些什麼呢?在我們的文化裡,談戀愛就是為了結婚,結婚就是為了生孩子,不想結婚就不要談戀愛,不想生孩子就不要結婚。所有人都忽略了,
結婚的原動力是我愛你,而生育的原動力,是我們準備好迎接一個孩子了。相反,還沒準備好承擔新生命的責任,這其實是很多年輕人選不願意生孩子原因,並非任性。我們來仔細看看生孩子這件事。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但當人類發展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生孩子又不完全是為了繁衍。我們的文化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在古代生孩子可以解決一個很現實的社會問題,那就是「養兒防老」。
在農耕時代,年老體衰,就會喪失勞動的能力,也就意味著年老之後沒有飯吃。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只能靠結婚、生孩子,而且最好能生兒子,越多越好。這樣家裡才能保證有勞力,等到老兩口下不了地的時候依然有飯吃,有衣穿。然而在現代社會,我們有了一整套的社會福利和保險制度,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做好理財規劃,那麼等他老了,沒有孩子也能夠很好地生活。也就是說,
在現代社會,防老不一定非要養兒!現代社會,不管是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都有自己的生活中心。老年人和年輕人各過各的,老年人跳跳廣場舞,下下棋,中年人可以旅遊,年輕人可以追追劇、刷抖音,玩遊戲。大家各得其樂,各有各的生活。這和農耕時代完全不一樣,種地是靠天吃飯的,那時的人們必須得捆綁在一起,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抵禦大自然的變動。
人類世界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後,現代人才開始重新思考生孩子的意義。年輕人現在不婚不育,是因為整個社會已經意識到了結婚生子不再是一道必選題,而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夫妻關係是人和人之間最親近最親密的關係,可以同床共枕、體膚互予、相濡以沫;但
同時又是親人之間最疏鬆的關係,因為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的僅僅是愛,而非血緣。這也是視頻裡媽媽的靈魂拷問最底層的擔心,然而真正的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交流,並非對對方的依賴。之前有個新聞,在日本有個叫敬騰顯嚴的男人,他和一個叫初音未來的動漫角色結婚了,花了 200 萬日元辦婚禮。然而敬騰顯嚴並非第一個這麼做的人,他拿到的結婚證,已經是初音未來作為妻子的第 3700 張結婚證了。這也讓我想起另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中國最著名的孔雀舞舞蹈家楊麗萍。眾所周知,她有兩段婚姻,皆沒有生育。有人說,她是為了舞蹈而放棄生孩子。「我並不是一個犧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會自己建造家園,自己種田。我從小就想當母親,現在,我會當一朵花的母親、一隻小鳥的母親,在我的眼裡,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會感覺欠缺,也沒有遺憾。」現在的她,一個人居住大理,種花養鳥作畫,依山傍水,採菊東籬。「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為了享受,有些是為了體驗。而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對於敬騰顯嚴來說,他擁有了理想中的愛情,順便得到了現實中的婚姻,不管新娘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類,他都是幸福的。對於楊麗萍而言,正因為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自始至終她都活的通透又精彩。當然,現實的生活經歷也是很多人不願生孩子的原因,有一項調查顯示,在城市生活的人們,絕大部分不滿意自己的生活現狀,白領們迫切需要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歇著喘氣,人生也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去年,青蓮君突然對中醫燃起興致,開始心心念念想學中醫、艾灸、經絡~~~。還那些沒看完的書,沒去過的地方,太多的興趣,都需要太多時間。
然而,人生苦短!青蓮君就這個問題和幾個朋友聊天,他們是老師、醫生職業完全不相關的人,竟然都能理解。「從我參加工作起,見到了太多不健全的人格。有的自私自利,有的利用職務之便大撈好處。我突然意識到孩子長大容易,但要教好太難了。」當老師的朋友感慨自己每天面對的人就是熊孩子和熊家長。更可怕的是有些很好的家長,一樣帶出了跑偏的孩子。「每天都能見到新生命的誕生,但是更多的是生命的落幕。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最終都要離開這個世界。」醫生朋友感慨的說。青蓮君的有個朋友吳小姐結婚多年一直不願意要孩子,夫妻倆物質條件不差,並非是經濟壓力下的選擇。吳小姐是這麼說的:
「人生來到這個世上,要不斷的經歷各種各樣的苦,我可以自己承受這些,但我不敢保證我能面對我千辛萬苦孕育出的生命來經歷這些磨難。我很怕一些附加的期待成為我對下一代的綁架,因為生了孩子,我就活成自己痛恨的那類人。」總而言之,現代社會給了年輕人可以不婚不生孩子的選項,只要他們能承擔相應的後果,那這就是可以理解的行為,因為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生活得幸福、社會的安定是最重要的。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每一代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每一代人都會比他們上一代人更優秀更強。父母會覺得年輕人沒經驗,不知道未來會是怎麼樣的,然而閱歷是一個人所經歷的事情的看法與總結。在現代社會,通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同齡人在想什麼做什麼,也能搜索到幾十年前的同齡人的生活和想法。對於結婚生子,現代年輕人面對人生的選擇題時因為可以參考的經驗很多,所以也能推理出適合自己的答案或者歸納出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人說,以前不能理解為什麼會不想生孩子,後來慢慢理解了,人各有志,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過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年老了也許後悔,但是起碼前二三十年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老了,承受點孤獨,享受不了兒孫福也很正常。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各取所需,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