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做了媽媽之後,會變得特別柔軟,說實話,這柔軟,一部分來自別離。
而且是每天都要上演一次的別離。
有多少媽媽被孩子拽著衣服拉著包,問這樣一個問題:
「媽媽,你可以不要去上班嗎!」
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這或許是特別難捱的瞬間,一邊想著用什麼理由能脫身,另一邊,許多不舍和無奈也會如影隨形。
最近,林心如就碰到了這個問題。真的是只要當了媽,有些煩惱,明星老百姓都躲不過。
霍建華實力帶娃,卻無法代替林心如
最近,林心如和霍建華因為帶娃出遊上了熱搜。
說起來,他們兩個可以算是娛樂圈中非常低調的一對了。
可能是因為霍建華不用社交媒體,結婚兩年多,他們很少公開秀恩愛。但偶爾幾次同框,還是能從他們的笑容、彼此親密的互動中看到滿滿的幸福。
婚後兩人很快有了女兒小海豚。
作為媽媽的林心如,如今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照顧女兒,而爸爸霍建華已經成了一個十足的女兒奴。和其他明星爸媽不同,他們十分注意保護小海豚,網上很少能看到小海豚的正面照。
這次被拍到出遊,爸爸霍建華全程對女兒小海豚又是親又是抱,父愛爆棚。
雖然霍建華這個爸爸很合格,可惜在女兒小海豚的心裡,還是依賴媽媽林心如更多一些。
之前在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中,林心如被邀請去好友陳意涵家做客。她對著剛剛成為了媽媽的陳意涵說:
你真的要珍惜你現在,你還捨得離開小孩子的時候。等他到了我女兒可能一歲多、兩歲,她跟你有互動的時候,你真的捨不得離開她。
每次林心如要出去工作,女兒小海豚都會哀求,一臉可憐巴巴的樣子說媽媽你不要去上班。
林心如問那誰去?小海豚會說,讓爸爸去上班。
會心一笑的同時,林心如這份為人母的溫軟心情讓很多網友都感同身受。
確實,媽媽作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初步認知,會和孩子之間建立起深深的聯繫。很多時候,即使是爸爸,也無法替代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和媽媽的片刻分離,對每個初生的孩子來說都難以忍受。
而媽媽呢?辛辛苦苦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眼見著小肉球慢慢的落地成人,長出越來越像自己的眉眼,滿心裡都是歡喜。儘管有時候照顧孩子累到說不出話,但只要看著她熟睡的樣子,就又會滿血復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要離開自己的孩子,媽媽也捨不得。
可是,對很多職場媽媽比如林心如來說,分離是註定的。
職場媽媽,太難了
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似乎已經變成了當代女性跨不過去的一道難題。尤其在孩子3歲之前,能把事業和家庭平衡好的女性少之又少。
即使優秀如著名演員姚晨,也發出過感慨: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曾經的姚晨是微博女王,是一線明星。但為了照顧兒子小土豆,她休息了三年。
等到兒子稍微大一點,沒有那麼需要自己,姚晨也通過這段經歷收穫了當媽的豐富體驗。就在她迫不及待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她又懷孕了,這次是個女兒,小茉莉。
更神奇的是,她的經紀人同時也懷孕了。於是整個團隊只能陪著她們停工待產。
五年兩娃,一兒一女,看著很是圓滿。但等姚晨再次復出,等待她的卻是團隊的人都走光了。她自己也不得不面對適合她的戲越來越少的尷尬境地。
同樣的二胎媽媽馬伊琍也在一期節目中說過:
「我絕對不相信,一位光鮮亮麗的成功女性和一個優秀的合格的媽媽可以兼備,家庭和工作是無法平衡的。」
所以無數次,職場媽媽們咬牙重複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生活日程表:早起為孩子做早飯,趕著上班;辛苦一天後要為孩子做晚飯,帶孩子;有時夜裡被孩子吵醒,還要起來照顧。若是孩子一直健健康康還好,一旦有了點頭疼腦熱,馬上要從冷麵精英白領切換到暖心溫柔媽媽。
睡眠不足、疲於奔命、透支體力……是很多職場媽媽的日常。
社會學家Sharon Hays曾提出過一種「密集母職」的意識形態,即母親是孩子成長和發展的主要責任者,孩子的需要優於母親的需要。
某種程度上,這種「密集母職」映射了社會對職場媽媽所造成的壓力,它要求女性必須毫無保留地全方位投入時間和精力撫育自己的孩子,並且認為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的,越多越好。
可職場媽媽是媽媽,是人妻,也是她們自己。她們有自己熱愛的事業,為家庭在奉獻。如果因為家庭原因,要她們主動放棄,這並不合理;因為生育而受到社會的「懲罰」,更不合理。
並且,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當下的職場媽媽,當然會覺得時間和精力的分配矛盾很難,但並不是難到無法解決,咬牙忍一忍就撐過去了;最讓她們難以承受的,是孩子的分離焦慮。
和林心如一樣,職場媽媽肯定都經歷過,早上出門時,孩子抱著你的大腿嚎啕大哭不讓你走,或者乾脆點掛在你身上就是不下來。
這種分離焦慮,在6個月-3歲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見。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生活環境有了更多認知,也知道他只有一個媽媽,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一旦媽媽主動離開他的視線,他也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回來時,孩子就會非常不安,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想方設法不讓媽媽走。
而因為工作必須要離開,職場媽媽會充滿歉疚,也會擔心孩子這一天是否過得好,擔心孩子是否還會和自己親近。
其實,職場媽媽們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自然反應。心理學家說過: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儘可能的減輕孩子的不安與痛苦,才是媽媽們首先要做的。
假如平時給到了孩子足夠多的愛,也把每一次的分離營造的格外有儀式感,讓孩子期待著與媽媽的再次重逢,那麼分離焦慮就不再是山崩地裂。
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增加與孩子的高質量互動和陪伴,職場媽媽的難或許可以緩解一些。
全職媽媽,輕鬆嗎
可千萬別以為相比起職場媽媽,每天在家裡帶娃的全職媽媽就很輕鬆。
之前微博上有這麼一個熱門內容,一個大V分享了自己認識的一位全職媽媽的一天。從早上六點半起床到晚上十一點睡覺,滿打滿算,全職媽媽屬於自己的時間差不多只有兩個小時左右。
不誇張的說,這就是標準的全職媽媽。每天的育兒就像一場戰役,緊迫且隨時待命。
影星張娜拉拍過一個視頻,短短三分鐘,生動還原了全職媽媽獨自帶娃的心酸。
隨意截幾幀畫面,真實又戳心。
沒有一點私人時間和空間,全職媽媽在家即使上個廁所也不得安寧。
趁著孩子睡了,想吃口飯,無奈孩子又醒了。只能邊抱孩子邊隨便吃上幾口。
抱孩子抱得手腕疼,貼了膏藥。可孩子一哭鬧,還是只能忍著痛去抱。
這份辛苦不用多說。
看似全職媽媽們,沒有了職場的壓力,只專心帶娃,很輕鬆,但很少人關注到她們背後默默的付出。與此同時,她們還需要面對的是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個人社交圈的剝離、以及他人不理解的目光。
中國的一個女性移動社區曾推出了一份《中國全職太太調查報告》,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傳統社會認為當全職媽媽就是不願工作,貪圖安逸,這種片面的看法給她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我們尊重職場媽媽,因為她們在家庭之外兼顧工作,有時候甚至比男性表現得更為優秀;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全職媽媽,因為她們也是在從事一份職業,只不過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還沒有工資的那一種。
新垣結衣主演的大熱日劇《逃避雖可恥卻有用》裡把一個家庭主婦的勞動時間換算成了年薪,竟然高達304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0萬),這在國內完全相當於一線城市的3年工作經驗的工資水平。
這個定價精準嗎?全職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家庭關係維繫上,價值根本無法衡量,是遠遠超於金錢的。
那份《中國全職太太調查報告》中,高達82.4%的報告受訪者表示,選擇當全職媽媽的主要原因是更好地照顧孩子,而只有12.8%的受訪者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允許。
很明顯,全職媽媽很多時候是一個家庭內部全體協商的結果,不是個人的選擇。
因為她們更合適,所以她們為家庭、孩子犧牲了自己。因為她們對家人有愛、對丈夫有信任,所以她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與工作。
全職媽媽,也不輕鬆。
說到底,不管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每一種選擇、每一種人生都不容易。勢必存在為了一些東西而放棄另一些東西,永遠找不到最優解。
真正重要的是媽媽們的狀態,媽媽們和孩子的關係、和家庭的關係。
職場媽媽無需愧疚,全職媽媽也不用覺得犧牲太多。每一位媽媽都是了不起的媽媽,是無所不能的媽媽。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本來就沒必要刻意區分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
媽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工作
只有上班,沒有下班,但看著TA一天天長大,媽媽們卻甘之如飴。
所以,你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呢?期待你來跟我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作者:爸媽營(ID:bam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