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祖:獨學孤行的錢鍾書 |《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

2020-12-23 澎湃新聞

汪榮祖:獨學孤行的錢鍾書 |《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新書推薦

2020-03-07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汪榮祖 中華書局1912

錢鍾書先生自少年起,才情已經畢露,二戰後《圍城》與《談藝錄》兩書問世,聲名鵲起,惟因時局驟變,沉潛約三十載;至改革開放、中美建交後學術交流,錢先生隨團赴美,於尋常談話間,即出語不凡,無意間展露字正腔圓的外文、淹博的中西學問,令舉座驚豔,遂名馳遐邇;一生積學用之一朝,揮灑自如,勢所必然。自海外載譽歸來後,國內知吾華有此奇才,始大轟動。又適逢《管錐編》巨著問世,雖文意深奧,不妨暢銷;新著之外,久已絕版之舊文、舊書也一一重印問世,大受青睞;小說《圍城》重印後尤其熱銷,拍成電視劇更是家喻戶曉,天下無人不識君矣!

《管錐編》,中華書局1979年8月出版

語云「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錢先生亦難免,蓋因名重而遭忌嫌,乃俗世所常見。錢學得自天賦、得自家學、得自時代。後人三者難兼,鮮能望其項背。凡欲下視錢學以鳴高者,雖刻意挑剔、牽扯,往往見樹不見林,或見林不見樹,甚至誤讀曲解,自以為是而不免貽笑。或因錢學難纏,遂議論其性格。槐聚與世無爭,有如市隱,何來爭議?然而凡具風骨的學人,多少有「知識人的傲氣」(intellectual arrogance),何況錢氏博學多識,論文閱世每能推見至隱,一針見血,詞氣不免直言無忌;固然有人賞識,拍案驚奇,甚至五體投地;然亦有人難以忍受,嘲諷其不饒人之性格,視其批評為罵人,甚至有人東施效顰,以罵人作為批評。最顛倒黑白者,莫如扭曲其淡泊名利為熱衷名利。其晚年盛名非其預期,更非追逐可得,只因時空巨變,其學始大顯,博得大名。但是盛名之累,使其不得安寧,自嘆「浮名害我」。錢先生晚年逃名唯恐不及,北美諸名校曾屢以最高講座邀請,西歐漢學會議以貴賓相招,均一一婉拒,與當時競欲出國訪問,甚至不惜請託乞求之情景,相比之下,猶如天壤之別。利則由名而來,無非是版稅稿費,有人有鑑於錢書暢銷而愛「書中錢」,於是侵權濫印,實為文明社會所不容。然忌錢者,不譴責奸商之惡,反譏受害者為利興訟,寧有是理?最後錢家所得之巨額稿酬由楊絳先生全數捐作清華獎學金,嘉惠學子,足表心跡。

錢鍾書先生

錢先生獨學孤行,置毀譽於度外,自謂已至諛不喜而毀不怒的境界。但盛名之下,無端之傳聞不斷,仍使其感到困擾,於言談間曾感嘆「老糊塗信口開河,小鑽風見縫插針,一人言虛,萬人言實」,殊覺無中生有、積非成是的無奈,嘗告誡吾輩習史者曰:「見此等消息,必存戒心,無採入傳記也。錢先生晚境如此,自比湖上朝天之龜,動彈不得,深憾「人海無風亦起波」,痛恨為「眾蠅所啄也」。

錢先生晚年衰病,深知「老景增年是減年」,極不願將性命作人情,更加珍惜與妻女相處的日子。他們仨真是人間的奇遇,相聚在一起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經過時代的艱辛,再也不願意生離,但終不免死別。最傷感的莫過於錢瑗先兩老而逝,錢先生不久亦棄世,留下楊絳先生一人,書齋獨守十八年,在孤寂的心情中完成錢先生遺著的整理工作。我有幸認識他們仨,蒙錢先生不棄,能親其人,互通音訊,故於其身後,亟思撰寫一書作為對一位前輩學者與忘年交的追思與紀念,以志文字因緣。

作者與錢先生合影

此書所謂「心史」,不是一般的心理傳記,更無意迎合心理學理論,而是利用言之成理、行之有素的若干心理學概念與學說,冀有助於深入了解傳主的思想與行為,獲致「如燭照幽」之效。心理學也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學,而是在20世紀新創的獨立學門,成為宗教、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之外的另外一大領域,其原創者弗洛伊德亦得以與耶穌、馬克思、愛因斯坦三位猶裔巨子並稱。錢先生自少年時即習知弗洛伊德之重要,並借其說為闡釋之資,我亦追隨而已。

《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

我雖蒙錢先生首肯寫他,但自知學力有所不逮,難以盡窺槐聚堂奧的宮室之美,唯恐有負錢先生的期望。《槐聚心史》於2014年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初版,曾經三刷,並慨允儘快在大陸出簡體版,適北京中華書局正欲重印拙著多種,並願意將此書納入,重新校閱,多有修訂,謹此表示衷心感謝。

(本文為汪榮祖著《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自序)

書成自題

灰飛骨盡赤心存,夢裡依稀識舊痕。

浩浩錢潮風搗海,悠悠逝水我招魂。

紅塵聊供先生笑,妙語何須俗子論。

遙想京城腸斷處,南樓孑影獨黃昏。

今日欣逢汪榮祖先生八十華誕,誠祝先生福壽康寧!

《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汪榮祖作品)

汪榮祖 著

32 開 精裝

9787101143072

58.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錢鍾書的生平、著作,以及作者與其多年交往論學的過程,嘗試解讀錢鍾書的生活世界和學術世界。全書分為內外兩篇:內篇論述「錢鍾書的自我」, 參考心理學理論,闡釋錢氏之自我意識、自我認同、自我剖析、憂患意識,以及內心的價值觀;外篇從哲學、文學、詩學、史學分論「錢氏學術境界」,或稱之為「微世界」。作者以史家筆法,探究錢氏其人其學,深度與立體地揭示了一代學人錢鍾書的精神世界與學術思想。

作者簡介

汪榮祖,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安徽旌德。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1961),美國俄勒岡大學歷史學碩士(1964),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1971)。自1971年起任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執教三十一年。現任山東大學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訪問學者、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榮退教授等。曾任中美學術交流學者、上海復旦大學訪問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臺灣大學兼任教授、臺灣中正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南開大學訪問講座教授等。曾獲美國維吉尼亞州社會科學院傑出學者、全美研究型圖書館年度傑出學術著作獎等榮譽。出版《史家陳寅恪傳》《史傳通說》《康章合論》《史學九章》《追尋失落的圓明園》《詩情史意》《槐聚心史》等中英文著作二十餘種。

目 錄

書成自題

中華新版序

弁言

導論

內篇:錢鍾書的自我

第一章 自我意識

第二章 社會群體與自我認同

第三章 錢楊三人「互依我」

第四章 剖解自我

第五章 憂患與補償

第六章 自我價值觀

外篇:錢鍾書的微世界

前言

第七章 哲學微世界

第八章 文學微世界

第九章 詩學微世界

第十章 史學微世界

後語

結論

引用書目

錢譯西文名詞一覽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原標題:《汪榮祖:獨學孤行的錢鍾書 |《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新書推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獨白|汪榮祖:雖蒙錢鍾書先生首肯寫他,唯恐有負期望
    錢鍾書先生字默存,號槐聚,自少年起,才情已經畢露,二戰後《圍城》與《談藝錄》兩書問世,聲名鵲起,惟因時局驟變,沉潛約三十載;至改革開放、中美建交後學術交流,錢先生隨團赴美,於尋常談話間,即出語不凡,無意間展露字正腔圓的外文、淹博的中西學問,令舉座驚豔,遂名馳遐邇;一生積學用之一朝,揮灑自如
  • 【高訪之「大師的背影」】錢鍾書:被神化與被低估的
    比如李澤厚先生多次表達「錢鍾書可惜了」,說他「讀了那麼多的書,卻只得了許多零碎成果」。對此說,你怎麼看?夏中義:李澤厚並不否認錢鍾書博學,但他覺得錢鍾書是僅僅博學而已。他認為錢鍾書買櫝還珠,沒有擦出一些燦爛的明珠來,實際上就是覺得錢鍾書沒有思想系統。但我要說的是,作為成名很早的李澤厚來說,他不可能花大力氣去讀錢鍾書。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夏中義:錢鍾書並不贊同反映論,或者說不甘獨尊反映論,他就玩起了「微判斷」。他在書中不直接說是或不是,而是寫得乍看模稜兩可、撲朔迷離,實質是凝神慎思、精心鋪設,符合邏輯地一步步辭別反映論,竟無甚破綻得像金蟬脫殼,當年誰也沒看出來。  他對反映論的「且辭且退」,大致分了四個臺階拾級而下。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 還是被低估了?
    我是從1985年開始讀錢鍾書著作的,直到四年前才敢動筆寫錢鍾書,至今也不敢說真正讀懂了錢鍾書。 《管錐編》是錢鍾書最偉大的作品,在我看來,他在書中提出了兩個大判斷,或者說兩個大系統。其一是對中國古典詩學進行了現代闡釋和轉換,在這方面,錢鍾書是古今第一人。
  • 錢鍾書:每個愛書的人,都擁有閃閃發光的靈魂
    父親想孩子喜歡讀書是好事兒,便正式給他取了名叫「鍾書」,意為「鍾愛讀書」。這個男孩,就是錢鍾書,未來中國的「文化崑崙」、「博學鴻儒」。錢鍾書曾這樣寫道:「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但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
  • 王水照:最資深「錢迷」眼中的「錢鍾書」
    而關於錢氏曾被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亦以親身見聞,結合自己對學術的理解,給出了答案。  本文是該書責任編輯的編輯手記,講述了該書的出版經過,及其作為編者的感悟。
  • 錢氏家譜中的錢鍾書
    其中,錢鍾書在第三十三系中的表述如下:  鍾書,字默成,一字中書,宣統二年庚戍十月二十日申時生,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例授文學士,民國二十四年膺英庚款留學生考試,派赴英國留學二年,得文學士學位,轉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究回國,後歷任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師範學院、國立暨南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任、教授。
  • 《錢鍾書》⑤ | 《圍城》的靈感來自哪裡?
    錢鍾書收拾好行李,走出校門,回到了上海。錢鍾書的母親、弟弟,都為他的歸來而格外開心。錢鍾書深知,對於老邁的父母來說,孩子有多大的成就和出息,都是無法彌補無人承歡膝下的傷懷的。一九三九年,旅途勞頓後抵達藍田國立師範學院的錢鍾書還來不及收拾行李,就即刻提筆給梅貽琦校長寫了一封信。其間言辭懇切,一字一句地解釋了他離開聯大、任教藍田的苦衷。
  • 《寄堂叢談:新文學論說集》:臨危有節的錢、楊二先生
    在艱難的淪陷歲月裡,錢鍾書在一家私立學院任教,業餘給一些仰慕他的大學生私下授課,收入微薄,家計艱難,楊絳先生不得不嘗試撰寫劇本、賺取演出費來貼補家用,但錢、楊二先生相濡以沫、相敬為國,絕不與敵偽妥協、絕不在敵偽刊物上發表一個字。那時,也有附逆文人來拉錢鍾書下水,被他嚴詞拒絕。錢鍾書作於此一時期的歌行體長詩《剝啄行》就透露了此中消息。
  • 華東師大圖書館藏錢鍾書先生藏書述略
    錢鍾書的讀書筆記與西文藏書 以博學著稱的錢鍾書,嗜好讀書。有人說他的博學,歸因於「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天賦。而楊絳先生說,他並非所謂的「神」,只是讀書用心,且有做讀書筆記、反覆看筆記的好習慣。錢鍾書家中留有的大量筆記手稿,已由楊絳先生和莫芝宜佳等學者系統整理,並經商務印書館出版。
  • 錢鍾書為什麼沒有被打成右派?
    1957年春,兒子錢鍾書再次來探望他時,他已病勢沉重。此前,錢鍾書每年寒暑假都會來武漢探望雙親。誰也沒料到,此番一別,父子竟成永訣。    4月,中共中央正式號召黨外人士「幫助黨整風」。文學所內立即組織號召鳴放。但錢鍾書並不「買帳」,依舊「咬緊牙關」。「我們認為號召的事,就是政治運動。我們對政治運動一貫地不理解。」
  • 錢鍾書研究與中西文化借鏡:莫芝宜佳、李雪濤對談
    錢鍾書為《圍城》(德譯本)所作的前言    錢鍾書,既是才華橫溢、睿智幽默的小說家,同時也是學貫中西、聲名遠播的學者,小說《圍城》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譯為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人知。值此錢鍾書先生誕辰百年之際,本刊特刊發《圍城》的德文版譯者莫芝宜佳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雪濤關於「錢學」研究的對話。  錢鍾書的《管錐編》  李雪濤:莫妮卡你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我們能在一起好好地聊聊。
  • 錢鍾書去世22周年 轉存,再讀名句!
    【錢鍾書去世22周年 轉存,再讀名句!】二十歲不狂是沒有志氣,三十歲猶狂是沒有頭腦。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 錢鍾書: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錢先生的睿智、文採與憂思也都盡現於這篇不足五千字的隨筆中。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等。現代中國著名的學者、作家,代表作《談藝錄》《管錐編》《圍城》等影響廣泛,為20世紀中國重要的學術和文學經典。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了《錢鍾書集》。
  • 錢鍾書:李白以後,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被譽為「文化崑崙」,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特別對於古代詩歌的研究十分精深。
  •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文章之五
    人們總說要結交益友,但錢鍾書先生認為,常人光盯著這「益」字,卻把「友」字拋諸腦後,頗有一種功利主義的氣息:「直諒的『益友』,我是沒有的,我也不感到『益友』的需要。無友一身輕……」這當然不是說朋友毫無益處,而是強調,光是「有益」不足以產生「友誼」。
  • 錢鍾書、汪曾祺青年時用的英文課本,豆瓣評分9.4
    上排左起:錢鍾書、許淵衝、錢學森下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這其中包括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楊振寧、錢鍾書、許國璋、錢學森、鄧稼先、汪曾祺、許淵衝、穆旦......其他一些限時優惠的選薦▼1,楊絳作序推薦、鍾叔河《念樓學短》書名源自鍾叔河先生認為,讀古文、寫作文,都應該「學著把文章寫短」。《念樓學短》本是他寫給孫輩的一套古文入門讀物,卻在出版後風靡近30年,歷代版本評分都在8.6以上。
  • 楊絳歷時七載抄錄,塵封近40年,這部《錢鍾書選唐詩》——充滿文學...
    2020-12-04 07:3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收錄詩人308位、詩作1997首——由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而成,記錄錢楊夫婦詩書互動的唐詩選本《錢鍾書選唐詩》11月21日發布。這一天,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紀念日。
  • 錢鍾書:詩可以怨丨「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文章之二
    錢先生妙筆縱論中國古典詩文評中的核心母題「詩可以怨」,在文論之外增加了心理學的維度,而中西的比照貫通則進一步佐證了他的著名論斷:「東海西海,心理攸同。」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等。現代中國著名的學者、作家,代表作《談藝錄》《管錐編》《圍城》等影響廣泛,為20世紀中國重要的學術和文學經典。
  • 新書嘗鮮|《若無相欠 怎會相見》之錢鍾書致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
    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捨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愛和深情不可被辜負。-零-如此星辰如此月錢鍾書和楊絳,屬於最幸運的人。楊絳懷孕了,可把錢鍾書高興壞了。他雖潛心學業,攻讀書籍,卻並未減少對楊絳的關心和體貼。他開始學做家務,為的是能多分擔一些勞動,讓楊絳好好養身體。他的歡喜,亦時刻流露出來。一日他就像痴人一般對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一個人得有多愛對方,才能生出這般痴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