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職業經理人→創業者,張晟從頤坤生物再次出發

2020-12-27 MedTrend醫趨勢

珀金埃爾默全球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

頤坤生物CEO 張晟先生

多思考差異化的機會

2000年,創立中國IVD創新企業新波生物;2009年,珀金埃爾默併購新波生物,張晟進入珀金埃爾默擔任職業經理人並一路升任至亞太區總經理。無論是作為創業者還是成為職業經理人,張晟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而知天命之年的張晟又做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決定——出任頤坤生物CEO,再次轉身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IVD創新平臺。

這個重磅決定,在張晟看來是理所當然,"我一直希望能夠以一個創業者的面貌來繼續我未來的事業,這是我加入頤坤生物的主要原因。"

20年後再次出發,張晟及其帶領的頤坤生物將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驚喜?

「IVD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從生命科學領域跨越到臨床,這是一個趨勢。」「很多海外創新技術由於缺乏中國背景難以在中國落地。」「這是我們的第一年,是我們搭框架的一年。」「如何多思考一些未來的機會,特別是一些差異化的機會,要在創新之中找創新的機會。」

▲點擊視頻查看傳奇人物張晟的精彩專訪

打造IVD創新平臺

頤坤生物的出現,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珀金埃爾默在經歷了僅銷售海外研發生產產品的階段到本土研發和生產的「本地化」戰略階段後,在近兩年,正式開啟了「投資中國」戰略階段。

「『投資中國』的戰略中,珀金埃爾默看到很多海外創新技術由於缺乏中國背景難以在中國落地,從2018年就開始考慮建立一個創新的診斷平臺與國外新興技術進行合作,將這些技術在中國落地,包括在中國進行產品的開發、轉產、註冊、生產以及最後的商業化。這就是頤坤生物的由來。」 張晟介紹道。

因此,頤坤生物是一家聚焦於傳染病、腫瘤、婦幼和慢病領域的創新型、平臺型體外診斷公司,力求利用多樣化的技術平臺為處在不同疾病期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臨床解決方案,包括早篩、診斷、治療監測及慢病管理等。

合作研發模式:海外創新技術+完整產業鏈

IVD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從生命科學領域跨越到臨床,這是一個趨勢。

張晟對醫趨勢表示:「雖然不同技術轉入臨床所需的時間不同,但是所需的時間在大大縮短。以往可能一項生命科學技術轉入臨床可能要花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作為一家平臺型體外診斷公司,頤坤生物採用合作研發模式,推動海外創新技術在中國臨床醫療場景中落地。

一方面,在全球尋找優質創新的體外診斷技術。

很多國際新興診斷公司已經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但對新技術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如何滿足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非常困惑。頤坤生物通過獲得其技術在中國市場的獨家授權,對這些技術進行進一步優化使其成為符合中國市場客戶需要的產品,加速產品在中國的上市進程。

另一方面,建立從創新研發、臨床試驗、生產註冊到臨床應用推廣的完整產業鏈。

新加坡近1000平米的研發中心為與合作夥伴的長期發展提供基礎。蘇州工業園區超6000平米的運營基地於2020年底落成,具備診斷試劑、儀器和軟體的生產能力,以及完整的臨床和科研服務實驗室。

結合創新技術與完整產業鏈,頤坤生物能夠通過國際合作將海外的創新技術落地在中國,開發解決臨床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

已儲備多種創新技術,臨床質譜平臺進展最快

目前,頤坤生物已經儲備了包括臨床質譜、全景病理、新型分子技術和免疫分析平臺等多種創新型技術平臺。

基於質譜技術的臨床質譜平臺是頤坤生物引入的第一個平臺。

儘管臨床質譜在全球新生兒篩查方面已經使用多年,但由於其技術和儀器系統是專門為科研領域設計的,其應用擴展仍然十分有限。

隨著血液早期診斷標誌物的發展,具備高靈敏度特性的質譜儀愈發成為不可缺少的臨床免疫化學分析儀器。

頤坤生物臨床質譜平臺的第一臺檢測設備已經取得第三方的專利及專有技術授權引進,將於2021年初提交型式檢驗,預計將會在2021年四季度獲得二類醫療器械許可證。

相配套的第一批診斷試劑將在2021年開始二類醫療器械許可申請

張晟表示,頤坤生物的臨床質譜平臺與珀金埃爾默的質譜業務互相補充,「質譜的臨床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比如慢病管理、藥物監測等等。珀金埃爾默的質譜技術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新生兒疾病篩查,頤坤生物則定位在除了新生兒篩查以外的其他疾病監測領域。」

針對普檢項目,頤坤生物會開發一些基於質譜的診斷試劑並建成自己的產品線;針對特檢項目,頤坤生物與國外把串聯質譜應用在臨床各個領域的公司洽談合作,將創新技術通過頤坤生物這個平臺引入到國內。

基於多標記免疫組化技術的全景病理平臺是頤坤生物引入的第二個平臺。

病理診斷已經成為確診及制定治療方案的核心依據。切下的組織或分離的腫瘤細胞進行傳統病理分析時需要多次對組織切片以進行免疫組化分析。

多標記免疫組化又稱全景病理,可以在一張切片中進行多靶標的分析,對需要原位多靶點來分析特定組織或細胞的臨床需求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創新技術。

「未來十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完全是創新驅動的。希望頤坤生物在2-3年裡,在這樣的創新大潮中,引入5-10個創新項目在中國落地,立足於服務中國的客戶,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張晟表示。

頤坤生物已經獲得了珀金埃爾默創投(PKV)、禮來亞洲基金2億元的A輪融資。未來,頤坤生物希望同更多的風投公司一起合作,將國際上更多的先進技術很好地在中國落地。

*珀金埃爾默創投(PKV)是珀金埃爾默成立的中國首個專注於體外診斷行業的風投基金。

搭好框架,將「樓」建得更高

一家創業公司首要面臨的挑戰,就是人才。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用來形容目前頤坤生物的人員狀態是最恰當不過了。

目前,雖然頤坤生物僅35人,但包括生產製造、質量管理、研發、臨床事務、銷售、售後、人力資源等各個職能板塊齊全。

「這主要與頤坤生物的戰略相關。頤坤生物是一家創新平臺的公司,在這樣的理念下,招募的團隊成員很多都是在體外診斷行業深耕多年,不少更是歷任體外診斷著名企業各個部門的高管。他們認同頤坤生物的發展理念,期望共同打造這個平臺。」

張晟坦言,「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是我們的第一年,是我們搭框架的一年。『樓房』剛剛開始造,我們需要把框架搭好,有一個比較好的框架,我們未來的『樓』可以建得更高。」

挑戰:用國際化團隊尋找創新技術,並使其運用到臨床

張晟表示,頤坤生物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機遇是很多的。

因為IVD行業的技術創新非常多,又是解決人類的一個基本問題——健康問題。所以無論從需求、還是從技術手段,機遇都是層出不窮的。

難點在於如何能夠找到這些技術,特別是能夠使這些技術得到很好的臨床應用。

「頤坤生物並不是一家純技術公司,我們還是為了解決臨床所面臨的難題。所以這兩者如何能夠更好的結合,是我們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為了尋找這些技術,頤坤生物搭建了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團隊,35位員工當中,有近一半在中國以外不同國家進行各個領域新技術的跟蹤,用國際化的視野去找尋更多的創新項目。

擴招:尋找具有相同理念的人才

頤坤生物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進行人員擴招。

頤坤生物希望吸收各種不同人才,但同時希望這些人才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首先是希望有非常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很好的行業專業度。希望大家在一起並不是為了一份工作,而確實是為了一個事業。頤坤生物的理念是通過這個平臺來幫助海內外創新技術在中國快速地落地,我們希望有同樣的理念的同事來加入頤坤。」張晟說道。

在創新中尋找創新的機會

2000年,張晟創立新波生物,此後,十年創業人,十年職業經理人。

2020年,張晟再出發,再次成為創業人。

醫趨勢對於其經歷及心路滿懷興趣。因此,就此話題做了一些採訪。

醫趨勢:面對時間跨度長達20年的兩次創業,您覺得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張晟:相同點在於「創新」。2000年前新波生物是中國第一家同時研發儀器和試劑的公司,這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應該是新波除了技術創新「時間分辨螢光技術」之外最大的創新。這種模式使得後來我們能夠非常快地推廣我們的產品。

不同點在於過了20多年,現在的創新已經不是單技術、單產品的創新了,我們希望做到的是一個平臺性的創新,能夠更好更快地引入更多的創新型項目。

未來IVD行業的增長還是要靠技術創新。這一點在近期的醫藥和醫療器械的集採中體現的越發明顯。

醫趨勢:無論創業者還是職業經理人,您都做的都非常成功。您覺得您成功靠的是什麼呢?

張晟:首先靠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IVD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

其次,就我自己來講,我感覺是如何多思考一些未來的機會,特別是一些差異化的機會,要在創新之中找創新的機會。

包括作為職業經理人,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績,最重要的是珀金埃爾默推行了一些跟其他跨國企業不同的策略。

比如除了自身業務的發展,也在國內通過併購發展;在國內從無到有建立了核酸檢測業務,此次新冠檢測試劑完全由中國本土團隊研發;第一個在中國建立了臨床獨立實驗室;第一家在中國建立了專注於診斷的創投基金;也很高興現在又是我們第一家推出了像頤坤這樣的創新平臺。

這也是我這些年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做的一點不同的創新。

醫趨勢:從創業者到職業經理人,又再次回到了創業者,您覺得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張晟:不管是自己創業的十年,還是在珀金埃爾默的十年,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創業者,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使得我還會有二次創業的想法。所以職責上,我覺得沒有明顯的變化。

當然在業務層面,確實要做不少的準備。因為我們可能需要足夠的資金,需要有外部投資公司的支持。

在項目上面,之前創業的十年,主要是把自己手裡的產品做好,沒有機會抬頭看行業、甚至看世界。在珀金埃爾默的十年裡面,確實學習了很多,有了行業視野。我希望二次創業使我們有機會能夠與行業的創新項目合作,真正讓它們落地在中國。

2020年末,張晟選擇再次出發,帶著深耕IVD領域二十餘年的積澱,再次成為創業者。

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而他選擇義無反顧。

· END ·

相關焦點

  • 創新型體外診斷公司頤坤生物完成2億元 A 輪融資
    原標題:創新型體外診斷公司頤坤生物完成 2 億元 A 輪融資   創新型體外診斷
  • 蘇州頤坤生物科技開業,體外診斷行業被普遍看好
    禮來亞洲基金執行董事鄒潔羽、中國醫療器械協會體外診斷分會理事長朱耀毅、蘇州頤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張晟、珀金埃爾默大中華區銷售與服務總經理朱兵等到場嘉賓,都對體外檢測行業的前景表示樂觀。出席12月15日開業儀式的有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主任倪乾,全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際老齡化研究中心主任張肖敏,中國醫療器械協會體外診斷分會理事長朱耀毅,頤坤生物CEO張晟,珀金埃爾默大中華區銷售與服務總經理朱兵等。
  • 【斜槓創業者大會】職業公益人鴨爸:熱愛是件很具體的事兒
    )深圳】7月22日報導(文/柏蓉)今天,獵雲網聯合Wedo聯合創業社舉辦的2017遇見斜槓創業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大會有6位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們的斜杠人生。在數百位斜槓青年短暫的茶歇和互動後,下半場的開場是一個被人稱為「鴨爸」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在2010年8月從北京來到深圳創辦關注創新公益文化的公益機構「小鴨嘎嘎」的過程。也是從小鴨嘎嘎開始,鴨爸從一位職業經理人變成一個職業公益人。對於公益機構,鴨爸有自己一套理解。他說,一個公益機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政府沒有做好,但企業又顧不上的事情。
  • 【斜槓創業者大會】創業社區舵主Grace:創業者的二重人生
    )深圳】7月22日報導(文/柏蓉)今天,獵雲網聯合Wedo聯合創業社舉辦的2017遇見斜槓創業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大會有6位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們的斜杠人生。從那時候開始,她便在一家電廠汙廢水處理的國企單位工作,但同時開始運營全球創業者社區Startup Grind深圳地區。與此同時,她還從零到一的創立過創業者社區課堂和港漂IT圈,與千名創業者打過交道。在她看來,深圳是一座被創業精神浸染的城市。通過講述自己坑爹的斜槓歷程,Grace告訴大家,斜杆創業者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需要擁有超越普通人的精神。
  • 香港科大搭建創業者持續成長平臺,助「偏科」的硬科技創業者成為...
    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就具備這一最強大的優勢:為硬科技創業者進行商業賦能。圖:中國 2017 年主要科技指標和國際地位《2019中國硬科技發展白皮書》指出,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是推動產業化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而我國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體系尚未有效建立,成果轉化所需的職業經理人較為缺乏
  • 美劇《矽谷》:創業者的孤獨
    在劇中,狂妄自大而又懶惰的埃利希·巴赫曼(Erlich Bachman)經營著自己的創業孵化器,他邀請創業者到自己家中生活和工作。最終,他與另一個遊手好閒的角色「大頭」(Big Head)展開了競爭,後者把他新購置的豪宅改造成了另一個創業孵化器。
  • 實體店不再是創業者的選擇?創業者眼界最重要
    ,娛樂性也可以通過手機刷短視頻,玩遊戲來消磨時間,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快速,很多人把創業、工作也轉到了網際網路,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進工廠工作的說法。所以實體店不再是創業者的選擇。因為創業需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年輕人也有拼頭,所以年輕創業者還是有很多很大的優勢來進行網際網路創業。
  • 奶茶創業,3個月賠50萬,給創業者什麼啟發?
    很多人覺得是這些創業者急功近利,沒有經驗,光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 但也不得不承認,加盟陷阱的套路太多了,哪怕是有經驗的創業者,也一不小心就中招。 這些公司天天研究怎麼騙人,他們洞悉人性,每一個舉措背後可能都有心理理論做支撐。
  • 全面助力青年創業者「從零到一」的跨躍,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
    張萌在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的7年多時間裡,堅持以教育為先導,打造全鏈條、漸進式的「雙創」教育生態和創業扶持體系,全面助力青年創業者「從零到一」的跨躍,用「利他」的創業初心,幫助100萬+創業者實現夢想,先後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稱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和「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持續成長的「創業者」——林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青春無限》欄目,「持續成長的創業者」系列訪談,對話企業創始人、管理者等,邀請他們講述各自的「創業故事」。希望眾多嘉賓分享的經驗與感悟,對有志青年、創業者、持續成長者有啟發、有幫助。
  • 殺破狼——創業者的徵戰命格
    殺破狼坐命的人一生漂泊,大起大落,殺伐果斷,有著一將功成的梟雄特質,古之血戰沙場的大將軍,皆屬於此命格。現代社會,創業者亦是。創業者不同於守業者基業常青,依附於度之把控,用人之盡其力,危機盡責,平衡之道。創業者不同,他們面對的是血淋淋的沙場,不可敗的戰役,抑或,必敗依然勇於直面困境。
  • 創業者「必收藏」的電影,不看此文,專供創業者的大彩蛋就錯過了
    今天文章開始之前,甘老師先喊一段話「創業的童鞋們注意啦喊話宣布內容,提前透露一個秘密給大家,即日起,@甘聊創業開始徵集創業者故事,全國已經分別成立了五個籌備小組,北京、上海、山東、深圳、重慶,已經分別開始深入走訪創業者,記錄創業故事,背後有金主爸爸支持創業者們,將我們中國創業者們的酸甜苦辣的經歷拍成系列短劇
  • 創業者張小敬
    更不用提,那些人為什麼要將「五尊」具體到「狠、毒、辣、拗、絕」這些性格特質。每個字背後,可能不止一件事例來充分佐證他是如何「狠毒辣拗絕」的。也因為這種個性,張小敬惹了官司進了大牢。就是這樣一個人,被長安新崛起天使投資機構靖安司的90後投資人李泌選中,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只要他完成一個24小時內要完成的項目,項目的背後還有一個對賭協議。
  • 【斯坦福創業者】鍾甄:寄望興趣社交
    【斯坦福創業者】鍾甄:寄望興趣社交 2015-04-05 12:35
  • 創業者的時空扭曲場
    每個優秀的創業者都有創業過程中的至暗時刻。當面臨絕境、面對在常人看來絕不可能再逆轉的情況,企業家的「時空扭曲場」往往會幫助他們轉危為安、駛向光明。企業家就是那種靠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堅定的信念,傑出的組織才能和鋼鐵般的意志,以及大膽的冒險精神,把假設的事情變成現實的人。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假設就是假設,現實就是現實,但對真正的企業家來說,假設就是他們想像的現實,把假設變成現實,就是他們的使命。
  • 讓創業者「不坐無底的轎」
    他之前從事的職業挺多,但一直想利用自身特長當個「小老闆」。「創業不那麼容易,從創業項目到運營技巧,要學的東西太多……」用黃加興的話說,「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幹啥,怎麼幹。」如今,他的網絡科技公司已與多家電商平臺達成合作協議,每月銷售額穩步增長。「創業培訓講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遇到困難時幫我答疑解惑,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 從創業者到讓人願意跟隨的老闆
    當你成為一個對的創業者或老闆時,你會成為其他人的燈塔,不僅會為你的創業路添磚加瓦,甚至能幫助你譜寫更完美的人生軌跡。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合格的創業者,整個團隊都會因為你的瞎指揮而團團轉,最終一無所長。從創業者到老闆應該具備哪些東西?
  • 成王敗寇的標準裡,一個不再寬容創業者的世界
    資本無節制地湧入,加之媒體對創業明星的過度包裝,一大批創業者湧進中國的創業浪潮裡,然而能夠經受住創業世界殘酷考驗的合格創業者又有幾個呢?01許多媒體人圈子混久了,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監督者會開始同情被監督者,以至於混淆是非,無法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換成此地術語,這就叫,媒體人倒在了公關話術的糖衣炮彈之下。
  • 股權投資30年怪狀:投資人虧了,創業者黃了,那錢都去哪兒了?
    來源: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作者:亨哼 高殿崇攝影:私募君2019年的寒冬,讓每一位創業者都感到刺骨的蕭肅,這不是某一次戰略的偏離,而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市場上,沒錢了」。與創業者唇齒相依的,自然是相愛相殺的投資人。雙方相互成就的佳話不少,撕破臉不歡而散的也比比皆是,令人唏噓。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聯手臨潼度假區共建「創業者之家」
    西安新聞網訊( 西安日報記者張瀟)北大光華「創業者之家」揭牌儀式3月9日在臨潼成功舉辦,力圖成為西安創業者的優質「土壤」和「水分」,讓創業力量茁壯成長。  在揭牌儀式現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道,「創業者之家」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提升西安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全方位打造北大光華「雙創」品牌,幫助入駐「北大光華創新產業培育示範基地」的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解決創業者住宿、交通不便等問題,北大光華西安分院攜手臨潼度假區共建「創業者之家」,全力推進區域創新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