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6年(唐貞元十二年),年屆46歲的孟郊三赴京師,參加科考,終於登進士第。
巨大的驚喜之下,孟郊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意詩《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寫意—春風得意馬蹄疾
此詩寫盡人生得志後的意氣風發和揚眉吐氣,暢快淋漓之至。
尤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句,千古流傳。
並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
寫意—杏花春雨後
今日重新品讀,總覺對首句的解釋有所不妥。
一般注釋為:齷齪: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整句譯為: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採飛揚。
寫意—一日看盡長安花
考究「誇」字,基本釋義有三:1.說大話,自吹);2.用話獎勵,讚揚; 3.奢侈。
「誇」字,在詩中應該是誇耀的意思。
可是,昔日的那些「齷齪」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
平時裡值得誇耀的,應該是我們那些自鳴得意的小成就啊!
歌手鄭智化在演唱
臺灣歌手鄭智化有一句歌詞,「總是拿著微不足道的成就來騙自己」 。
正是這些個小成就,激勵著我們這些小人物在平常的日子裡奮然前行。但是,這些個「自鳴得意」,在「科舉」的成功面前,就「小巫見大巫」了,還值得誇耀嗎?
這些個「自鳴得意」,在「科舉」中榜面前,是不是就顯得「齷齪」了呢?
戰國鏤雕蟠虺紋玉璧
當你有一天擁有了「和氏璧」、「夜明珠」,你還會對滿屋子裡的其他珍玩愛不釋手嗎?
當你把玩著「和氏璧」、「夜明珠」的時候,是不是會對自己當初得到那些普通珍玩時的驚喜和癲狂感到可笑呢?
不是「昔日齷齪」了,是自己境界提升了,認識發生了變化。
夜明珠
所以,詩中的「齷齪」,不是指「往昔的困頓日子、不如意的處境」,而是指平時自己所引以為傲的那些自豪以及自豪的心態和樣子。
相反,「往昔的困頓日子、不如意的處境」倒是值得提及了。
不是有一句話嗎?只有成功者,才有資格談論往日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