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岡仁波齊》?那別再錯過這部拷問靈魂的電影!

2021-02-17 神經電影局

論起2017上半年華語影壇橫空出世的黑馬,《岡仁波齊》當仁不讓。

一部無明星、無特效、非IP的小成本藝術片,講述的還是藏民朝聖這樣一個偏門題材,居然收穫了將近一個億的票房。

 

影片中,一隊藏民一步一跪地前行了2000多裡,風餐露宿,耗時一年行至神山岡仁波齊。這一路跪來的十幾萬個長頭,每一個都結結實實磕到了觀眾魂上,提醒著人們虔誠的強大力量。

 

《岡仁波齊》能成功,首先要歸功於導演張楊,他用毫不張揚的鏡頭語言,用極具紀實感的方式,去呈現了這片神秘藏地上的專屬故事。

張楊

張楊畢業於中戲導演系,與賈樟柯等人同為「第六代導演」。職業生涯前期,張楊擅長拍攝兼顧娛樂性和現實意義的喜劇片,處女作《愛情麻辣燙》便斬獲了金雞獎。其後,張楊拍攝了《洗澡》、《昨天》、《落葉歸根》、《飛躍老人院》等作品,成為了柏林、威尼斯等電影節上的常客。

《愛情麻辣燙》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年張楊突然一頭扎進藏地,一呆就是四、五年,作品風格也徹頭徹尾的轉變。

 

《岡仁波齊》的英文名叫Paths of the Soul,靈魂之路,這一路並非用腳走完,而是用魂貼於地面向前。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岡仁波齊》並非是張楊那段時間在藏區拍攝的唯一一部作品,它還有一部名字中同樣帶「魂」的孿生兄弟,它們都與「路」有關,有都講述著精神力量與人性善惡。

 

這部《岡仁波齊》的孿生兄弟名叫,《皮繩上的魂》。

 

 

兩部影片乍看之下相似之處頗多,實則極為不同甚至可以說截然相反。

 

總結起來,《皮繩上的魂》是一部具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西部公路片。 

《岡仁波齊》的故事幾乎全部發生在318國道川藏線沿途,所經之處多是名勝,艱苦但不算艱險。

 

而《皮繩上的魂》90%的外景都是在阿里無人區拍攝的,向觀眾呈現了藏地更加原始、壯麗的自然風貌,當然也更加兇險。 

影片取景跨越西藏境內8個不同的地方,一路2000多公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影片中所呈現的西藏獨有的萬千風光,極盛美景,銀幕罕見!

 

張楊表示:「《皮繩上的魂》裡面景色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雲、氣侯的感覺很有魔幻性,這種魔幻性跟我們選擇的題材非常接近。

詭麗魔幻的丹霞地貌,波光靜謐的海子,生機盎然的草原,巍峨雄渾的雪山,廣闊無際的沙漠……這無與倫比的無人區神秘景色,盡在《皮繩上的魂》。

 


 

影片中有個重要的場景,名叫掌紋地,相傳是蓮花生大師鎮妖伏魔的聖地。

這一場景取景自西藏札達土林境內,奇特的地貌,如巨人的手掌般覆蓋大地,導演張楊就是走到了這裡,才終於確定了心目中的」掌紋地「,覺得「電影可以開拍了。」

 

當然,自然盛景之美,呈現要靠攝影。《皮繩上的魂》榮膺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還提名了臺灣金馬獎最佳攝影,實至名歸。 

郭達明是《皮繩上的魂》和《岡仁波齊》的攝影師,他和張楊用一整年時間,把西藏裡裡外外跑了個遍,用鏡頭記錄下這片聖土的變幻莫測和無二神性。

 

為了能給觀眾呈現最美的西藏風光,《皮繩上的魂》中的許多場景都只能在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間拍攝,且時間很短,一個場景甚至可能需要五六天才可以完成!

上影節的頒獎詞說,「《皮繩上的魂》用魔法般的影像記錄了西藏生活的點點滴滴,為我們呈現出了生命的真諦。」

除此之外,《皮繩上的魂》共拿下了6項金馬提名,以及金爵獎最佳影片提名。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藏族知名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一本叫《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一本叫《去拉薩的路上》。

 

張楊將兩本魔幻現實主義的小說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皮繩上的魂》中三條相互交融的故事線。

 

故事線一,講述作惡多端的男主塔貝,意外獲得一顆天珠,想靠著護送天珠給「掌紋地」的蓮花生大師,來尋求救贖。塔貝路遇孤獨牧羊女——瓊,以及通靈小啞巴——普,三人共同走上了冒險之路。

 

 

故事線二,講述執意尋找塔貝復仇的一對兄弟,執拗的追尋著塔貝的腳步。

 

 

故事線三,講述一個陷入創作瓶頸的作家,近乎著魔的去尋找自己小說中的主人公。

 

 

幾個故事的主角,有著某種執念,背負著沉重的罪孽,在命運驅使下,走上了破除心中魔障的道路。

 

《皮繩上的魂》的故事與無處不體現著原汁原味魔幻西藏,這是在全世界其他地域都找尋不到的特有氣質。


西藏與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發源地的南美,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導演張揚說:「我也去過南美,發現那裡有很多相似性的東西,也是高原,天空地貌和西藏特別像,那裡的文化也有原始宗教、傳統宗教的影響,包括鬼神等很多的可能性,在西藏產生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和這個地方的地貌、民族、宗教有非常緊密的聯繫。」

從《皮繩上的魂》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西部片的風格,包括畫面,氣氛營造,甚至包括骨笛的音樂,都像是經典西部片。

片中人物伶俐的揮刀對決,更讓人聯想到牛仔的拔槍決戰。

 

人物的粗獷和主角的反英雄化,都讓人想到了萊昂內的《黃金三鏢客》等西部片中那些看似放浪形骸,實則心存善念的牛仔們。

 

 

《皮繩上的魂》中,展現人物騎馬穿行於戈壁的大遠景,不由讓人想起約翰·福特的《俠骨柔情》,迷幻、遼闊。

藏地無人區的蒼涼,配上藏民族文化的神秘和狂野,讓西部片和公路片兩種類型,在影片中產生了新的化學反應。


如果說《岡仁波齊》描繪了是真善美的延續,那《皮繩上的魂》展現的就是人物從貪嗔痴中解脫,找到自我,破除業障。

 

左手朝聖,右手降魔,如張楊自己所說,拍攝這兩部影片就是屬於他的修行,而人們看到的這一條道路的兩種路線,正是張楊修行結果的呈現,殊途同歸。

 


 

「在縱橫交錯的掌紋裡,只有一條是通往人間淨土的生存之路。」

 

《岡仁波齊》是對西藏人、事、物的忠實還原,《皮繩上的魂》呈現的則是張楊對照自己本心雕刻出的魔幻西藏,兩者描繪的是同一方淨土,讚美的也是同樣純淨、高潔的靈魂。

作為一部將西藏獨有的文化淋漓展現的影片,《皮繩上的魂》外有藏地絕美風光,內有粗獷魔幻的西部片故事,兩者融合產生的獨一無二氣質,對每個觀眾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

8月4日,《皮繩上的魂》登陸全國院線,帶你走進藏地無人區的深處,直面內心的善與惡。

相關焦點

  •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文∕翟慎曄
  •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與聖潔
    《岡仁波齊》。看到她點評的文字,大概得知這是一部有關藏區人民信仰的影片,告訴了朋友我會找時間去看這個片子,接下來的幾天,看到朋友圈陸續有人發觀影感受,便越發急迫想看這部電影。《岡仁波齊》這部影片沒有任何情節衝突,有的是平靜;沒有背景音樂的渲染,整個過程以「白描」的方式「記錄」了一行十幾個藏民從芒康到拉薩岡仁波齊的朝聖之旅。整個影片雖沒有多少臺詞、沒有幾句對白,但張楊導演用無聲的叩首告訴我們:一份信仰的難能可貴。
  • 推薦 | 電影《岡仁波齊》
    (電影海報)在新專輯推出兩個月之後,樸樹遇見張楊,樸樹看到了這部名為《岡仁波齊》的電影,便當下決定把新歌更名為《No Fear In My Heart》,並重新編曲,重新演繹,最終這首歌也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 電影《岡仁波齊》:震撼人心的朝聖,靈魂的救贖與洗滌
    電影《岡仁波齊》,一個村的11個親朋好友,包括一名孕婦,2500公裡,一年,磕長頭,用身體丈量的朝聖。磕長頭,儀式就是上中下擊掌,撲倒,磕頭,再擊掌。五體投地,頭磕得泡越大,說明心越誠。朝聖,祈求眾生平安,救贖靈魂。
  • 《岡仁波齊》電影搶先看!
    《岡仁波齊》主要講述了西藏「普拉村」10個普通的藏族同胞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之前在歐美電影節展映時,《岡仁波齊》便引起了不小反響。》電影主題曲闊別樂壇14年,樸樹帶著新唱片《獵戶星座》於今年回歸。
  • 除了進電影院,這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還能用別方式觀看嗎?
    就在這幾天,陸陸續續被朋友圈不同的文藝中青年們安利一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鸚鵡史航說:「這是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所以,《岡仁波齊》也許不是一個西藏故事,它是人類的故事。他們的行進和休憩和他們經過的四季,即是一個人類生活的縮影,無可避免,無法逃避,但無論遇到什麼,山仍然會在哪兒,而他們終將到達。關於這部電影,除了內容值得期待,其實電影院外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究的幕後驚喜。
  • 推薦|電影《岡仁波齊》
    26年後,拍攝了《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第六代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6月20日上映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行程長達2000公裡,整部影片的氣質平靜至極。
  • 看電影《岡仁波齊》
    >           看了紀錄電影《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神山,奇異之處在於,終年不融化的積雪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奪目光芒,至今無人登頂的處女峰,是藏傳佛教徒內心嚮往的聖地。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中國藏族和印度等國家的朝聖隊伍。           朝聖是朝聖者的靈魂與朝聖者敬畏的靈魂之間的私密溝通與交流。
  • 《岡仁波齊》衝上榜單前四,好電影,應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
    大家怎麼看這樣一部講述朝聖的電影,走心的評論太多不要嫌長,如果你想了解這部影片為什麼值得看,下面總有一款適合你業界大咖力挺《岡仁波齊》「推薦今年我看到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岡仁波齊》,西藏的一個村莊,十一個人,親戚、鄰居一起上路,朝聖磕長頭去拉薩的故事。
  • 一邊朝聖,一邊降魔,張楊兩部電影《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即將相遇全國院線
    讓朝聖路在走一會兒,《岡仁波齊》全國院線將繼續放映到8.20距離《岡仁波齊》公映已過去一個月,這部不靠劇情、明星、視效卻收穫了近1億票房的藝術電影讓無數人走近電影院,隨銀幕上的十一個陌生人一起踏上「朝聖之旅」。
  • 《岡仁波齊》觀後
    昨晚看了電影《岡仁波齊》,我不喜歡。我知道寫完這句話,留言裡立即會有一堆人表述:啊!終於有人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
  • 電影《岡仁波齊》:從芒康到岡仁布齊,朝聖是另一種生活的延續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張楊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被歸入了Docu-Drama(劇情式紀錄片)類型中。所謂「劇情式紀錄片「,在定義上所指的是立基於真實事件上,把因為歷史條件或地點的限制,以致於無法拍攝到或觀察到的事實,以戲劇手法再現的一種影片類型。
  • 只屬於西藏的《岡仁波齊》
    看完張揚導演的劇情電影《岡仁波齊》後,小編感慨萬千,故付諸於筆端,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各評分網站都給出8到9的高分,這樣說明了大多數認可這部電影,就小編本人而言,也是非常喜歡記實電影,雖然沒有過多的華麗場景,經典對白,但也恰恰是這種生活化的方式,使影片更加接地氣,也更能扣動觀眾的心弦,任何反應某一地生活風貌的片段都是完的最愛,因為當下的我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感受很多地方的人文風貌,電影則能滿足很多觀眾的這個缺陷,替我們去觀察生活,如賈樟柯的《山峽好人》讓我知道奉節這個地方,而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則讓我看到了西藏普通人的生活環境
  • 一旦想太多,就沒法出發,《岡仁波齊》為什麼是一部公路電影?
    本期搜狐文化將帶你踏上《岡仁波齊》的朝聖的思想之旅。在沒有任何劇本的情況下,導演張楊帶著劇組進藏兩年,跟著主角們經歷芒康的冬,林芝的春,穿越川藏線2000多公裡,拍攝了這部臺詞極少,戲劇衝突極少,主演全是素人的「類紀錄片」。劇中情節大部分也都只是不斷重複的磕頭,堆瑪尼堆,念經。這部幾乎不被所有投資方看好的電影,卻因為主角那融進血液裡的信仰與力量,捕獲了觀眾的心。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眼下《戰狼2》正以迅猛之勢衝擊著國產電影的票房高峰,而另一個在國產電影市場上不容忽視的「現象級」電影當屬《岡仁波齊》。雖然後者目前尚未突破億元大關,但9900多萬元的票房,對於一部藏族題材的紀錄片樣式電影來說堪稱「票房奇蹟」。
  • 一部關於去西藏旅行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普蘭縣北部,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峰頂海拔6656米。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岡仁波齊》電影即將在內地上映,2500公裡的朝聖路每個人在尋找什麼?
    ,《岡仁波齊》朝聖是朝聖者自己的靈魂與朝聖者敬畏的靈魂之間的私密溝通與交流,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和神秘性構成了藏區生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岡仁波齊》先導預告片+幕後故事    「今年是馬年,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我們一起去朝聖吧。」
  • 電影《岡仁波齊》全國熱映中,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岡仁波齊》預告片:11位藏民素人的電影之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粉絲回饋 | 我有200張《岡仁波齊》電影票想送給你
    | 電影《岡仁波齊》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MV/樸樹以紀錄片風格拍攝的西藏電影《岡仁波齊》在這個夏天成功逆襲,上映兩個多月後,票房穩步邁億。如同電影本身的風格,平靜、克制、執著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 今年夏天千萬不要錯過這部電影!
    這就是電影《岡仁波齊》要講的故事。「《岡仁波齊》脫離了低級趣味,撼動人心,是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讓我這樣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看到了信仰的力量」。電影裡的朝聖之路是打消心中疑惑雜念的旅途,讓很多海外影迷起了去西藏的念想,甚至有一些曾經去過的人也打算以行走的方式再去一次西藏,去拉薩、去岡仁波齊進行一次朝聖。  《岡仁波齊》獲得2015年中國電影導演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獎,成為近年最受矚目和讚譽的國產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