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Adream Foundation 真愛夢想
# 鄭州市經開區夢想老師 史瑞娟
歡迎收聽《真愛之聲》,我是今天的主播,來自河南鄭州的夢想教師——史瑞娟。
電臺經常會在節目直播中向聽眾提出一些問題,前些天,一檔節目的主持人問道:「宅在家裡這麼多天,您有什麼新發現?」其中一位男士的回答讓許多人忍俊不禁:「我發現距離產生美。上班時,我和媳婦兒是相看兩不厭,宅家時,我和媳婦是相看兩不厭才怪。以前沒發現的毛病,怎麼都出來了?趕快上班吧!」
成年人之間尚且如此,那麼和神獸們一起宅家的日子,您是不是常常有一種想「修理」他們的衝動?比如,上網課時,您一轉身,就會發現孩子在偷偷玩手機;吃完水果,您看見他順手就把手上的果汁抹在衣服上;寫作業時,磨磨蹭蹭,3分鐘能幹完的事,30分鐘了還在寫……終於,您的耐心消耗殆盡,河東獅吼和霹靂雙掌傾瀉而下……
等等,在您發怒之前,如果我說,孩子的這些行為,恰恰是他們在向大人求助,您揚起的巴掌會不會先放下呢?
先給大家講一個十年前的事兒,是我的親身經歷,並且至今都痛心不已。
那一年,我帶四年級。一天,一位家長給我打電話:「史老師,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您幫幫我吧。幾個月來,小明一直偷家裡的錢,成百成百地偷,偷了四五次了,我打他、拿皮帶抽他,他都不改,我真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史老師,您幫幫我吧!」
在我的印象裡,小明一直是個很懂事的孩子,有一個妹妹,他特別有哥哥範兒,很會照顧妹妹。雖然性格倔強,但直覺裡,我不相信這個孩子是會偷錢的人,行為背後一定有原因。
我把他叫到我辦公室,問他:「小明,最近這段時間是不是學校外面有人欺負你,向你要錢?不要怕,老師幫你解決。」
我們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校所在村子及附近的孩子,農村孩子比較皮實,家長一般不接送。我猜測可能是這種情況。沒想到,還真讓我猜對了。這一問,孩子「哇」地一聲就哭起來。我心疼地摟著孩子,等他哭夠了,給他擦擦臉,慢慢地引導著他把整個事情說出來。
原來,一個初中的男生老在放學路上攔下他,向他要錢,沒有錢就打他,還威脅說不能告訴老師和家長,否則打得更狠。
別讓校園霸凌成為孩子心中的噩夢
我為小明想了個辦法。當那個初中生再次攔著他要錢的時候,他故意拖延到第二天。隨即他跑來告訴我,我給他100元錢,讓他去應付那個初中生。隨後我給他父親打電話,讓他父親在後面跟著,當場抓住了那個初中生。
在這件事情當中,當父親發現孩子偷錢時,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失望、怒不可遏、下手狠打。可是,小明有多麼的無助?
他一邊忍受著大孩子的欺凌和威脅,驚恐之中,還要戰戰兢兢地去偷父母的錢;另一邊被父親發現後,要遭受父親的毒打……孩子的心靈和身體備受煎熬和摧殘,卻不知道向誰求助,如何求助。
學會覺察孩子反常行為背後的真實訴求
您有沒有覺得,整個事件中,最無助、最可憐、最煎熬的是小明這個只有9歲的孩子?被孩子的行為表象蒙蔽雙眼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是否陷入了某種絕境?
還好,慶幸的是,家長在束手無策之後,想到了向我求助。但是,為什麼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卻不向最親近的父母和老師求助?原因何在?直到如今,我仍然對此難以釋懷,如果那時候,孩子能第一時間向我、向家長求助,他會少受多少的煎熬?
從那以後,只要接新班,或者是在新一年級的家長會上,我總要講起這件事情。可是,事實證明,不是我講過了,強調過了,學生就會向老師、向家長求助。因為,不管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我們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看起來近在咫尺,可是我們與孩子的世界卻遠隔天涯。
史瑞娟老師在給孩子們上夢想課
兒子上小學時,我發現他作業錯得多,和老師交流,老師說他上課不好好聽講。我很生氣,怎麼會這樣?我小時侯聽課眼睛一眨都不眨,試卷上的題,我能清晰地記得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位置。
我認定了是兒子不好好學,罵他罵得非常兇,然而,罵卻沒有什麼用,我又狠狠地打了他一頓。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我怒不可遏的樣子,嚇得兒子撲通跪下哭喊:「我想好好聽,我管不住我自己……我不敢了,不敢了!」後來,兒子生病,舅舅是一名老中醫,舅舅說,從脈象上看,他的確是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症狀,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是身體生病了,需要調理。
原來,兒子說的是實際情況。而我,卻以自己的經歷去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我不是罵就是打。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空和大海的距離,而是人與人的距離。那距離遠到,我就站在你面前,快要支撐不住,可是你卻不知道。兒子的無助,我不僅看不到,還在指責埋怨,甚至拳腳相加。我們做大人的,有時候像不像一個劊子手?我們把小小的人兒,推入驚恐的絕境,卻沒有覺察。
這件事讓我自責了很久,也反思了很多。正是我們的粗暴,我們的想當然,讓我們看不見孩子的需求,把孩子越推越遠。孩子遇到危險時,會想到向我們求助嗎?他的爸爸媽媽是如此不可理喻的人,他怎麼可能向爸媽求助呢?
所以,遇到看上去不聽話的孩子,我們先別急著生氣,別急著批評,多一些接納,也許是拉近彼此距離的好辦法。比如,前面提到的把果汁抹到衣服上這件事,我們對孩子說:這麼大了,怎麼還抹到衣服上?孩子立刻就會說:「我沒有啊。」於是我們會更生氣,怎麼睜眼說瞎話!於是,我們的怒火就想噴射。
如果此時我們仔細看一看孩子那張緊張不安、又充滿委屈的臉,我們換個角度想:孩子其實是怕挨批評而無意識地衝口而出的話,沒有我們大人想的「睜眼說瞎話」那樣複雜。我們不妨開個玩笑:「這衣服上是不是還有早上的胡辣湯汁?……哈哈,下次吃水果前,先穿上圍裙,來,媽媽先把你身上的這個圍裙洗一洗。」
平時對孩子的行為接納得多,孩子自然就會覺得你理解他。如果沒有理解作為橋梁,距離便無處不在。有了距離,孩子遇到困難和危險時,當然不會向老師和家長求助。
除了接納,我們也可以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比如寫作業這件事,「作業寫完了嗎?」「快去寫作業!」「作業不寫完,不準玩手機!」這是不是我們的常用語?可是,您知道嗎?當大腦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時候,大腦首先輸出的信息其實是「拒絕」,而不是行動。
所以,當您命令孩子寫作業時,您就已經把孩子推遠了。因為他已經本能地在抵抗了。我們不妨學學董卿的說話藝術,她在主持人大賽中點評的時候,先告訴選手你很好,給選手自信,這是共情。然後告訴選手,你不好,不好在哪裡,應該怎麼改正,給出具體的建議。對孩子上網課時玩手機,我們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很想玩手機,但是現在是上課時間,你是選擇現在玩1分鐘呢,還是上完課玩10分鐘呢?」
多一點理解,多一點信任,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條安全通道
抹果汁也好,玩手機也罷,成長需要時間。我們試著接納孩子,一點一點建立理解,建立信任。這理解和信任,就是孩子的安全通道,他們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自然會走安全通道,孩子便會安然無恙。
我是史瑞娟。
真愛之聲,明天見。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往期精彩內容
真愛之聲
主播:史瑞娟
監製:陳馨
主筆:史瑞娟
主編:周文勝
組稿:伍世燕
審讀:呂星宇,韋玲
責編:伍世燕、陳芳蕾、張振昊、張晶晶
推廣:馮傑、李亦寧、邱愷琦、湯斐文
出品:善意工作室
閱讀原文
原標題:《孩子的無助,您看見了嗎?︱真愛之聲第五十六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