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免費電子版樂譜請加微信(一年內免費):myetude
已加過我微信的小夥伴們,拜託別重複添加啦,請直接私信我就好!
▼
以前曾經介紹過一首法倫克的練習曲,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
☟
法倫克:a小調練習曲
不過之前那首技巧比較困難,屬於高階的練習曲了,適合在音樂會上演奏;今天介紹的這個則是初級的,很簡單!
PS:再次溫馨提示,是法倫克,不是法克…倫!作品選自法倫克的《25首簡易練習曲》(Op.50),E小調這首,是裡面的第4首。
這套顧名思義為「簡易」,技巧不會很難,是法倫克為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創作的。
作品初版的樂譜封面
[Paris: Alphonse Leduc, ca. 1876]
不過簡單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含金量的,它還是沿襲了法倫克一貫的風格:浪漫、優美!
▼
作品前面用法語寫了Pour les batteries avec une partie soutenue,「連續分解和弦練習」的意思,即作者已經說了它的練習點。
速度是Poco Allegro,稍快的快板。
但是我個人覺得作品彈慢一點,會顯得更優美,如果按照作者標的速度,有點過於匆忙,會丟失很美很美的和聲感。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另外,雖然作者說了是練習分解和弦的,但我覺得說深一點,它更加是觸鍵跟音色的層次練習:
我們可以看到樂譜,右手符杆向上的附點四分音符,跟符杆向下的十六分音符,在層次上必須有主有次要分開。
附點四分音符的高聲部是旋律線,與左手的BASS形成對位;十六分音符則是伴奏音型。
所以在演奏時,必須突出高聲部的附點四分音符,然後十六分音符要彈得輕一點,不能與旋律聲部彈成一樣了。
同樣從第5小節開始,右手雙聲部的玩法轉到了左手,所以還是同理,這一回合輪到左手彈出層次感來:
整個作品,都是這樣,右手雙聲部與左手雙聲部的交替中進行,一直到結束。
旋律與伴奏的聲部分離出來,顯示出層次,是彈好這個作品的關鍵。
▼
還有的就是歌唱性,這個也非常重要。
開頭的術語裡有個molto legato,非常連的連奏,但是很多人會把這個至關重要的術語給忽略了。
我們看右手的旋律聲部:si-do-si-la-sol-la-sol-fa……
我的這完全就是一個女高音的詠嘆調旋律好伐!
大俠你要把它唱出來啊,不唱出來你怎麼能感受到這個旋律的如歌性呢!
只會坐在那裡動手指頭的話,你就算練出六脈神劍了也不知道什麼是歌唱性啊!
▼
所以,在作者的基礎之上,我個人覺得這個作品有三方面的練習:
1. 連續分解和弦
2. 聲部層次感
3. 歌唱性
作品的技巧也不難,大致也就4級左右,但它的和聲是真的寫得好美,美得都有點不像練習曲了,反正我的學生,這首是必彈的作品!
關於示範音頻,謝謝美麗的仙女桑梓老師的演奏!
但是還是那句話,我的電鋼太壞了,什麼時候要找個好點的琴讓桑老師來錄音才行,不然真太辱沒了她呀哎……
最後,關於這次武漢的疫情,身處武漢被禁足家中的我,想發表一點點個人意見……
記得幫點在看。另外把公眾號加星標,新文章才不會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