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g小調敘事曲》作品分析

2021-02-10 溫度古典音樂

導讀:鋼琴敘事曲是波蘭鋼琴家蕭邦首創的音樂體裁,《g小調敘事曲》是蕭邦敘事曲的代表作,文章通過對此曲結構、旋律、和聲等多角度的分析,為學習者和演奏者提供參考。——帶你欣賞蕭邦《第三鋼琴奏鳴曲》

  

創作背景

 蕭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是蕭邦敘事曲的代表作,創作於華沙起義失敗後不久,是蕭邦內心情感變化貼切表現的作品,也是他創作中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之作。蕭邦把原先用於聲樂作品中的敘事曲體裁借來,用於鋼琴敘事曲的創作,他開創了器樂敘事曲體裁的先河,為敘事曲體裁拓寬了使用的範圍,豐富和發展了敘事曲的音樂表現。

音樂分析

(一)引子

 緩慢的引子(1一7小節),開始於A大調,結束在g小調的終止式上。蕭邦在第一小節就用了兩個極富表現力的記號f(強)、pesante(沉重有力的、有分量的),雙手相隔八度奏出飽滿、洪亮、沉重的C音。隨著上行的同音進行,透著嚴肅的氣氛,從第三小節出現了嘆息、悲傷的音調,音型向下模進,調性色彩變暗,這是蕭邦典型的浪漫主義音調,第五小節的附點似乎是悲傷的哀嘆。

 第八小節是引子的終止式(V――I),但速度和節拍已經屬於主部,這就使引子和主部前後貫穿。

△王羽佳演奏版本

(二)呈示部

 主部為8――36小節,主部主題有兩個具有不同性格特徵的動機音型,動機a有典型的彈撥樂器的音調,動機b具有下行二度的旋律特徵2。感情較為平靜和穩定,但節奏是切分的,重音總是落在後半小節,這樣使每一個樂節在和聲上都是從不穩定到穩定,在動力上從緊到松,從強到弱,在音調上從高到低,使主部的形象猶如一聲聲的嘆息。可以看出蕭邦的創作手法較古典主義時期有較大的突破:引子和聲不明確調性,和聲滲透到主部主題的進入才解決;主部主題一開始就在屬和弦上出現,調性非常明確;主部主題旋律弱起進行,而和聲上卻是V―I的強進行。在節拍速度方而,主部主題以Moderato的速度6/4拍與引子速度Largo及4/4形成對比,速度增快,動力增強。6/4拍使主部音樂具有輕盈的舞蹈特徵。

 連接部為36――67小節,從對音樂材料的選用及安排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36―44小節,是由兩個並列句構成的方整樂段,音樂材料來自主部主題動機b,由於上方聲部八分音符的和弦分解進行使節奏加密以及下方切分節奏的使用,而使得這一部分音樂的緊張度加大,音樂較激動,但這一部分音樂的功能是穩定的,表現為對主部主題的調性和聲終止式的補充關係,具有承上的功能。連接部第二部分為44―67小節。音樂從「稍快些」到「加急的」總體速度變化表現出連接部音樂不穩定的過渡性質,具有啟下的作用。其中45―48小節在結構中體現出起承轉合原則。調性為g和聲小調;48―56小節音樂材料的組織手法十分靈活,上方聲部體現為四個三音組為一個循環單位的進行,音樂較具彈力,而與之相對應的下方聲部為一個基本音型的變化進行。和聲上,g小調Ⅶ2―Ⅰ的進行是這個基本伴奏音型的和聲基礎,節奏上,低聲部出現了由7拍到6拍到5拍的緊縮,使音樂的動力增強。57―67小節為琶音和弦分解進行,同時調性布局為g―bB―bE向下屬方向轉調,為bE大調的進入做屬準備,並且用純四度音程進行引出副部主題。

 副部為68―82小節,從68小節開始共15小節,是個8+7的復樂段結構。在連接部的急風暴雨之後,音樂進人了另一種境界,溫和明朗,極為抒情。蕭邦標出了如下記號:Menomosso(較前稍慢)、sottovoe(輕聲)、pp(很弱)。音樂柔和,歌唱性強。在和聲上,第72小節通過bE大調的重屬增五六和弦轉到c小調,並延遲解決增六和弦,在74―75小節中形成了Ⅴ7―Ⅰ的解決。音樂的織體以主調音樂為主,在80―82小節中連續的七度進行加強終止的迫切感。優美抒情之中蘊含無窮能量。

 結束部為82―94小節,相當於副部的補充段落。在bE大調分解主和弦上構成的具有一定對位因素的段落,音響一直保持在很弱力度,調性上bE―a為展開部的進入做調性準備。

△齊默爾曼演奏版本

(三)展開部

 展開部可分為四個階段:首先,主部材料的展開94―105小節。調性為a和聲小調,整個段落是在a小調的屬持續音上進行展開,展開程度較低,所用手法為重複和模進。

 其次,副部材料的展開106―125小節。是由兩個等長樂句構成的平行復樂段結構,調性從中音區bE大調轉為高音區的A大調,因此產生愉快高昂的歌唱性很強的效果,使音樂一度擺脫樂曲前部分的壓抑氣氛。主題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旋律更豐富,強有力的和弦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悲憤,這是副部主題的一次性格變奏,具有動力性。

 第三,新材料的展開,126-137小節,這是一個bE大調的屬功能的展開段落,也是音樂展開的中心部分,旋律以半音級進為主,相對比較模糊,第127小節屬九和弦的運用,充分利用了該和弦的不穩定特點來表現展開部所具有的動蕩感,速度逐漸加快,具有幻想的性質。

 第四,展開主部的動機b材料和連接部材料,138―165小節。其中138―145為4+4結構,在屬主對置的和聲基礎以及連接部旋律材料的基礎上展開主部動機b,從調性上看,這一部分音樂作者採用高聲部為g和聲小調,旋律聲部和低聲部為bE大調的雙重調性的安排,增加展開部調性的衝突。145-158小節調性十分動蕩,二度連續轉調,158―165小節具有轉向再現部的連接功能,為再現部的進行做屬準備。

△米開朗傑利演奏版本

(四)再現部

 再現部是倒置的動力再現,第166-180小節為副部的再現,結構為平行的復樂段。調性不在主調上更有利於作品戲劇性內涵、矛盾衝突張力的表達。這是作曲家發掘音樂內涵、深化強調作品所具有的戲劇性力量和矛盾衝突的結構安排,使音樂具有一氣呵成的恢宏氣勢。第180-194小節為連接部的再現,在這裡,呈示部中的結束部在再現部中轉化為兩個主題之間的連接部,調性布局為bE―g,為主部的再現做了屬準備。第194-208小節為主部再現,規模較呈示部縮減一半,音樂在屬持續音基礎上完成了動力再現。在206小節達到全曲的最高潮,在208小節完全收攏。

(五)尾聲:208――264

 蕭邦採用浪漫主義時期的典型特徵,用新材料創作了尾聲,因此在音樂形象上具有獨立的意義。作者用了如火如茶的急板(prestoconfuoco),在情緒、音區、節奏、音型等方面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蘊含著巨大的感情分量。。208―216為4+4結構,bE大調。216―238為8+14復樂段結構,237―263小節音樂為音階式華彩性尾奏,最後,在雙手反向同向的八度中,結束全曲。

結語

 蕭邦《g小調敘事曲》Op.23是一種獨創與探索,其史詩性戲劇性與交響性的特點賦予了敘事曲全新的意義,為後期器樂體裁的敘事曲樹立了光輝的典範,同時也對19世紀以至20世紀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在學習和演奏中不斷深入研究和思考。

聆聽古典是一種呼吸一樣自然的生活方式

    鋼琴學習指南公眾號往期推送:1、阿里·瓦迪談李雲迪丨「我們更要為他的長遠考慮!」2、什麼是鋼琴演奏時手腕一定要遵循的重要「法則」?3、學習音樂,你該這樣練習一萬小時!4、鮑蕙蕎:為什麼說「學習鋼琴,16歲是個坎兒」?5、機械重複只能事倍功半,如何有效彈好鋼琴練習曲?6、「鋼琴就是我的自我」,輝煌的技術是鋼琴演奏的前提,但深厚的文化修養會使演奏放射出更燦爛的藝術光芒!7、懷爾德(Earl Wild)談蕭邦丨辛辛苦苦練好細緻的技巧之後,製造即興演奏的氣氛才是最重要也最難的任務。

    8、鋼琴家魯賓斯坦說:「當我走上舞臺,我就是國王!」9、周廣仁丨好的演奏家絕不能只會彈鋼琴,而要腦子裡懂很多知識;10、巴倫博依姆論演奏丨「從來沒有讀過歌德,怎麼能夠彈好貝多芬?」 11、塔馬斯·瓦薩裡(Tamas Vasary)談蕭邦丨「看他們把那些圓舞曲都彈成了惡夢!」 12、鋼琴家科瓦切維奇論蕭邦丨「他的音樂在我心裡製造的風暴太大了!」 13、周廣仁說:「他在教學上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我。」 14、識譜能力差?按以下幾點練!

    15、男兒有琴不輕彈,只因未到調琴時!16、彈奏中的節奏感好都是指什麼?17、跟郎朗老師朱雅芬學鋼琴丨「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應試學琴,只會讓孩子興趣全無。」 18、「在演奏時手指要『鑽進』琴鍵裡去,好像琴鍵是一塊海綿一樣。」 19、鋼琴練習可以分為哪八個步驟? 20、怎樣合理安排練琴和學習文化的時間? 21、論鋼琴踏板使用的一般原則和方法;22、彈鋼琴不了解作為「靈魂」的踏板?讀讀這篇文章!23、如何把握彈琴的「度」?

    24、如何提高學生練習音階的興趣?25、但昭義丨練手指獨立性的兩個有效方法;26、孩子學琴,最大功臣,非你莫屬!27、練琴如何才能「事半功倍」? 28、這樣練琴,效率低下! 29、鋼琴練習中手指運用的奧秘;30、車爾尼599,學好鋼琴必過的一道坎!31、孩子練琴有惰性?做好這三點!32、學鋼琴的兩個重要和六個不重要!33、彈琴時手腕僵硬不靈活怎麼辦?34、鋼琴練習中,和弦練習的兩個好方法!

還在一個人孤獨學習與聆聽古典音樂嗎


相關焦點

  • 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電影、動漫及花滑中的古典
    席皮爾曼坐下來,在隱隱的月光中彈奏的就是這一首感人肺腑的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Ballde N0.1 in G Minor)。樂曲由緩慢變為激昂,就像作曲家用音樂在傾訴自己的心事,同時又像演奏者在敘述自己在二戰中遭受的坎坷經歷,用音樂宣洩著內心的感慨。
  • 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丨解讀蕭邦鋼琴音樂的浪漫主義創作風格
    ——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導讀:蕭邦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也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之一,在歐洲音樂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簡述其中浪漫主義因素 這首作品創作於1831-1835年蕭邦流亡巴黎期間,遠離祖國的蕭邦得知波蘭淪陷的消息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在無助、悲憤、絕望中他藉助鋼琴來抒發他複雜的情感。
  • 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Op.23)演奏教程 by Josh Wright
    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 Op.23        2. 蕭邦-降B小調第二諧謔曲 Op.31        3. 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 Op.23 No.5        4. 德彪西-月光        5. 李斯特-鍾        6.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        7.
  • 蕭邦的敘事曲,到底在敘啥事兒?
    敘事曲(Ballade)一詞緣於法語。這一體裁,是由蕭邦所首創的。蕭邦一生,共創作了四首敘事曲,分別是:第一敘事曲,第二敘事曲,第三……等等!分別是g小調第一敘事曲(作品23),F大調第二敘事曲(作品38),降A大調第三敘事曲(作品47),f小調第四敘事曲(作品52)。
  • 蕭邦敘事曲解析(一)丨《第一敘事曲》、《第二敘事曲》
    《第一鋼琴敘事曲》 蕭邦敘事曲解析(一)第一章:蕭邦鋼琴作品創作特徵 蕭邦是19世紀波蘭最傑出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來,他的鋼琴作品始終響徹音樂舞臺,時至今日仍被各國鋼琴家盛演不衰,以至成為他們的保留曲目。
  • 魯賓斯坦:蕭邦四首《敘事曲》Ballade
    小調,作品 23 號 蕭邦在寫作《g小調第一敘事曲》Op.23時,他面臨著由新的體裁和新的內容所提出的新的創作任務,他需要通過奏嗚原則來表現敘事曲戲劇性的內容,但傳統的奏嗚曲式規範又不能完全符合創作構思和音樂形象發展的要求,把主題分解為動機和樂節、模進轉調的奏嗚曲式展開手法,對於氣息寬廣的抒情、敘事性體裁已不適應,他需要把傳統的奏嗚曲式結構進行適應音樂內容的調整
  • 蕭邦的敘事曲
    蕭邦首先在篇幅長大而富於戲劇性的鋼琴曲中使用敘事曲這一名稱,後來勃拉姆斯、李斯特、格裡格、維厄唐、福雷等音樂家也在鋼琴曲中使用其名。一部分管弦樂作品也借用了敘事體形式。如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敘事曲《督軍》、杜卡斯的《魔法師的弟子》、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等,都是較典型的交響敘事曲。
  • 齊默爾曼演奏三首蕭邦敘事曲
    蕭邦敘事曲深受密茨凱維支敘事詩的影響,美國音樂批評家及著述家詹姆士·基本茲·休涅刻在出版於1900年的《蕭邦——其人及其音樂》一書中認為蕭邦是一個"聰明人",因為他不給人以有關敘事曲內容的更明確的線索,接著說:「《第一敘事曲》是根據《康拉德·華倫洛德》而寫的,《第二敘事曲》蕭邦承認是受亞當· 茨凱維支的《魔湖》的直接影響而寫的,而《第三敘事曲》則是根據密茨凱維支的《女水妖》而寫的。」
  • 蕭邦敘事曲基礎指南
    》蕭邦敘事曲的音樂特徵導讀:學習蕭邦敘事曲的鋼琴音樂特徵,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準確地了解和認識蕭邦敘事曲的歷史背景,以及每首樂曲的音樂風格特徵、音樂結構、表現手法、思想內涵、演奏技巧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演奏水平,為今後蕭邦鋼琴音樂的教學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 聽魯賓斯坦演奏蕭邦的四首敘事曲、諧謔曲
    蕭邦的四首敘事曲包括《G小調第一敘事曲》《F大調第二敘事曲》《降A大調第三敘事曲》和《F小調第四敘事曲》。創作時間從1831年持續到1842年。這十年是蕭邦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代,也是他各種情感最飽滿的時代。在四首敘事曲的任意一部中,我們都能體會到最深情、最打動人心的歌唱。今天聆賞整套作品,想必是一次淋漓盡致的浪漫之旅了。
  • 蕭邦敘事曲全集——旅美鋼琴家周希希獨奏音樂會
    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敘事曲(Ballade)一詞緣於法語,這一體裁,是由蕭邦首創的。他一生共創作了四首敘事曲,《牛津簡明音樂詞典》將「敘事曲」定義為「篇幅長大而富於戲劇性的鋼琴曲,相當於詩歌領域敘述英雄豐功偉績的歌謠」。錢仁康在《蕭邦敘事曲解讀》中指出「蕭邦的敘事曲,是一種敘事性、抒情性和戲劇性相結合的體裁,同時又是聲樂特點和器樂特點相結合的體裁。蕭邦的敘事曲受文學敘事詩和聲樂作品中的敘事曲的影響而充滿了民間風格。
  • 蕭邦《c小調革命進行曲》馬克西姆 0543
    蕭邦《c小調革命進行曲》克羅埃西亞鋼琴家 馬克西姆·姆爾維察弗朗索瓦·蕭邦(1810─1849)
  • 蕭邦鋼琴練習曲通解
    他一生寫了大量的鋼琴作品,其中包括27首鋼琴練習曲。他對練習曲的開拓和發展,使得鋼琴的技術性與藝術性能夠完美結合,從而推動練習曲這一體裁的作品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1、蕭邦21首夜曲通解;2、免費樂譜丨科爾託校訂蕭邦《練習曲》Op.25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 一生必聽的鋼琴曲——從「巴赫 • 莫扎特到蕭邦 • 李斯特」 鋼琴聖手譚小棠獨奏音樂會
    F.Chopin:「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minor,Op.66蕭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66F.Chopin:Polonaise in A-Flat Major—「Heroic」,Op.53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作品53J.S.Bach:「Badinerie」 in b
  • 蕭邦四首敘事曲原詩內容
    蕭邦告訴舒曼說本曲靈感來自於斯唯替茲湖(the Switez)。舒曼送給蕭邦夢幻曲,蕭邦則回獻此曲,而且親自彈給他聽。湖面是平鏡如滑的,夜晚的星星照在湖上極美。湖在很久以前是座城市,因為被韃靼人圍攻而陷落。城中少女誓死不願受辱,向天跪地求死。此時地面突然裂開一個大洞,形成一湖,少女們跳到湖中自盡。天神把少女變成湖邊的花,凡觸到花的人不久都會遭到不幸死亡的命運……故事標題為「水妖」。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歌唱性
    ,要求演奏者不僅要對蕭邦所處社會環境、時代背景及其獨特的創作風格進行詳盡的分析,還應對作品中的作曲技術、演奏技術與鋼琴演繹的人文性相結合,才能較為寬廣地去了解與學習蕭邦作品。本文試從演奏的角度解讀《革命練習曲》在左右手技術難點下旋律的歌唱性特徵,以期更好地詮釋該作品所蘊含的藝術價值。 首先,音樂作品的歌唱性是指具有一定旋律感且有較強情感因素的樂句。那麼,鋼琴曲是否有此屬性呢?眾所周知,蕭邦的作品極具抒情性和民族性,含有歌唱性的流暢旋律時常貫穿整曲。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技術難點
    鋼琴作品的演奏把握是一項很嚴謹,很細緻的工作,它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對作品的背景,時代,風格進行準確的分析。如果想順利和完美的表現一首曲子,那麼就要深入分析和著重練習樂曲中的技術難點,只有解決好技術問題,才能得心應手,更好的表現音樂。此曲主要技術難點有音樂層次、旋律的歌唱性及手指的伸張。
  • 音樂基礎知識——敘事曲
    他的作品包括《魔王》、《愛德華》、《女店主的女兒》等著名歌曲,對F.舒伯特的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為合唱和樂隊而創作的敘事曲  H.沃爾夫曾把他的獨唱敘事曲《猛火騎士》改編成合唱和樂隊作品。  按風格分  由於敘事曲的產生,不早於浪漫主義時期,故絕大多數敘事曲都是浪漫主義風格的。按不同地域,敘事曲又可分為德奧浪漫主義風格、東歐浪漫主義風格等。特別地,劉文金的二胡敘事曲《豫北敘事曲》是中國風格的敘事曲中的代表作。
  • 欣賞電影《鋼琴家》與蕭邦的鋼琴曲
    此曲再為人們所熟知,就在於它被用作電影《鋼琴師》中的插曲。影片中的男主角,波蘭猶太鋼琴演奏家斯皮爾曼在波蘭電臺錄音時伴著窗外的炮火聲和樓房的搖晃彈奏的就是蕭邦的這首《升C小調夜曲》,然而炮火最終將鋼琴聲打斷。
  • 一首費爾德風格的蕭邦夜曲丨《降b小調夜曲》(Op.9 No.1)教學探微
    本文針對此曲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在教學中需注意的一些要點。 蕭邦夜曲主題閱讀:1、以四部作品為例丨談蕭邦《夜曲》的演奏技法;2、阿勞的「蕭邦圓舞曲氣勢宏大,夜曲幾乎像敘事曲!」 3、聆聽蕭邦的內心獨白丨略談幾首《夜曲》的演奏技法;4、練習觸鍵時,如何把蕭邦夜曲的音色特點發揮到極致?5、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