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與神秘的海市蜃樓:歷史與傳說,科普與故事

2021-01-07 徐霞客是我偶像

蓬萊閣與海市蜃樓

煙臺市蓬萊閣,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依山傍海,山光水色堪稱一絕。在古代傳說中,渤海裡有三座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相傳當年,秦始皇出海求藥和八仙過海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蓬萊閣仙境(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上,蓬萊閣常有海市蜃樓出現,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更為蓬萊平添幾分神韻。可以設想,在蒙昧未開的年代,當海市蜃樓突然出現在古人面前,將是一種怎樣的心靈震撼!車水馬龍,亭臺樓閣,那樣真實可見,卻又遙不可及、變幻莫測,如夢似幻…

於是,古人篤信,在蔚藍的大海上,漂浮著幾座迷人的島嶼,那是仙人住的地方,那裡瓊樓玉宇,那裡美樂飄飄…

顯然,這就是海市蜃樓奇觀,在古人嚮往世外仙境心理上的投射,而這種心理投射又是如此自然,如此順理成章,如此讓人無法抗拒。真實地說一句,擱我是古人,看過蜃景奇觀後,我也會這樣想。

蓬萊閣海市蜃樓(圖片來自網絡)

歷代文人留墨蓬萊閣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蓬萊歷來為文人墨客,趨之若鶩之地,歷代文人,翰墨流芳,為蓬萊閣增色不少,節選如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白居易。

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物,豈有貝闕藏珠宮。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蘇東坡。

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沈括。

蓬萊閣(圖片來自網絡)

海市蜃樓形成原因

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海市蜃樓也慢慢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海市蜃樓的出現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由物理常識可知,當光線在同一密度的均勻介質內傳播的時候,它以直線的方向前進。但當光線傾斜地由一個介質進入另一個密度不同的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折射。

空氣本身就不是一個均勻的介質,在一般情況下,它的密度是隨高度的增大而遞減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所以,當光線穿過不同高度的空氣層時,就會引起折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折射現象,所以並不覺得多稀奇。但如果空氣溫度在垂直方向變化比較劇烈時,就會導致明顯的折射,甚至引起全反射現象。

這個時候,不知道哪個旮旯的景象拐彎抹角地,折射進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真真地看到了景象,但眼睛仍是習慣於直視,可直視過去的地方分明不應該出現這個景象啊!此時此刻,神秘的海市蜃樓就出現了!

海市蜃樓成因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說,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幻景,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象,跟晚霞烏雲彩虹,打雷閃電下雨,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海市蜃樓極為少見,也正因如此,才凸顯了它的神秘和珍貴,人們都以目睹這一奇觀而引為平生一大幸事。如果海市蜃樓像晚霞烏雲一樣常見,大家也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海市蜃樓為什麼鍾情於蓬萊閣?

古人早就清楚,海市非「常人」所能見,正所謂「海市不是你想見,想見就能見」,考驗人品和運氣的時候到了。於是,長久以來,它的神秘指數與日俱增,更加令人心馳神往。

海市蜃樓(圖片來自網絡)

海市蜃樓之所以少見,是因為它出現的條件很苛刻:

首先,它需要空氣因溫度差異形成溫差層,從而形成密度差異層。其次,它需要海面能見度足夠清晰,最好是雨過天晴。另外,它還需要無風或風力極微弱的條件下,因為當大風一起,引起了上下層空氣的攪動混合,上下層空氣密度的差異減小了,光線不會再發生異常折射和全反射,那麼所有的幻景就會立刻消逝。蜃景更容易出現在沙漠、海灘等地,就是因為這些地方地表和周圍的溫度和溼度差異較大,空氣密度不一,很容易發生光線折射。而山東蓬萊閣地區容易形成海市蜃樓,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

關於蓬萊閣海市蜃樓的故事

海市蜃樓的出現,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地球人都知道蓬萊閣易出蜃景。於是,在1986年,中央電視臺聯合山東電視臺,專門成立了海市蜃樓攝製組,常年駐紮在蓬萊市,「守閣待蜃」。但二年多過去了,卻一直沒有捕捉到海市蜃樓的影子,只好遺憾地離開了。就在他們離開半個月後,蜃景出現了!這就叫「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這個有福之人叫孫玉平,是一個攝影師。

蓬萊閣的海市蜃樓(圖片來自網絡)

1988年6月17日,孫玉平正和同事們在在蓬菜市拍攝一部電視片。下午二點二十分,孫玉平在鏡頭裡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他揉了揉眼睛,離開攝影機,向遠處張望了一眼,頓時驚呆了。只見蓬萊閣對面,黑山島以東一百公裡的海面上,出現了一條巨大的淡黃色光帶,同時大霧瀰漫,慢慢地,在霧中隱隱出現了高樓大廈的輪廓。

孫玉平很清楚,那裡並不存在這樣的景色,他不禁興奮地叫起來:「快看!這不就是海市蜃樓嗎?」同事們聽到他的喊聲,定睛細瞧,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大家激動不已,趕緊停下手頭的拍攝工作,將攝像機鏡頭對準海市蜃樓出現的方向。這次蜃景持續時間極長,從下午二點半,一直到晚上七點鐘,他們拍到了一套珍貴的海市蜃樓錄像。

海市蜃樓(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蓬萊閣以北海面上出現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清晰度最高的一次海市蜃樓。也是有史以來,最詳細完備的海市蜃樓影像資料。那些畫面變化萬千,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令人目不暇接。一會是蔚為壯觀的群山,一會是人流熙攘的都市,還出現有輪船、高樓大廈、樹木草地等不一而足。這些珍貴的鏡頭,填補了歷史上海市影像資料的空白,也用事實告訴人們:海市蜃樓不是虛幻!

後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一些國家獲悉後,紛紛願出高價購買這套錄像片,但都被一一謝絕了。

相關焦點

  • 蓬萊閣喊你來看海市蜃樓
    從他神山的名字開篇,到蓬萊閣上八仙過海故事的流傳,自古就與仙結下不解之緣。相傳:這裡是神仙居住之地,上有長生不老之藥,世人莫及!於是引得秦皇漢武東巡此地求藥訪仙,到頭來,雖說都是一把帝王荒唐淚,但卻更為蓬萊增添了幾分神採!偏偏這裡又是今古奇觀海市蜃樓經常出現的地方。
  • 蓬萊閣|尋仙不遇:見不到仙不為恨,我見到了神仙們居住的地方
    蓬萊閣,總是令人痴迷、陶醉!《山海經》中記載的「三仙山」,就是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蓬萊閣,虎踞丹崖絕壁之上,畫棟飛雲,珠簾卷雨,抱山攬水,真乃人間仙境!次日,趕了個大早,然而期待的仙境仍然沒有升起,海市蜃樓只出現在昨夜裡的夢中。拾級而上的石臺階,潮溼的記憶總是不容易忘卻,清晰的是那個一起挽著手,一起來看海,昨夜裡純真的笑容與淚水的人,已經早就走遠。凌空欲飛的蓬萊閣,氣勢恢宏,海天茫茫、空明澄碧。
  • 1931年的山東煙臺老照片,蓬萊城內的鼓樓古建築與蓬萊閣
    以歷史上曾為萊州府治而命名。圖為萊州城南門裡大街。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圖為蓬萊閣。毓璜頂公園又名煙臺小蓬萊。
  • 山東有個「蓬萊仙境」,因海市蜃樓和縹渺的海霧,而充滿神秘感
    山東省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大省和風光大省,山東最具「仙趣」的景點是蓬萊市的蓬萊閣,這裡以「八仙渡海」的傳說和「海市蜃樓」而聞名,微涼的初夏,我終於進入了這個夢想中的「仙氣」風景區。在中國神話傳說中,蓬萊和瀛洲是一個隱藏在海裡的小島,是神靈居住的地方,現在的蓬萊閣是從神話傳說中延伸出來的歷史建築群,建於宋朝嘉佑六年,也就是公元1061年,從現在開始有近2000年的歷史,現在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重點文物保護部門,佔地面積達3.28萬平方米。
  • 中國「最仙氣」的城市,曾多次出現海市蜃樓,被譽為「人間仙境」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著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國人即使不出國門,也能得到很好的旅遊體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最「氣仙」的城市,曾多次出現海市蜃樓,被稱為「人間仙境」,蓬萊是山東省煙臺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渤海和黃海的交界處,光是「蓬萊」這個名字,就已經充滿了「仙氣」,蓬萊是中國神話中的海外山,我國著名的神話傳說
  • 海市蜃樓之未解謎
    其實呈現在你面前的只是一種幻景,是一種自然奇觀—海市蜃樓,又稱蜃景。自從世人發現海市蜃樓以來,它就被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其實海市蜃樓只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在密度不同的空氣中發生折射和全反射的結果。夏天,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上層空氣被太陽曬得很熱,密度小,貼近水面的空氣受水流影響,溫度較低,密度大。
  • 煙臺喊你來看海市蜃樓啦!
    從神山的名字開篇,到蓬萊閣上八仙過海故事的流傳,自古就與仙結下不解之緣。相傳:這裡是神仙居住之地,上有長生不老之藥,世人莫及!於是引得秦皇漢武東巡此地求藥訪仙,到頭來,雖說都是一把帝王荒唐淚,但卻更為蓬萊增添了幾分神採!偏偏這裡又是今古奇觀海市蜃樓經常出現的地方。
  • 1988年在這裡曾驚現3次長達6小時的海市蜃樓,可找不到原型?
    1988年在這裡曾驚現3次長達6小時的海市蜃樓,可找不到原型?海市蜃樓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現象,在沙漠和海洋會出現這樣美麗而又充滿神秘感的景象。科學解釋是因為光的折射,這一現象也叫做蜃景。歷史上發生海市蜃樓的次數應當是不計其數的,因為清代的文學家蒲松齡就用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記載了和蜃景類似的奇幻景象,只不過是在山中,故被作者稱之為「山市」。細枝末節亦是描寫得淋漓盡致,山市重現令人浮想聯翩。然而現代發生的海市蜃樓裡,最神秘而又壯闊的蜃景發生在一九八八年的蓬萊海面上,而且在這一年初夏微暖的六月接連發生了三次海市蜃樓,加起來一共延續了六個小時。
  • 自駕環中國|走進蓬萊,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豪放的山海風光
    從駐車點到海邊僅有兩個紅綠燈的距離,早餐後,我們沿著景觀路向蓬萊閣方向漫步。拱橋上,美麗的姑娘柔美的身姿,拱橋下,碧藍的海水穿梭的遊艇。蓬萊閣創修於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據說蓬萊閣的海市蜃樓出現在每年的6-7月份,也有說5-6月份的,具體時間不確定。
  • 1985年亞視《八仙過海》,開創港劇內地取景先河,蓬萊閣中話八仙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除了武俠劇霸佔螢屏外,神話劇也是華語電視劇中的一抹亮色,內地和港臺方面都出現了不少經典之作 ,內容大多取材於古典名著或民間神話傳說,1985年香港亞洲電視拍攝的《八仙過海》就是其一。該劇開創了香港電視劇前往內地取景的先河,由亞視和山東電視臺聯合錄製,外景拍攝地在山東省蓬萊市的蓬萊閣景區。說到蓬萊閣,小編若干年前曾去過一次,景色的確美不勝收,唯一不爽的是,在景區內有一個小建築,外邊小喇叭蠱惑的說進去可以感受海市蜃樓奇景,小編以為是什麼了不起的黑科技,就掏錢買票進去了,結果大跌眼鏡,原來竟是一臺電視機在播放著海市蜃樓的紀錄片,此事至今耿耿於懷。
  • 【報名中】7月27/30日青島及嶗山北九水、海陽萬裏海灘與招虎山、蓬萊閣休閒遊
    青島是一座匯聚了東西方文化的老城,這裡布滿歷史遺存的老建築,集中了俄、英、法、德、丹麥、希臘、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她的美無與倫比。八大處,火車站,棧橋,青島啤酒博物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今天的遊覽你自己安排(如果需要可以領隊帶著一起走)。
  • 蓬萊神話,走進八仙過海景區,揭開這神秘面紗!
    神話的美麗故事《八仙過海》,是小時候看過的神話電視劇,演繹著神秘的氣息,如今親身走進八仙過海景區,來揭開這神秘的面紗。八仙過海風景區是膠東半島獨特的風景區,三面環海,形似躺在海上的寶葫蘆,神話古老的傳說、神奇的海洋奇觀和迷人的山海風光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休閒和度假,同時也滿足了人們拜仙和祈求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蓬萊享有仙境、休閒天堂和旅遊勝地的美譽,是黃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遊覽煙臺黃金旅遊線的絕佳去處。
  • 1988年蓬萊同一地現3次海市蜃樓,總時長達6小時,卻找不到原型
    蓬萊地處我國山東,自古以來便有許多神話傳說描繪此地。該地瀕臨渤海與黃海,漫漫無際的大海更為這裡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1988年6月1日,6月14日以及6月17日,在蓬萊的海面之上竟然出現了3次海市蜃樓,總時長達6小時,令人驚豔不已。「風和日麗海天色,海市蜃樓畫勝詩。」海市蜃樓乃是光線折射所形成的奇妙自然景象,既是光線折射,那就一定有源頭。
  • 「貝貝國學 宅家課堂」成語故事:八仙過海
    多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新成語,探索背後的小故事吧!八仙過海讀音:bā xiān guò hǎi出自: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
  • 硬核科普|如何3秒快速辨別真假海市蜃樓?
    今天,相信很多人都被熱搜話題秦皇島的「海市蜃樓」刷屏了,借著這個機會,小工手把手教大家幾個快速辨別真假「海市蜃樓」的方法吧~15日,秦皇島昌黎縣出現海市蜃樓。來源:新華網我國有關海市蜃樓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天官記》:「海旁蜃氣像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像其山川人民所積聚」。那時海市蜃樓自帶了各種神秘色彩。比如數千年前秦皇漢武使人尋海外仙山以求得長生大道,很大可能就是受了它的影響。
  • 這裡被譽為人間仙境,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還有八仙過海的傳說
    蓬萊閣是去煙臺必去的景點,以「人間仙境」著稱,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和「海市蜃樓」便源於此,並且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去之前我以為這裡是那種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的景點,滴滴司機還給我說這個景點很雞肋,不推薦,看來大家都對自家門口的景點不感興趣,但進去之後我發現這裡要比我想像中值得來很多。
  • 海市蜃樓是怎麼形成的?
    海市蜃樓,見過的不多,但聽說過的人一定不少。相傳,海市蜃樓是吉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聽說了海市蜃樓後,就特意派人去尋找海市蜃樓中出現的仙山。而兩千多年過去了,你知道在哪裡看見海市蜃樓的機率最大,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嗎?這是1986年,中國香港導演徐小明拍攝的電影《海市蜃樓》,的一個片段。影片講述了一位攝影師,在沙漠遇到了神奇的海市蜃樓現象。
  • 柯南中提到的神秘的海市蜃樓,真的是去往另一個空間的通道嗎?
    TV778天使消失在海市蜃樓揭示了這幅畫的奧秘後,柯南也道出了它的原理:春季的海市蜃樓由於近海空氣受冷密度變大並加上光線折射,就會出現與現實風景上下顛倒的虛像。這種海市蜃樓現象稱為上位海市蜃樓。在我國的多處海濱,從古至今有無數關於海市蜃樓的記載,但是其中卻鮮有關於能觀察到倒立的像的上現蜃景的記錄,在四大海市蜃樓的觀賞勝地——山東的蓬萊閣和長島、河北的聯峰山、江蘇的海州灣——人們看到的也多是成正像的上現蜃景和「海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