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是英雄?還是騙子?

2021-02-18 BULLMOOK潮服

飛機即將墜河,死亡的氣息比零下6℃的氣溫更讓人瑟瑟發抖。

「頭埋下,埋好了,頭埋下,埋好了……」

「我們逃生無望了,羅比叔叔。」

「我愛你,媽媽。」

「那兒有月亮和星辰,總有一條生路的。」

……

瞬間,燈滅了,孩子哭了,乘務員的提醒沒了,連恐懼都停了。

「疏散!立即疏散!」


這便是《薩利機長》裡的生死208秒中的一隅。(先說好,下文劇透有點嚴重)


故事根據2009年1月15日發生在美國紐約的真實事件改編,一起曾震驚世界的航空迫降。

也是空難史上五大生還奇蹟

講述了1549客機遭遇鳥擊至使兩個引擎失去動力後,在機長果敢明智的決策下,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上,最終挽救了機上155名乘客的故事。

全部倖存,無一遇難。


(當年新聞圖片)

乍一看,以為又是部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主旋律電影。

然而這個曾經的西部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頭子怎麼可能這麼簡單!

他要做的,並不僅僅是塑造英雄,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帶給人關於「偏見」的反思。


沒錯,就是「偏見」,這個詞源於片中機長薩利的「敵對方」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的職責就是在空難發生後,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確定事故原因、事故發生時的條件和環境等,以預防同類事故的發生。

他們的絕殺是「挑刺」,始終懷疑薩利其實是做出了一個錯誤又危險的判斷,用一系列數據和演示來表示此次迫降完全可以返回拉瓜迪亞機場。

如果最終聽證會NTSB的推斷成立,機長將直接從「英雄」變成「肇事者」,變成一個偷取榮譽的「騙子」!


(聽證會現場)

注意到沒,這其實是種「偏見」。

如果你是個從業40年的專業飛行員,你就沒有資格出現絲毫偏差或錯誤。

同理。

如果你是個妙手回春的醫生,你就沒有資格造成患者的死亡。(請自覺聯繫各種醫患事故)

如果你是個功勳累累的運動員,你就沒有資格不得金牌。(請自覺聯繫奧運會昔日冠軍被罵事件)

……

人性明明如此的複雜,卻被要求像機器一樣精準運行。


委員會的質疑讓機長自己也迷惑了、他夢到電視裡對他的審判、出現墜機的幻覺,他好壓抑,他並不想成為受人膜拜的英雄,他只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幸好,在委員會無情的「我真不明白你們兩位想達到什麼目的」的質問中,薩利提出了「人性的35秒」。


人性的35秒,是人類因素,是正常人面對初次經歷的反應時間,是承載著155條人命的壓力刻度,是給實際情況讓道的時機。

就是這35秒的差異,產生了和之前截然相反的結果,即將被定罪的機長出現了大轉機,不僅證實了他的決策正確,更加證實了「駕駛員並不是龐大機器結構中的一部分」。

在這裡,文章開頭所說的208秒機內戲又重新播了一遍,點睛之筆啊。

上一次我們帶著揪心的心情看,而這一次,則是讓觀眾通過已有信息,一起做出理性判斷,從而更能體會機長的不易。


當聽完208秒的飛機錄音後,薩利拉著副機長說「我覺得很驕傲」,一向的波瀾不驚,但這一次他笑得好釋懷。


所以,整部電影所說的這場危機根本不是飛機遇險事故,而是機長與調查部門的對峙,是理性與感性的對峙

等等,你們不要誤以為社長一直在說調查部門的「不是」,仔細看看,不管是「偏見」還是「挑刺」等詞,社長都打了個引號

雖然在片中委員會將人性的忽略達到了不尊重的地步,但委員會的這些人其實是一種程序、一種制度,發現沒有,在我們說他們對薩利機長「偏見」的時候,我們也對他們產生了「偏見」,很好玩,這下又得為委員會說下好話了。

委員會的調查可謂是無孔不入,各種數據、各種計算、各種演示,那種嚴謹、認真和專注的做事風格,我就問!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


(聽證會的嚴肅現場)

跳出這些反思,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裡的感人之處

好吧社長承認本人淚點低,最受不了生離死別、團結一致啥的,還有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真實的尊重,簡直就是社長的軟肋。

偏偏這部電影都有。

不管是警察、醫務人員、消防員,還是紐約市民,能出力的統統毫不猶豫地投入救援,他們的執行力和反應力看得人熱血沸騰,想想陷入困境的遇險人員的心情,淚目

那家差點坐不上飛機結果又差點撲街的父子,自始至終在互相尋找,直到最後通過電話互相邊哭邊笑表達對對方的愛,看著那傻逼兒子笑到極度天真的樣子淚目

機場空管的那個年輕小夥,感覺無力回天,默默流下眼淚,淚目

還有化妝小妹的那個,酒店服務員的那個擁抱,酒吧老闆的交口稱讚,乘客們的深切感激(不知道在中國,會不會是「你怎麼開飛機的」這種尷尬局面)。

對了,還有薩利機長的妻子,雖然前面表現得有點現實(擔心薩利失業還不起房貸),但那句——我才發現,你也是那155人中的一員,我們差點失去你

也是叫人心疼。

當然,我們的薩利機長的主角光環必須大,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當他聽到同事傳來155人全部生還的消息時,他不停重複著「155個,155個……」,這一刻,值得他一生回味


最後,社長溫馨提醒,12月9日,看完電影正文一定不要急著走,後面彩蛋有現實畫面,告訴你們,真實的薩利機長看起來比湯姆·漢克斯更有氣度喲


● 文章內圖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薩利機長》講即使在這樣一個時代,也還是有英雄
    雖然故事講的是一場空難,但卻並不算一部典型的災難片,因為整部電影的重心並沒有放在空難發生的場景中,懸念的設置也不是大家是否能夠劫後餘生,空難的過程皆以插敘方式穿插在影片中,故事的主線則是空難之後的事——薩利機長到底是個英雄,還是騙子?迫降哈德遜河究竟是不是最優選擇?《薩利機長》 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為何能讓人感到如此精彩?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薩利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同樣是驚險片,《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影片的側重點不同,情節安排和節奏把握上也有差異。主要還是源於中美兩國文化背景差異,所導致的主題呈現角度不同。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 《薩利機長》:可被質疑的英雄
    《薩利機長》:可被質疑的英雄文/甘正氣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都很好看
    它能出現在我的電腦裡,自然是因為當年看過《中國機長》,有人吐槽其劇情平淡,不如《薩利機長》,因而好奇而下載,後來因為忙碌,竟擱置許久,遂一觀。都是一場終究被機長與機組人員、乘客共同協作避免的空難,都一樣的驚心動魄,都改編自真實事件。
  • 《薩利機長》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這本應該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慶賀的大事,但是專家們在事故發生之後對機長的應急措施保持質疑,他們認為當時薩利機長完全可以安全降落在機場,不需要冒險。於是對機長展開了調查,多方論證機長的措施是否正確。薩利講述自己是有著豐富經驗的飛行員。但專家更願意相信機器。這就不得不引出一個問題,我們是選擇相信經驗,還是選擇相信電腦數據?
  • 《薩利機長》: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
    208秒的飛行,155條生命,95分鐘的電影《薩利機長》。《薩利機長》伊斯威特拍出英雄不為人知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薩利機長(Chesley Sullenberger)與副駕駛傑夫‧斯凱爾斯(Jeff Skiles)駕駛空中巴士A320,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前往西雅圖,飛機爬升中卻遭遇一群飛雁衝進雙邊的發動機,導致飛機失去動力。
  • 影片《薩利機長》裡的硬漢、普通人和英雄
    原標題:影片《薩利機長》裡的硬漢、普通人和英雄 ■本報首席記者 柳青 《薩利機長》 的最後一個畫面非常有意思。這是薩利機長秘密狷狂的心聲,也是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自況自喻。 片名裡的「薩利機長」,原名切斯利·薩倫伯格,2009年1月15日,他是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的機長,駕駛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的夏洛特城,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遇鳥群撞擊,雙側發動機熄火,飛機下方是曼哈頓的萬幢高樓,薩利以一個老飛行員的經驗當機立斷,在哈德森河上迫降,機上155人全部生還。
  • 速識電影|《薩利機長》——人心可畏,英雄難行
    對標《中國機長》,同是飛機災難電影,《薩利機長》從另一個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英雄的另一種境遇。很多時候我們都清楚,所謂的英雄不過是出生於平凡,因著一些機遇,會使他們名盛一時,可最終也會回歸於平凡。薩利機長是公眾心中的英雄,卻被權威部門質疑,完美的結果不代表正確的選擇。只要飛機上的儀表設備可以證明薩利機長的決斷是錯誤的,他的飛行人生就馬上有了汙點,沒有人會在意他飛行了多少個年頭,沒有人會關心他在決定著落的時候有多冷靜,錯了就是錯了。
  • 電影《薩利機長》最走心的空難大戲
    ·琳妮 類型: 劇情 / 傳記 / 災難語言: 英語片長: 96分鐘影片是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影片開始就是薩利機長的噩夢,醒來後的他仍心事重重,即使電視上都在播放他的英雄事跡,大家都在感謝他帶來了奇蹟。
  • 《薩利機長》:60歲湯姆·漢克斯扮演英雄機長,揭露空難真相
    而這不得不提的一部空難電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薩利機長》,《中國機長》又被成為「中國版的薩利機長「,但是我們透過《薩利機長》可以發現,《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雖然都是取材於真實空難事件
  • 《薩利機長》:讚美平凡人的閃光點而不迷戀英雄
    它的故事始終按部就班的在跟隨節奏在向前推進,而湯姆·漢克斯塑造的薩利這個形象,以及導演「老東木」伊斯特伍德的鏡頭語言,更是一板一眼到與機長熨得筆挺的飛行工作服有一拼。 你可能會說這大概是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通病,特別是《薩利機長》這種劇情還原度比較高的,留給主創們的發揮空間更是有限。
  • 《薩利機長》:專業比英雄更值得尊敬和讚美
    人們喜歡英雄,也需要英雄,但人們討厭呆板的英雄。拍英雄,讚美英雄是個技術活兒,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像他講述的薩利機長一樣,專業、冷靜地完成了他的執導工作。他和他的英雄,都令人尊敬,而且一點也不乏味。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 從《薩利機長》看災難片存在的意義!
    這部近似於紀錄片拍攝的電影講述了薩利機長如何救得155人,成為英雄的故事。當結尾的真實錄像放映出來時,我們仿佛是一名乘客,被薩利機長的英雄行為所感動。那麼就影片中ntsb對薩利的質疑到底正確與否,很多人認為這很諷刺。薩利是個英雄,他不應該被質疑。那麼我們想像如果他失敗了呢。很多人說了沒有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
  • 湯姆漢克斯演繹《薩利機長》真實英雄事件改編而成!
    故事講述,在2009年1月的清晨,一臺民航機劃破曼哈頓的天際,眾目睽睽之下迫降在哈德遜河,負責駕駛的薩利機長保住了全飛機155條性命,贏得英雄的美譽,然而失事調查接踵而來,考驗著薩利機長的名聲。《薩利機長》乍看之下還真有前幾年勞勃辛密克斯的《機密真相》的味道,同樣是場奇蹟般的驚險迫降,機長同樣周旋於媒體、飛安調查,只是《薩利機長》的機長不如《機密真相》有這麼多道德缺陷,自然少了那般人性陰暗的深層拉扯。因為這一次,薩利機長是位奉公守法、身先士卒的滿分機長。
  • 劉傳健被譽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盤點銀幕上的英雄機長
    危急關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的的情況下,憑藉20年的飛行經驗和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手動操作飛行杆,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期間只有短暫的20分鐘。事後,這位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被稱之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 現實中的薩利機長們
    》近期上映的《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薩利機長讓動力全失的飛機成功迫降於紐約哈德遜河上,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不過隨後展開的事故調查,卻在不斷質疑被媒體和民眾視作「英雄」的薩利機長的判斷。調查組認為,按照當時的情境,薩利機長完全可以選擇更穩妥的方式就近返回拉瓜迪亞機場,避免這場「哈德遜河上的奇蹟」。
  • 這個拯救了155條人命的機長才是真正的英雄!「薩利機長」高能劇透~
    講述了2009年薩利機長遇到飛機事故,最終在危難中挺了過來,化險為夷。這部電影改編於全美航空公司機長薩利的真實故事:2009年1月15日,他駕駛的1549號航班起飛後遇到鳥群,導致雙引擎失靈。這位神器的機長,挽救了自己以及無數人的性命。
  • 《薩利機長》和真實的全美航空1549班機的事故有多少出入?
    影片的核心是在討論,薩利機長的舉動,是英雄,還是騙子。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與《薩利機長》:鏡頭英雄的救贖之路(含劇透)
    機長薩利與副機長斯基爾斯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果斷的決策,成功挽救了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的全部155人的生命······毫無疑問,災難之後的兩位主角被迅速成為了鏡頭前的英雄:來自四面八方的鮮花、讚美與掌聲,數不勝數。他們滿心歡喜卻又惶恐不安,為劫後餘生而慶幸也為過度曝光而煩惱。站在一位倖存者的角度,我不會糾結這個人是否是引發災難的元兇,剛才的行為是否盡職盡責,有沒有失誤,只知道就在剛剛,他挽救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