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2021-02-18 口袋電影

回復片名有汁源

從自身的觀影習慣來說,本人是不喜歡看紀錄片,專題片,人物傳記片的。我想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樣,看紀錄片會昏昏欲睡,片長可能只有短短一個小時,卻硬生生看了好幾天才看完。除去上大學時因為專業原因必須要寫幾部紀錄片的影評之外,距離上一次看此類型影片也就是《我在故宮修文物》了。

 

吸引我觀看這部《薩利機長》,完全是因為湯姆漢克斯的名字。這位陪伴我幼年時光的阿甘先生,他的至理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直到今天依然影響每一個看過此片的人。《拯救大兵瑞恩》中,槍林彈雨下,鐵骨錚錚的硬漢也是他。十幾年過後,看他電影的人長大了,我們記憶裡的阿甘,也老了。

《薩利機長》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09年1月15日,薩利(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在全美航空1549號班擔任機長,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到飛鳥攻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薩利決定在哈德遜河上迫降,155人全數生還。這本應該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慶賀的大事,但是專家們在事故發生之後對機長的應急措施保持質疑,他們認為當時薩利機長完全可以安全降落在機場,不需要冒險。於是對機長展開了調查,多方論證機長的措施是否正確。

薩利有著40年的飛行經驗,在這40年裡,薩利每一次的飛行都像是經歷一場冒險。你永遠不知道飛行時候會遇到什麼樣的突發狀況,行駛在幾萬英尺的高空,身為機長承擔的是飛機上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生命。

 

電影的敘述方式很特別,打亂了時間線,穿插了薩利機長做的夢境。這一次緊急迫降帶給薩利的內心煎熬是非常之重的。他會時不時的回想起當時千鈞一髮的局面,每次回憶薩利都會冒冷汗,畢竟他曾與死亡擦身而過。這樣的經歷,誰都不想遇到。

飛機上的每一名乘客,包括一起共事的夥伴,每一個人都對薩利的做法讚賞有加,無限感激。但是專家並不這樣認為。調查委員會認定薩利此次的緊急措施不合理,違反了飛行緊急處理裡的規定。並且專家通過計算機的計算得出完全可以降落在機場的方案。很顯然薩利和同事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薩利講述自己是有著豐富經驗的飛行員。但專家更願意相信機器。這就不得不引出一個問題,我們是選擇相信經驗,還是選擇相信電腦數據?

 

平時對於熟練某一項技能的人,我們親切的稱呼為「老司機」。學過駕照的朋友都知道教練開車那叫一個勇猛,但是教練就一定能保證判斷完全準確麼?薩利機長選擇在河上迫降,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決定,空中短短的幾十秒,生死攸關,考研薩利的不僅僅是應急能力,更多的是從心理上如何戰勝恐懼。沒有人不怕死,薩利也是一樣。

這次事故對薩利影響非常大。在做出決定的瞬間,薩利並沒有完全的把握。他賭上了所有,拼死一搏。誰也不清楚迫降到河上會不會發生爆炸,誰也沒有遇到如此突發的情況。當機上所有人離開飛機,坐上救生艇的時候,薩利意味深長的看著駕駛艙,他明白,也許這是最後一別。

如果電影僅僅從薩利機長一人角度去拍攝,故事會冗長乏味。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電影從多人視角還原事件本身。比如說沒有上飛機的市民,通過電視報導了解這次事故,他們把薩利當成英雄。酒吧老闆還以薩利的名字推出了新酒。

還有上飛機前一對父子。兒子有些嫌棄自己的老爹腿腳不靈活,走路慢,差點錯過航班。當災難發生,父子倆意識到活著是多麼的幸運,父親第一時間找兒子是否成功脫險,兒子也明白親情多麼寶貴。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每一個人都重新審視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們都是萬千生靈當中最渺小的存在,面對生死,我們都會手足無措,唯有珍惜當下,才不留遺憾。

 

調查這起事故的專家們,企圖用精準的數字批判薩利機長的做法。面對媒體,專家團的「圍攻」,薩利很淡定的說道。

機器是按照程序執行任務的,可是駕駛飛機的是人。如果要追究人的責任,為什麼調查時候不考慮人為因素。人在突發事件前是有反應時間的,即使是短暫的幾秒鐘,對於飛機已經飛行了很遠的距離。在模擬飛機實驗裡,並沒有預留出人反應的時間,這個結果自然是不準確的。薩利的一番話,讓這些專家啞口無言。確實,如果加上反應時間,薩利機長的做法完全正確,是唯一可以把損害降到最低的措施。

機器和經驗,我們究竟應該依賴於哪一方?其實,我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我們說美國人總愛拍個人英雄主義題材的電影。無論是漫威一眾漫畫英雄,還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故事的最後,總會有一個「英雄'排除萬難,解救人們於水火之中。這類型的電影之所以經久不衰,因為每一個人心裡都曾有一個「英雄夢」。想像著自己拯救全世界也好,或者自己身處危難時有一位救世主出現也好,我們憧憬著,渴望著,這是困苦生活裡最讓人感到希望的事情,是我們面對困難唯一堅持下去的信仰所在。

不同於科幻片中才有的英雄,薩利機長就是我們身邊的人。所以當危機完美化解之後,薩利就成為了全美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們太渴望在暗淡無光的生活裡看到曙光,而薩利就是這一切光亮的來源。

專家說我們測試,採訪,結果的方程式裡少了薩利這個「未知數」,忽略了「未知數」自身帶來的無限可能性。而薩利卻說,參與這場救援的每一個人,每一位乘客,每一位工作人員,才是這個「未知數」。乘客聽從救援指揮,救援隊有條不紊的開展行動,每一位工作人員恪盡職守,奮鬥在第一線,正是大家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把損失降到最低,才可以保證155條生命安全,才使得整場救援行動僅僅耗時24分鐘。

電影的最後,真正的薩利機長還有當時飛機上的乘客都出現在了畫面中。機長說:「因為2009年1月15日的經歷,我確信我們的心靈將會永遠相通。」這個被載入史冊的日子,把這群陌生人聚集在一起,將他們的心緊緊相連,人們成就了薩利機長這位英雄,也成就了勇敢無畏的自己。

 

155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個奇蹟。而奇蹟是大家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薩利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二、機長的不同選擇——家國情懷與個人英雄《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都以機長為核心人物展開敘事,通過對機長的刻畫與描寫,突出表現中美文化差異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英雄」的理解,以及「以家國為中心」和「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差異。
  • 《薩利機長》:可被質疑的英雄
    湯姆•漢克斯寶刀未老,扮演的薩利機長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的無比鎮定與高超技術讓觀眾忍不住點讚,但片中事故調查組的所作所為更讓人叫好。他們面對的壓力甚至比薩利機長更大。在鳥群撞向客機,導致飛機兩臺發動機都停轉的情況下,薩利機長駕駛客機在哈德遜河上順利迫降,近200個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死亡。飛機是在低空遭遇鳥群撞擊的,高度越低駕駛員的臨機處置時間就越短——飛機失速後飛快下降,高度越低墜毀危險越大,客機在低空雙發動機停轉一般的結局就是機毀人亡、無一倖免,而薩利機長卻創造了奇蹟。他無疑可以被稱為英雄。
  • 影評:《薩利機長》儘自己所能去做事情的人,都應該被稱之為英雄
    在許多的群眾眼裡只要出現就必須不計一切的去吹捧英雄的豐功偉績,這只會使得許多英雄的生活受到各種各樣的幹擾,從而失去了英雄的意義。其實只要群眾們跳出關鍵情緒並且站在全局的立場去看待事件,就會使得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判斷和認識。《薩利機長》這部電影中最值得讓人稱讚的是,當發現兩側的發動機都熄火不再為飛機提供動力之後,薩利機長並沒有按照快速檢查單上的指示逐條操作。
  • 英雄不問出身,薩利機長便是每一個盡責的縮影,盡責便是偉大的事
    馬航事件的發生牽動了無數人的心,飛機出事事件似乎在全國發生不少,但是,也少不了有英明的機長力挽狂瀾,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這是令小編佩服不已的!同時,這也是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一個話題。最近,小編就發現了有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
  • 《薩利機長》:讚美平凡人的閃光點而不迷戀英雄
    《薩利機長》:讚美平凡人的閃光點而不迷戀英雄 時間:2016.12.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 分享到:
  • 《薩利機長》: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
    《薩利機長》伊斯威特拍出英雄不為人知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薩利機長(Chesley Sullenberger)與副駕駛傑夫‧斯凱爾斯(Jeff Skiles)駕駛空中巴士A320,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前往西雅圖,飛機爬升中卻遭遇一群飛雁衝進雙邊的發動機,導致飛機失去動力。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都很好看
    它能出現在我的電腦裡,自然是因為當年看過《中國機長》,有人吐槽其劇情平淡,不如《薩利機長》,因而好奇而下載,後來因為忙碌,竟擱置許久,遂一觀。都是一場終究被機長與機組人員、乘客共同協作避免的空難,都一樣的驚心動魄,都改編自真實事件。
  • 湯姆漢克斯演繹《薩利機長》真實英雄事件改編而成!
    故事講述,在2009年1月的清晨,一臺民航機劃破曼哈頓的天際,眾目睽睽之下迫降在哈德遜河,負責駕駛的薩利機長保住了全飛機155條性命,贏得英雄的美譽,然而失事調查接踵而來,考驗著薩利機長的名聲。只是這回他不再是手持左輪手槍的硬漢牛仔,隨著時代演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愈加凸顯英雄的老邁與不合時宜,《經典老爺車》面對年輕人的力不從心、《美國狙擊手》風光戰功背後的格格不入,《薩利機長》的主角不再戲劇化,薩利機長是位真人實事的英雄人物,他的冷靜與精準判斷拯救了機上155條人命,然而英勇事跡後,他面對的是媒體的嗜血本質、飛安會的調查、以及計算機仿真的飛行情境,在在質疑當時判斷的合理性。
  • 《薩利機長》,是英雄?還是騙子?
    ……瞬間,燈滅了,孩子哭了,乘務員的提醒沒了,連恐懼都停了。「疏散!立即疏散!」這便是《薩利機長》裡的生死208秒中的一隅。(先說好,下文劇透有點嚴重)他要做的,並不僅僅是塑造英雄,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帶給人關於「偏見」的反思。
  • 這個拯救了155條人命的機長才是真正的英雄!「薩利機長」高能劇透~
    講述了2009年薩利機長遇到飛機事故,最終在危難中挺了過來,化險為夷。這部電影改編於全美航空公司機長薩利的真實故事:2009年1月15日,他駕駛的1549號航班起飛後遇到鳥群,導致雙引擎失靈。這位神器的機長,挽救了自己以及無數人的性命。
  • 影片《薩利機長》裡的硬漢、普通人和英雄
    原標題:影片《薩利機長》裡的硬漢、普通人和英雄 ■本報首席記者 柳青 《薩利機長》 的最後一個畫面非常有意思。 這是一段真人真事,電影裡一點懸念都沒有,都是鐵板釘釘發生過的「事實」:獲救是確定的,機長被民眾追捧為英雄是確定的,他被行業委員會質疑並最終洗脫「決策失誤」的指控,也是確定的。重述這段往事的過程中,「情節」變得次要起來,甚至主角曾經遭遇的毀譽兩重天,也不是重點,因為懸念在一開始就被解除。
  • 薩利機長不是英雄,只不過是恪盡職守
    點開背景音樂看推送這周的兩部電影其實都有關英雄,而且都是拯救生命。
  • 速識電影|《薩利機長》——人心可畏,英雄難行
    對標《中國機長》,同是飛機災難電影,《薩利機長》從另一個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英雄的另一種境遇。很多時候我們都清楚,所謂的英雄不過是出生於平凡,因著一些機遇,會使他們名盛一時,可最終也會回歸於平凡。當飛機安全在水上降落時,本以為所有的事情都結束了,卻不知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薩利明明做了正確的決定,擁有一個好的結局,百餘名乘客無一傷亡,飛機安全著落。可他依舊被質疑著,哪怕公眾媒體將他當做一個英雄,一個創造了奇蹟的人。
  • 《薩利機長》:60歲湯姆·漢克斯扮演英雄機長,揭露空難真相
    而這不得不提的一部空難電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薩利機長》,《中國機長》又被成為「中國版的薩利機長「,但是我們透過《薩利機長》可以發現,《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雖然都是取材於真實空難事件
  • 《薩利機長》:專業比英雄更值得尊敬和讚美
    人們喜歡英雄,也需要英雄,但人們討厭呆板的英雄。拍英雄,讚美英雄是個技術活兒,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像他講述的薩利機長一樣,專業、冷靜地完成了他的執導工作。他和他的英雄,都令人尊敬,而且一點也不乏味。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 不懂說中國機長是中國版《薩利機長》的人,劉傳健不配擁有姓名?
    和平年代出一個英雄人物真的不容易,更何況他創造了在全世界航空史上都排的上號的備降奇蹟。這樣的奇蹟,當然值得用一部甚至很多部電影來記錄,但從電影立項到現在電影即將上映,總有一種說法讓人從心底裡生出一股厭惡感。
  • 劉傳健被譽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盤點銀幕上的英雄機長
    危急關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的的情況下,憑藉20年的飛行經驗和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手動操作飛行杆,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期間只有短暫的20分鐘。事後,這位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被稱之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 英雄背後的心酸,《薩利機長》,一部讓人說不出話的電影
    不過最終的結果卻令人萬萬沒有想到,三部作品都有著完美的故事情節,也有完善的框架,但這些拍攝出來的作品依舊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中《中國機長》更是讓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惋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題還充滿了正能量,但是不少影迷在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電影太過於空洞,很難讓人印象深刻。
  • 空難片中好評如潮的《薩利機長》,到底比《中國機長》好在哪?
    《薩利機長》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空難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3分的好評。《薩利機長》在豆瓣上的分類只寫了劇情片和傳記片。《薩利機長》與一般的災難片不同,由於它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所以我們早就知道了這個空難事件的結果。因而影片把最大的懸念設定在了事故發生時薩利機長的處置措施上:飛機是應該迫降哈德遜河上,還是返航附近的機場?
  • 評《薩利機長》:何以締造奇蹟
    從創作技法上來說,本片不同於以往的災難片,沒有將敘事重心放置於薩利機長如何迫降上,而採用交叉剪輯和閃回等敘事手段集中刻畫了美國聯邦交通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 Safety Board)對被民眾和媒體成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展開調查,薩利機長與副機長傑夫最終證明當時選擇迫降沒有違反操作規程,是唯一明可行的方案的周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