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09:56:49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趙書博
《薩利機長》由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在好萊塢一貫的電影工業水準上高度還原了199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機長薩利在飛機失去全部動力千鈞一髮之際成功迫降哈德遜河,全部乘客和機組人員155人無一死亡的偉大壯舉。
一、營造衝突,設置懸念
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每一部電影無一例外都面臨如何讓觀眾在已經知曉真實事件緣起、發展、高潮和結局的情況下仍能被影片所吸引,時刻保持高度代入感,不會經常出戲的考驗。
從創作技法上來說,本片不同於以往的災難片,沒有將敘事重心放置於薩利機長如何迫降上,而採用交叉剪輯和閃回等敘事手段集中刻畫了美國聯邦交通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 Safety Board)對被民眾和媒體成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展開調查,薩利機長與副機長傑夫最終證明當時選擇迫降沒有違反操作規程,是唯一明可行的方案的周旋過程。
在薩利機長應對NTSB的例行調查時,自然而然引出飛機起飛不久便遭遇鳥群撞擊發動機造成「雙發失靈」(雙側發動機都失去動力),薩利機長與傑夫副機長互相配合,操控完全失去動力的飛機緊急迫降水上全程歷時208秒的第一次高潮。成功迫降之後,薩利機長在公眾視野中被美國人和美國新聞媒體視為英雄,卻因數據丟失而陷入調查被動局面。隨著NTSB獲得「不利於」薩利機長的計算機模擬和人工模擬的結果,薩利機長自己開始動搖,懷疑自己是否因為年紀或精力問題而沒有做出正確選擇(面臨「雙發失靈」故障應該返航而不是迫降),也牢牢將觀眾帶入對已知事實的質疑之中——薩利機長成功迫降的背後是否還另有隱情?在薩利機長提出NTSB應該扣除更多反應時間後,平安返航的模擬結果變為機毀人亡,迎來第二次高潮,影片設置的懸念也隨之解開。縱觀全片,準確重排敘事重點、巧妙設置懸念、精心營造衝突,使得影片節奏張弛有度,故事富有張力。
二、各司其職,傳遞價值
從類型片這個角度來說,《薩利機長》是典型的美國英雄主義主旋律電影。何謂主旋律電影?「主旋律」一詞的出現,大約與當年搞「五個一工程」有關。「主旋律」原本是音樂領域術語,一般指主調或第一聲部主題旋律,引申到社會泛指含義就是「主流」基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在黨的領導下,大力提倡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民族團結等思想和精神。它表現在文藝作品上,曾以歌頌黨、領袖、制度、軍隊、祖國和先模人物開始,是以嚴格的意識形態劃界的,後來延伸到改革開放、社會進步、人民幸福、誠實勞動、美好生活等範圍,甚至連當年「敵對勢力」的愛國事跡也算作「主旋律」(如《血戰臺兒莊》、《南京!南京!》等)。核心必須是進步向上的而不是腐朽反動的價值觀。鄧小平所說:「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當然現階段所說的「主旋律」作品,核心價值觀應以符合「以人為本」和「三貼近」的藝術手法,來弘揚「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等人類社會主流價值觀。
《薩利機長》敘事結構詳略得當,在重點刻畫薩利機長的同時,更像一幅捲軸畫,展現了機長、副機長、空乘、調查人員、地勤、警察、救援人員、媒體以及普通大眾等社會各界人士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各司其職,共同締造「雙發失靈」緊急迫降全部生還的奇蹟。正如片尾薩利機長總結那樣,正是這些嚴謹細緻的制度和在每個環節認認真真的人,才使得創造一個奇蹟成為可能。
全片通過薩拉機長與副機長傑夫冷靜應對飛機故障、空姐引導乘客做好迫降準備、救援人員專業施救、「大反派」NTSB盡職調查、航空公司積極配合等圖景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意識到並且看到,自己各司其職原來如此重要,自己的工作原來如此有意義!NTSB不顧民意始終冷靜忠實履行調查職責、薩利機長遲遲不肯脫下制服、地勤竭盡全力為事故飛機開通返航通道、人民擁戴英雄薩利等細節的展現,避免了主旋律電影宏大敘事中慣用的上帝視角、主角光環帶來的疏離感、排斥感,傳遞主旋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知不覺中,美國又成功完成了一次價值觀的輸出。而且,這碗小火煨成的主旋律「雞湯」味道還不錯。
同樣有趣的是,本片導演伊斯特伍德,從影60餘載,演繹過50餘部電影,執導過30餘部電影。目前這位高頻奧斯卡獎得主,已耄耋之年,卻仍兢兢業業地繼續演繹著他的電影事業,並且越來越趨向執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難怪說,專注讓人性感。
三、主旋律電影如何成長為主流電影
儘管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尚不夠成熟,藝術電影尚且「賣好不賣座」商業化運作效果欠佳,主旋律電影如果離開政府扶持幾乎更是寸步難行,但是我們需要主旋律電影的「精神食糧」,更需要像《薩利機長》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由於過去主旋律電影創作較少考慮票房等商業化元素,導致主旋律電影模仿樣板戲痕跡明顯,創作技法單一、故事性欠缺、人物塑造單薄、上帝視角全開、主角光環四射,以至於出現了手撕鬼子等嚴重違反常識和自然規律的「雷人神劇」,嚴重影響了觀眾觀影體驗。久而久之,觀眾就對主旋律電影形成了人物形象高大全、缺乏戲劇衝突、懸疑設置不合理、故事張力不足、強行說教等刻板印象。主旋律電影早已成為商業電影的「禁區」。
可喜的是,目前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已大有改觀。如《可可西裡》、《我的花下肥泥巴》、《建國大業》、《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主旋律電影試圖走向主流電影的誠意。這些電影無一例外都成功講述了一個好故事,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中讓觀眾放下了「雷人神劇」的戒備心,去體會其中的真善美。
主旋律電影要成長為主流電影,必須先學會講好作為載體的故事。美國隊長可以拯救美國,激勵美國人,中國的英雄一樣可以。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