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薩利機長》:何以締造奇蹟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2017-03-31 09:56:49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趙書博

  《薩利機長》由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在好萊塢一貫的電影工業水準上高度還原了199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機長薩利在飛機失去全部動力千鈞一髮之際成功迫降哈德遜河,全部乘客和機組人員155人無一死亡的偉大壯舉。

  一、營造衝突,設置懸念

  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每一部電影無一例外都面臨如何讓觀眾在已經知曉真實事件緣起、發展、高潮和結局的情況下仍能被影片所吸引,時刻保持高度代入感,不會經常出戲的考驗。

  從創作技法上來說,本片不同於以往的災難片,沒有將敘事重心放置於薩利機長如何迫降上,而採用交叉剪輯和閃回等敘事手段集中刻畫了美國聯邦交通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 Safety Board)對被民眾和媒體成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展開調查,薩利機長與副機長傑夫最終證明當時選擇迫降沒有違反操作規程,是唯一明可行的方案的周旋過程。

  在薩利機長應對NTSB的例行調查時,自然而然引出飛機起飛不久便遭遇鳥群撞擊發動機造成「雙發失靈」(雙側發動機都失去動力),薩利機長與傑夫副機長互相配合,操控完全失去動力的飛機緊急迫降水上全程歷時208秒的第一次高潮。成功迫降之後,薩利機長在公眾視野中被美國人和美國新聞媒體視為英雄,卻因數據丟失而陷入調查被動局面。隨著NTSB獲得「不利於」薩利機長的計算機模擬和人工模擬的結果,薩利機長自己開始動搖,懷疑自己是否因為年紀或精力問題而沒有做出正確選擇(面臨「雙發失靈」故障應該返航而不是迫降),也牢牢將觀眾帶入對已知事實的質疑之中——薩利機長成功迫降的背後是否還另有隱情?在薩利機長提出NTSB應該扣除更多反應時間後,平安返航的模擬結果變為機毀人亡,迎來第二次高潮,影片設置的懸念也隨之解開。縱觀全片,準確重排敘事重點、巧妙設置懸念、精心營造衝突,使得影片節奏張弛有度,故事富有張力。

  二、各司其職,傳遞價值

  從類型片這個角度來說,《薩利機長》是典型的美國英雄主義主旋律電影。何謂主旋律電影?「主旋律」一詞的出現,大約與當年搞「五個一工程」有關。「主旋律」原本是音樂領域術語,一般指主調或第一聲部主題旋律,引申到社會泛指含義就是「主流」基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在黨的領導下,大力提倡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民族團結等思想和精神。它表現在文藝作品上,曾以歌頌黨、領袖、制度、軍隊、祖國和先模人物開始,是以嚴格的意識形態劃界的,後來延伸到改革開放、社會進步、人民幸福、誠實勞動、美好生活等範圍,甚至連當年「敵對勢力」的愛國事跡也算作「主旋律」(如《血戰臺兒莊》、《南京!南京!》等)。核心必須是進步向上的而不是腐朽反動的價值觀。鄧小平所說:「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當然現階段所說的「主旋律」作品,核心價值觀應以符合「以人為本」和「三貼近」的藝術手法,來弘揚「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等人類社會主流價值觀。

  《薩利機長》敘事結構詳略得當,在重點刻畫薩利機長的同時,更像一幅捲軸畫,展現了機長、副機長、空乘、調查人員、地勤、警察、救援人員、媒體以及普通大眾等社會各界人士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各司其職,共同締造「雙發失靈」緊急迫降全部生還的奇蹟。正如片尾薩利機長總結那樣,正是這些嚴謹細緻的制度和在每個環節認認真真的人,才使得創造一個奇蹟成為可能。

  全片通過薩拉機長與副機長傑夫冷靜應對飛機故障、空姐引導乘客做好迫降準備、救援人員專業施救、「大反派」NTSB盡職調查、航空公司積極配合等圖景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意識到並且看到,自己各司其職原來如此重要,自己的工作原來如此有意義!NTSB不顧民意始終冷靜忠實履行調查職責、薩利機長遲遲不肯脫下制服、地勤竭盡全力為事故飛機開通返航通道、人民擁戴英雄薩利等細節的展現,避免了主旋律電影宏大敘事中慣用的上帝視角、主角光環帶來的疏離感、排斥感,傳遞主旋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知不覺中,美國又成功完成了一次價值觀的輸出。而且,這碗小火煨成的主旋律「雞湯」味道還不錯。

  同樣有趣的是,本片導演伊斯特伍德,從影60餘載,演繹過50餘部電影,執導過30餘部電影。目前這位高頻奧斯卡獎得主,已耄耋之年,卻仍兢兢業業地繼續演繹著他的電影事業,並且越來越趨向執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難怪說,專注讓人性感。

  三、主旋律電影如何成長為主流電影

  儘管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尚不夠成熟,藝術電影尚且「賣好不賣座」商業化運作效果欠佳,主旋律電影如果離開政府扶持幾乎更是寸步難行,但是我們需要主旋律電影的「精神食糧」,更需要像《薩利機長》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由於過去主旋律電影創作較少考慮票房等商業化元素,導致主旋律電影模仿樣板戲痕跡明顯,創作技法單一、故事性欠缺、人物塑造單薄、上帝視角全開、主角光環四射,以至於出現了手撕鬼子等嚴重違反常識和自然規律的「雷人神劇」,嚴重影響了觀眾觀影體驗。久而久之,觀眾就對主旋律電影形成了人物形象高大全、缺乏戲劇衝突、懸疑設置不合理、故事張力不足、強行說教等刻板印象。主旋律電影早已成為商業電影的「禁區」。

  可喜的是,目前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已大有改觀。如《可可西裡》、《我的花下肥泥巴》、《建國大業》、《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主旋律電影試圖走向主流電影的誠意。這些電影無一例外都成功講述了一個好故事,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中讓觀眾放下了「雷人神劇」的戒備心,去體會其中的真善美。

  主旋律電影要成長為主流電影,必須先學會講好作為載體的故事。美國隊長可以拯救美國,激勵美國人,中國的英雄一樣可以。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薩利機長》再發預告 哈德遜河迫降何以稱為奇蹟
    今日(11月21日),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震撼空難大戲《薩利機長》再發30秒中文預告片——毫無預警。    哈德遜河迫降何以稱為奇蹟    相比較此前發布過的幾版預告片,此次「毫無預警」版預告更顯緊張激烈,「沒有人警告過我們、沒有人受過這種訓練」,兩架引擎在史上最低的飛行高度雙雙失靈的確是史無前例的困境,面對這種境況薩利確實有多種選擇的機會——飛回出發機場、飛向鄰近機場以及最無奈的選擇迫降河面。
  • 薩利機長的「哈德遜河奇蹟」
    ——薩利機長最近,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薩利機長》網上口碑爆棚。這部關於「哈德遜河奇蹟」(Miracle on the Hudson)的傳記電影,在豆瓣收穫8.2分的高分,IMDb得分高達7.7分。該片將於12月9日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
  • 《薩利機長》:揭秘奇蹟背後的真相
    老牌影帝湯姆·漢克斯飾演傳奇英雄薩利機長,不僅再現事故發生的驚魂時刻,而且完整還原了這次被稱為「哈德遜奇蹟」的空難事件背後難以想像的真實故事。《薩利機長》在騰訊全網獨家播出,全家團圓的時候,更適合一起為英雄鼓掌。
  • 《薩利機長》:湯姆大叔還原了堪稱奇蹟的一次迫降
    預告中,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終於被完全展示在觀眾面前飛機起飛後薩利機長與副機長頗為輕鬆的聊天,怎料此時卻突然遭遇黑雁撞擊導致雙引擎失去動力,與機場塔臺取得聯繫後對方迅速提出多個意見,例如返回拉瓜迪亞機場、開往泰特波羅機場等
  • 《薩利機長》:哈德遜河奇蹟背後
    本周為您推介的影片,就是由湯姆·漢克斯主演,根據2009年一架飛機迫降事件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2009年1月15日,薩利(湯姆·漢克斯飾)在全美航空1549號班擔任機長,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到飛鳥攻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薩利決定在哈德遜河上迫降,155人全數生還。但之後的調查顯示他做了錯誤的抉擇,認為大可選擇返回拉瓜地亞機場。
  • 「哈德遜河奇蹟」《薩利機長》觀影功課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舒倫伯格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哈德遜河奇蹟」。視頻除了細數遭黑雁撞擊導致雙引擎失靈、塔臺幾度指導迫降、薩利機長決定迫降哈德遜河等重點事件外,還對一些航空專業問題進行了解說。今天,我們就一起為這部即將於12月9日上映的冷門佳片做一下觀影功課。飛鳥撞擊是指飛機和一隻或者一群鳥之間發生的衝撞,90%的情況下發生在起飛或降落期間。
  • 《今日影評》左衡評《薩利機長》:類型之上呈現心靈真實
    《今日影評》左衡評《薩利機長》:類型之上呈現心靈真實 2016-12-13 10:57: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電影之美丨品評《薩利機長》
    本期「電影之美」板塊,我們一同來感受電影《薩利機長》美在何處。電影改編自2009年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蹟」的航班迫降事件,以薩利機長的一個噩夢開始,講述了在事故發生幾周後,患有創傷心理壓力緊張後群症的薩利出現了種種幻覺和失眠。影片沒有採用傳統的敘事手法,而是用大量記憶閃回的方式,將凌散的事故片段重現,慢慢拼湊出事故的原貌。
  • 《薩利機長》的奇蹟!揭秘水上迫降有多難
    故事講述的是民航機長薩利在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的飛行中遭遇鳥擊,導致兩邊發動機全部失效,萬般危機中薩利通過自己豐厚的飛行經驗於哈德遜河河面成功的進行了水上迫降,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一時間薩利成為了創造奇蹟的美國英雄。但英雄只是民眾的看法,他的公司卻不這麼認為。
  • 佳片有約 |《薩利機長》: 哈德遜河奇蹟背後
    8月22日21:51 CCTV—6電影頻道與您相約《薩利機長》,8月23日15:37「佳片有約」周日影評版精彩繼續。
  • 影評: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年度必看奧斯卡經典大戲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是克林伊斯威特與湯姆漢克斯第一次合作的電影作品,也是一部比《美國狙擊手》更值得讓你喜歡的克林伊斯威特執導電影作品,因為導演那無可救藥的愛國者靈魂這次遇上了阿甘大叔湯姆漢克斯的壓制,加上的得宜的劇本鋪陳,共同讓《薩利機長》成為一部微妙平衡而中肯的電影
  • 資訊《薩利機長》真實事件改編,揭秘迫降奇蹟!!!
    薩利機長用他40年的飛行經驗,將完全失去動力的飛機成功迫降在哈德遜河河面,機上155名乘客全部獲救。     該事件也被稱為「哈德遜奇蹟」。     甚至包括薩利機長和他的副機長都曾經在這些蠻不講理的質問下開始懷疑自己,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出了不正確的決定。
  • 網紅機長如何解讀《薩利機長》?
    這便是《薩利機長》裡的生死208秒中的一隅。故事根據2009年1月15日發生在美國紐約的真實事件改編,一起曾震驚世界的航空迫降。也是空難史上五大生還奇蹟之一:哈德遜奇蹟講述了1549客機遭遇鳥擊至使兩個引擎失去動力後,在機長果敢明智的決策下,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上,最終挽救了機上155名乘客的故事。全部倖存,無一遇難。
  • ταi真實 ‖ 《薩利機長》?
    ,但逐一被薩利機長否決。故事發生後第208秒,薩利機長將飛機成功迫降至哈德遜河上。155人全部生還,這個事件被稱為「哈德遜迫降奇蹟」。視頻除了細數遭黑雁撞擊導致雙引擎失靈、塔臺幾度指導迫降、薩利機長決定迫降哈德遜河等重點事件外,還對一些航空專業問題進行了解說。
  •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
    想通過電影來講述一個關於機長的故事,倖存幾乎成了必要條件,而奇蹟並非總是發生。此外,從飛機發生故障到迫降成功,留給機長的有效時間本就極其短暫,把一個需要讀秒的段落擴展成電影劇本,難度不小。為了避免用注水的方式表現空難,《薩利機長》另闢蹊徑,把迫降作為故事的楔子,電影的大部分時間其實跟開飛機沒什麼關係。相比之下,《中國機長》依然冥頑不靈地把重點放在8633備降雙流的42分鐘上。
  • 兩位英雄兩個營救奇蹟 "血戰鋼鋸嶺""薩利機長"即將上映
    原標題:兩位英雄,兩個營救奇蹟 《血戰鋼鋸嶺》和《薩利機長》即將上映 「奇蹟」,而且均是明年奧斯卡的熱門。 《薩利機長》 208秒內拯救155名乘客 改編自2009年哈德遜河迫降 由86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美國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讓我重新認識這套制服的重要性
    看預告片就已經讓我很激動的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昨天去看完後內心的震撼真的很大,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即便在看之前已經大概知道劇情
  • 美國薩利機長世人皆知,蘇聯卻想盡辦法壓下「涅瓦河奇蹟」
    於是27歲的莫斯託赫做出了和58歲的薩倫伯格(哈德遜河奇蹟的機長,也稱薩利機長)一樣的選擇:河面迫降。紐約有哈德遜河,而列寧格勒也有涅瓦河,於是機長莫斯託赫在列寧格勒的市民圍觀之下迫降在市中心的涅瓦河上,還差點撞到了一艘拖船。迫降成功後旅客並沒有跳上船,而是讓船拉著飛機靠上岸後再下飛機,旅客無人傷亡。
  • 從《薩利機長》看災難片存在的意義!
    當薩利機長敢於質疑指揮,有著置死地而後生的覺悟,靠著多年的經驗,願意系全機性命於一身做出這一決定時,才成就了這一個奇蹟。而沒有這種決斷力,魄力的人往往會因自身錯誤造成不可磨滅影響,所以說對薩利機長的質疑是有必要的,最後實驗結果也為機長正名,皆大歡喜。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然而這架空中巴士A320-214飛機起飛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飛鳥攻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薩利在確認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也無法返航之後,決定江飛機迫降在離他最近的哈德遜河上,最終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而薩利機長也因此成為一位受到關注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