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

2021-02-10 上流社會吃喝指南

空難題材的電影比較少見,一是因為飛機作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極少發生事故;二是因為一旦發生事故,機毀人亡是大概率事件,這種結局只適合拍成紀錄片(甚至還必須誌異)。想通過電影來講述一個關於機長的故事,倖存幾乎成了必要條件,而奇蹟並非總是發生。此外,從飛機發生故障到迫降成功,留給機長的有效時間本就極其短暫,把一個需要讀秒的段落擴展成電影劇本,難度不小。

為了避免用注水的方式表現空難,《薩利機長》另闢蹊徑,把迫降作為故事的楔子,電影的大部分時間其實跟開飛機沒什麼關係。相比之下,《中國機長》依然冥頑不靈地把重點放在8633備降雙流的42分鐘上。劉偉強很可能是在電影開機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一部電影的體量是需要兩個小時的。最終我們看到了片頭那如同川航宣傳片似的二十分鐘。就像沒有哪個乘客會認真觀看起飛前的安全須知一樣,但凡坐過飛機的人,就不可能對電影的前三分之一感興趣,因為它太日常了,以至於根本就不是電影。片尾的二十分鐘則是由一堆雜碎拼湊而成,有毫無節制的煽情,有拉薩旅遊宣傳片,還有嚴重失實的空難周年聚會。據劉傳健回憶,8633事件後,機組人員的心理創傷極其嚴重,機組的同事們從不會一起談論這件事,大家很有默契地選擇迴避。「很多事情,都能讓我們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大家都想忘記。」這是機長的原話。當毛阿敏的《我愛祖國的藍天》在片尾唱響時,不禁讓人懷疑創作者的心態是否健全,他們對於劫後餘生者缺少同情和敬畏,而是異想天開地為他們代言,繼續熱愛這片幾乎讓他們喪命的深淵。


即便把目光放在最關鍵的迫降環節,電影依然沒能給觀眾什麼乾貨。最核心的問題在於,電影對於當時機艙環境的嚴酷以及劉傳健的業務能力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視聽呈現,隔著屏幕觀眾理解不了中國機長的偉大之處。近萬米高空,風擋爆碎,這種體驗相當於你身在珠穆朗瑪峰頂,穿著單衣,以時速八百公裡狂奔的同時玩微軟模擬飛行。在低溫、失壓、恐慌、儀表失靈、副駕駛重傷等一系列惡劣條件下,要保住119名乘客的性命,依靠的絕不可能是張涵予的什麼狗屁信念,而應當是過硬的專業能力。有航空專家說,劉機長在這個過程中作出了三個關鍵性的判斷,一是沒急於找氧氣面罩,而是先把控飛機狀態,二是把飛機坡度改平,三是直接收光油門(還有專家說他做對了28件事)。我們自然不用糾結具體數字,我們也不必成為航空領域的專家,但電影應該把這些關鍵細節掰開揉碎了解釋給觀眾聽,而觀眾理解與否其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這些細節的存在本身就能讓電影產生實感。就像《薩利機長》裡,208秒迫降哈德遜河一共重演了三次,技術細節一次比一次豐富,觀眾因此感受到了飛機駕駛高度專業化的要求,嚴峻感和緊張感由此產生。而在《中國機長》裡,我們只看到張涵予眉頭緊鎖,想著自己的女兒,然後就把飛機開回去了,他究竟是怎麼能人所不能了,我們無從得知。只有杜江在不停摩挲他手臂時,我才模糊地意識到,機艙裡大概挺冷的。在《中國機長》裡,我們其實看到了導演對真實的恐懼,似乎不依靠那些浮光掠影,就不能讓人性之光浮誇地拔地而起。


就算只討論主題,同樣是主旋律電影,《薩利機長》也比《中國機長》高明得多。哈德遜奇蹟給薩利打上了「英雄」的標籤,但「英雄」對外成了眾人圍攻的標靶,對內化身揮之不去的夢魘。好事的記者語不驚人死不休,NTSB的官員不斷追問和驗證迫降的必要性。薩利本人則患上了嚴重的PTSD,還面臨著事業的付之一炬和名譽的晚節不保。可是,我們依然不能將這電影裡的任何一個人指認為反派,他們的所作所為無可厚非。薩利機長的自傳就叫Highest Duty,對於薩利而言,保障乘客的安全是他的最高職責,而那些試圖否定他英雄身份的人,也是在踐行自己的職責,他們殊途同歸。這一切其實都指向一個健全社會應有的一環,也就是各方面的監督制衡,其價值在於保護公共利益不因任何個人意志而受到損害。而這種制度,歸根到底是指向了美利堅的偉大。


伊斯特伍德和湯姆漢克斯都是老而彌堅,大智若愚。這是藝術家成熟後最可貴的氣質,醇而不烈。電影從頭至尾沒有任何炫技的成分,極致內斂。要不是片尾那段藏頭露尾地頌揚紐約嬌子的字幕,我幾乎就忘了這電影其實也是在變向地歌唱祖國。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比較,你能真切地感受到煽情的低級,真正高超的藝術,從不鼓動你給自己貼什麼高尚的標籤,而是潛移默化地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都很好看
    然而兩者確有頗多不同之處《中國機長》更關注事件本身,將整個過程,細枝末節都予以刻畫,而《薩利機長》關注的是事件的結果與影響,通過夢境與現實回憶復現,展開薩利機長的內心掙扎;矛盾與衝突是每一部電影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中國機長》主要矛盾是失控的飛機與乘客的安全;而《薩利機長》主要矛盾則是英雄與騙子、個人實踐與官方科學理論、肯定與否定造成的內心的掙扎。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薩利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同樣是驚險片,《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影片的側重點不同,情節安排和節奏把握上也有差異。主要還是源於中美兩國文化背景差異,所導致的主題呈現角度不同。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與《迫降航班》
    而剩下的這部《中國機長》被夾在中間,誇讚的和批評的聲音都不見得太多,平心而論,作為一部肩負著特定的顯性任務的電影,它可以說是一份不功不過、中規中矩的合格答卷,這次談到它,不僅僅是出於蹭熱度的需要也不是因為我就只看了這一部,更是因為它激起了我重溫《迫降航班》和《薩利機長》這兩部同題材電影的欲望,它們之間似乎能構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對照序列,共同體現出電影作為意識形態轉述者的某種示範作用。
  • 《薩利機長》好看,《中國機長》真實
    《中國機長》。 0316年出過一部美國大片,《薩利機長》,也是這種類型的片子,真實故事改編。《中國機長》一出來,大家都在拿這兩部片子對比。沒辦法,肯定得比。類似的事情,很像的名字,甚至劇組還去向《薩利機長》拍攝組請教過。但我覺得,不是很好比。論好看,《薩利機長》完勝。
  • 與美國的《薩利機長》相比,《中國機長》有哪些獨到之處?
    電影,軌道為你而來 隨著9月28日電影點映場的開啟,國慶檔電影大戰拉開了帷幕,在三部影片中,《中國機長》是博納影業「中國驕傲三部曲」的收官之戰,而從預售和點映情況來看,在6.4%的排片比情況下,上座率卻比7.5%排片比的《攀登者》高出12.6%(《中國機長》
  • 《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
    國產三部大片,最吸引本人的是《中國機長》。 一是四川人情結,雖然我在新疆長大。二是前男友為空軍,對飛機比較感興趣。 可我看完之後覺得非常尷尬,不僅僅是結尾處,群眾圍觀鼓掌感謝英雄;還有對楊穎跟杜江到底什麼關係,充滿了疑惑?
  • 揭秘《中國機長》:這部口碑片為什麼不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
    許多觀眾對於國慶檔主流大片《中國機長》的最先疑問,是問這部片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嗎?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雖然講述的故事都是民航空中遇險,英雄機組安全降落,好萊塢電影《薩利機長》側重於英雄機長以及相關因素,而《中國機長》完全是一部群戲。
  • 「影評」客觀公允的評價一下《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
    肯定是不如《薩利機長》的,這個不用爭,也沒必要爭,但是一碼歸一碼,《中國機長》依然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昨天看完後影院的觀眾自發鼓掌了2次。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具體看下文。本文主要將從【不劇透影評】【與美國電影《薩利機長》對比】兩大部分來詳細解讀這部國慶檔三巨頭之一的電影,其中也會附上兩者涉及到真實事件的介紹。
  •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國慶檔三部電影經過十來天的市場膠著,《中國機長》後來居上,逐漸有登頂同檔期影片票房的趨勢。然而除了持續走高的票房趨勢和上座率之外,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不斷發酵出觀影口碑並不優秀,更有很多觀眾類比好萊塢影片《薩利機長》.
  • 不懂說中國機長是中國版《薩利機長》的人,劉傳健不配擁有姓名?
    就因為薩利機長和劉傳健都是成功處置行航空危險事件的英雄嗎?我覺得並不僅僅是如此。首先,《中國機長》的說法和中國版《薩利機長》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機長》既不是翻拍,也不是買來《薩利機長》的版權拍攝的中國版,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我們國家的英雄事跡。
  • 不要拿薩利機長來對比中國機長,這倆片根本不一樣,中國機長更爽
    從開始籌備拍攝那天,準確來說,是事件發生的那天就已經有很多網友說:這就是中國的《薩利機長》啊! 看完之後,就是一句話:《中國機長》絲毫不懼和好萊塢同類大片對比。
  • 《中國機長》讓張涵予紅到美國,被留學生大讚:堪比《薩利機長》
    《中國機長》讓張涵予紅到美國,被留學生大讚:堪比《薩利機長》。上映第七天,《中國機長》的票房仍然在突飛猛進。繼昨日單日票房超過《我和我的祖國》,今天再次奪得單日票房冠軍。《中國機長》成為眾人關注的優秀電影,不僅贏得了國內觀眾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不少外國人的點讚。
  • 美國有《薩利機長》,咱們中國有《中國機長》
    根據這真實發生的事件,改編了電影《中國機長》,由張涵予,袁泉等演員扮演機長、乘務長等主要角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便請聯繫刪除大家要知道幾年前,美國也有一部因飛機迫降而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這架飛機在起飛的途中遭遇到了鳥類的撞擊
  • 同樣改編自真實航空事件,《中國機長》能否比肩《薩利機長》?
    30日,國慶檔三部主旋律電影《中國機長》、《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正式上映,《中國機長》首日斬獲票房1.10億,貓眼評分高達9.4分,僅次於《我和我的祖國》,位列當日票房榜第二名。航班遇險迫降不是首次搬上熒幕,電影《薩利機長》改編自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都改編自真實航班事件,少不得將《薩利機長》與《中國機長》作比較,《薩利機長》珠玉在前,《中國機長》能否與其比肩?
  • 《中國機長》張涵予硬到天空,中國版的薩利機長是否吹捧過高?
    張涵予在裡面飾演的連長穀子地,第一次給觀眾們詮釋了一種新的硬漢形象,一種中國式的硬漢形象,完全有別於好萊塢的肌肉男。之後張涵予的硬漢形象,幾乎成了中國電影裡一道必不可少的「絕色」,不論是《老炮兒》、《湄公河行動》,還是由樣板戲改編的《智取威虎山》。隱忍、堅韌、不屈。而這一形象,毫無疑問將在張涵予領銜主演的《中國機長》裡面得到延續。
  • 空難片中好評如潮的《薩利機長》,到底比《中國機長》好在哪?
    《薩利機長》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空難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3分的好評。《薩利機長》在豆瓣上的分類只寫了劇情片和傳記片。不過在雪夜看來,《薩利機長》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災難片和懸疑片。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09年1月15日,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機長(湯姆·漢克斯飾)駕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 為什麼說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毫無可比性
    近年來口碑和票房最好的當屬:由湯姆·漢克斯領銜的《薩利機長》這部投資6000萬美元的佳作,豆瓣評分高達8.3,全球票房2.4億美元。但是,仔細分析,口袋君真心覺得:《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完全毫無可比性。為什麼?
  • 《中國機長》是抄襲美國的《薩利機長》嗎?不,這是中國機長
    我沒有看《中國機長》,我看網上朋友們傳得很熱。我是很多年前看了丹澤爾華盛頓的《迫降航班》,而更巧的是2016年美國又拍攝了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薩利機長》,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麼《中國機長》這個在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抄襲了美國的電影。
  • ταi真實 ‖ 《薩利機長》?
    從15:28:05開始,拉瓜迪亞的離場管制向薩利機長提供了一些建議,是否可以降落在13號跑道(與起飛跑道交叉),04號跑道(起飛跑道),或者附近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但逐一被薩利機長否決。如視頻中的「208秒只是故事的開始」,薩利機長在成功迫降後被全社會譽為英雄,但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NTSB通過電腦進行事故重演,顯示薩利機長當時如果返回瓜迪亞機場或飛向備用機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其實才是最危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