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的《薩利機長》相比,《中國機長》有哪些獨到之處?

2021-01-08 騰訊網

電影,軌道為你而來

隨著9月28日電影點映場的開啟,國慶檔電影大戰拉開了帷幕,在三部影片中,《中國機長》是博納影業「中國驕傲三部曲」的收官之戰,而從預售和點映情況來看,在6.4%的排片比情況下,上座率卻比7.5%排片比的《攀登者》高出12.6%(《中國機長》上座率44.1%,《攀登者》上座率31.5%),由此可見觀眾對於「空難」類型電影的濃厚興趣。

2016年,美國東木老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根據2009年發生在全美航空的一次飛行事故拍攝了一部同樣精彩的傳記電影《薩利機長》,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真實還原了薩利機長在雙引擎失效狀況下,緊急備降哈德遜河,成功挽救了包括他在內的155名乘客的真實經歷。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東曾經向媒體坦言:「不能做一部山寨版的《薩利機長》,而是要超越。」但拍攝此類影片具有極大的難度,2018年5月14日川航事件發生後,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報導,很多細節內容經過公示觀眾已經知悉,在提前知道事情結果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保證影片在還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調動起觀眾們的情緒,這將是決定影片質量好壞的關鍵環節。

在觀影過程中,很多朋友會不由自主地與之前觀看過的影片進行回憶比對,尤其是東木導演執導的《薩利機長》與《中國機長》具有同樣的故事內涵:機長的敬業精神和人道主義關懷,那麼《中國機長》如果想要超越,必須擺脫《薩利機長》的故事套路,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共情效應,切實感受到影片傳達出的濃濃情意,在這一點上,《中國機長》確實有過人之處,當然這與導演劉偉強的深厚執導功力有關,更與整個劇組的團結一心密不可分。

相比較《薩利機長》,《中國機長》都有哪些超越的部分呢?

01人物層次性豐富,全景式展現故事原委

相比較《薩利機長》中美國空客航班的機長薩利、副機長傑夫雙人組合以及3位空乘,《中國機長》則是機長劉長健、副機長梁棟、副駕駛徐奕辰以及5名乘務員1名安全員的「全明星」陣容,人物層次性更加豐富,而為了更好地刻畫出人物形象,影片在前期做了近20分鐘「漫長」的鋪墊。

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穩重冷酷,杜江飾演的梁棟一本正經地插科打諢,歐豪飾演的徐奕辰少年意氣但又有點不穩重,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落落大方性格堅毅,張天愛飾演的黃佳活潑有餘,李沁飾演的周雅文老實本分,雅玫飾演的張秋悅甜美可人,楊祺如飾演的楊慧溫文爾雅,高戈飾演的安全員敬業奉獻,影片沒有像《薩利機長》那般展現年老的薩利對於事故調查的憂心忡忡,即使是完成了安全備降任務,仍然要等待航空管理局的責任審查,而是多維度展現屬於機組人員特有的朝氣蓬勃和奉獻精神。

《薩利機長》採用情景回憶與心理歷程地方式來展現薩利機長內心的困境,沒有刻意煽情,而是從人性關懷的角度來探討一名機長應有的職責,可在《中國機長》中,不僅全景式展現出故事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更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戰勝困難,贏得新生,這裡面不僅有機組人員的努力,也有乘客的配合和航空管理局等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因此探討的價值觀更為普世,也更有現實影響意義。

02場景高度還原,演員全情投入

正是由於《中國機長》要全景化地真實反映故事的來龍去脈,所以必須要以真實場景+真實情感為依託,這就需要導演、演員、劇組的多方配合了。從接到拍攝邀請之時起,「怎樣把《中國機長》拍出懸念」成為劉偉強導演重點攻克的難題,電影語言如果沒有特色,很容易讓觀眾游離出影片的場景,成為泛泛之談,於是,為了實現場景的高度還原,劇組花費3000萬按照1:1比例還原出A319飛機的原貌,通過平板電腦來控制各個模擬倉的抖動、顛簸,力度真實還原出身臨其境的場景,沒有採用國外慣用的分段拍攝方式,而是組織了一百多為工程師將完成了「三艙聯動」的技術突破,保證了拍攝效果的真實感,拍攝完成後,劉偉強可以自信地說出「在技術方面,我們確實超越了《薩利機長》」。

為了體現出專業性,所有主創團隊接受專業的航空全流程培訓,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要親身經歷民航的日常工作,只有先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塑造的人物才更具感染力,甚至張涵予在駕駛訓練之後已經可以手動操縱模擬器平穩起降飛機,負責訓練的教練還開玩笑地說「你已經可以拿到波音飛機的駕照了」。影片中被吸出艙外的副駕駛徐奕辰更是因為溫差和壓力導致右眼腫脹,手臂凍裂,每天需要三個小時化特效妝,但他表現出了和徐奕辰一樣的樂觀精神,他用實力證明了「用屁股也能演好戲」。

03氛圍營造渲染力強,情節步步緊逼

從古惑仔系列到《無間道》再到《中國機長》,幾十年間,導演劉偉強始終在用自己的方式將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比如在《旺角卡門》中,劇烈晃動的手持攝像映射出人物阿華搖擺不定的情感糾結,而這一幕同樣運用到了強烈氣流引發的飛機震蕩中,這種畫面會將觀眾帶入到「災難」的氛圍之中,與機上的乘客「同呼吸,共命運」,觀眾們會隨著導演的鏡頭體會出人物心境的跌宕起伏,在此場景下來塑造人物,也會更加立體和生動。

影片開頭時機組成員的溫情調侃、鎮定自若與事故發生後的身不由己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情節的塑造能力與《薩利機長》相比要更勝一籌,影片還特別展現了幾個群像式的人物,比如去拉薩做職工餐的廚師兩口,想要回拉薩為雪崩喪命戰友祭奠的老兵,苦於表白感情而屢屢碰壁的青年男女,他們的命運由於飛機玻璃破裂而與災難產生了強關聯,這時他們所有的反應都是自然而真實的,對於事實事件的深度挖掘成為影片獲勝的一個關鍵因素。

對於《薩利機長》來說,如何成功備降並非最關鍵的因素,它的動人之處在於薩利與安全運輸委員會在平靜審查中的各自較量,代價是薩利可能失去的名譽與養老保障,而《中國機長》需要在壓力巨大的萬米高空中降低高度、避免突然暈厥帶來的機毀人亡,還要在穿越雪山時進行高度的急速拉抬,前行之路穿越惡劣天氣造成的閃電雲團,備降時防止飛機撞擊地面,實現平穩著陸,所有這些情節都是一氣呵成,沒有絲毫的喘息之機,強大氛圍營造能力讓整部影片的質感更上一層樓。

04嚴肅之中有溫情、平淡之中有感動

對於這樣一部題材嚴肅的「災難類」電影,很多導演會落入俗套,一板一眼地拍,但是如何拍出溫情和感動卻來之不易,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劉偉強不僅展現出了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同樣也表現出了不同於《薩利機長》的感動。

影片展現了兩位機長的英勇和溫馨,劉長健不斷提到六歲的女兒,在生命垂危的困難時刻,他的眼前飄出了可愛女兒的形象,可以想像,他的家人其實成為了他最強烈的求生意志,因為他想要和家人在一起,想要給六歲的女兒過生日,想要看著她一天天地長大。

梁棟和她的妻子則是千裡之外的心心相映,看到飛機發生事故的簡訊,梁棟妻子默默留下了眼淚,得知飛機安全備降,心中大石落地的歡愉,構成了我們對於幸福美好的認知。

而歡樂擔當則給了徐奕辰,這位冷笑話有些「過冷」的段子青年,對張天愛表白的時候被吐槽,讓我們看到了他因為年輕而不穩重的一面,可是在被拉回機艙之後,受傷如此之重的時刻,他仍然頑強堅持,力所能及地幫助機長,完成了所有的飛行任務,這體現的是一位優秀飛行員的素質,這種臨危不懼的態度與之前玩世不恭的作風形成反差,讓觀眾印象深刻。尤其是備降之後還能和張天愛開玩笑,看出了他灑脫的人生做派,也讓觀眾對於影片的主創團隊更心生敬意。

概括來說,《中國機長》這一題材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不僅拍出了屬於中國飛行員的英雄氣概,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創造奇蹟的能力和膽略,從這一點來說,它有沒有實力向國慶檔票房冠軍挑戰,應該是所有人都在琢磨的話題,與《薩利機長》相比,更燃和好看,尤其適合在電影院觀看。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少即是多

..

.

精彩內容回顧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薩利機長》這部影片著重刻畫事故發生後機長的心理活動———成為英雄後的迷茫與無助,與委員會博弈時的自我懷疑與無可奈何,這些都使薩利機長的英雄形象「平民化」,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個性也更加鮮明。另外,「表面上看,委員會處於薩利機長的對立面,是影片中的『反面形象』,但是在委員會不近人情的嚴苛調查的背後,卻是其成熟公正的追責態度的表達」。《薩利機長》中的每一個配角不僅有自己的個性,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凸顯機長的性格、能力,更加烘託了影片的主題。
  • 美國有《薩利機長》,咱們中國有《中國機長》
    根據這真實發生的事件,改編了電影《中國機長》,由張涵予,袁泉等演員扮演機長、乘務長等主要角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便請聯繫刪除大家要知道幾年前,美國也有一部因飛機迫降而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這架飛機在起飛的途中遭遇到了鳥類的撞擊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都很好看
    它能出現在我的電腦裡,自然是因為當年看過《中國機長》,有人吐槽其劇情平淡,不如《薩利機長》,因而好奇而下載,後來因為忙碌,竟擱置許久,遂一觀。都是一場終究被機長與機組人員、乘客共同協作避免的空難,都一樣的驚心動魄,都改編自真實事件。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與《迫降航班》
    其次,《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都聲稱自己基於真實事件,而《迫降航班》則是完全虛構的。但當我們實際上看過影片之後,不難發現最具感官刺激和表面上的戲劇性的那部,卻是《中國機長》。儘管《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具有相通的內質,但正如我之前所說,這兩者表現出來的方式幾乎毫無相同之處。
  • 《中國機長》讓張涵予紅到美國,被留學生大讚:堪比《薩利機長》
    《中國機長》讓張涵予紅到美國,被留學生大讚:堪比《薩利機長》。上映第七天,《中國機長》的票房仍然在突飛猛進。繼昨日單日票房超過《我和我的祖國》,今天再次奪得單日票房冠軍。《中國機長》成為眾人關注的優秀電影,不僅贏得了國內觀眾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不少外國人的點讚。
  • 《中國機長》是抄襲美國的《薩利機長》嗎?不,這是中國機長
    我沒有看《中國機長》,我看網上朋友們傳得很熱。我是很多年前看了丹澤爾華盛頓的《迫降航班》,而更巧的是2016年美國又拍攝了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薩利機長》,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麼《中國機長》這個在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抄襲了美國的電影。
  • 相比《薩利機長》,《中國機長》風格不同,重在對一份職業的敬畏
    觀看《中國機長》電影之後,深受感動,影片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優秀的機長,不僅要掌握高超的駕駛技術和具備豐富的飛行經驗,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敬畏生命」和勇於面對嚴峻的挑戰。《中國機長》製作在水準之上,平凡而偉大!即使知道結局也依然看得驚心動魄!情節鋪排有序,表演鬆弛有度,袁泉不愧是舞臺劇磨礪出來的,一個眼神足以蓋過其他女性。唯一的遺憾在於對群像刻畫過多而導致對機長的人物刻畫少了很多維度,也可能是沒看夠。而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結局管理局高官巡視一遍面不改色地說:怎麼這麼牛啊,這句話其實就是片子的內核。
  •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
    想通過電影來講述一個關於機長的故事,倖存幾乎成了必要條件,而奇蹟並非總是發生。此外,從飛機發生故障到迫降成功,留給機長的有效時間本就極其短暫,把一個需要讀秒的段落擴展成電影劇本,難度不小。為了避免用注水的方式表現空難,《薩利機長》另闢蹊徑,把迫降作為故事的楔子,電影的大部分時間其實跟開飛機沒什麼關係。相比之下,《中國機長》依然冥頑不靈地把重點放在8633備降雙流的42分鐘上。
  • 《薩利機長》好看,《中國機長》真實
    飛機上有119名乘客,9名機組人員,一共128人。飛機升到9600米高空時,駕駛艙右邊的擋風玻璃突然爆裂,然後脫落。瞬間副駕駛被吸出飛機外,幸好腰上有安全帶,拉住了下半身。駕駛艙一下子失壓、缺氧。在萬米高空飛行,強風撲面。駕駛艙溫度降到零下30多度,機長身上只穿著單層制服,全身凍僵,幾乎沒法操作。加上飛機自動駕駛失靈,儀器也不知道準不準。
  •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國慶檔三部電影經過十來天的市場膠著,《中國機長》後來居上,逐漸有登頂同檔期影片票房的趨勢。然而除了持續走高的票房趨勢和上座率之外,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不斷發酵出觀影口碑並不優秀,更有很多觀眾類比好萊塢影片《薩利機長》.
  • 空難片中好評如潮的《薩利機長》,到底比《中國機長》好在哪?
    《薩利機長》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空難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3分的好評。《薩利機長》在豆瓣上的分類只寫了劇情片和傳記片。不過在雪夜看來,《薩利機長》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災難片和懸疑片。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09年1月15日,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機長(湯姆·漢克斯飾)駕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 不懂說中國機長是中國版《薩利機長》的人,劉傳健不配擁有姓名?
    這樣的奇蹟,當然值得用一部甚至很多部電影來記錄,但從電影立項到現在電影即將上映,總有一種說法讓人從心底裡生出一股厭惡感。那就是總把《中國機長》稱為中國版《薩利機長》。首先,《中國機長》的說法和中國版《薩利機長》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機長》既不是翻拍,也不是買來《薩利機長》的版權拍攝的中國版,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我們國家的英雄事跡。總將《中國機長》說成中國版《薩利機長》,搞得我們好像是翻拍人家的電影一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似乎暗戳戳透漏出一種不自信。
  • 同樣改編自真實航空事件,《中國機長》能否比肩《薩利機長》?
    當然,《中國機長》不僅僅是還原事實,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機組人員臨危不亂的職業素養,可以看到各個部門配合無間協力配合航班迫降的默契,可以看到機長力挽狂瀾挽救乘客性命的勇氣和能力,也可以看到人對於生命的敬畏與珍惜。從許多方面看,《中國機長》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從演員陣容到特效都令人滿意,作為國慶檔三部主力電影中最先上映的一部,它有這樣做的底氣與實力。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
  • 為什麼說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毫無可比性
    重點放在:事後討論機長是否作出最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上。通過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和機長,在聽證會上你來我往的博弈,探討了:薩利機長的舉動,究竟是英雄還是莽夫。這其中,就有當初給《薩利機長》做特效的公司。經過了3年時間,他們的飛機特效技術更為精進。再加上《中國機長》的特效戲份遠遠多於《薩利機長》,給了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
  • 揭秘《中國機長》:這部口碑片為什麼不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
    許多觀眾對於國慶檔主流大片《中國機長》的最先疑問,是問這部片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嗎?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雖然講述的故事都是民航空中遇險,英雄機組安全降落,好萊塢電影《薩利機長》側重於英雄機長以及相關因素,而《中國機長》完全是一部群戲。
  • 《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
    國產三部大片,最吸引本人的是《中國機長》。 一是四川人情結,雖然我在新疆長大。二是前男友為空軍,對飛機比較感興趣。 可我看完之後覺得非常尷尬,不僅僅是結尾處,群眾圍觀鼓掌感謝英雄;還有對楊穎跟杜江到底什麼關係,充滿了疑惑?
  • ταi真實 ‖ 《薩利機長》?
    從15:28:05開始,拉瓜迪亞的離場管制向薩利機長提供了一些建議,是否可以降落在13號跑道(與起飛跑道交叉),04號跑道(起飛跑道),或者附近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但逐一被薩利機長否決。如視頻中的「208秒只是故事的開始」,薩利機長在成功迫降後被全社會譽為英雄,但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NTSB通過電腦進行事故重演,顯示薩利機長當時如果返回瓜迪亞機場或飛向備用機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其實才是最危險的選擇。
  • 「影評」客觀公允的評價一下《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
    肯定是不如《薩利機長》的,這個不用爭,也沒必要爭,但是一碼歸一碼,《中國機長》依然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昨天看完後影院的觀眾自發鼓掌了2次。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具體看下文。本文主要將從【不劇透影評】【與美國電影《薩利機長》對比】兩大部分來詳細解讀這部國慶檔三巨頭之一的電影,其中也會附上兩者涉及到真實事件的介紹。
  • 劉傳健被譽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盤點銀幕上的英雄機長
    危急關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的的情況下,憑藉20年的飛行經驗和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手動操作飛行杆,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期間只有短暫的20分鐘。事後,這位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被稱之為「中國版薩利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