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眼下正在熱映。曾經兩次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湯姆·漢克斯的加盟則為影片加分不少。本期「電影之美」板塊,我們一同來感受電影《薩利機長》美在何處。
電影改編自2009年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蹟」的航班迫降事件,以薩利機長的一個噩夢開始,講述了在事故發生幾周後,患有創傷心理壓力緊張後群症的薩利出現了種種幻覺和失眠。影片沒有採用傳統的敘事手法,而是用大量記憶閃回的方式,將凌散的事故片段重現,慢慢拼湊出事故的原貌。
跟一般的商業大片模式不同,本片沒有刻意用大量特效鏡頭去渲染事故的高潮迭起,只用了短短幾分鐘就點到為止。而之前所有的筆墨都是為了影片真正的高潮:事故聽證會的召開做鋪墊。這個部分節奏緊張,層層推進又張弛有度,讓觀眾深陷其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心跳起伏。
老戲骨湯姆·漢克斯此番的精彩演繹則完美呈現了薩利機長沉著冷靜又充滿人性光輝的一面。導演也沒有採用大篇幅講述,而是選擇在細節中去體現出人性,正如那對沒有坐在一起的父子,在事故發生後瘋一般地尋找彼此,在電話中互相哭訴「我愛你」。這些小細節的處理讓觀眾不知不覺中已淚溼雙目。
聽證會上,當人工模擬機順利降落機場,所有證據都指向薩利採取的應急措施是錯誤的時候,這位老機長用人性還擊了那些只會用冰冷的數據來代替思考的聽證官。
最終,薩利的措施被證明是正確而且是唯一的選擇,導演通過對薩利機長情感、內心變化的展現,對「英雄」這個字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解構,也引發了我們對「英雄」的重新定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