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給艾瑪·沃森添麻煩的關鍵詞是———女權,部分人質疑她虛偽、雙重標準、拿女權來當演技差的擋箭牌、甚至炒作話題。
被自己的人設反噬,這種情況在好萊塢明星身上並不少見。比如安妮·海瑟薇,紅極一時後來卻招黑無數,被噴造作虛偽,貶損褒獎都離不開她(的對外形象)太完美;又比如安吉麗娜·朱莉,愛她的人讚賞她無畏獨立,說話擲地有聲、做事雷厲風行,討厭她的人則稱她是「聖母婊」,被捧被貶都離不開「聖母」人設。
這檔子事兒,最近則落到了「赫敏」艾瑪·沃森頭上,而給她添麻煩的關鍵詞則是———女權,部分人質疑她虛偽、雙重標準、拿女權來當演技差的擋箭牌、甚至炒作話題。其實,女權的爭議更像是一個引爆點,更多的是對她演藝事業平庸的發難,畢竟除了「赫敏」,你真的很難回答出她的代表作還有什麼……同時有些牆倒眾人推的意思,她耍大牌、拍攝遲到等等七零八碎的差評也都相繼爆了出來。赫敏還hold得住嗎?撰文:康斯坦
擺不脫的「赫敏」
傳耍大牌拒「愛樂」,挑角色眼高手低?
作為演員,艾瑪和《哈利波特》中「赫敏」一角深度捆綁———這個角色讓她風靡全球並飛速躋身最吸金女星的隊伍,但十年的出演也導致她至今難以鬆綁跳脫出來……艾瑪從10歲起就演聰明伶俐、嘴毒心善的「赫敏」,自此她對外也步調一致地以學霸、優等生的非花瓶形象示人:高考成績straightA、就讀「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學,就連暫緩學業那會,她也會去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訪問學習。2011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完結,但艾瑪的表演和人設顯然還被赫敏綁得死死的。
論後續戰績,真的比不過「暮光女」和「大表姐」
首當其衝,新作乏善可陳:青春片《壁花少年》口碑尚可,她演一個美麗的青春期少女,算是本色出演,但發揮空間有限;和索菲亞·科波拉合作的《珠光寶氣》,則幾乎把兩人的名聲都賠掉了……剩下就是《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尊嚴殖民地》、《回溯迷蹤》等影響力小且口碑「麻麻地」的片子。她還成了票房毒藥———不同於《哈利·波特》系列累計超100億美元的賣座境況,艾瑪後續的作品票房僅有一兩千萬美元上下。刻薄的人乾脆直接嘲諷艾瑪選片「眼高手低」。
如今,又因為艾瑪·沃森曾是《愛樂之城》女主角的首選,「候補上位」的石頭姐艾瑪·斯通又拿了奧斯卡,兩位艾瑪被拿來對比:屈臣氏小姐和石頭姐都算是早早入行的人,前者有赫敏加持,一飛沖天;後者則從跑龍套、青春喜劇、文藝女星一路摸爬滾打,完成逆襲———相比於順風順水的故事,人們總是更喜歡聽到麻雀變鳳凰,不是嗎?還有人拿同輩的「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大表姐」珍妮弗·勞倫斯來對比,屈臣氏小姐照樣不佔優……連曾經黑料吐槽一籮筐的斯圖爾特,都在獨立影片中成功發力,甚至憑藉《錫爾斯瑪利亞》(Clouds of Sils M aria)斬獲法國凱撒電影獎———而艾瑪·沃森到現在還是兩手空空。鬥不過,根本原因是作品差啊。
曾想撒手不幹「我摸著自己的臉問:這是誰」
另外,粉絲們的「赫敏」情結也遠沒有停歇,甚至屢次出現瘋狂失控的危險情況(艾瑪被跟蹤、偷拍,被狗仔八卦等等),「我知道,一些粉絲會把我的臉文在自己身上;我也聽說過有粉絲以《哈利·波特》為精神支柱抵抗癌症。只能說哈利·波特對很多人的意義絕不僅是一部小說、一個系列電影這麼簡單———人們為之瘋狂啊。」艾瑪在一次《名利場》的專訪中如是說,騷擾和壓力都不小。
她甚至想過不當演員了。在外媒的採訪中,艾瑪吐露心聲,2009年入讀布朗大學後,曾想過離開好萊塢。她逐漸意識到,因為赫敏一角,人們總覺得她「像撿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赫敏無疑成了艾瑪華麗麗的繭。「我花了很長去告訴自己『我不像赫敏』。當然之後,我還是更喜歡赫敏的樣子,最終也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這段曲曲折折的話啊,艾瑪的無奈簡直呼之欲出。
「我的性格太嚴肅,以前常覺得自己非常不適合進演藝圈。我麻煩、又難相處,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在最近的外媒採訪裡,艾瑪說她還會有「疏離感」:從首映禮下來看到鏡中妝容精緻、盛裝打扮的自己,我摸著自己的臉頰,不禁會問「這是誰?我對鏡中的自己感到陌生」。
艾瑪身上背負的輿論和光環太多、太重啦。至於作品無法出彩,她自己也覺得無能為力。《愛樂之城》算是一個機遇,但她又遺憾「錯失」———儘管艾瑪稱放棄是因為「檔期衝突」,但也有說法指出此前艾瑪耍大牌、提出劇組要遷就她一人而移師倫敦。無論如何,這次她把《美女與野獸》抓在了手裡,也的確拼命練習、也的確和角色相得益彰了。
受爭議的「女權」
息影一年發展女權事業,是演藝遇到了瓶頸?
2016年,艾瑪·沃森宣布息影一年,不僅要給自己「充電」,也致力發展女權主義運動事業。艾瑪在和女權主義作家Bell Hooks的對談中解釋,息影是為了「完善自我」,她甚至想過重回校園進修,但母親認為「實踐出真知」,只有艾瑪繼續對外表達觀點、繼續讀書就行。
當時,《哈利·波特》系列已經離開大家5年,而距離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並發起「HeForHer」運動也已過去兩年時間,她主演的電影《Regression》票房慘澹,《Colonia》更是跌至低谷、草草下畫……為女權主義息影,多多少少像個合理的說辭,不過暫時從電影市場抽身,對艾瑪來說也是極好的。
大尺度裸露,惹來媒體和網友怒懟
《美女與野獸》代表著艾瑪的回歸,但出師不久就被大波媒體和網友怒對。在最新一期《Vainity》的封面,艾瑪穿半真空的鬥篷上衣,獻出出道以來最大尺度的裸露,被指「借胸上位」,人們噴她是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婊」。評論家JuliaHartley Brewer挖苦艾瑪·沃森反覆強調「女權主義,女權主義、男女同薪同酬……怎麼還沒人關注我?女權主義……噢,大家快來看我的咪咪!」
「這正正說明了社會對女權主義誤解多多!女權主義是關於自我解放、自由和平等的,是關於給予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利,它不該被用來打擊其他的女性。」在《美女與野獸》的一次路演採訪上,艾瑪情緒激動地反駁,大呼冤枉無奈,「我真不明白這和我的咪咪有什麼關係?」此言一出,不少網友們又炸了,碧昂斯的粉絲直接組團狂噴艾瑪「雙重標準的偽君子」,甚至要求道歉。媒體們也蒙逼了———你3年前談論碧昂斯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呀!
諷刺碧昂斯的舊事被重提,艾瑪被罵「雙標」
2013年,碧昂斯在其發布的專輯裡收錄了她在T E D的演講「我們應該都是女權主義者」,同時專輯中還有不少她性感火辣的脫衣舞、性挑逗等視頻內容。然後,艾瑪當時的評論,一是很困惑,二是還是要讚揚碧昂斯:「我對這專輯傳達的訊息感到困惑,碧昂絲把自己歸類為女權主義者,卻在鏡頭前擺出供男人們意淫的裸露畫面……」就算沒有批評碧昂斯,那曾經反對裸露算是坐實咯,而且說好的「不以女權來棒打別的女性」呢?
她的女權言論,著實影響了一部分年輕人
回看2014年艾瑪的「He For Her」演講,她不僅澄清女權仇視男性的錯誤認識,還指出女權即平權:「我希望男人可以一起扛下這份任務,讓他們的女兒、姐妹以及母親能夠免於性別歧視……無論何種性別的人,都能找回不被社會認可的部分,並成為更真誠以及更完整的自己。」
那時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她把這些觀點最大限度地傳播到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宣布艾瑪將出任親善大使後,由於訪客過多,聯合國婦女署官網崩潰了約12個小時;視頻點擊和社交網路上的話題數量都上億,支持女權和性別平等的籤名也鋪天蓋地而來。
她對女權的理解有限,實際行動也不多
但她對女權的認識較為蒼白無力,除了演講和讀書會,她實際行動也不多。和親力親為、深入群眾的安吉麗娜·朱莉相比,艾瑪的作用甚微。
現在,她的要務是組織女權讀書俱樂部。今年還在地鐵上給粉絲們送書。可她面對得更多的是爭議,比如歡迎難民的言論,和「消費死者」的風波。在不久前怒對川普的粉紅波斯貓遊行中,身為聯合國親善大使的艾瑪,既不是活動的領袖人物,號召力也比上述女星遜色不少。
簡而言之,她在女權方面的貢獻非常有限,但大概因為缺乏話題和作品,只能拿女權來說事兒,所以惹人厭煩,陷入尷尬。萬一明星還對自己的「愛好」知之甚少,那就更悲劇了。希望屈臣氏小姐能繼續《美女與野獸》的勢頭,做好演員的本職,只有業務上去了,才能有底氣啊。
來自南方都市報
【微信號:Imuhou】
臺前有光鮮亮麗
幕後有光影傳奇
我們帶您探索影視圈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