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權力掌握女權鑑定的「金線」?

2020-12-28 侯虹斌百家

在前些天結束的奧斯卡紅毯上,38歲的娜塔莉·波特曼穿著一件黑色鬥篷。一些時裝博主表示,這件黑長鬥篷顯得沉重,老氣,不夠美。但是,美不完全是娜塔莉·波特曼的目的,她希望引人注意的是,她的衣服上從上到下繡著幾位女導演的名字;這是她在表達自己「女權」的政治觀念。

今天,義大利另一位著名的女演員、女權者,則嚴厲地批評和質疑了娜塔莉·波特曼的動機。這種質疑,頗有意思。

娜塔莉·波特曼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1/3

娜塔莉·波特曼和丈夫一起踏上奧斯卡的紅毯,裡面的長裙,是Dior 2020春夏Haute Couture的及地長禮服,秀場上是全透明的,她修改加了黑色內襯;鬥篷罩衫來自2018春夏Haute Couture,胸前左襟的有一排金色刺繡,分別是8個姓氏:Scafaria、Wang、Gerwig、Diop、Heller、Matsoukas、Har』el、Sciamma,來自今年所有女性導演的遺珠之憾。

這些都是娜塔莉·波特曼喜歡的女導演,她們沒有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她用這個舉動,表達了不滿。

這些導演裡,蕾塔·格維格(Greta Gerwig),執導了《小婦人》;

《小婦人》

梅麗娜·馬蘇卡斯(Melina Matsoukas),執導了 《皇后與瘦子》;

勞倫·斯卡法莉婭(Lorene Scafaria),執導了《舞女大盜》;

王子逸(Lulu Wang),執導了《別告訴她》;

《別告訴她》

瑪緹·迪歐普(Mati Diop), 執導了《大西洋》;

瑪麗埃爾·海勒(Marielle Heller),執導了《鄰裡美好的一天》;

阿爾瑪·哈勒(Alma Har'el),執導了《寶貝男孩》;

瑟琳·席馬安(Céline Sciamma),執導了《燃燒女子的畫像》……

《燃燒女子的畫像》

娜塔莉·波特曼無懼於得罪奧斯卡的大膽行為,被人們稱為「力量行動」

實際上,在奧斯卡92年的歷史中,只有5位女性導演獲得提名。2010年,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憑藉《拆彈部隊》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女性

娜塔莉·波特曼並不是第一次關注這件事,在2018年她與羅恩·霍華德一起主持金球獎最佳導演獎頒獎禮時,因為金球獎排除了最佳導演獎提名的女性,她在介紹五位男性候選人之前說,「這是所有被提名的男性。」這也是在工作允許的範圍內,她對這一現象的揶揄和不滿。

顯然,娜塔莉·波特曼說的是真問題。

而今天,義大利演員羅斯·麥高恩質疑娜塔莉·波特曼在奧斯卡紅毯儀式上的行為。她在Facebook上表示:

「對於我們這種真正幹事兒的人來說,簡直是侮辱。」

「娜塔莉·波特曼和奧斯卡『抗爭』得到了主流媒體的讚揚,稱其勇敢。勇敢?邊兒都不沾。更像是個女演員在表演自己的關心,她們很多人都是這麼幹的。我寫這些話不是酸,我是出於噁心。」

「娜塔莉,你如此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只和兩位女導演合作過,其中一位還是你自己。你的製片公司只僱傭了一位女導演——你自己。我把你單拎出來,是因為有一大堆女演員都在假裝自己在關心其他女性,而你是其中之一。這樣的女演員本應為女性發聲,但事實上什麼也沒幹。」

她還表示,娜塔莉的「奧斯卡抗議」根本沒有人在乎,這都是徒勞。

簡單地概括,就是說,娜塔莉·波特曼本人跟女導演合作太少,只是假裝關心。但卻得到了好名聲,這讓我噁心。

這番批評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以男性為主的「外界」反對「女權」,而是同樣是打著「女權」旗號的女性、女明星,怎麼認同女權這個問題。

圖說:好萊塢從二十年前的「2000萬美元俱樂部」,直到這些年的最高薪酬的超級明星,幾乎全都是男性,女性即便上榜,也是叨陪末座。圖為2018年公布的《好萊塢一線明星片酬榜》

2/3

先來看看娜塔莉·波特曼本人的回應。她在媒體上的一份聲明中說:

「我同意麥高恩的看法,說我穿著印有女性名字的衣服是『勇敢的』是不準確的。勇敢這個詞讓我更強烈地聯想到那些過去幾周在巨大壓力下作證反對哈維·韋恩斯坦的女性。(這裡指的主是羅絲本人)」

圖說:2018年1月底,麥高恩出了《Brave 勇敢》一書,在書中披露了當年的性侵事件。不僅如此,她還透露了當年事發後,她就曾經告知了與她合作的男演員,對方在她面前表示了憤怒,卻在公眾面前選擇了沉默。

她表示:

「我確實與女導演的合作非常少,在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我只有機會和女性導演合作過有限幾次,包括短片、廣告、MV以及長片電影。比如瑪麗亞·科恩、米拉·奈爾(《紐約,我愛你》)、麗貝卡·茲羅託斯基(《天文館》)、安娜·羅斯·霍爾默、索菲亞·科波拉與施林·奈沙等,還有我自己。不幸的是,我沒能拍成的影片,都是幽靈歷史了。」

「如果那些影片能拍攝,女性會在拍攝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我曾體驗過幾次,想要幫女性導演找工作,但她們都被迫退出了那些項目,因為她們在工作中所要面臨的環境。在拍成之後,女性導演執導的電影也很難進入電影節,拿到發行機會,因為每一層都有看門的人。」

「我想要說的是,我做出過努力,我也會繼續做出努力。我目前還沒成功,但很有希望面對新的一天。」(以上來自於@時光網 的翻譯)

聽完,我只感覺,在好萊塢這樣光鮮靚麗的名利場之下,女性的生存之難。連她有這麼大話語權的一線明星,都無法得到實際的主導機會。

今天初大火的《早間新聞》,是一個講述電視臺高層性騷擾的電視劇,它是瑞茜·威瑟斯彭的公司製作的佳作。瑞茜·威瑟斯彭本人是奧斯卡影后,多年的一線明星,也是有名的女企業家。當瑞茜·威瑟斯彭成名後,她去跟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高層談拍女性影視劇,無一例外遭到拒絕,後來她只能自己成立製片公司。現在,我們知道的《消失的愛人》《大小謊言》《早間新聞》都出於這個公司旗下。

圖說:《早間新聞》

這個故事說出來,是很正能量;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來,女性,女性視角的作品,極少,而且,要想實現,得靠自己。娜塔莉·波特曼的導演之路,不過就是在尚未成功之時的瑞茜·威瑟斯彭,她希望扶持女導演,沒有成功;她希望自己成為導演,也沒有成功;但是,她還在繼續做。從娜塔莉的回應中來看,好萊塢女性導演佔的比例如此之低,她仍然儘可能地與之合作(雖然其中有一些女導演被迫退出了項目),我覺得,她百分之百有立場表達她對女導演們的支持。只不過她仍然在路上而已。

而且,娜塔莉·波特曼還年輕,她以後能做的事還很多。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大眾對於公開表達自己政治觀念的女明星,都特別討厭(男明星這個風險就小多了)比如說愛瑪·沃森,年少成名,她的生活對於大眾幾乎是透明的,基本上沒有黑料。但是,就是因為她表明自己是女權主義者,長年被罵成狗。娜塔莉波特曼,也被罵得很慘。當然,我也很不喜歡她的「素食主義」言論,這是她沒有科學素養的一種表現;但更多的人,罵的是她太「裝」,罵的是她挺女權的部分。

圖說:在布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艾瑪明確了自己的方向:要為女性權利發聲。2014年作為女權運動He For She的發起人和代表人,她第一次在聯合國發表了演講。

娜塔莉·波特曼並不是今天才關注女權的,她很早就批評過好萊塢的薪酬制度,她在2011年拍攝愛情電影《愛情無線牽》時片酬非常低,同劇男演員阿什頓·庫徹的片酬是她的3倍(此時,她已是演了《星球大戰》三部曲的一線女演員,同年獲得了奧斯卡影后),並公開表示「在多數的專業領域中,與男人相比,女人賺到的是『一美元裡的80美分』,但是在好萊塢我們賺到卻只有『30美分』。」

圖說:2018年坎城紅毯上,82位女性電影人一同踏上紅毯,許多人胸前都佩戴著50/50圖案的別針,呼籲2020年實現電影業男女同工同酬。這其中包括克裡斯汀·斯圖爾特、蕾雅·賽杜、海倫·米倫以及薩爾瑪·海耶克。

不要以為表明自己的「女權」立場不算「勇敢」。這樣就冒著得罪無數製片人,得罪奧斯卡的風險,被無數觀眾討厭的風險。你一個義大利的女明星,而且是身為女權主義者,為什麼討厭娜塔莉·波特曼?而不是討厭其他男明星?不是討厭更霸權、更侵犯女性的男明星,或者是更迎合男性的花瓶女明星?不就因為,只要說話,只要做事,就要風險,就會丟分嗎?如果連你這樣的女權主義者尚且討厭另一個女權主義者,男權們,該有多討厭娜塔莉·波特曼這樣的女權主義者啊?她冒著丟掉飯碗的風險,這不叫勇敢嗎?

不要說別人努力毫無作用,以娜塔莉·波特曼的世界知名度,意味著,她說的話就是能傳遍整個好萊塢,讓所有的人聽到;一個普通女演員,努力十倍、一百倍,也達不到人家的效果。

3/3

羅絲·麥高恩是一名演員,也是一名女權主義者。她是MeToo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揭露哈維·韋恩斯坦性侵醜聞的女性中一員。羅絲曾怒批好萊塢有些支持MeToo的女性只是為了表面好看,並非真正支持,並批評好萊塢「充滿虛偽的左派」,「好萊塢是垃圾,這些人知道自己深層次是如此,但反正他們的生活很空虛,這是他們獲得的懲罰。」

她罵梅麗爾·斯特裡普虛偽,不可能不知道韋恩斯坦的事。

她還號召抵制電影,稱自己絕不再看電影或再演戲。她還將電影比作兒童色情片:「它會搞亂你的頭腦,我想如果人們能認清電影們給自己注入的毒素,他們會瘋的。」

圖說:This Changes Everything

確實,MeToo運動是一項可以載入女權運動史冊的女性運動。羅絲·麥高恩對好萊塢的虛偽的怦擊,也沒錯。她可以表達她的看法,但是我並不同意。

以前我們分析過,男性根本沒有資格指定「什麼是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女權主義者」,這種「女權鑑定資格證」是誰頒發給你的?你們哪來的臉,指定什麼樣的女權才是你喜歡的女權?真女權和偽女權的界線,是由你們來劃定的嗎?

但是,如果這個號稱掌握的女權鑑定「金錢」的人,是女性呢?尤其她本身也是女權、有點影響力的女權呢?很多人就迷糊了,就覺得,對對對,她有資格指定符合她標準的人為女權,把「偽女權」的額頭上打上一個」false」的戳記。

並不這樣的。

圖說:在Metoo運動中麥高恩發文說,「 我和多位在韋恩斯坦魔掌下活過來的,早已放棄我們的強姦犯受到法律制裁的希望。20年前我發誓會糾正這個錯誤,今天我們距離正義得到伸張又邁進一步。」

假設說,羅絲·麥高恩在MeToo這件事上,成為第一個揭開盅的人之一,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那也並不能說別人為女導演發聲,開自己的公司,並且自己嘗試當女導演,就是噁心。只有跟從你的道路的女權,才是你批准的女權嗎?

圖說: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因被近百名女星和圈中工作女性指控不同程度性侵事件,終以強姦罪名被捕。

實際上,如果娜塔莉·波特曼不作這件事,不表明她的立場的話,幾乎沒有人發現,這麼多有影響力的片子裡面卻沒有一個女導演的提名,這麼多年來一直如此,一直如此,但只有今年,才成為話題。這就是娜塔莉·波特曼說出來的意義。

常年以來,所有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一直忽略了女導演、女製片人、女性在好萊塢、在電影業中的力量,羅絲·麥高恩,有批評過他們或她們嗎?沒有。但是,因為娜塔莉·波特曼提出來了,羅絲·麥高恩就把所有矛頭指向她,說她令人感到噁心——因為,娜塔莉·波特曼尚沒有力量推翻整個好萊塢的機制,所以娜塔莉·波特曼沒有做事,所以娜塔莉·波特曼沒有資格說話,所以娜塔莉·波特曼說了,就是虛偽、噁心。

圖說:麥高恩在推特上懟梅姨

「假裝關心女性」也是一個沒有辦法證偽的帽子。這句話可以套用在任何人身上。

想一想,我們中國的輿論場上,也經常出現這個問題:經常有一部分女權主義者,把所有火力對準另一群女權主義者,認為她們(也可能有他們)虛偽,噁心,因為她們做的,達不到這一群人心目中期待的女權標準。女權應該做的事,有千千萬萬條,比如說,反性騷擾,反工作權力不平等,反對財產權不平等,反對話語權的消失,反對女性話語的篡改,反對教育的不平等,反婚育霸權,等等。

但我很納悶的是,經常有「女權主義者」自發成為女權鑑定者,要求給女性們劃分陣營;最典型的是,誰不反婚反育,就不配當女權。這種方式是希望把女權運動的話語權定於她一人之尊,精力就放在攻擊別的女性虛偽、不夠真女權上了。

圖說:梅姨主演的《鐵娘子》

所以,羅絲·麥高恩儘管站出來指責韋恩斯坦,但她批評梅麗爾·斯特裡普和娜塔莉·波特曼的火力更足。嫌娜塔利·波特曼的表達太刻意?當然刻意了。難道那些女導演的名字是自己跑到到衣服上去的嗎?這是她深思熟慮之後,找到的一種又優美,又引人注意,又能表達自己關注女性權利的最好方式呀。

如果羅絲·麥高恩的意思是,不符合她期待的女名流呼籲女性權利都是虛偽的,都「不是真正關心女性」的話,那誰能符合她的期待?由她來篩選嗎?其餘的閉嘴嗎?

不要說羅絲·麥高恩,哪怕是有一位比她聲望高一百倍的女明星搞女權,也不應該有這個權力來分配女權的話語,把她不喜歡的人嘴捂住。

每個人做對的事,爭取自己最感興趣的、最希望爭取的權利,就是對的。

相關焦點

  • 街舞的優劣很難量化,但它的確有一條「金線」
    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藝術上的事兒通常各有千秋,總難決出個誰高誰低;競技比試卻是輸贏必分,誰強誰弱,一場較量高下立判。那麼,兼容了藝術與競技兩面屬性的街舞,是否存在一條可以劃分優劣的「金線」呢?▲上面這位大叔是所謂「金線論」的始作俑者——作家馮唐在馮唐先生的精神世界裡:「藝術的標準很難量化,但它的確有一條金線,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洞若觀火……儘管難以量化,儘管主觀,儘管在某些特定時期可能有嚴重偏離,但藝術有標準,兩三千年來,香火相傳,一條金線綿延不絕。」
  • 《獅子王》的權力遊戲:誰掌握歷史,誰就掌握未來
    王朝興替,宦官往往興起於中樞,染指最高權力,顯赫王權被最卑賤的人操縱,這就是所謂的「宦官專權」,其實哪有什麼宦官專權,其實歷朝歷代,哪有一個宦官專權的?宦官專權,是因為皇帝想讓他專權,因為這樣的人專權,可以隨時被別人捏個粉碎,所以他們必須更緊密地依靠皇帝,往往他們才是最忠誠的臣子。
  • 《獅子王》的權力遊戲:誰掌握歷史,誰就掌握未來
    但木法沙的統治最依賴的是誰?狒狒拉飛奇,犀鳥沙祖,還有莎拉碧領導的母獅團,按照獅群的結構,成年的雄獅大多會被驅逐,所以莎拉碧的母獅成為強力的統治力量情有可原,這也是歷朝歷代王朝都有的現象,接近權力使人擁有權力,後宮和宮廷從來都是王權的重要捍衛者,由於其他雄獅同樣王權的合法性,所以母獅(後宮、外戚)往往是最依賴的力量。
  • 聽《權力的遊戲》原聲,思考後女權主義悖論
    角色扮演者艾美莉·克拉克也因此角人氣大漲。音樂秉承了《權力的遊戲》劇集中宏大的敘事風格,配器中鼓的節奏鏗鏘有力。為了配合龍女一角的角色特點,人聲也加入進來,展現旋律的優美。《權力的遊戲》中龍女一角龍女這一角色與其他女性角色,將《權力的遊戲》劇集與「女權主義」一詞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而劇中的大量的裸露、強暴等鏡頭其實非常具有爭議性。
  • 《美國夫人》一個女權主義者的反女權抗爭
    正如她反對的那些女權主義者所說,她本人正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最終進入法學院學習,作為政治人物四處奔走宣講,爭取家庭婦女的選票,以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和競選總統的裡根做交易。她有野心有抱負,渴望著參與政治,獲得權力。和被她利用的那些家庭主婦完全不同,她內心並不認同」傳統的美國家庭核心「。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僅就此來看,光緒皇帝駕崩以後,甚至是慈禧太后崩逝以後,實際掌握軍國大政的攝政王載灃,無疑會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自鹹豐皇帝駕崩就牢牢掌控晚清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真就那麼輕易的將最高權力交付出去?更何況,此時的慈禧太后尚未出現病危狀態;更何況,此時的後宮中還有她即將升級為皇太后的侄女——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
  • 《美國夫人》多好的一部當今女權運動的百景圖
    上個世紀前半截,女人做工都是當傭人、工人,演員....縱使有一些女作家,女藝術家也是很少見,總之職業範圍受限。基本古典小說裡,如果嫁的不好,媽媽能做的就是僕人,洗衣工,廚娘,甚至妓女。那時的文化和宗教、階級扣在女性身上的枷鎖非常多。靠反對女權的女性和爭奪女權的女性,一起奮鬥了這麼多年,還是改善了好多。
  • 臉書和推特封禁川普,誰掌握著最終的權力?
    這提出了一個關於他們在社會中行使權力的根本問題,特別是他們對未來公共話語和民主的影響。如果他們可以毫無預兆地砍斷地球上最有權勢的人的膝蓋,他們就可以隨時對任何人下手。實際上,馬克·扎克伯格和傑克·多爾西剛剛向立法者開了一槍:當他們制定規則時,扎克伯格和多爾西向他們展示了誰掌握著最終的權力。
  • 古董界有多亂?2萬元造假的文物,因專家一張鑑定證書,變身24億
    民間有句老話:「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意思是說,亂世的時候人們爭相收藏黃金,而盛世則收藏古董。金縷玉衣是用金線縷結將玉做成的殮衣,是皇帝和近臣才有的禮遇,其他的貴族則使用銀線或者銅線,稱為「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玉衣的形狀和外形都跟人的體型相似,從外觀上看,它幾乎和人體沒什麼區別,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史料上描寫的「綴玉面幕」、「綴玉衣服」就是玉衣的最早記載,到了漢代,這樣的墓葬禮儀更加流行,當時宮廷內部還專門設置了製作玉衣的機構。
  • [繁殖技巧] 金線皇冠豹繁殖揭秘
    我將魚飼養在一個4呎(120 × 60 × 45cm)的魚缸中,裡面有兩隻金線皇冠豹,公魚32cm、母魚28.5 cm。作者的話很高興有機會能夠跟大家分享金線皇冠豹的繁殖紀錄,這是我第二次在人工的環境下,成功讓牠們繁殖交配產卵,並且順利孵化,牠們每一年都會在固定的一段期間交配(每年年底或隔年年初),為了能夠保留這些美麗的物種
  • 金線皇冠豹繁殖揭秘
    但是在人工環境下的飼養,會隨著環境不同以及領域上的優劣勢,因而影響其體色產生極端的變化,若在最不好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體色黯淡。金線皇冠豹公魚,體長32cm↓↓↓我將魚飼養在一個4呎(120 × 60 × 45cm)的魚缸中,裡面有兩隻金線皇冠豹,公魚32cm、母魚28.5 cm。
  • 誰掌握了帳簿,誰就掌握了權力
    路易十四曾經扼殺政府治理中好的會計記帳舉措,以此牢牢抓住統治的權力,與此類似,美國的這些投資銀行也曾經積聚起無數的財富,但採取的手段是通過那些估值過高的次級抵押債券和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交易,偽造會計記錄,因此給公司帶來了滅頂之災。這套曾經被會計師和監管者等認為健康穩健的金融體系,如今向人們展示的,卻是從制度設計上就天然存在缺失。
  • 「反女權」的《美國夫人》,比當代「女拳」更有價值
    ▼最近,網絡上關於「papi醬的孩子應該跟誰姓」的爭論愈演愈烈,但是在大眾層面,輿論其實是一邊倒的,這是一次顯而易見的「女權話語權危機」。女權主義被包裝成一個「商品」,在這場狂歡裡變成了一塊「待宰的肉」。無論是批判,還是支持,無論女權是平權還是特權,如今網際網路空間裡愈演愈烈的權利爭奪,在現實中卻不是簡單地呈現為性別矛盾,它更多體現為越來越固化的階級、體制和權力鬥爭。
  • 滇池金線䰾首次回放滇池
    從昆明市市長到遊客,從昆明市漁政管理人員到科研工作者,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共同見證滇池金線䰾重回滇池的重要時刻。滇池金線䰾,俗稱金線魚,是滇池流域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生境喪失、外來物種入侵、過度捕撈等原因,在滇池湖體中已完全消失,僅有少量種群殘存於滇池周邊和上遊的龍潭和河流中。
  • 女權直呼內行!這個時代堪稱盛世,七個女人統治全亞洲
    歷史上哪有七個女人統治了亞洲? 其實還真有! 我且問你,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稱帝的女人是誰?其次又要講到母系社會,有人說漢高祖劉邦立漢以來,父系社會就取代了母系社會,其實不然,呂后、東晉的蕭後都曾把持著權力,武則天正好趕上母系社會的尾巴,自然她的登基受到的阻力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而此時,就在武則天當權的這個時代,一個天大的巧合發生了 有多巧合呢?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這就是學界的女權主義的行動——開設課程背後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女權運動就是要反對一個男權中心的社會制度和文化,那麼知識生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後來我們有了福柯的後結構主義理論:知識就是權力,就是力量,誰能投入知識生產,誰有話語權,這都跟權力相關。歷史上女人發不出聲音就是女人沒有權力,沒有話語權,不能寫作也就不能發聲。
  • 「劇」「劇」在理|《大力女子都奉順》:「女權」,不在「權」而在「全」
    一直有人覺得女性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工作、不靠男人吃飯、經濟穩定.擁有這些特性就叫做獨立女性。那設問那些認為女人就必須生孩子、照顧家庭、洗衣做飯的人,道理何在?獨立不是一個口號,獨立是一種能力,無論男女,在經濟、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能攻堅克難才是真·獨立。
  • 拍了露胸照的「赫敏」是偽女權?持這種觀念的才是假女權
    她的推特寫道:艾瑪·沃森:「女權,女權,女權…………男女同工不同酬……你們為什麼不嚴肅對待我……女權……噢,看我……!」暴露就不是女權主義了? 女權者不能露其實是一個誤讀。女權主義從來都不是說女人不能有袒胸露乳的行為,如果是這樣,那女權者乾脆都找塊布裹住好了。相反女權關注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不是為了迎合「男性的注視」。
  • 《美國夫人》反女權?不 它是女權主義的新敘事風格
    但實際上,它非但不反女權,反倒比那些主流女性劇還要深刻,即便女主是一位反女權鬥士。儘管包裹著「反女權」的皮囊,《美國夫人》更像是展現一位女性政客的政治權力角逐,Schlafly的言論姿態更像反對派的照妖鏡。《美國夫人》也從反對派以及女性政治家的視角裡,反觀了歷史上女權運動的動態發展,讓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女權主義的理念和思想。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